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堅持,寶雞千畝荒山變成生態園

2012年10月,在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31歲的劉麗娟和丈夫羅滿存承包了隴縣河北鎮的整整一道梁,註冊成立了寶雞瑞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這對一個農民而言,本應是天大的喜事,但周圍的人卻都說她傻。

為啥?整個河北鎮的人都知道,蘭家堡村的這幾千畝荒坡地已經撂荒了30多年,別說種地了,開車1個小時都見不到人影,雜草長得比人都高,這樣的荒坡地,承包來能幹啥?

為荒坡披綠

劉麗娟第一次走進千畝荒地的場景並不美好。在離終點還有2公里的地方,能通車的水泥路就變成了“泥水路”。夫妻倆棄車步行,蹚了近1個小時泥水路終於到達,還沒來得及高興,就一腳踏進牛蹄窩濺了滿腿泥。羅滿存一個一米八的漢子,走進雜草裡被擋得嚴嚴實實,一點影子都看不到。

這片地廢棄太久,拖拉機開兩步就會陷進溝裡,初期只能手動開荒。夫妻倆動員周圍2個村子的幾乎所有人參與了開荒,大家揮鋤翻整、挖排水溝、砂石鋪路、開挖育林帶,用腳踏遍了每一寸黃土。

“難,太難了,沒有想到會這麼難。”劉麗娟回憶起那段日子,一連說了3個“難”字,“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的深厚感情讓我選擇了這一行,但說實話,一開始不知道會有這麼苦。”

苦也沒有白苦。3年時間,3200畝土地平整完畢,灌溉設施和引水管道全面就位,3.9公里田間路和3.5公里水泥路鋪進山中。荒地滿目,變作良田千畝;山峰亂石,怎敵愚公精神。整整一道梁準備就緒,迎接著下一步的開發。

帶村民一起富

有了地,還要有人種。劉麗娟夫妻有著自己的“用工經”——他們僱用的101個季節工和固定工中,包括40名殘疾人和60多名貧困戶。

蘭家堡村山大溝深,附近的年輕人都受不了山裡的窮,紛紛外出打工。周邊幾個“空心村”裡,剩下的大多是缺乏勞動力的老、弱、病、殘人口。貧困戶李栓良就是其中一位。

因為低學歷和腿腳不便,李栓良外出打工處處碰壁,窮到家徒四壁。2012年的時候,他家裡還是土地土牆。自從李栓良夫妻倆在瑞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上班後,他們在公司做飯、看門、學習核桃栽培技術。7年的穩定收入,讓他們不僅重新蓋了房子,還買了兩輛農用三輪車,“現在也算是有房有車了,再也不覺得自己是弱勢群體了。”李栓良笑呵呵地說。

其他的殘疾人能在園區務工賺錢,張安孝卻辦不到。張安孝兩口子都是侏儒症患者,因為懼怕他人議論,不願出門。劉麗娟得知情況後,和張安孝夫妻及情況相似的16戶殘疾人簽訂了栽植花椒協議,免費發苗子、做培訓,每天還出著工費,鼓勵他們在自家地裡栽植了共62畝花椒。

“家裡荒了幾年的5畝地終於見了綠影子!”張安孝激動地說。打工的處處碰壁和家裡的窮困曾經讓他心灰意冷,覺得自己是個“閒人”“廢人”,現在他覺得日子有了奔頭!

種養結合效益高

天晴時,劉麗娟喜歡站在梁頂往下看。原來的一片荒蕪已經變成了滿眼的綠。核桃樹打底,整道梁套種著油牡丹、丹參、瓜蔞等多種藥材,一派生機,綠意盎然。誰能想到7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大風颳得石頭遍地滾的荒蕪景象。

“這是我們和縣農業農村局合作的渭北旱塬核桃幼園複合栽培實驗。”劉麗娟說,“用了5年時間,劃片區實驗了牡丹、豆類、小麥等7個品種,最終選定了藥材種植,用套種的方式解決農戶核桃樹掛果前的5年無收入的尷尬和窘境。實驗結果將推廣並惠及整個渭北地區的核桃種植戶。”

離套種基地不遠的地方,是一個千隻奶山羊養殖場和紫花苜蓿種植基地。在這3000多畝園區中,“核桃+苜蓿+奶山羊”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核桃套種、苜蓿餵羊、羊糞施肥,一個“種、養、加”結合的生態農業循環就此形成。

現在,劉麗娟已成功註冊中藥材商標“牛心山”和優質核桃商標“健鶴”。2017年公司被寶雞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市級龍頭企業”。2018年公司生產的核桃產品被陝西省農業農村廳授予“無公害農產品證書”……一個個新的故事在這片曾經的撂荒地上發生。

羅滿存的微信暱稱叫“山高路遠”。“我長在山裡,最後也選擇了回哺大山。看著在我們的努力下荒山變成了良田,一片撂荒地帶起了一個村子、幾條產業。”羅滿存說,“我們從一片荒山開始治理了7年,盤活土地資源,帶領大夥脫貧致富。前面的路還很遠,這只是一個開始。”

(YFL)

7年堅持,寶雞千畝荒山變成生態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