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县女真部落“叶赫国”

叶赫那拉部落在明代是东北十个女真强大部落之一,史称叶赫国。吉林省四平市的叶赫部王城遗址,是我国北方少见的古建筑群,极具考古价值,对研究叶赫部史、海西女真史,乃至满族发展史和清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百多年前,叶赫部生活在松花江北岸的呼兰河(古称扈伦河,哈尔滨北)流域,今呼兰县、兰西县、巴彦县一带的达喜穆鲁山下,那时叫达喜穆鲁部。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朝廷在此设置达喜穆鲁卫(卫是半军事化组织,也是地方行政权力机构)。明宣德二年(1427年)在大明朝廷的号召下,散居在黑龙江、牡丹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女真族出现了一股巨大的南迁浪潮,达喜穆鲁卫也举族南迁,于1435年来到今天吉林省的伊通满族自治县,与当地的那拉氏部族结合在一起,并改姓那拉,始称那拉部(亦称纳拉、纳兰)。百年之后,叶赫部落首领祝孔革带领部分族人又迁移到叶赫勒河(女真语,野鸭子河)流域,即今天的四平市叶赫满族镇境内,并以河名为姓氏,从此将姓氏改为叶赫那拉。来到叶赫后,部落很快崛起,为了显示强大,祝孔革决定对外号称为国。叶赫部(国)在叶赫境内留下了很多历史遗迹,最为重要的是三座古城遗址。

梨树县女真部落“叶赫国”

梨树县叶赫古城

一、叶赫珊延府城

叶赫国开国首领祝孔革三子尼雅尼喀(亦叫捏尼哈)所建,距今叶赫满族镇张家村老爷庙屯西(公路道南)1.5华里处。珊延府城(亦称商间府或商监府)是叶赫部在叶赫境内最早(1534年)建筑的城池,并以此城为部落首府。

珊延府城建在叶赫河南岸的珊延沃赫山(女真语,白石头山)北山坡下延伸的台地上,长方形,呈南高北低的地势。该城有内城外城两重城墙,内城与外城的间距为24公尺,外城的南北长度为188公尺,东西宽度为124公尺,城周的长度为624公尺;内城南北长度为145公尺,东西宽度为80公尺,城周的长度为450公尺;该城的内城与外城皆为土石混筑,内城与外城的城墙宽10公尺,上宽为3公尺。内外两重墙均各有西门一座,门的宽度为7公尺。

叶赫部首领效仿明朝的开原马市,在珊延府城内开设贸易市圽,城内有驿馆、店铺、仓库和马厩,主要接待赴开原(今辽宁开原市)马市进行贸易的海西女真诸部酋长和部众。叶赫距开原马市120华里,是海西女真各部以及东海女真通往开原马市的必经之路。强大的叶赫部占据了天然的地理优势,有时竟敢与明朝叫板,以断绝贡道相威胁,使得一些女真部落不能进京入贡和去开原马市进行贸易。叶赫部垄断女真贸易货源,以此分红索税,增加部落的收入。珊延府城为叶赫部(国)获取了巨大利益,部落很快兴盛起来。

二、叶赫西城

随着经济及军事实力的增強,珊延府城已不适应部落发展的需要,而成为专业的商业城。为了适应部落的发展,叶赫首领建筑了新的首府西城。

西城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前后,西城原名叫叶黑(叶赫)寨,亦称叶赫老城或叶赫山城,人们习惯称它为西城,内有贝勒府等遗迹。距离叶赫镇6华里。西城位于叶赫河北岸一陡峭山头之上,依险而筑,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叶赫河),居高临下,险峻难攻。内城建筑在一个比较平坦的山顶上,形状为不规则的楕圆形,城垣西南依地势劈山而建,为土石混筑,周长为850公尺,墙基宽为10公尺,上宽3公尺,残高2公尺。内城的东、北城墙位于漫山坡上,用巨石和土堆筑,墙基宽为10公尺,上宽为3公尺,残高为12公尺。内城的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角楼一座,角楼呈圆椎形,大部分凸出城外。东北角和西北角及北城墙中部各有一座城门,门宽5公尺,且门外都有瓮门。外城亦为土石混筑,周长为2800公尺。西城高大雄伟,坚实牢固,易守难攻。建成后的西城马上成为叶赫部(国)新的首府,为叶赫部(国)的发展,贡献可为重大!

