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吞併六國後為什麼突然發動百越,南越的侵略戰爭?

平安中國742


秦始皇對百越之地採取的軍事行動,是秦朝統一戰爭的一部分,算不得侵略戰爭。發動戰爭的原因,主要有下述三點。

一、秦始皇有包舉宇內併吞八荒之志,百越之地處在中國大陸的最南端,秦始皇必欲佔領之,以成就其畢生之願。

秦始皇雄心勃勃,追求“日月所照,莫不賓服”的大一統,建立起三皇五帝等前世君王不曾實現的豐功偉業。在統一天下的進程中,秦國軍隊從揚州、荊州兩個方向跨越長江,翻越東南山地,掃除楚國的力量,一路追擊到了南嶺北麓。秦始皇知道,嶺南就是百越最富庶的地方,也是天下的南極。因此,一定要使之成為大秦的疆域,為子孫帝王萬世之業提供無限的土地和人力資源。在秦始皇心中,百越之地早已是囊中之物,一旦時機成熟,一定要探囊取物。

二、百越民族生活區域,遠古時期就是華夏邊疆,秦始皇要把它正式納入大秦版圖,順理成章。

秦始皇的想法是有依據的。早在虞舜、夏禹兩帝時期,百越就屬於他們接受朝貢的範圍,而且此範圍已經擴展到了百越最南端的交趾。在西周初期,越裳國就曾進貢白雉,正式確立臣屬周天子的關係。而在春秋戰國時期,百越地區是楚國、吳國和越國爭奪的勢力範圍,先後淪為不同諸侯國的屬地。百越民族廣泛分佈於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和貴州等地,包括于越、閩越、揚越、甌越、山越、僰國等十幾個民族。他們作為農耕民族,共同居住於東南沿海附近地區,有相同的語言,有相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但是,他們又都是以部落的方式存在,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分佈模式,總體上較中原地區落後很多。百越部落之間的關係也是極不穩定的,時戰時和,時而不戰不和,因此動亂不斷,民不聊生,嚴重製約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秦始皇大兵壓境,征服了百越,使這裡成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一部分,從而把這裡的各民族拉上了歷史發展的快車道,客觀上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三、秦始皇覬覦嶺南地區豐富的資源,想把百越地區變成大秦的戰略物資寶庫。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年),他派屠雎和趙佗率領至少50萬人南下,攻陷陸梁地,在百越之地設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使百越與中央王朝關係制度化、明確化。這50萬人中,除了少量的精銳部隊之外,大多是謫戍之人。這批人來到嶺南,主要是為秦朝統治者開發邊疆豐富的戰略資源。因為早在大禹治水時期,中原統治者就瞭解到,嶺南有豐富的金屬礦藏、珍稀樹木、優良稻穀、優質海鹽和各種水產品,只是由於那時的條件限制,中原帝王鞭長莫及,無法佔有和使用。到了秦朝,情況有了很大改變。百越的資源正是秦王朝緊缺的,而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實力大增,有足夠的力量來擁有和使用這批財富。所以,屠雎趙佗率領這批秦人到了嶺南,就擔負起了戍邊、採礦、採伐與種植等多重重任,建設大秦的戰略物資基地。為此,秦始皇還專門開挖了靈渠,將珠江與長江水系連接起來,以運輸各種戰略物資和士卒勞工。


懿頭牛


對於華夏文明而言,秦始皇征服百越,可能比滅六國的意義更為巨大。因為征服百越後,長江以南成為了華夏文明的大後方,後來的數次衣冠南渡使華夏文明有了去處 ,不至於直接被北方遊牧民族所滅。

百越之地,最初在華夏文明眼中,是“斷髮紋身”的蠻夷之地,也是南天盡頭。這裡廣泛分佈著吳越(蘇南-浙北)、東甌越(浙南-閩北)、閩越(閩北-閩東)、揚越(江西-湖南)、南越(廣東)、西甌越(廣西)、駱越(越南北部-廣西南部)等等,華夏族統稱其為百越。

百越之地由於遠離中原,且與中原山川阻隔,所以直到戰國末年,大多數的百越人仍然處於原始社會。但這並不表示華夏族與百越沒有交流,事實上歷史進入春秋戰國之後,華夏民族與百越之間就已經開始不斷滲透,春秋時期的越國便是百越之中“于越”的一支,春秋末年的“吳越爭霸”便在越國和吳國之間展開。

