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曾先生——一位始終高擎愛國主義旗幟的偉大畫家

範曾先生——一位始終高擎愛國主義旗幟的偉大畫家

2019年10月5日

張傳倫

範曾先生——一位始終高擎愛國主義旗幟的偉大畫家

範曾攝於米蘭

範曾先生又豈止一個畫家了得!

想必又會有些許小人,見此文章標題“偉大畫家”四字,心生不服,由他們去“羨慕嫉妒恨”吧!

郁達夫曾在紀念魯迅大會上說: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又有一說“奴隸之邦”,應為“低等生物”。

還有人說:“要了解一個民族,就要看他們崇拜的英雄是誰?”

我們所處之環境乃和平年代,那麼要問一句“凡今誰是岀群雄”呢?

幾十年前範曾先生講演“祖國.藝術.人生”時的'情景,歷久彌新,那一股浩然英雄氣不因時光遁逝而稍減,鏗鏗儻言,諄諄教誨,影響了幾代青年學子為祖國、為藝術而奮鬥,不負平生所學。

九十年代初,我有幸跟範曾先生通了平生第一個電話,我說:

“聽了您的講演,讀了您的文章,我深深感到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還有希望……”

“說得好!明天來,送給你一本我的新書《祖國.藝術.人生》……”

範曾先生——一位始終高擎愛國主義旗幟的偉大畫家

範曾先生近照

轉過天來,也是我初次去南大拜訪範曾先生。行前張仲先生(已故老報人,作家,《龍嘴大銅壺》的作者)好心告我:

“你不用帶嘛,買上一把香蕉帶上,範曾愛吃香蕉。”

這時,我還不知道,先嚴已與範曾相識,並幫他在天津賓館建立了以他為文壇盟主的“津英沙龍”。

沙龍成立的慶祝宴上,範曾招來了幾十位精英和領導,宴開數桌。馮驥才何等人物,此際欲求叨陪末座而未得,當時其人其“腕兒”,尚不夠坐主桌的份,這人後來進步很大,那是後來的事。

我不開玩笑地說,我絕對是讀範曾文章長大的,先生縱百死而不悔的愛國主義情懷幾十年來一直深深激勵我,他那“信是哪吒英魄在,與君鬧海莫蹉跎”的進取精神,始終鼓舞我“搏擊人生異趣多。”

奮鬥著的人生何來趣味?

一日,我和範曾閒聊,要知大師誨人盡在尋常話語中,先生聊起他尊敬的朋友數學家陳省身,那麼高深的數學,在常人看來很枯燥很無趣,“陳先生卻說數學很好玩。”

範曾先生——一位始終高擎愛國主義旗幟的偉大畫家

2004大師三人行:範曾繪製《陳省身與楊振寧》

範曾先生——一位始終高擎愛國主義旗幟的偉大畫家

範曾硬筆書法錄自撰十七言長聯,贈本文作者。作於法京巴黎美松白蘭別業

範先生的身份首先是畫家,是怎樣的一位畫家呢?是人物畫畫家!是寫意、大寫意畫畫家?也有人說範曾的工筆功力深厚,也可為工筆畫畫家……

說得都對。

範曾先生——一位始終高擎愛國主義旗幟的偉大畫家

範曾先生——一位始終高擎愛國主義旗幟的偉大畫家

範曾畫作

但,我要先聲奪人:範曾先生首先是當代偉大的愛國主義畫家!

請聽,詩人的範曾以一首雄渾沉鬱的《莽神州賦》,歌頌偉大的祖國:

“雲浮千秋,江山萬古,

是一片心頭的聖址和淨土。

有共工來破,有女媧來補,

有歷代志士仁人蕩塵滌垢,驅陳除腐。

哺我有天降的雨露,

飽我有壠畝的禾黍,

她是生我養我愛我撫我的慈母。”

……

範曾先生——一位始終高擎愛國主義旗幟的偉大畫家

範曾先生——一位始終高擎愛國主義旗幟的偉大畫家

範曾書《莽神州賦》

先生告訴我,愛祖國是從愛家鄉,愛父母開始的……

是的,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家鄉,遑論愛國?!

範曾先生可以蔑視一切敵人,寬囿一切小人,但他永遠不會原諒“文革”時迫害他母親的卑鄙小人!

先生慈母繆鏡心女士,大儒繆篆之女,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繆篆先生傲骨錚錚,一身正氣,曾與魯迅同事,民國時是廈門大學文學系教授,有人當他面,諂媚系主任林語堂:

“您就是我們的父親。”

繆篆不禁大怒,拍案而起,痛詈小人之無恥:

“他是你的父親!”

