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屏:砥礪70載 舊貌換新顏

錦屏:砥礪70載 舊貌換新顏

錦屏:砥礪70載 舊貌換新顏

70年砥礪奮進,這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70年春華秋實,錦屏大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光榮與夢想,歡笑與汗水,如同一面面鏡子,既輝映著祖國建設成就的光輝燦爛,也折射出錦屏同行共進的滄桑鉅變。

高聳的樓房、整潔寬闊的街道、廣闊的清水江廣場、繁華的杉戀水岸步行街……悠悠流淌的清水江,見證了錦屏縣的滄桑鉅變。那個新中國成立前貧窮、封閉、落後的錦屏縣,早已換上了華麗的衣裳,換了當初的模樣。

新中國成立以來,勤勞淳樸的錦屏人民,踏著前進的步伐,披荊斬棘、艱苦奮鬥、開拓創新,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書寫了一頁又一頁精彩的篇章。

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

基礎設施破土而出,人民生活日新月異

新中國成立初期,貧窮、封閉、落後是錦屏人揮之不去的標籤,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錦屏人民的主要生活方式,交通堵塞、產業不興是錦屏人民最大的窘態。

“小時候,出村只有一條小路。如果遇到雨天,泥濘的路面簡直讓人寸步難行。除了趕場天需要去集市買日用品或者放電影,其他時候我們都不想出村。”今年50多歲的左家順從小跟著叔父搬著放映設備跑各個村寨放映電影。

“最開始時用扁擔挑、用馬馱,現在用三輪車運載了。路也從小路到馬路再到如今寬敞的柏油路了。”當了大半輩子農村電影放映員的左家順,見證了錦屏縣交通的每一次鉅變。

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
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

多年來,經過全縣人民不斷的努力,錦屏縣交通從無到有、從舊變新,與新中國成立之初相比,變化翻天覆地。

1978年底,清江大橋建成通車,這座縣境內最早建成的公路橋、縣城通往各鄉鎮的重要陸路通道,成為錦屏一個新時代的標誌。

2015年1月23日,三黎高速公路錦屏互通口通車,標誌著錦屏縣公路發展步入了新起點。從縣道到省道、再到國道、高速公路,以及旅遊公路的大勢興起,錦屏縣的路網越來越順暢、通達。

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

截至2019年1月,錦屏縣全縣通車裡程達2337.4公里。其中通村油路(水泥路)通車裡程858.6公里;通瀝青(水泥)路和通客車建制村的比重均達到100%;“組組通”公路266.2公里,實現30戶以上自然寨“組組通”。

一路通,百業興。道路的打通喚起了外出務工村民回鄉發展的信心,也吸引了外來投資者的目光。

“我回家發展養殖業已經有七、八年的時間了,看著家鄉的道路變得這麼好,我更有信心把養殖業搞下去,不怕辛苦總有搞頭。”家住平秋鎮皮所村的彭大然是村裡有名的養殖戶,小到雞鴨魚,大到牛與豬,他把養殖業做得有聲有色。

“公司今年入駐錦屏以來,主打的是發展石斛產業。這裡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很適合種植石斛。”今年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入駐錦屏縣的浙江鐵楓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額子公司貴州貴楓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林章茂信心滿滿,“交通這麼方便,我更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

交通的變化只是錦屏縣基礎設施鉅變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縣緊緊圍繞“一城兩區”發展框架,強力推進城鄉建設,城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G242天柱新寨至錦屏大同、錦屏大同至黎平高屯改擴建工程建設紮實推進;孟佰、歸元溪水庫續建配套工程建設穩步推進;正在建設的代衝溪、馬背、五里沖水庫等水利工程建設進展順利;縣城至茅坪公路大修工程的竣工;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消防大隊新營房、縣汽車南站投入使用……一大批剛投入使用和正在建設中的項目,正不斷刷新錦屏縣基礎設施的數量和質量。

2018年,錦屏縣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57個,全年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1883萬元,比上年增長31.5%;建築業總產值170228.1萬元,比上年增加59.3%。

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

綠色產業大勢興起,創新發展勢頭強勁

“鴛鴦綠浦上,翡翠錦屏中”。錦屏縣因境內青山似錦,秀麗如屏而得名,屬於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是中國南方典型集體林區縣和全國三大優質杉木基地之一、貴州省重點林業縣,森林覆蓋率達72.12%。

但傳統而單一的產業如今已經很難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求變”,成了錦屏縣產業結構調整面臨的新課題。

近年來,錦屏縣按照產業革命“八要素”,重點發展了以中藥材、油茶、果蔬、畜禽、水產養殖等五大產業為主的高附加值產業。

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

偶裡鄉寨霞村貧困戶龍開鵬對綠色產業的發展有自己的看法:“我在坡上砍木頭砍了大半輩子,這裡去年成立油茶加工廠後,我就跑去那裡上班了,每個月能拿到4500元左右,這個基地還帶動了我們這裡不少貧困戶增收。我覺得這山茶油產業有前景,在這裡做,相信老來也有一份穩定的收入。”

龍開鵬所在的公司貴州綠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坐落偶裡鄉寨霞村,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銷售”的經營模式,與農戶建立合作機制,從事油茶林種植、山茶油系列產品精深加工及農特產品購銷等綜合生產,直接帶動50多戶貧困戶增收,解決160人就業,平均每年為農戶增收上萬元,開拓了附近村民在家就業的渠道。

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

近些年,在錦屏縣內成立的多家公司或合作社紛紛加入到產業結構調整的隊伍中來,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產業。