戰國初期,越國被楚國所滅,當秦始皇滅楚之時,同時也降服了越國故地,並置會稽郡。

所以,秦滅六國,事實上已經開始對百越地區的“于越”用兵,如此以來,順勢南下征服百越便成了題中應有之義了。

另一方面,從保證秦帝國的安全考慮,從滅六國的那一刻,秦始皇就已經開始考慮南征百越與北伐匈奴同步展開,目的便是鞏固邊疆。


只不過,南方是大海,百越無處可逃,同時由於文明的發展,長江以南逐漸適合農耕,所以百越地區最終成為了華夏文明的一部分。而北方是大漠草原,遊牧民族可以四處逃散,同時又不適合農耕,所以形成了長期與華夏文明對立的局面。


心向青山


先要明確一點,在國家形態沒有確定固化,出現國際公約和國際準則之前,不存在所謂的“侵略戰爭”。

秦朝兼併六國併吞天下之後,其實各項制度的推進還存在一定的難度。特別是楚國地區的情況更為複雜。根據《裡耶秦簡》當中的多個記錄,秦王朝早期在新佔領地多會使用當地的人來出任基層官吏進行管理,這是由於各種不同的政治文明之間需要融合和進一步的深化,為了加強統治必須要因地制宜。而完全掌握天下之後,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和影響,加快各諸侯國的轉型。必須要儘量排除各種外部勢力的干擾。

楚國南方有許多的蠻夷部落,其中尤其以百越等為大。而且,秦國一向的戰略就是遠交近攻,百越和楚國的南部接壤,為了宣示自己的威勢,秦國就開始了對於百越、南越的征服。在春秋戰國時期,阻礙戰爭進程的最大力量就是地理因素。秦國的鐵蹄只有險峻連綿的山脈才可以阻擋。所以,秦朝最終的疆土都是止步於大山大海或者草原戈壁。

也有一定的必要性,南方百越之地雖然是蠻夷之國,遍地煙瘴,但是也存在著數量較為可觀的物產,其中尤其是鹽,從地下出土材料可知,鹽在西漢時期就是非常普遍的調味品,而且價格低廉,這就說明漢代當時的國家應該已經有了相對固定的鹽場來負責製鹽。所以,征服百越之地還是有一定的戰爭考量的。


經典守望者


百越有很多分支,包括揚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句吳、于越等等眾多越族支系 。《呂氏春秋》統稱這些越族諸部為"百越"。

尤其是邊陲南越部落最為自卑,自從秦徵百越之後,秦始皇將百越納入了疆域,長江以南的百越原住民各種不服和自卑,卻又無可奈何,敢怒不敢言。

後續又有歷史上歷朝歷代朝廷對百越進行收拾:

  • 秦徵百越

  • 漢武帝平百越

  • 光武帝劉秀派伏波將軍馬援收拾百越首領徵氏姐妹。

  • 唐朝收拾雷萬興

  • 宋仁宗派狄青收拾百越首領儂智高

……

@功德圓滿滿滿華夏

@漢說

@用戶9098530017191

@用戶6006741784828

@沒有煙總有花


鳥言夷面


首先,秦始皇在吞併六國後,並沒有選擇立即發動對百越的戰爭。而是直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為是秦國統一天下後第七年),才發動了對於百越的征服戰爭。而且這次的目標也不是整個百越,只是百越部族的一部分,分別是揚越(江西、湖南)、南越(廣東)、西甌越(廣西)、駱越(越南北部、廣西南部)這四個部族的勢力範圍。

在已知的史料中,征服百越的戰爭和北擊匈奴的戰爭是一前一後進行的,在《史記·秦始皇本紀》和《淮南子》中均記載是由於燕人盧生在獻給秦始皇的一部預言書,書中有“亡秦者胡也”的預言,才使得秦始皇下定決定發動對匈奴的戰爭,而對於百越的戰爭則是因其所產出的各類珍寶。但事實的真相真的是如此簡單和不可思議嗎?答案顯然不是。

秦王朝的南征北戰

秦始皇三十二年,由秦將蒙恬帶領的三十萬軍隊北擊匈奴,收復了河套地區。三十三年,由徵發大批由犯罪和社會下層的百姓組成的軍隊攻打百越,在新戰領的地區上設立了桂林、象郡和南海三個郡。


而在《淮南子》中則是繪聲繪色的描述了秦軍徵百越的慘狀,秦軍足足發兵五十萬去攻打百越,並且在進攻過程中“伏屍流血數十萬”。顯然淮南子的記錄是非常的不可信的,秦軍無論如何都是無法同時進行八十萬大軍遠征作戰的,秦軍的真正主力只可能是蒙恬的三十萬人,而南征百越的都是臨時拼湊起來的軍隊,百越這種原始組織軍隊的戰鬥力也不足以使正規的秦軍喪失數十萬。這次百越作戰的主要意圖只是懲罰罪犯和清除六國反對勢力。

