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士研究生一定要出國交流嗎?

幾米光陰_


似乎我們一想到博士更多的是博士難畢業,博士更能找到優質的工作,所以每年都會有一部分碩士研究生選擇了攻讀博士研究生,也有一部分碩士研究生選擇放棄攻讀博士研究生。而對於在讀博士來說,雖然面臨著很多的科研壓力已經學習壓力,但是他們還會想到另一件事情,即自己要不要出國留學呢?

或許很多人都會覺得博士研究生學歷已經非常的牛叉了,為什麼還要出國留學呢?只需要順利的畢業,然後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找到好的就業單位,這就是一個很圓滿的結局了,然而對於博士研究生來說,出國留學絕對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當然,博士研究生不是必須出國留學,但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就業,能夠進入更為好的就業單位,能夠為自己將來更好的職業發展的話,出國留學一定是博士研究生的必然選擇。

一般來說,博士研究生的而就業方向大致分為高校任教、科研院所和企業管理,這三種就業方向都和海外留學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換句話說這些單位需要你具有海外留學背景,這是每年招聘的基本要求。

尤其是現在幾乎所有的985高校,在招聘博士研究生時,不僅僅是要求你本碩博是211或者985高校,更為重要的是要去應聘者必須具有海外留學經歷,那麼試問對於博士研究生來說,如果你想進入985高校任教,那麼你是不是必須得出國留學呢?而且這種要求不僅僅只是985高校,很多的211高校也開始有了這方面的要求。

同時,即使你博士期間沒有出國留學,那麼當你工作後,如果從事的是教學或者是科研工作時,你一定會因為各種現實原因導致你更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夠獲得出國留學的機會,因為現在很多高校的教師都在彌補自己的這一缺陷,似乎海外留學經歷是很多高校教師的光環一樣,不可缺少。

雖然能夠獲得去國外留學的機會固然是好,但是並不見得所有的博士研究生都需要出國留學,畢竟每一個博士研究生都有自己的規劃,只要能夠順利的畢業,只要能夠獲得最終的博士學歷者就足夠了,因此很多博士研究生畢業便就業了,也不會想著出國留學的事情。

總之,對於博士研究生來說有海外留學經歷一定會更加的有優勢,並且對於自己的學術造詣和科研工作的而進行都有不小的幫助,更為重要的是出國留學已經在逐漸的成為了很多博士研究生的必然標配。


領略教育魅力


不一定。因為沒有那麼多機會讓所有的博士都出去交流,國家留學基金的名額畢竟有限。

不過,如果有機會,導師允許且積極促成,那當然應該出去交換一年。尤其是諸如外語類的專業,出去一年對自己的提升還是不少的。

我十幾年前讀博士去美國訪學的時候,就有同學是華東師大的博士生聯合培養的,也有是中科院學地質一起訪學的博士生。

前兩年又去訪學,碰到的是川大、上海交大、人民大學來的博士生一起訪學,他們學的都是美國文學,在國外期間參加學術會議、找材料等都十分方便。

我博士同一屆的同學,除了我去美國訪學,也有去澳大利亞訪學拿雙博士的,還有去法國訪學拿雙博士的,感覺後來大家發展得都很好。

其他專業,我不十分了解,不過有機會的話,國家基金資助,出去對你的好處還是多過壞處的。

祝你好運。


半島外語


我是材料研究僧,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與我討論關於大學,研究生,教育的話題。

你說的交流是出國開會短期交流還是6個月到一年的長期交流。如果是短期的話。這個得看學校要求,好多985,211高校都要求博士期間必須出國至少參加一次學術會議並做報告,這是作為博士生必備的技能。

而對於長期的交流的話,個人建議你去參加,一般是申請CSC,國家資助你去,按所去國家經濟分兩類,一類國家每個月自助2000美元(按去一年算),二類國家好像是1500美元一個月。

去長期交流有什麼好處呢?首先你可以建立與國外研究幾個的聯繫,如果你博士畢業後還想讀博後,可以聯絡他們,去國外讀博後再回國走人才引進這條路。

如果你畢業想去高校當老師,目前好多高校都要求老師有國外留學經歷,出國交流可以使得你更有競爭力。

缺點是容易延畢一年。。。因為出國交流一年,自己的該做的工作做不完。。

歡迎各位關注我哦。


材料研究僧


攻讀博士學位,不一定要去國外交流,但是能去國外交流的話,一定要去,要把握住機會。這樣做的話有諸多好處。


一、見多識廣,拓寬學術視野。去國外交流,要觀察留意國外的風土人情、社會經濟狀況等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能夠滿足自己遊山玩水的旅遊需求,另一方面,也增長了見識,為自己的研究增加感性素材。雖說博士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得勇氣,但仍要關注社會各類熱點,接觸到最新的信息,不隔離於社會。

二、接觸到行業或領域內的新成果、研究方向等。去國外交流一般都是所研究領域做得比較好的科研機構和高校,可以與國外同行進行深入交流。這可以滿足自己瞭解當前國外對自己所研究的領域處於什麼樣的狀態,找差距,彌補不足,同時,為自己的研究尋找新的突破口打下堅實基礎。

三、博士畢業後就業的重要砝碼。這一點就比較俗氣了,但也是客觀存在的。博士也需要工作呀,也需要生活,接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薰陶。當前大多數雙一流高校,新引入的教師條件中都有這一條,國外訪學交流三個月及以上。去國外訪學,已經成為了進入好的大學的重要門檻。如果你想去好的大學任教,那麼就一定要去國外交流。

四、出國交流經費一般是公費。國家留學基金委有各種各樣的項目,為出國訪學的學者提供經費,但名額有限。有的項目一個學校甚至一個省份就一個或幾個名額。並且條件也是比較苛刻。所以想出國訪學就要足夠優秀,還是得不斷努力。

所以,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要重點關注學校或者國家針對博士的出國訪學交流項目,並且使自己達到條件,然後能夠順利去交流學習。


熱心有責任的教育人


一般來說,博士畢業以後是要去學高校或者研究所做科研,而高校和研究所在招聘的時候,往往都有一個要求:即具有兩年及其以上的海外留學經歷優先。如此一來,對於國內的博士,是否意味著讀博期間就一定要出國交流呢?