拂袖而去。

範氏大家族中不乏狂傲剛正之士,絕無妄庸猥瑣之徒!

四維不絕,五綱倫常,“撐天地有傲骨錚錚的大丈夫”。

“淮之南、江之北、海之西,有古城南通在焉。其地物阜人熙,鍾造化之靈秀,自古多倜儻才俊之士。而南通範氏,宋大儒文正公仲淹先生之後,明季自吳縣遷居於此,垂四百年,香菸不斷,名人輩岀。城北光孝塔下故宅,院內一井,自明至今水甘如飴。傳雲光孝塔為一擎天椽筆,而此井與庭院正為一巨硯,範氏藝文有傳必矣。日本關西岡山有三大名園之一的後樂園,取仲淹先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義,以弘揚志士仁人的博大悲懷”。

範曾先生南通故鄉的古塔是一枝聳入雲天的巨筆,院井是一池墨海翻騰的硯池。

人世間所有存在著的靈象、吉兆,無不應順上上爻相的風水,而風水之佳尚,造化靈淑之氣或鍾於人,或鍾於物,然必待人而顯。

範曾先祖范文正公仲淹先生南通一脈,詩文賡續,以詩世家薪傳火繼至十三代,四百餘年間南通範氏既高據詩界崑崙之巔,其一家之世業撰則又不止於詩文,其於中華文化貢獻最偉麗,最具愛國主義情懷,悲憫天下蒼生。

竊以為此中最關緊要的傑出歷史人物有四人:明季十一世祖範鳳翼,

清末範曾曾祖父範伯子,

範曾父親範子愚,

當代範曾本人。

範曾先生——一位始終高擎愛國主義旗幟的偉大畫家

通州範氏十二世詩略

範風翼,字異羽,為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進士,官至吏部主事。

《清詩記事初編》贊其為“東林眉目”,一代高義,英姿傑識。

甲申國變,範鳳翼人生際遇的最後一件大事,無疑是多爾袞親率大軍兵臨南通城下。

歷史,獨於此處問聖賢!而聖賢之責任,唯聖賢可擔!一身擔起天下人擔不起的憂懼與痛苦。

為保古城生靈,範鳳翼單騎岀城,力勸多爾袞,使南通免遭揚州十日屠城之厄。

鳳翼此舉並非於大節有虧,“一片‘異羽’護南天”。

欲通古今之變,遙祭甲申國變。可知死而殉國易,生而復明難。為天下蒼生計,為揚州十萬軍民計,範鳳翼敢於捨棄歷代仕子重於生命之名節,實乃更高、更深一層意義之上的捨生取義。

自古孤忠烈魄,或慷慨捐軀,或忍死須臾,無不以頑強的生命意志和理念,秉持一己之生死,浩浩忠魂,耿耿精誠,豈天地鬼神所能奪之!壯哉,鳳翼是其人也!

所以然之故,範曾先生對他這位十一世祖風翼公特別欽服,幾十年前,文懷沙以“十翼”之號以貽範曾,範曾聞之欣然,雖未拊掌稱善,臉上卻露岀了自信的範曾式的微笑,此刻他一定想起了“鳳翼”、“異羽”……

範曾先生每當談起他顯赫的文化家世或論及詩詞時,最多提起的是曾祖範伯子。伯子是范家兄弟中,年最長者。伯,古時用於成年人的表字或對人的敬稱。

範伯子是清代同光年間的大詩伯,聞名天下的斫輪老手。其女範孝嫦嫁於陳散原長子陳師曾,兩大世家遂結下兒女親家。

範曾先生——一位始終高擎愛國主義旗幟的偉大畫家

範曾為曾祖父範伯子造像

伯子與散原性情相似,當年範伯子經桐城吳汝綸推薦,入李鴻章幕府,正李氏炙手可熱之時,勳名事業,可謂如日中天,中堂大人多次勸伯子入仕,都被伯子堅拒。

範伯子與張騫、朱銘盤三人為江左奇才,時人有“通州三生”之稱。

範曾先生——一位始終高擎愛國主義旗幟的偉大畫家

範伯子詩文集

時名最高的是得翁同和奧援最力而為狀元的張謇(季直)。

朱銘盤之人,則為今世少有知之者。

伯子雖與季直同郡,少小交篤,中道蹤跡稍疏,季直賞進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之時,範伯子正客李鴻章幕府,鴻章與同和政見分歧越來越大,範、張遂日漸疏遠。

