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五年前買國產車的人現在讓他們換車還會換國產的車嗎?

對方想添加你成為好友


整年整年的放在鄉下日曬雨淋,只要擰緊畜電池固頭,加回油就可以開的十幾年沒維修過的老車,不用說你們應該也猜出是什麼車了,我怕說出來有人罵我不愛國


孤身走1142243593


6年多長安逸動,18萬公里了,幹贏過霸道!除了補胎,我就不知道啥是修?7千公里換桶長城半合成,空調濾芯2萬公里換一次,修車?川藏線青藏線我特麼胎都沒補過!原廠瑪吉斯輪胎,幹了8萬多公里換的,現在一直瑪吉斯,耐磨不操心!

車子一切正常,我可不想換斷軸的且修不好通用系列!更不想換車身大梁鋼板比國產車蒙皮還薄的日系,更不想買變速箱吹口哨的豐田,也不想買自吸燒機油的日產,更討厭燒機油6萬左右換變速箱的大眾系列!當然我只喜歡本田!長機油!還能自產自銷賣機油!

下輛車換還是長安!





走完318和109的男人


不知道基於什麼原因提這個問題,感覺一提到國產品牌就嗤之以鼻,為什麼不選國產車?

說說本人用車經歷

第一輛奇瑞A1

07年1.3排量,挺不錯的,省油,也挺好開,長途短途,任勞任怨


跋山涉水,啥事沒有



第二輛,09年的奇瑞風雲2,一如既往,也還可以


第三輛

奇瑞A3,2011年,滿意,這車誰開誰知道,同價位底盤最棒,沒有之一



安全不用說,當年中國市場上10萬以內第一個標配ESP,也是唯一的一個


幾輛車至今還在用,賣也不值錢,A1也就三千兩千的,風雲2也就七八千,A3也就一萬多,留手裡慢慢玩吧。

去年聽朋友的建議,換個品牌,弄了輛吉利帝豪GL,也不錯,車就是個工具,滿足需求就行了,國產車怎麼了?一樣能勝任


SMILE大少爺


安徽六安,一個靠近合肥的五線城市,11年因為結婚需要,在3.15車展上跟老婆訂了一臺江淮和悅三廂VVT,優雅款。選這車是因為手上只有六七萬,當時這個價位上只有奇瑞a3,吉利帝豪,還有長城的哪款我記不清了,合資車最靠近的有雪佛蘭樂風和現代伊蘭特,因為第一次買車,感覺和悅外觀很漂亮,空間也大,加上變速箱就是我家這邊產的,所以訂的和悅,裸車63800,上路大概80000不到。人生第一輛車很愛惜,前三年都是4s保養,後面也是自己去熟人的修理廠保養,一直到18年賣車,一共跑了七萬多公里,總體上沒大問題,但是小毛病太多。剛提車副駕駛側儀表臺內異響,到賣車時都沒解決,只能靠巴掌拍,拍幾下保幾天;方向機漏油,這個我第二年就發現了,但是當時不懂車,被4s忽悠了,直到脫保後去朋友修理廠才發現,自己更換方向機總成,大概1000左右吧。還有輪胎,當時提車一個月,發現四個佳通胎側面都有細裂紋,江淮廠家從合肥來到店裡,廢了很大力氣,只給我更換了一隻。然後就是第三年脫保前更換了排氣管中段。其他就是更換過所有的輪軸承,一個平面軸承,一個雨刮電機,發動機漏油打膠,車喇叭,兩個排氣管尾端(這款車尾端不排水,當年車友都是尾端鑽孔排水,我七年間換掉兩個),還有剛提車一星期,後擋風玻璃自己炸了,走玻璃險換的。其他都還湊合,1.5排量,油耗大概在8~9個,隔音差,不過沒給我丟路上。18年經濟好了很多,孩子也漸漸大了,時常帶孩子去外面轉轉,考慮安全問題,我們決定換車了,我家屬不懂車,讓我自己選,但是提了兩個要求,一個是買個suv,另一個就是不選國產車了。新車開了一年多,近三萬公里,跟老車比起來,油耗低了很多,隔音也強了不少,尤其是目前沒發現一個小毛病,省事。不是不愛國,實在是暫時的差距還是存在的,自己的血汗錢,我目前還是選擇合資。今年38了,想來48左右更換我人生的第三輛車,那時候應該會是國產車了,希望國產車多多加油。


高歌一曲2015


就我個人而言,我想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本人14買的奇瑞艾瑞澤7,現在第六個年頭了,期間換了4個大燈燈泡,兩對雨刷,輪胎換過不少,不是因為磨損嚴重,第一次換的4個馬牌的,但是老是扎釘子。第一次扎釘子老子上夜班下班往家開,開了一段路感覺方向盤有點偏,我也沒在意,還是60碼正常過彎,後來聞到一股焦味,我感覺不對,立馬打雙閃靠路邊停車,一看我操,右前輪沒氣了,TMD給我氣的,我也懶得理了,慢慢開到家才把備胎換了;第二次扎胎是去傢俱城的路上,車上4個成年人,一路80碼高架,感覺方向盤偏,我心想不會TNND胎又沒氣了吧!到地了下車一看果然左後輪有被紮了,沒辦法打電話叫修車師傅幫忙修的。後來受不了,又在網上下了4個國產輪胎,一直到現在。

