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烈石謙父子

在白水,有一家父子兩代人,他們的英雄壯舉可歌可泣,至今仍讓我們為之驕傲。他們是石謙和他的兩個兒子——石介和石鳳鳴。

石謙出生在貧苦家庭,父母早亡,幼年受盡苦難。長大後投軍到陝北“榆林王”井嶽秀部隊當兵。他多謀善斷、作戰勇敢,從排長、連長逐步升為旅長。他不但同情窮苦百姓,也認可共產黨救國救民的主張。20世紀20年代,在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處於最低谷的時代,身為國民黨軍隊旅長的他,對於李象九、謝子長等這些共產黨人在他的部隊中建立黨組織予以默認。因此,石謙部隊的好多個營、連、排幹部都由共產黨員擔任。期間李象九、謝子長等大力宣傳共產黨的主張,收到了宣傳革命、宣傳共產黨政策的效果。1927年,國民黨破壞國共合作,殘酷鎮壓共產黨人。井嶽秀多次要求石謙交出共產黨人李象九、謝子長等,都被拒絕了。然而,井嶽秀卻以為自己賀壽為名,騙石謙赴宴,設計暗殺了石謙。

為保護共產黨人而倒在國民黨反動派屠刀之下的石謙,理所當然地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崇敬,人民的歌頌。一部《清澗起義》電影既展現了艱難曲折的革命紀實,更是對石謙的最高褒獎。

石謙的大兒子叫石介,生於1906年,跟隨父親在陝北生活成長。1925年,19歲的石介進入以著名革命家李子洲為校長的省立綏德第四師範讀書。當時的師範學校,上至校長教員下至學生,許多人都是共產黨員,師範學校和石謙部隊都被稱為“紅窩窩”。在這樣的紅色氛圍薰陶下,石介於192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石介思想進步,學習刻苦,且多才多藝。當時李子洲為宣傳革命,擴大影響,鼓勵師生排練了《復活的玫瑰》《一隻馬蜂》《孔雀東南飛》《木蘭從軍》《大罷工》等不少進步劇目。石介積極參加排練和演出,起到了革命教育作用。

石介的父親石謙被敵人殺害後,共產黨發動石謙部下,打著“為石謙報仇”的旗幟,繼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九九秋收起義”之後,於1927年10月12日,舉行了舉世聞名的“清澗起義”。

清澗起義時,石介擔任參與起義的學生隊隊長,他有膽有識,不怕犧牲,積極投入到起義的洪流中。起義失敗後,國民黨四處追捕起義領導者。尤其對既是起義學生隊隊長,又是石謙兒子的石介,抓捕更加嚴厲。處於東躲西藏的石介,後經地下黨指點,輾轉多地,到了北京,考取了清華大學。然而,國民黨並沒有放棄對石介的抓捕和迫害,使得石介精神受到嚴重打擊,遂於1933年冬季病故於北京。

石謙還有個兒子叫石鳳鳴。

“白水起義”主要領導人之一田煥貴於1945年秋冬季節奉西北局之命回到白水,同老同學石鳳鳴取得聯繫,瞭解到各個保組織都有槍支,遂力挺石鳳鳴競爭當選聯合保公所保長。

1947年9月24日晚,西北野戰軍圍攻白水縣城。楊培才、田煥貴等武裝舉行起義,迎接西北野戰軍進城,年輕的保長石鳳鳴攜保公所所有槍支和多名青年,參加了白水起義。

白水起義後,白水成立了遊擊支隊,撤出白水縣城。無論是摧毀保甲組織、收繳民間槍支,打土豪分田地、開倉放糧的鬥爭,還是堯禾戰鬥、普度廟戰鬥,瓦渣嶺戰鬥,石鳳鳴都能衝鋒陷陣。

1948年3月,白水第二次解放。白水縣成了蒲城、富平等縣的後方,也是這幾個縣的縣工委、游擊隊的駐紮之地,白水縣遊擊支隊,改編為路東遊擊縱隊第八支隊。石鳳鳴擔任支隊總文書。

國民黨反動派不甘心失敗,在白水地區和解放軍交戰,白水縣城幾易其主。6月的一天,剛剛佔領白水縣城的第八支隊接到上級指示:國民黨正規部隊正向白水縣、蒲城縣、富平縣駐地堯禾進發,有奪取堯禾、消滅各縣游擊隊的跡象,要求第八遊擊支隊立即救援。白水八支隊從縣城出發跑步向堯禾前進,卻在縣北通積村,遭遇了國民黨另一支隊伍。

在這次戰鬥中,第八支隊總文書石鳳鳴犧牲了。據當時和石鳳鳴在一起的蘭州軍區工兵某團團長、離休老幹部石來生講,通底遭遇戰戰鬥很激烈。身為文書的石鳳鳴,不顧生死,用德國造駁殼槍打死一名國民黨兵後,他的腿部受傷,眼看著敵人撲來時,他將駁殼槍在石頭上摔壞,吃掉了所帶文件。敵人窮兇極惡地開槍了,年僅27歲的石鳳鳴壯烈犧牲。

現在,我們過上了幸福生活,但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為了幸福生活而獻身的革命先烈,也不能忘記讓白水人引以為豪的石家父子——石謙、石介和石鳳鳴為革命作出的巨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