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殺藍玉,朱棣就不敢篡奪皇位?

文|午夜鑑史

洪武二十一年,即1388年,藍玉率領15萬大軍追擊北元殘軍,當他得知敵人隱藏在捕魚兒海附近時,立刻下令軍隊穴地而居,不準露出煙火,趁著夜色突襲北元殘軍,敵人以為藍玉遠道而來,糧草跟不上,必定不敢深入,也就沒有做防備,不料藍玉的軍隊連夜殺出,猶如神兵天降,北元毫無準備,結果被打的狼狽不堪,只有北元皇帝以及少數隨從逃出,其餘人馬物資全部被俘。

朱元璋不殺藍玉,朱棣就不敢篡奪皇位?

藍玉這次立下了大功,被封為涼國公。從這“涼”字就能看出,朱元璋是生氣了,因為起朱元璋是想要封他為“梁國公”的,肯定是藍玉犯錯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滿,才改了名字,並且把藍玉的過錯都寫在了世襲的憑證上了。

那麼,藍玉到底犯了什麼錯誤?藍玉是猛將常遇春的妻弟,作戰非常之勇猛,常遇春經常在朱元璋面前給他美言,久而久之,藍玉也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而且朱元璋對他禮遇有加。可是藍玉的為人和脾氣卻談不上好。

特別是隨著功勞的增大,地位的提升,藍玉動不動就發脾氣,說話口無遮攔,而且還私自養了許多義子,要知道當年郭子興就是收了朱元璋為義子,才在濠州城站穩了腳,朱元璋後來也收了許多義子,都是能夠為其衝鋒陷陣的人,藍玉的行為無疑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

朱元璋不殺藍玉,朱棣就不敢篡奪皇位?

藍玉在大破北元之後,俘虜了北元皇帝的眾多妃子家眷,藍玉不顧元妃的反對,強行進行侮辱,導致皇妃羞愧自殺,朱元璋知道後很生氣,當面責備了他。在此後的多見事情上,朱元璋都曾批評過藍玉,算是給他一個提醒,但是藍玉不但不思悔改,反而更加囂張跋扈,最終的結局可想而知。

1393年,錦衣衛指揮告發藍玉謀反,準備趁朱元璋籍田是發動叛亂,觸動了朱元璋最為敏感的神經,他立刻下詔將藍玉逮捕入獄,剝皮實草,滅了三族。受到藍玉案牽連的官員多大1.5萬人,這其中相當一大部分人是被冤枉的。

朱元璋不殺藍玉,朱棣就不敢篡奪皇位?

當然,藍玉也不是因為謀反而被殺,只是朱元璋想要為自己的孫子朱允炆順利繼承皇位剷除障礙,試想朱元璋活著的時候,藍玉都如此驕橫,如果朱元璋不再了,朱允炆能鎮住他?很顯然不能。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藍玉的死其實與另外一個人的死是有關的,這個人就是太子朱標。藍玉是一個保太子派。因為常遇春是太子朱標的岳父,藍玉就是太子妃舅父,因此他肯定是想讓朱標順利繼承皇位的。

有一次,藍玉從蒙古班師回朝,當面與太子朱標會談,他告訴朱標“我觀察燕王朱棣在自己的封地,一舉一動都與皇帝一樣,燕王不是一般人,他遲早是要造反的,我找人看過的氣,有天子氣象,你一定要小心”這是藍玉對朱標的提醒,朱標沒有當回事。從這裡也能看出,藍玉與朱棣的關係很差,兩人水火不容。

朱元璋不殺藍玉,朱棣就不敢篡奪皇位?

本來藍玉是沒事的,有太子朱標這層關係在,然而不幸的是,就在藍玉被告發的頭一年,太子朱標突然死了,朱元璋很難過,他失去了一個最合適的繼承人,為了把愛繼續傳遞下去,朱元璋竟封了孫子朱允炆為繼承人。

朱允炆年齡尚小,朱元璋知道這個孫子肯定是鎮不住那些開國元老的,必須都除掉才行。朱元璋這樣做是對的,但是他只對了一半,因為除掉了開國元老,也就沒有人替朱允炆抵抗外敵了。

朱元璋不殺藍玉,朱棣就不敢篡奪皇位?

假若,藍玉還活著,燕王朱棣即便篡奪皇位,他也是要考慮再三的。但是話又說回來了,即便是有藍玉的存在,燕王一樣會起兵,只是時間的問題,而且最終也會勝利,一個牛人能夠延緩歷史進程,但是很難改變歷史前進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