三、叶赫东城

东城为祝孔革长子台杵所建,大约在明嘉靖二十五年至三十年(1547年—1552年),所以称太子寨,亦称台杵寨。因为建筑时间晚于西城和珊延府城,又称新寨,或新城。又因它位于西城和珊延府城之东,人们习惯称它为东城。东城的外城三面环水,一面依山。内城建筑在一个陡然隆起的大台地上,台地高出周围地面约有10公尺,城墙为土石混筑,城墙上部及垛口为青砖砌筑。内城周长为9百米,城墙为土石混筑,基宽18公尺,直垂高度为14公尺。城内有烽火台、瞭望台、点将台、贝勒府(王宫)等建筑。内城主要是王公贵族居住,驻有保卫王公贵族的亲兵,还有侍奉王公贵族的奴隶。东城的中城亦为土石混筑(高约3尺),土石之上立有木栅为墙,中城为平民居住。外城以木栅为墙,周长为3500米,外城为驻兵把守。外城墙外是天然河水,为护城河,护城河上设有三座吊桥,利于防守,又方便军民通过。

东、西两座古城建筑雄伟壮观,地点选择极佳,依山傍水,坚固险要,易守难攻,是当年叶赫国的政治、军事中心。1573年,叶赫开国首领祝孔革之孙清佳努、杨吉努同时继位,两城同为叶赫部(国)的首府。清佳努居西城,扬吉努居东城,兄弟二人皆称贝勒(首领、王的意思),共掌王权。为了部落的发展和强盛,兄弟二人精诚合作,同心同德治理叶赫。在他们二人的治理下,叶赫王国盛极一时,称雄“海西四部”。大清王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之母孟古(1575年生)就诞生在叶赫东城,其父是即东城国主杨吉努。

梨树县女真部落“叶赫国”

梨树县叶赫古城

叶赫的强盛,使得海西女真四部(哈达、叶赫、乌拉、辉发)盟主地位的哈达受到了严重威胁,于是,哈达勾结明朝镇守关东的总兵李成梁,将叶赫清佳努、杨吉努骗到开原(老城镇)的关帝庙杀害。

虽然清佳努和杨吉努被害,但是他们开创的业绩永远载入史册中,据史料记载,在清佳努和杨吉努掌握王权时:“叶赫有众十五部,部民猛勇,尤善骑射,其兵锋所向,望风归附,拓地益广,军声所至,四境益加威服。”史料又记载:叶赫部强盛时期的管理范围“南境多在奉天界与哈达为邻,西境到威远堡边门,北境与蒙古科尔沁,郭尔罗斯为邻,东到伊通河。”管辖范围方圆千里,可见,当时叶赫部区域之广阔。

清佳努和杨吉努死后,清佳努之子布斋继位叶赫西城国主,杨吉努之子那林布录继位叶赫东城国主。布斋和那林布录决心重整旗鼓,经过五年的励精图治,叶赫的国力达到了历史的顶峰,管辖范围大大超越了父辈,不仅海西女真四部服从管辖,就连蒙古的科尔沁、锡伯、卦尔察三个部落,还有长白山女真的朱舍里、讷殷两个部落,也都归顺叶赫。

叶赫部的首领,为了与努尔哈赤领导的建州部争夺对女真社会的领导权力,曾经发生过多次战争。虽然后来被努尔哈赤征服,但也留下了许多熠熠闪烁的辉煌业绩,尤其在满族共同体的融合、形成中,叶赫那拉部曾经起过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叶赫国(部)自1406年建立达喜穆鲁卫,到1619年两城被毁,共存213年,历经11位贝勒。珊延府城及叶赫东西二城,均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由梨树县档案研究院魏晓光先生授权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