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梃擊案 – 刀光劍影下君臣、父子、同僚、夫妻百相圖(下)

上回講到法司會審,刑部郎中胡士相聽聞張差招供“打小爺”,連聲說道:不要再問下去,不能再問下去了…

五月二十一日,張問達聽從陸夢龍建議,命令刑部十三司會審,刑部召集十三司司官胡士相、陸夢龍、鄒紹光、曾曰唯、趙會禎、勞永嘉、王之寀、吳養源、曾之可、柯文、羅光鼎、曾道唯、劉繼禮、吳孟登、嶽駿聲、唐嗣美、馬德灃、朱瑞鳳等再審。張差最後招供“馬三舅名三道,李外父名守才,龐公公乃修鐵瓦殿之龐保,不知名稱街道的大宅子乃住朝外大宅之劉成,劉公公。二人令我打上宮門,打得小爺,有吃有穿…“。

晚明梃擊案 – 刀光劍影下君臣、父子、同僚、夫妻百相圖(下)

紫禁城 午門

案情箇中緣由昭然若揭,附逆之人及內官龐保、劉成姓名一無所隱。大堂之上。但胡士相還在躊躇、猶豫,不敢下筆錄入口供,郎中馬德灃請胡士相照直書錄,不要三心二意;勞永嘉又跳出來幫胡士相遮擋,說大家再斟酌、斟酌。陸夢龍挺身而言,我陸某人不願意替人遮掩,誰敢遮掩,誰敢隱匿不報?“夢龍咈然曰:“陸員外不肯匿,誰敢匿?”

有明一代,刑部先為十二司,設郎中(正五品)、員外郎(從五品)各一人,主事(正六品)二人,各理一省刑名,並帶管所分南北直隸府州、在京衙門。永樂十八年革北京司,增雲南、貴州、交趾三司,以雲南司治北直隸順天府事,廣東司管南直隸應天府。宣德朝罷交趾司,遂定為十三清吏司。十三清吏司會審,自然是因為茲事體大,不得不慎重,也是因為黨爭之下,遇事眾議,紛擾不決,而十三歲司會審,讓朝堂各派同氣連枝、利害均沾,拋開門戶之見,不再互相攻訐。

張差吐露實情,此時已是坐實梃擊案為內官龐保、劉成陰謀指使張差所為,而龐保、劉成俱為鄭貴妃內侍。一時朝野內外,輿情洶湧,議論紛紛;朝堂上下,合縱連橫,勾心鬥角。不方便直接攻擊貴妃,何士晉等朝臣便把矛頭對準鄭國泰,都上疏彈劾。

神宗皇帝見事情發展超出預料,勸諭鄭貴妃善為謀劃,從長計宜,去求得太子諒解。鄭貴妃眼見勢不可違,遂向朱常洛乞求哀告,而朱常洛見事情牽涉鄭貴妃,又揣度神宗心意,也轉圜態度,希望從速了結此事。

晚明梃擊案 – 刀光劍影下君臣、父子、同僚、夫妻百相圖(下)

神宗,朱翊鈞

從萬曆十八年起,神宗已二十五年沒有上朝,但因此事朝野喧囂,群情洶湧,遂於五月二十八日,在慈寧宮召見內閣方從哲、吳道南及文武群臣。期間,神宗責怪群臣離間自己與太子的父子之情,拉著朱常洛的手說:這孩子甚為孝順,朕是非常喜愛;又手撫朱常洛說:從襁褓撫養成人,如要異儲,早已為之何必等到現在,而且福王朱常洵已就藩於千里之外,也不是說回京就回京的。又讓朱常洛的三個兒子上前給朝臣宣看,說:皇孫都已長成,還有什麼話可說?

最後讓太子跟朝臣言明自己對此事的態度,朱常洛知道父親心思,說到:“瘋癲之人宜速決,毋株連”。又責備諸臣:“我父子何等親愛,而外廷議論紛如,爾等為無君之臣,使我為不孝之子”。聽起來神宗、光宗是父慈子孝,都怪群臣多事。

神宗皇帝問群臣:你們可聽到太子自己所講?然後連聲重重申斥,群臣無法,只有跪下請罪,御史劉光復本來站在後排,這時越次進言,高呼皇帝慈愛等,慈愛當然是反話,後被錦衣衛拿送刑部。

五月二十九日,張差被磔於市,臨刑之時,猶言:“同謀做事,事敗獨推我死,而多官竟付之不問”。主審官之一的傅梅怕他被李代桃僵,易容潛逃,親自監刑。 第二天,司禮監會同朝臣在文華門審訊龐保、劉成,此時張差已被殺,死無對證,二人有恃無恐,抵死不認。

最後,神宗皇帝在內廷將二賊杖斃,其它從犯判流放,梃擊案遂不了了之。

太子屬官、帝師孫承宗曾言梃擊之案:事關東宮,不可不問;事關皇宮,不可深問。龐保、劉成而下,不可不問也;龐保、劉成而上,不可深問也。獨皇上能了此…,確是老成持國之言。

晚明梃擊案 – 刀光劍影下君臣、父子、同僚、夫妻百相圖(下)

孫承宗

梃擊一案之後,鄭貴妃名聲大損、勢力漸衰,太子朱常洛的地位反而更加穩固,又兼張差只一人、持棍入大內而行刺,毫無勝算,太子又欲輕縱內官…如此種種,頗有機巧,也難免讓人猜測太子故意為之。

梃擊案到底是保、成二人受鄭貴妃指示所為,還是太子絕地反擊,自導自演的一出苦肉計,藉此陷害鄭貴妃,已是撲朔迷離,無人知曉。此案遂成晚明三大疑案之首。

此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峰迴路轉,多方勢力參與其中,又因事涉君王、宮闈迷辛之事,史書多有隱諱,事情遂成含混曖昧,但君臣、父子、夫妻、同僚在權力、利益、感情面前表現出的交錯糾纏及複雜心態,卻描繪出晚明,帝國夕陽下的蒼涼晚景及宮廷、朝堂百態。

晚明梃擊案 – 刀光劍影下君臣、父子、同僚、夫妻百相圖(下)

鄭貴妃

此後,萬曆四十八年,神宗崩,朱常洛即位為明光宗,不過由於紅丸案,僅做了一月天子。

王之寀,兩年後京察被彈劾革職回鄉,天啟後復起,魏忠賢掌權時,被北鎮撫司許顯存下獄誣死,王之寀萬曆二十九年進士出身。

陸夢龍,京察中,仰賴張問達大力迴護而獲免,由郎中歷副使,陸為萬曆三十八年進士。

張問達,後遷戶部尚書,又於天啟元年為吏部尚書,梃擊、紅丸、移宮三大案並經其手。天啟三年加少保致仕,問達為萬曆十一年進士。

而鄭貴妃薨於崇禎三年七月,諡曰恭恪惠榮和靖皇貴妃,葬銀泉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