說紫砂:玩壺的誤區

症狀一、藉助於工具玩壺


用放大鏡(檢查有沒有劃痕或者跳砂)、用圓規(檢查壺口或者蓋子是不是絕對的圓)、或直尺(檢查三點一線)、或計時器(檢查壺幾秒鐘出完水)、或量杯(比如證書上工藝師可能會寫200cc,但這類朋友實測可能是190cc或者215cc,就以此斷定此壺是假冒的)等等工具對壺的精確度進行測量,是不是有點走火入魔呢。


說紫砂:玩壺的誤區



症狀二、斷水和玩倒立


論壇上有些所謂的高手對氣密性的判斷標準是:按住壺鈕,壺立即斷水,然後捂住壺嘴,將壺倒置,蓋子不落下——這個問題實際上有些片面,玩倒立對部分壺起作用,絕不保證任何壺型都能玩倒立。各種實驗表明,能玩倒立的壺真不一定就是好壺呢!


說紫砂:玩壺的誤區



症狀三、透氣性問題


網上有些所謂的高手判斷標準是:將壺裡的冷水倒掉,蓋上蓋子,陰乾。在一定時間內之內陰乾,則透氣性良好,陰乾時間越久越差——實際上,影響透氣性的因素很多,透氣性好壞與泥料檔次關係不太大,因為無數次事實證明,那些一二十元的“打狗防身專用壺”,透氣性很多也都不錯。其實,透氣性與泥性(朱泥紅泥透氣性就比紫泥段泥差多了)關係大,甚至和練泥方式、明針工夫等等因素都有關。


說紫砂:玩壺的誤區



症狀四、蓋子晃盪問題


很多玩壺的朋友要求“左右使力紋絲不動,轉動卻滑爽”,認為蓋子越嚴實就表示這壺做工越好。其實,輕微晃盪不是質量問題,更不能簡單說成是做壺水平和能力問題,否則對藝人們的辛勤付出不公平,只有明顯晃動,並且影響到壺的氣密性才可能算是質量問題。


說紫砂:玩壺的誤區


症狀五、出水問題


很多壺友買壺的時候,會盲目要求一些出水好的壺:出水好不好,不僅看是否有力,還得看線條是否標準圓柱線,而且還要看粗細;看一壺水多少秒內能出完;還得看出水是否歪等等……實際上出水是否流暢,和很多因素有關,如:壺嘴的形狀;壺嘴安的位置(越靠下出水一般越好);壺身的形狀等等,出水流暢和水壓息息相關這些我們都要遵循科學原理。如果單單把出水的好壞作為判斷好壺的第一要素,那你一定會錯過很多好壺。


說紫砂:玩壺的誤區


症狀六、泥料粗細問題


很多新手朋友認為“泥料粗,看起來明顯”的料就好,並以此作為鑑定泥料檔次的依據,但紫砂略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目數越小,顆粒越粗,目數越大,顆粒越細。而壺表的顆粒狀態如何,顆粒是否明顯,既有調砂原因,鋪砂原因,明針處理原因,還有就是目數大小的原因,顆粒是否明顯與泥料檔次的關係得具體看實物分析,不能說的很籠統。


說紫砂:玩壺的誤區


症狀七、“美人痣”和跳砂問題


1、“美人痣”可能是賣壺的人遇到的最多的抱怨。壺身上可能會不規則分佈一些“美人痣”(鐵漬),它被認為是泥料不純的標記。這是紫砂含的金屬物質的在高溫熔化形成,是原礦紫砂才會有而且都不可避免,天生的,除非人為酸洗可能會讓美人痣少一些或者“消失”。

2、形成跳砂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燒製時壺身因收縮,砂粒與砂料間沒有緩衝,粘結力最小的那粒砂受擠壓而蹦出。實際上要想消除跳砂現象非常簡單,在泥料裡多加點脂粉泥就行,雖然不會跳砂了,但泥品同時也下降了。


說紫砂:玩壺的誤區


症狀八、“三山平齊”的問題


“三山平不平”是很多壺友關心的問題。怎麼看“三山”?也就是說把壺蓋子拿掉,然後倒置紫砂壺於平面桌上,看看壺的流、壺口、壺把能否平齊。實際上呢,這個跟壺好不好沒有必然關係。制壺時候陶手考慮的主要是壺嘴、壺把的比例和結構,比例要對稱,結構要合理,虛實空間要和蓋子相得益彰,很少考慮這個“三山平齊”的問題。此外,從器形結構來講,確實不能太齊,否則泡茶時候,水還沒有注滿壺體,壺嘴已經開始流水了,這樣永遠無法讓壺體滿水,更加無法用壺蓋颳去浮沫,實用性就大打折扣了。


說紫砂:玩壺的誤區


症狀九、流口水的問題


這與造型設計、壺口處的水壓和口蓋結合的工藝精密程度有一定的關係,但“流口水問題”對一把壺的價值來講,無足輕重,因為決定出水、流口水的首要因素是壺型、壺嘴的形狀、長度、開孔、裝的位置等(壺嘴的長度和直徑決定水壓大小),要想找一把不流口水的石瓢估計是找到頭髮白了也找不到了。


說紫砂:玩壺的誤區


說紫砂:玩壺的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