秦王朝征服百越的真實意圖

以上所徵發的人史載第一次征伐的為“逋亡人、贅婿和賈人”,其後在三十四年,又把斷案不公的官吏流放到長城沿線和南越地區。在《資治通鑑》中的記錄為,有五十萬人被秦王朝謫徒到南越地區。在之後的歷史中有一條記載,在《史記·南越列傳》中記錄秦國的南海龍川縣令為趙佗,趙佗是故趙國人士,而趙佗憑藉他的勢力居然把秦國的官吏全部殺死,改用自己的親信為地方長官。


這種情況說明了舊六國實力在南越有較大的影響力的,也從側面證明了秦王朝用兵百越是為了打擊六國勢力的目的。不僅是南征百越,北擊匈奴和修築長城同樣是這個目的,陳勝吳廣等人組織起來就是為了去戍守北方的長城了。這裡我可以推測一個歷史的真相,秦王朝可能是把北部的六國殘餘勢力征發到南方的百越,而把南方的六國殘餘勢力征發到北部的長城地區。

秦王朝在統一六國後的主要政策就是為了打擊和徹底消滅六國殘餘勢力,而所有的大工程的初衷大概都是如此吧。但是秦王朝的這些高壓政策必然導致六國反抗勢力發動大規模的叛亂,在秦始皇死後天下就立即大亂,秦王朝的統治瞬間就土崩瓦解。


浮沉的歷史


為了“統一清除一切隱患”唄

既然東邊六國都滅完了,自然也想把邊疆地區的百越等地區一併滅了,秦始皇四海統一的思想還是很重的。

一方面消除這些地區的隱患,畢竟這些地區在戰國時期就一直是個令楚國頭疼的隱患。

另一方面耀武揚威,滅殺東方六國,自然不可一世,希望天下皆臣服,區區百越等地自然沒有放在眼中,就想順勢一鍋端了,當然最後沒有想的那麼簡單,大量兵力被拖在百越等地區,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希望回答能幫到你


史努比行走歷史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完成統一大業,並且第一個使用“皇帝”名號的君主,他不但有著獨具一格的魅力,同樣有著高人一等的眼力和對局勢的掌控力。秦始皇吞併六國後隨即發動對百越的戰爭就是一個極佳的明證,也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因為這個決策給秦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和好處。



一、消滅潛在隱患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百越環居沿海,在當時是一塊未完全開化的地域。這裡的地勢複雜,百族林立,民風彪悍,卻尚未建立統一的政權。而六國被滅後,包括最為強大的楚國在內的一些貴族殘餘勢力紛紛避退進入百越地區。對於好不容易滅掉六國完成統一的秦始皇來說,百越地區是一塊巨大的隱患。它不但是六國殘餘勢力死灰復燃的絕佳之地,其本身的存在亦是對於大秦帝國的威脅。在百越地區還未“成長”起來之前,主動出擊消滅隱患才是上策。



二、開拓疆土,補充國力

百越地區幅員遼闊,跨服極大,又是靠近沿海區域。秦始皇征服百越地區不但可以開拓疆土,擴大大秦國的版圖,還可以趁機發展海上軍事力量以及開發海上資源。另外,百越地區還有許多北方所不具有的各種資源,這對於剛剛完成統一大業,消耗巨大的大秦來說是一種補充。因此從長遠的眼光來看,發動對百越的戰爭是越早越有利。



三、專心抗擊匈奴

除了南方的百越,北方的匈奴亦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需要面對的巨大挑戰。先一步征服百越既可以穩定後方,集中兵力資源對付匈奴,又可以將百越地區作為抗擊匈奴的兵源補充。百越地區彪悍的民風以及內部長期的戰爭使得這裡的人們戰鬥力格外強悍,用來對付匈奴十分合適。



綜上幾點,秦始皇南征百越體現了他作為帝王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對於大局觀意識的精準掌控,以及果決英明的魄力和決策力。始皇之名當之無愧。

我是月關略萌,專注歷史領域。您的點贊和關注是我前進的動力,感謝大家的閱讀。


月關略萌


這是滿族人提出的問題,意在使它們在中國的存在合法化。秦始皇平定百越不是侵略,在秦始皇之前的3000年裡,百越就是中國的一分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