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親侄子憶烈士郭綱琳:大戶人家的四小姐,唱著國際歌上刑場

很難想象,出生於江蘇句容一大戶人家的四小姐,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裡,放棄殷實的生活和大小姐的身份,毅然決然走上革命道路。這位四小姐在敵人的監獄中,面對嚴刑百般折磨,沒有絲毫妥協和退縮。面對家人苦心營救,她回信言明“不願造一點點罪惡在我生命中”,更“不能屈伏在一個無罪而加上有罪的名義下來遵從兄長的安排”。這位唱著國際歌倒在敵人槍下的年輕姑娘,在刑場上大笑,只因敵人沒有從她口中得到一點有用的信息。

【紅色記憶】親侄子憶烈士郭綱琳:大戶人家的四小姐,唱著國際歌上刑場

郭綱琳

她,就是長眠在雨花臺、譜寫特殊時代女性傳奇的眾多女性烈士中的一位——郭綱琳。日前,記者走訪了郭綱琳的侄子郭常根。跟隨這位古稀老者的回憶和那些斑駁了時間烙印的書信物品,我們再次重溫了年輕女烈士的革命足跡。

上初中才知親姑媽竟是革命烈士

1964年,時年13歲的郭常根即將小學畢業。升初中,每個學生都面臨政審,填表時,媽媽鄭重地告訴他:你是革命烈士的後代!那一天,媽媽給郭常根講了姑姑郭綱琳的故事,令他終身難忘。

那時候,郭綱琳在上海中國公學讀書。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校方極力阻撓愛國學生的抗日救亡運動。她就帶頭衝進校長室,當面質問,為什麼不抗日?為什麼不讓學生成立抗日救國會?她毅然猛敲學校校鍾,集合同學召開大會,並登臺演講,痛斥反動政府,號召同學們要堅決抗日。在她和其他同志的努力下,校園裡終於成立了抗日救國會。

隨後的三年間,郭綱琳積極參加各種抗日救亡運動,加入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公學愛國學生參加了中共江蘇省委領導的上海學聯工作。郭綱琳政治上不斷進步,卻讓家族親人憂心忡忡。1934年1月,她調任共青團上海閘北區委書記後,在一次秘密前往海寧路開會,佈置綢廠罷工事宜的途中,因叛徒出賣而被捕。不久後,郭綱琳被押到南京的憲兵司令部看守所,敵人繼續對她威逼利誘,她始終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最終於1937年7月在雨花臺犧牲,那一年郭綱琳才27歲。

聽到這些,無限的自豪和深深的敬意在郭常根心裡油然而生,“以前,我只是從書本上看到描寫革命烈士的文章,沒想到自己的親姑媽就是一位如此令人欽佩的女烈士。”從那一刻起,郭常根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期待,要繼承發揚先輩的光榮傳統,同時也對姑姑的生平充滿了好奇,他開始蒐集各種跟姑姑有關的資料和信息,也利用一切機會走近姑姑生前戰鬥過的地方——雨花臺。

1966年,郭常根和幾個同學來到了南京,他第一個想到要去雨花臺看看。得知他是郭綱琳的親侄子,館長熱情地接待了他們。第一次親眼目睹姑媽的遺物,15歲的郭常根心潮澎湃。

【紅色記憶】親侄子憶烈士郭綱琳:大戶人家的四小姐,唱著國際歌上刑場

那封泛黃的家書,收信人“倫兄”正是郭常根的父親,郭綱琳的大哥郭綱倫。“這封家書是我姑媽在獄中寫給我爸爸的,在這封信當中,她表達了自己革命理想的堅定信念和為共產主義事業獻身的決心,她向我爸爸講,我不能在我的生命當中,造成一點點的罪惡,我不能向邪惡勢力低頭。她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來實踐共產主義事業的崇高目標和追求。”郭常根回憶道。

循著烈士足跡前行,“永是勇士”

1972年,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郭常根接到組織通知,再次來雨花臺參加革命烈士祭奠活動,這次同來的還有自己的七爺爺、小叔叔和小堂妹。

【紅色記憶】親侄子憶烈士郭綱琳:大戶人家的四小姐,唱著國際歌上刑場

1972年二次來到雨花臺祭拜先人

郭常根說:“句容郭家原是個大戶人家,祖爺爺有10個兒子,我爺爺排行老大,父親是郭家長孫,姑媽郭綱琳被人稱作郭四小姐。七爺爺和父親同歲,也是和姑媽最談得來的一位,姑媽走上革命道路就來自七爺爺的影響。”郭常根告訴記者,當年七爺爺曾在武漢參加農民講習所,專門開展共產黨的培訓工作。姑媽和七爺爺常有書信往來,七爺爺返家時帶回了很多關於共產主義、共產黨的俄文、英文原版書籍,還在上中學的姑媽見到這些書如獲至寶,一個暑假就把自己關在閣樓上的小屋裡反覆閱讀。

