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哥說社交電商:微商、社交電商,與新零售有什麼關係?

馬哥說社交電商:微商、社交電商,與新零售有什麼關係?

在2016年,馬雲就在演講中提出:“純電商的時代很快就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

發生改變的不僅僅是消費者,還有銷售渠道。今天的消費者在尋求他們所需要的產品時一開始並沒有明確的目的。他們是在購買過程中通過蒐集不同產品的信息,需求才變得逐漸清晰起來。這一消費之旅多數是數字化的。過去,消費者做決定的過程如同漏斗,過濾的選項越多,離最終的決定就越近。現在這樣的消費路徑已經過時。消費者一旦表現出購買意向,並開始進行比較與權衡,他們的選擇範圍不但不會縮小,反而會變得特別大。他們可以打開新的窗口,也可以通過不同屏幕上的不同渠道獲取信息。購買後,消費行為並未結束,消費者還會繼續在網上分享自己的意見,交流各自的購買體驗,提出一些建議並就整個消費過程給予評價。零售商能夠通過各種渠道與消費者保持聯繫,其中包括實體店、電商平臺、官方網站、微信、社交網絡以及送貨上門。這種多點接觸(全渠道營銷)意味著消費之旅的革命。它迫使零售商腰圍消費者提供全方位消費體驗,否則將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

馬哥說社交電商:微商、社交電商,與新零售有什麼關係?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微商總是能夠抓住熱點和趨勢,儘管操作手段並不太過高端,但是,他們始終都能夠站在行業發展的前沿地帶,每一個熱點,每一次風口,我們都可以看到微商的影子。前有豪車、總統合影相隨,後有區塊鏈做伴,微商給人的感覺是始終能夠找到與自己契合的點。這不,當新零售開始逐漸成為發展風口的時候,我們又看到了微商開始與新零售產生融合與聯繫,並且產生了一個新名詞——社交電商。

儘管我們不能把“微商”和“社交電商”劃上等號,但是,兩者之間的確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無論是都以微信為主要的載體,還是以社交為主要的紐帶,微商和社交電商都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但是,如果從深層次剖析社交電商,你會發現,社交電商其實有著很深的新零售邏輯在裡面,無論是從供應模式上、體驗方式上、運營手段上,其實社交電商都有很強烈的新零售色彩,因此,所謂的社交電商其實更像是微商和新零售“中和”後,放到微信這個載體上的產物。

按照我們的既定印象,“微商”的背後代表的是強大的流量,“新零售”的背後則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於是,當兩種標籤如何到一起的時候,便吸引了眾多玩家的加入。在質疑聲中,社交電商開起了自己與眾不同的一路狂奔。

以拼多多的火爆為肇始點,越來越多的傳統電商企業和投資機構開始加入到了社交電商的陣營當中,火爆逐漸成為貫穿整個社交電商發展始終的代名詞。一場以社交電商為代表的發展高潮在傳統電商不斷遭受質疑的大背景下瘋狂上演,被阿里巴巴、京東等傳統電商巨頭不斷弱化的“電商”標籤被重新奉為臬圭。深度剖析社交電商火爆的真實原因,我們會發現新舊玩家的聯合作用造就了這一切。

馬哥說社交電商:微商、社交電商,與新零售有什麼關係?

舊勢力:以傳統電商平臺、微商平臺、投資機構為代表。當互聯網時代的紅利逐漸退卻,幾乎所有誕生在這個時代的企業都開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即使以阿里巴巴、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都不例外,對於中下游的電商平臺的挑戰更是不言而喻。於是,尋找新的發展方式和手段來彌補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斷層成為諸多傳統電商面臨的必然抉擇。

我們看到以雲集、蘑菇街、聚美優品、美麗說為代表的傳統電商平臺開始遭遇越來越多的發展難題,雖然他們有些以持續融資來繼續維持發展,有些則通過海外上市來延續發展,但是,改變傳統電商的發展模式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於是,我們看到這些傳統電商平臺開始尋找新的發展模式,社交電商正是他們首要選擇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

與此同時,不斷被負面消息纏身的微商同樣需要一個新的標籤來延續它的發展。在區塊鏈的泡沫破滅之後,微商開始尋找新的標籤進行加持。在新零售的風口不斷被巨頭和資本加持的情況下,微商同樣看到了其中的發展潛能。於是,他們開始以原有的社交關係鏈為突破口,通過將其與新零售深度融合,社交電商同樣開始走進他們的視野。

新勢力:具備流量優勢和模式優勢的的新入局者。除了舊勢力試圖通過加持社交電商來緩解移動互聯網時代紅利落幕的尷尬局面之外,社交電商同樣吸引了一批新入局者的加入。對於習慣了互聯網式的發展模式的創業者來講,社交電商對於他們來講無疑是一個全新的風口,在互聯網巨頭和投資機構不斷加持社交電商的時候,他們如果以社交電商來切入,無疑能夠繼續按照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融資發展模式繼續獲得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社交電商是他們獲取資本的另外一個全新的途徑和渠道,無疑能夠成為豐富和完善他們自我生態鏈條重要一環。

馬哥說社交電商:微商、社交電商,與新零售有什麼關係?

正是由於新舊勢力的不斷入局,才讓社交電商火爆異常。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社交電商大有繼續延續電商時代的發展強勁勢頭的態勢,然而,社交電商畢竟是一個誕生於新零售大背景下的產物,因此,如果一味地強調電商的色彩,而忽略了新零售的標籤,那麼,社交電商勢必會是一股“熱風”。當風口一過,社交電商依然會失去神奇,跌落凡塵。

當線上和線下都開始面臨流量見頂的局面,或許只有將兩者深度結合起來,才能找到新背景下的發展新方向。隨著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們參與到線上和線下融合的陣營裡,一個以線上和線下的融合為代表的新零售時代將會來臨。全渠道營銷環境下應該何去何從?如何應對這一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

銷售一方面要提供良好的顧客體驗,以便和數字營銷形成有效的補充;另一方面必須鼓勵其團隊培養分析能力,從而更好地瞭解消費者的興趣和需求,進一步優化資產並調整庫存。

馬哥說社交電商:微商、社交電商,與新零售有什麼關係?

以顧客為中心,購物體驗至關重要。消費之旅往往從線上開始,以線下訪問實體店的方式結束。線下的購物體驗如果缺乏吸引力且不夠便捷,消費者還是會選擇足不出戶,在家購物。零售環境必須以人為本,打造得如同影劇院一樣引人入勝,可嘗試、觀察和學習,才能讓顧客擁有實至如歸的感受。最終的購買必須成為購物體驗中最核心的記憶。消費者最終追求的就是這種多渠道全方位的購物體驗。在消費者為王的時代,實體店在購買環節的每一步(從最初的網上搜索到最終的實際購買)都需要提供優質服務。經過培訓,店員可以成為資深品牌專家,知道什麼樣的產品最適合消費者。他們的問題不再是“我可以賣給顧客什麼”,而是“如何才能幫助顧客實現今天的目標”。

價格的透明和工作時長的縮減將擠壓利潤率。在這樣的情況下,效率成為關鍵。Zara、H&M、優衣庫、星巴克(Starbucks)、宜家(Ikea)以及沃爾瑪(Walmart)這些全球領先企業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它們都有嚴格高效的管理流程,這一流程也為顧客創造了價值。因此,全面靈活的計劃並非錦上添花的選擇,而是一種必需。其目的在於優化庫存管理,改善物流。通過對物流的微調和簡化,企業在營造更優質的整體購物體驗的同時,還可以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價格。毫無疑問,物流是流通企業高速發展的核心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