以上個人親身經歷,期間正常保養,前三年基本上5000公里保養一次,後來5000—10000公里保養一次。上兩張圖吧!正面就不拍了。




cctv58377836


首先說明,我是14年的帕薩特車主,第一輛車是12年的江淮和悅,當時的國產車確實不太行,不論動力,油耗,靜音還是裝配工藝。最近準備換車,所以試駕了銳界、探界者、rx8、h9。負責任的說,現在的國產車無論做工用料、駕駛感受、科技配置並不比合資差!最直觀就是銳界和rx8的4s店挨著,連續試駕兩車,同樣6at+2.0t,不論隔音加速轉向,還是空間配置,就試駕過程很難說誰更好。至於油耗,就算國產多2個油,車價便宜的幾萬塊也足夠用好多年了。然後說質量或者小毛病,合資依然有,只不過概率小點,但國產確實在進步,而且非常快。沒有意外的話,會換 h9,等他國六新款,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最後,一定要去試駕,試駕,試駕,不要聽信他人言論!


z一暴君一z


說支持國產車之類的言論,純屬一派胡言。真正的消費者就是支持自己認可的汽車品牌廠家而已。自主品牌汽車,外觀設計不錯,配置高,空間大,關鍵是價格便宜,如果把自主品牌的價格和合資車相當,我敢說,銷售數據幾乎為零,那些吆喝支持國產的人呢,早不知道跑哪裡去了。

回到主題。1,買國產車五年後換車,要麼對自主品牌感到失望,要麼經濟條件好了,大部分還是換合資車進口車。如果因為家庭,房子,收入,經濟情況一般,還是接著開吧。2,自己的經濟條件變的好些了,而且對第一輛自主車,各方面比較認可,一部分人還是打算繼續購買自主品牌,空間更大,配置更高,一般都不會改變品牌。但是,再買的車,是因為對自主品牌的認可,對同樣的價格,可以買到空間,配置更高的車,比合資品牌高一個級別。和愛不愛國,沒有一分錢的關係。

個人的第一輛車,是十年前的奇瑞品牌,11萬公里了,質量很好,也許有運氣成分吧。第二輛車,從來就沒有考慮過國產,有20萬的預算,雖然買不到bba,從大眾,豐田,本田裡找輛適合自己的唄。如果有10預算,我可能還會選擇奇瑞品牌,空間大,配置高,同級別價格便宜很多,因為第一輛車給我留下的還算不錯的印象。

我是普通消費者,自己辛辛苦苦賺的錢,我只對價格,行駛質感,空間,配置,質量,油耗,品牌形象關注和認可。如果說愛國,我會在同等條件下,選擇自己的國家品牌。


老馮老師說教育


這個標題又是誤導國人了…不買國產車,難道買鬼子車,帝國車,法西施車…?五年前錯?八個五年前也就是四十多年的我開始開車就一直開國產車!前後換過很多次車感覺只有國產車才省事,省心,還省錢……!應該是在八0年左右我見到一個開{依法}牌平頭柴油三方向翻的斗車!車壞了零件必須得原裝的……無奈停放幾個月都沒有開起走……!當時那個年代我開的老解放牌汽車,如果是遇到這種事情完全可找個零件代替使用!我怕開外國車,只開國產車並且六十歲生日的天我還要為自己的日送禮~紅旗HS5一輛!我開車幾十年的實驗證明沒有理由不信賴國產!

我的HS5

開十多天了!
我買紅旗我驕傲,我開紅旗我自豪!



駕駛員88


這個本人最有發言權,第一輛東風小康K17當時2.98萬,直到報廢跑了15萬公里,中間毛病確實不少,但是維修也便宜,第二輛陸風X8,跑了13.5萬公里,前期還好,後期動力不足,漏油,高溫啥毛病都有!沒辦法,新車落地13.5萬,四年的車置換4.5萬出了,然後換了一輛宏光s,跑了3.2萬公里基本沒修,就是正常保養!成了五菱寶駿的客戶,現在是一輛寶駿510,自我感覺還行!目前國產車就是處在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不斷的階段!建議不拘小節的上國產車,強迫症上合資!本人忠告!!!!


先生趙SO


我人生中的第一輛車是中華的三箱駿捷(1.8手豪),06年6月4日提車,全款(10.58),跟隨我十三年多了,它伴隨我經歷了很多人生的重要時刻,11年又購C5(2.3),17年再購A4L(改款後),今年馬上又提一合資中大型SUⅤ,但我堅決不會丟棄或置換與我共同渡過無數艱難歲月的國產駿捷,因為它是我的情懷,我還經常開著出去跑短途。第一批次的駿捷用料是比較厚道的,基本上都採購大品牌供應商,所以基本上沒有出現過什麼大的故障,但組裝水平慘不忍睹。記得有次長途回來放車庫第二天發動時聲音異常,開修理廠檢查(己出保)壞一高壓包,還有一次電瓶燈亮了好久沒注意,不能啟動,檢查發電機整流器一點虛焊,換過手動變速箱二軸一個軸承(生手開擋位不合適硬把軸承滾珠頂成麻點了),最費的是外球籠,不是用壞的,是外包皮套爛了不注意無油發生異響,當然定期更換的都換了,而且換比原車件更好的。

現己行駛了十八萬Km了,十幾年來從未把我丟路上(事故除外)。國產最大的毛病就是七年以後各種異響出現,現在底盤很鬆垮,影響駕乘感受。現在條件改善了以後買國產車的可能性基本沒有了,但國產車的進步有目共睹,希望大家在預算不太充足的情況下還是多支持國產品牌,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貢獻一臺國產車,合資品牌的好日子還會堅持多久。

國產與合資品牌的差距還是存在的也是不爭的事實。汽車工業的特殊性在科技和技術的積累,該行業對設備,設計,特別是熟練技工的要求非常高,國有品牌在對技術人才的招聘上要下功夫,必競市場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對技術工人的培養,特別是怎樣留住熟練員工在本企業扎住根上想辦法,知名品牌的生產線上能看到很多年高的工人,佔比很大。

很榮幸看到我們自有品牌成熟的進步,與合資品牌的距離正在縮小,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也會在世界汽車市場上大展雄風,創造更多的世界知名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