正是在中學時代就種下了革命的種子,郭綱琳在此後的革命生涯中,從未動搖過共產主義信念。在上海讀大學期間,她深入到女工當中,組織她們街頭罷工、散發救國傳單,開辦夜校宣傳共產主義思想。在獄中,郭綱琳也始終沒有放棄共產主義信仰,她聯合獄中一批共產黨員開展鬥爭,並親自組織與領導了兩次絕食行動。她懷著對黨的忠誠,將銅錢磨成銅雞心,鐫刻上 “永是勇士”字樣,以表達崇尚美好,永當無產階級革命勇士之心。“二姑最喜歡大雁,認為大雁是高尚的鳥,最有組織和紀律。她在枕套上繡上了一隻展翅高飛的大雁,表達自己對黨無限忠貞,以及和難友們團結奮鬥的決心。”如今,這幾件遺物都是雨花臺紀念館的館藏一級文物。

【紅色記憶】親侄子憶烈士郭綱琳:大戶人家的四小姐,唱著國際歌上刑場

永是勇士

【紅色記憶】親侄子憶烈士郭綱琳:大戶人家的四小姐,唱著國際歌上刑場

郭德琳英文刺繡作品:為真理而鬥爭

兩次記憶深刻的雨花臺之行,讓郭常根為姑媽郭綱琳的英雄事蹟所深深震感,也堅定了郭常根在日後工作學習中始終嚴格要求自己、時刻要求上進的做人處事準則。

結束了在溧陽師範的進修,郭常根做了一名鄉村小學教師。“那時的小學老師基本上不分科,語文數學都要交。為了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我白天教課,晚上批完作業還自學高階課程。”由於家族遺傳的高度近視,郭常根上中學時眼睛近視就有七八百度,而家裡條件有限,他一直到工作後很久才配上一副近視眼鏡。“那時的農村還沒通電,我晚上讀書批作業時,就用墨水瓶裝上煤油做燈,煤油超出計劃不夠用的時候,就只好去和生產隊要點柴油來點燈。因為眼睛看不清,有一次靠油燈太近,頭髮都被燒著了。”姑媽的事蹟一直激勵著郭常根在工作單位爭做表率、不斷學習、不斷上進。在幾次教師大練兵師資競賽考試中,郭常根曾多次獲得數學、語文雙料第一。

郭常根表示:“我姑媽有一句常言,就是做人要做正直的人,要做對人民有利的事。這種精神難能可貴。很多時候,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受到委屈,就會想一想姑媽是怎樣對待的。為了人類的共同目標,為了國家、人民的利益,我們有委屈也要忍下去,自己小我的利益,暫且放在一邊,要有大局意識。”

外孫女接棒傳承烈士遺風

後來因為女兒考上南大,並留在南京工作,郭常根舉家遷來了南京。他每年都要到雨花臺緬懷姑媽郭綱琳。在郭常根心中,二姑郭綱琳是整個家族的驕傲。“正派正直 與人為善”的家風一直是他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後輩。

郭常根說:“二姑的革命生涯中,一生體現了對知識的追求和對真理的探討,並且為自己的最終目標不懈奮鬥,用生命作為代價 。近幾年來,我退休後就經常在組織的安排下,參加校園宣講,弘揚革命事蹟,講紅色故事,來鼓勵大家為祖國、為人民努力學習、努力工作。”

【紅色記憶】親侄子憶烈士郭綱琳:大戶人家的四小姐,唱著國際歌上刑場

郭常根帶著外孫女在雨花臺

作為“雨花英烈親屬宣講團”的首批成員,郭常根走進高校、走上講堂,把革命烈士以及二姑的故事講給許許多多當代青年聽。去年,郭常根還去了外孫女所在初中,金陵中學河西分校做宣講活動。他深情地對學生們說:“郭綱琳烈士入獄後,全家人多方營救,本來有好幾次機會可以出獄,但都因為她拒絕在國民黨擬好的‘悔過書’上簽字而作罷。敵人用盡了嚴刑,企圖讓郭綱琳屈服,“他們用鐵扛子壓,直到人昏過去了,又用冷水澆。二姑醒來後依然高呼革命口號,敵人連忙用爛菜來堵住她的嘴。最後,敵人氣急敗壞,決定對二姑處以極刑。”話劇《雨花臺》中,也對這段歷史進行了演繹——“你讓我做什麼都可以,叫我登報悔過,那是不行的,革命者的青春是美好的,我早已將它獻給了偉大的祖國,為了我最崇高的理想,我可以獻出生命、青春和一切。”

欣喜的是,郭綱琳的外孫女在那次活動中,對於家族先烈的遺風有了深刻認識。她在日記中寫道:瞭解了很多前輩往事,為家人前輩犧牲感到惋惜心疼,但為她的捨棄小我、捨棄愛情和家庭小愛而堅守守護國人信仰的大愛,這樣的人生選擇感到震撼。這些感受有時會在我疲憊和消沉的時候給我力量,想想我的那些疲憊和消沉算不了什麼困難。我會好好學習,讓自己更加有用些,長大了也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

溫馨提示: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中華英烈網(ID:zhonghuayingliew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