其實不然,國內的博士,直博五年普通博士為三年,不管是五年還是三年,要如期畢業還是具有相當難度的,所以每年都有將近60%的博士要延期。換句話說,博士期間最重要的任務不是出國交流,而是千方百計保證能夠如期畢業。

如果出國交流一個學期或者一年的話,往往會給畢業帶來更加大的難度。在我之前所在的院校,如果博士期間出國去交流一年的話,一般意味著回國來就得多讀一年,這幾乎是導師和學生之間的一種默契。博士畢業是有科研論文要求的,短期的國外交流出成果不太現實,所以回國後得補上一年。

況且,短期的交流對今後的求職意義不大。畢竟高校對是海外經歷的要求是兩年及其以上而不是讀博期間的短期交流。不過有的學校有讀博期間參加一次國際會議的要求,這樣的會議為期也就一週或半個月,形式大於內容,僅僅是作為畢業的一個條件,談不上有多大的意義。



對於一個有志於科研的博士,應該在讀博期間珍惜有限的時間,儘可能將科研的本職工作做好,爭取發表高水平的學術文章,這才是務本之舉。在有的課題組,將短期的國外交流,當成是一種對科研工作做得好的學生的一種獎勵。每個階段做好每個階段應做的事情,如果博士期間發表了好的學術論文,那麼博士畢業以後就可以申請海外學校的博士後。博士後一期為兩年,這樣也就能達到高校和研究所對海外經歷的要求。

因此在讀期間的短期海外交流屬於讀博生涯中錦上添花的項目,有當然不錯,沒有也沒什麼關係,最終決定今後科研發展的還是博士期間的工作。


上庠


這倒沒有,主要看你未來的職業規劃,出國交流分兩種,一種是參加學術會議,另一種則是出國讀書。如果你指的是出國參加學術會議,不用擔心,跟著導師或者獨自參加學術會議,在讀博期間這是一件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另一種情況下就是出國留學,半年到4年都是正常的。對於想要留校任教的博士生來說,有出國上學的經歷是十分必要的。出國的方式有三種。

一.自費留學,在國外上學花費較大,對於,在讀博士生來說這個不太現實。

二.公費出國留學,這個是最常見的方式,訪問學者,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每年都會有大批的名額,這個要靠個人申請。申請成功後會資助你住宿費,學費,生活費,交通費等一系列費用,保證可以滿足你上學期間的正常開銷。一般情況下訪問學者是3~6個月,碩士研究生是2~3年,博士是3~4年。



第三種情況下就是課題組資助,許多比較大的課題組和國外的高校或者研究所都有合作,兩者之間互相公派學生留學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對於打算留校任教的學生來說,有機會可以積極的嚮導師提出申請,學習國外的技術,有助於課題組未來的發展。對於有潛力的同學,導師也都是非常樂意資助的。

當然能出國上學肯定簡歷上會更好看一些,如果沒有打算留校任教,出不出國其實也沒有那麼重要。


考研小秘書


有溫度有靈感的高校人才真經為你解答。



博士研究生是否一定要出國交流?從高校的角度來說,據我瞭解,應該沒有哪個學校會對此做強制要求

一方面,出國交流是一種學術內在需求,有就去,沒有就不用去,如果強制執行,就會流於形式。另一方面,出國交流是一種相對稀缺的培養形式,比如說公派聯合培養,每年留學基金委給出來的計劃是有限的,中間要經過評審才能派出。只要派出,國家和學校都需要付出一大筆開支,所以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出去。



從博士生自己的角度來說,博士期間出國交流也不是必須的,當然,有就最好了,最好是一年以上

博士生出國交流的形式一般有三種:

一是聯合培養,包括留學基金委的公派項目,也包括少數高校與國外高校的合作培養項目,聯合培養項目一般1年,多則2年,可以幫助博士建立國際學術人脈,接觸到國際學術前沿,使用到國際先進實驗條件等等,而且有很高的社會認可度,是博士出國交流的最佳選擇。

二是短期項目合作,即導師與國外導師有項目合作,於是把博士派到國外一段時間,掌握研究進度。這種形式近年來也不少,因為國家中外合作項目中提供了一些出國交流的預算。

三是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很多人會忽略這種方式,其實,在一些知名的學術會議上,博士可以接觸到學術前沿的東西,還可以結識一些國外課題組的同行,為將來互通有無創造條件。

一般來說,前面兩個需要機遇,而後一個自己可以創造。但並非每位博士都有這樣的需求。一些做工程應用的博士,大量心思在企業現場上,還有一些文科博士,主要研究對象都在國內,國外根本沒有同行,那出國也沒有什麼意思。



其他選擇

其實,博士期間不出國也並不算一種遺憾,如果真的有心在學術上走下去,可以在博士畢業後聯繫國外的導師去做研究助理。當然,前提還是要有比較紮實的外語交流能力。


高校人才真經


不一定,這個分學校和專業的,但交流的機會還是不少。


登高必自


我女兒“211”的博士,本來可以作為交換生去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沒去成,應聘時減分了。


俺是大連銀1


只想問出國交流的費用誰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