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学生排队打饭仍看书,北大教授:学生要刻苦,但不要痛苦

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最近,衡水中学流传出一段视频,在排队打午饭的队伍里,高三学生整整齐齐地一人拿着一本书在看。

衡水中学学生排队打饭仍看书,北大教授:学生要刻苦,但不要痛苦

衡水中学学生的刻苦是出了名的,以前就有报道,孩子们会在清晨5点半就开始早读。而衡水中学也是全国有名的重点中学,往年成绩一直都很拿得出手。

衡水中学学生排队打饭仍看书,北大教授:学生要刻苦,但不要痛苦

据悉,衡水中学在2018年高考中,62%的文科生和67%的理科生,都拿到了600分以上的好成绩。

之前清华大学也曾晒出一份学生作息时间表,还有各专业领域的学霸笔记,呈现的全是学生和学者刻苦的状态。

可以这么说,孩子们刻苦学习,确实是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效果,学霸的炼成离不开刻苦努力。

但“刻苦学习”,往往也和“压力大”密不可分,一味追求高压下的刻苦学习,真的好吗?

衡水中学学生排队打饭仍看书,北大教授:学生要刻苦,但不要痛苦

“学生要刻苦,但不要痛苦”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教授,曾表示:“学生要刻苦,但不要痛苦”。

如果只在意孩子眼前的学习,一味要求他们高强度努力,则有可能为他们20年后的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衡水中学学生排队打饭仍看书,北大教授:学生要刻苦,但不要痛苦

01 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不光是高三和初三这些毕业班的学生,会没日没夜学习、复习、做练习题,现在这种趋势也蔓延到小学,甚至是学前教育阶段。

有的小学生从一年级起,就每天10点、11点才睡觉,这对于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能健康得起来吗?

身体健康方面,短期内可能看不出来差别。但人都不是铁打的,正如那句话所说,“出来混迟早要换的”,可能在十几二十年之后,才能有深刻的体会。

学习和生活是一辈子的事情,而不是短短十几年读书生涯,不是挨过去这一段时间就不用再消耗精力、不再需要健康体魄去支撑了。

想要孩子能够长久地为生活而努力,我们不应该让孩子的身体健康“赊账”,为以后的生活埋下隐患

衡水中学学生排队打饭仍看书,北大教授:学生要刻苦,但不要痛苦

02 心理承受的压力大

有些家庭过于重视孩子的成绩,就会相应地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发育成什么样,我们的家长很少去关注,也不知道要怎么干预,在这样的成长背景下,孩子的心灵十分脆弱

有的孩子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考上了一所好大学。可真正的痛苦也随之而来。

正常健康的大学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那些苦读熬上来的孩子,心理成长一直得不到健康的引导,不知道怎么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不懂得如何解决新的问题。

他们会放大心理的压力,变得十分脆弱,经不起挑战和困难。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多明明曾经成绩很好的孩子,上了大学就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要么钻牛角尖嫉妒其他更优秀的孩子,要么自我放弃沉迷游戏。

我们希望孩子变成这样吗?我们不希望。真正优秀的孩子,应该能持续散发正能量,能感染周围人,而不是在跨过高考这个关卡后,变得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衡水中学学生排队打饭仍看书,北大教授:学生要刻苦,但不要痛苦

所以正如渠敬东教授所说,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刻苦学习,但不能给孩子带来的是“痛苦”。

让孩子“后继有力”

有些家长会很着急:又说鼓励孩子刻苦学习,但哪有“不痛苦”的努力?

其实,这其中关键的元素是要“合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仿佛永远顾了这头,就无法顾那头一样。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毕业班的孩子情况特殊,在冲刺阶段的确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能要求孩子10点前睡觉、6点再起床。不过毕业班只是一个阶段,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保证基础睡眠,也总归是有结束的时候。

但其他年龄段的孩子,要做的是长期打仗的准备,而不应该抱着的是“背水一战”的心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才是家长真正要考虑的问题。

衡水中学学生排队打饭仍看书,北大教授:学生要刻苦,但不要痛苦

重视孩子精神世界

孩子的未来不止有学习和竞争,还有普通的生活。我们应该在学习之余,重视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这样在他们长大之后,才会发现生活的美好,总会有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哪怕遭遇挫折和困难,也会从其他的途径,找到生活的意义,而不是脆弱得一击即夸。

衡水中学学生排队打饭仍看书,北大教授:学生要刻苦,但不要痛苦

刻苦学习不是错,但是我们不能让孩子一直背负“痛苦”。关于高三学生排队打饭还要刻苦读书,您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