據統計,目前“五大產業”種植面積達到37.55萬畝,水產養殖達到14.92萬畝,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738個,合作經濟組織資產總額5.13億元。全縣農機總動力17.7萬千瓦。糧經比結構調整到34:66。全縣有州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20個,其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3個。大力發展“飛地經濟”,在東部鄉鎮建立“飛地”富民扶貧產業基地,助推產業發展和貧困戶增收。紮實開展國家級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創建工作,“有機錦屏”產業建設取得新突破。

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

改革開放後,錦屏縣始終突出“無工不富”主導思想,因地制宜,依託資源優勢,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加快推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工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全方位開展招商引資,提升投資軟環境建設,全力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錦屏經濟開發區是錦屏縣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錦屏經濟開發區於2011年1月開工建設,2012年9月列入省級經濟開發區。園區依託錦屏縣“三材一電一特一礦”的資源稟賦,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著力發展以木材、新型建材、新醫藥和農副產品加工、電子信息為主導產業的綜合性園區。

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

隨著園區配套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入駐企業逐年增加,人氣漸旺,逐漸顯現出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該園區共入駐企業31家,其中有亞獅龍體育用品、農商互聯、飛諾照明等一批優質企業,已投產企業24家。2018年,該縣新增城鎮就業2831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65人,公益性崗位就業28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09%。

2018年,錦屏縣生產總值449824萬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3269萬元,增長6.5%;第二產業增加值122160萬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234395萬元,增長11.4%。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0.7:27.2:52.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4.1%、20.3%和65.6%。全縣人均生產總值達29002元,比上年增長5.3%。

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
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福祉節節攀升

從讀不起書到孩子免費進學堂;從“看病難、看病貴”到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實施;從僅限於救助城市的孤、老、殘、幼人員和農村的“三無”人員到包括養老、醫療、就業、救助等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從“兩點一線”單調生活到農村、社區文化活動蓬勃開展……70年來,在錦屏人民眼中,一個個社會事業發展帶來的變化讓他們真實感受到了“幸福提速”。

“進院一個多月以來,花了好幾萬塊錢,國家幫忙報銷百分之九十的費用。”75歲的吳安輝是平秋鎮更豆村人,也是該村的貧困戶之一,前個月因急性腦梗塞住進了錦屏縣人民醫院。雖然身體已不如從前,但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吳安輝對治病所需的費用已無憂慮,目前在醫院的治療下病情漸漸好轉。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一項項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實實在在落實到了千家萬戶。

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

據瞭解,目前該縣城鄉低保年平均標準分別提高到6840元和3876元,8557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城鄉居民年人均養老金達1164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任務完成率達100%、貧困人口參合率100%。“1+4”醫共體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組建錦屏“醫療共同體”和醫共體互聯網醫療(錦屏縣)有限責任公司,成立醫共體管委會等機構,創建“院士站”和互聯網醫院。這些改變為群眾諮詢、看病、住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與福利。

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

70年來,錦屏縣的教育投入與收穫也節節攀升。

改革開放前後,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錦屏縣的教育可謂舉步維艱,但錦屏人民並沒有知難而退。

20世紀80年代,錦屏採取“財政撥一點, 群眾集一點,社會捐一點”的辦法,建造簡易的磚木結構教學樓,以解決校舍燃眉之急。三江鎮菜園村、啟蒙鎮巨寨村、偶裡鄉皎雲村“以木材換人才”“先建娃娃窩,後建辦公樓”等事蹟刊登於省報,全縣掀起出售集體木材建學校、投工投勞建學校的熱潮。

90年代,縣人民政府採取向世界銀行貸款、縣與鄉按1: 1匹配資金、線搭橋引進大型企業集團和慈善機構捐助資金等舉措加緊改善辦學條件,才有瞭如今錦屏教育事業夯實的基礎。

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

在上個世紀末實現普及九年制教育的基礎上,錦屏縣教育發展堪稱突飛猛進,步步刷新。錦屏縣委、縣政府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狠抓教育質量的提高,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01年,提出“優化辦學條件,共享教育資源”發展目標,一步一個腳印把“富”教育辦了起來。

自“十二五”以來,錦屏教育取得長足發展:2015年,全縣義務教育實現基本均衡目標,順利通過了國評認定;2016 年,全縣實現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目標,順利通過省人民政府評估驗收;錦屏縣教育和科技局連續六年來被州教育局表彰為全州教學質量先進單位、連續兩年被黔東南州人民政府表彰為教學質量先進集體。錦屏縣連續兩年來在全州教育綜合考核中名列全州第一。

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

好教育、好醫療,沉甸甸的民生“硬貨”“乾貨”讓人民群眾擁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2018年,錦屏擁有基礎教育和中職教育校(園)214所,在校(園)學生36657人,在職公辦教師2305人,全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覆蓋率達100%,受益學生達21231人。全縣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9個,衛生技術人員1499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05006人,綜合參保率99.73%。全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1.26萬人,參合率100%。城鎮居民和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8933元、8520元,比上年分別增長8.3%、9.5%;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分別為37%和31%。

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

七十年風雨兼程,七十年碩果累累!70年來,錦屏縣沐浴著改革的春風,踏著開放的步伐,搶抓發展機遇,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不斷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錦屏的綠水青山真正亮出了新顏值、美出了新氣質。

發展不停步,提質向未來。錦屏縣並不滿足於當下所取得的成就,將向前看、往前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埋頭苦幹、改革創新,讓“夜郎遺珠,有機錦屏”煥發出勃勃生機。

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
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餘光燕

見習記者 吳運鎮

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
锦屏:砥砺70载 旧貌换新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