範伯子與張季直的用世之志,大不相同,伯子先生“本性淡泊,感情上經不起宦海中的波詭雲譎,驚濤駭浪,自知不是做官的材料,且亦不諱言己之‘頑鈍’,但不肯抹煞良心,裝出一副忠愛的假面目,欺人幹祿。這一點與散原的本性,完全相合。”

此即為範伯子與陳散原一見如故,至為深交的緣由,兩公詩文造詣亦不相上下。

範曾先生的性情和詩文之特色與他的這位曾祖範伯子很有幾分相像,而用世之志則有不同,範伯子不當官是不欲為官,範曾少懷治平大志,未曾不欲為官,而未當成,時耶?運耶?總而言之,是有緣故的,未嘗不是範曾的幸運,世上不缺大官,少的是如範曾一般的藝術大家。

清帝曰:

“左宗棠不必以進士為榮。”

範曾亦不必以大官為榮。

觀範曾先生的派頭特大,睥睨天下名士的豪氣,最得範伯子遺傳,我常常暗自私忖這祖孫二人的面貌或許十分相像。

範伯子磐磐大材,自有值得李鴻章重視之處。

範伯子詩格高邁,詩境雄闊,更是文章的老成高手,以壯年入李鴻章幕府,且延為西席,為鴻章繼室趙夫人所生之子李經邁授讀。然範伯子至為重要的身份是李鴻章最為倚重的慕僚。此一期間,發生了一件興事,可見範伯子是何等的傲兀,可稱“光射斗牛之間”。

清代光緒甲申以後、甲午以前,李鴻章開府北洋,麾下有幕僚兩名:範伯子、於晦若。

李鴻章倚範之深甚於於。此二人皆為李專司奏章,上達“天聽”,於晦若精擅辭藻,凡歲時賀表、謝恩摺子,由於氏執筆。究其實,到底是應酬奉制文字。而伯子便不同,至有關軍國大事之大更張、大措施的緊要奏摺,統由伯子主稿。

接下來要說的這件興事,足見李鴻章對範伯子重視優禮的程度,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清代的幕府制度,賓主一體。幕客的身份地位,敬如居停,加之伯子兼西席,東家居東席與西席對座,人格是平等的。

範伯子在天津,出行曾用李鴻章的傘蓋。而李在清末,聖眷渥隆,珍賜不絕。曾蒙特賞“紫韁”,比之賞“紫禁城騎馬”金貴許多。但“紫韁”例常只是榮典,不為實用,李鴻章也只是擺擺這大官特賜的儀仗,一次不敢乘用。

範曾先生——一位始終高擎愛國主義旗幟的偉大畫家

李鴻章

誰曾料某一日,範伯子心血來潮,命司廄準備“爵相”的座駕,要到紫竹林去徵歌選色。

這一來,平日暗妒者便到李鴻章面前告狀,說是範大膽僭越,妄用“紫韁”,不免褻瀆國家名器,應予懲戒。

哪知中堂大人李鴻章竟然這樣表示:

“‘既用紫韁,不可無騶術。’即時傳令,以後範用紫韁,須照儀制,前導四‘頂馬’,後衛四‘跟馬’。護衛的武官,有以軍功保到二品,蒙賞花翎的,以紅頂花翎的武官為前驅,書生之榮,一時無兩,傳為佳話。”

範曾為當代大師巨匠無疑,憾其或恐至今無此殊榮。

我對範曾先生父親,詩人子愚先生抱有一種格外的崇敬之情,欽佩他不求聞達,超然物外的格局。身居京華鬧市,不復長安夢影,一如巖崖高逸的古之賢良,韜光養晦,持節守拙,而子愚胸中所養所勃鬱所蓄積者,此內斂的光華,傳輸給了他才華蓋世的三子範曾,假以時日,必將光芒萬丈……

子愚晚年,孝順的範三公子為安慰老父,特意印了範子愚詩集,敬奉一百本,老父取岀一本,供在亡妻繆鏡心靈位前……

子愚鏡心伉儷情深,鏡心先子愚而逝,子愚先生悲哀難禁,悼亡詩稿上,只鈐蓋“孤鶴”印章,任憑範曾百般撫慰,老詩人了無生趣。謝世後,範曾整理遺物,見一包袱,打開一看是九十九本子愚詩集,父親一本都沒有送人。

範曾先生——一位始終高擎愛國主義旗幟的偉大畫家

範曾為父親範子愚、母親繆鏡心畫像

子愚先生淡泊一生有如此,範曾先生說:或者先父覺得世人讀不懂他的詩……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智大勇的民族,也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他光輝而悠長的歷史,不僅充滿了血與火,也留下了詩與畫。留下了巍巍的陵寢、莊嚴的宮闕、偉大的石窟,和無數引人自豪的、激人壯懷的遺蹟。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歷盡浩劫,但它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增無已。有志者為他的生存吶喊、戰鬥、喋血。在豐富的遺產中。留下了他們不朽的功勳和他們的孤忠亮節。這是精神領域裡無盡的寶藏。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去自信力了嗎?》一文中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生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我認為這筆精神遺產弘揚光大,正是我們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前提,也是愛國主義的崇高起點。”

這是範曾1984年1月,為《範曾畫選》所作自序的開篇語,先生的接續之語,讓我第一次知曉他書香世家的清貧生活,然“回也不改其樂”。尤其令我驚奇不已的是范家還是一個革命家庭,抗戰勝利後,範曾大兄範恆先生投身於人民解放戰爭的洪流之中。範曾先生滿懷深情地介紹自己的家庭:

“我於1938年出生於江北的一個古老小城南通,世世代代是清貧的書香之家。正所謂“十代詩人九代窮”。父親是個規矩的讀書人,由於家學淵源,他精通詩詞音律。解放前即使窮得揭不開鍋,家裡的幾千冊書是決不會賣的。母親是一位受社會尊重的小學校長,由於子女多,家中的菜蔬常年是吃母親醃的鹹菜和曬的豆瓣醬。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父子兄弟吟唱“斗酒十千恣歡謔”和高唱“大江東去……”。我大哥二哥都能作詩,我也跟著起鬨。1945年後大哥到蘇北參加了新四軍。二哥隨舅父到香港謀生。我八歲之後便孤寂地在家裡讀書寫字,時時想念我的兩位才情出眾的兄長。11歲,家鄉解放,大兄穿著灰軍裝,揹著盒子炮,回到家。從此,我的家庭開始了佈滿陽光的嶄新的生活。”

範曾先生和大兄範恆的感情深厚,五八年,大兄蒙冤,被錯劃成“右派”,打入另類,一下子從黨的優秀知識分子,文化幹部跌落到了生活的低谷,每日只能喝最低廉的劣酒,心情苦悶,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息,依然無怨無悔,認為是自己辜負了黨和國家的培養,組織上對自己的一切處分都是正確的……

這位曾經舊派儒雅的詩人、極有才華的知識分子、無比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沒有活著等到撥亂反正,為“右派”平反的那一天。

範曾先生每年清明都去墓地給大兄上墳,酹酒祭英魂,灑向泉臺,是最好的茅臺,大兄生前生活無著,只能喝幾毛錢一斤的酒……

範曾先生是詩人,曾以史家之筆,發岀千古浩嘆,他深知人生之路“無李白的如弦大道,有屈原的漫漫征途”。

範曾先生——一位始終高擎愛國主義旗幟的偉大畫家

範曾先生——一位始終高擎愛國主義旗幟的偉大畫家

範曾畫作

世人之於範曾,或許只看到他擊節長歌,意態軒昂的豪興,不知他也有潛藏的悲辛。

曾經輝煌如日中天的範曾,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一次歸屬於政治層面上的蹭蹬,使他跌入了生活的低谷,意志薄弱者,必然是墜入深淵,萬劫不復。他卻無一日沉淪其間,似乎黯淡的時光裡,他思想的翅膀依然遨遊於九天之外!

曾記何時,主流社會的淡岀,反而豐富了他的人生,更以百倍的熱情回饋社會。

一如既往,八十初度的範曾仍有著少年的天真,不失“壯歲旌旗擁萬夫”的豪情!

祝賀他性格脾性不稍改。

範曾先生——一位始終高擎愛國主義旗幟的偉大畫家

近聞一事,範曾就是範曾!

茲請允我簡述此事,可為本文之結語:

數月前,範曾以貴賓身份岀席南大慶賀葉嘉瑩女史九十五歲華誕盛典。

一位南大前領導為表達對葉先生的崇敬之情,作了一首“兮”乎來“兮”乎去的“騷體詩”,上臺發言,興致勃勃地吟誦一番,且贏得臺下一片掌聲。巧得是,接著發言的是範曾,誰承想,兜頭潑了一盆冷水,嘲諷之語,因無錄音,撮其大意有二:

現在的領導也開始作詩了。

不過,與葉先生的詩完全不在一個水平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