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會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劉宗敏身上嗎?

new2js


劉宗敏,李自成手下的重要將領,同時也是與他共同歷經患難的兄弟和夥伴。

劉宗敏,陝西藍田人,之前就是一名手藝高超、頗有名氣的鐵匠。

崇禎七年(163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打到劉宗敏所在的陝西藍田,劉宗敏正式加入農民起義軍,就此進入到了李自成的麾下,開始跟隨其出生入死。期間劉宗敏作戰勇猛,屢立戰功,深得李自成的信任與抬愛。

崇禎九年(1636年),初代闖王高迎祥戰死,李自成繼任成為新的闖王,進而扛起了對抗大明王朝的重任,而劉宗敏也就此成為了李自成麾下的第一猛將,倍受器重。

崇禎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以及整個農民軍部隊遭受到了自起義以來的最大挫折,在洪承疇、孫傳庭所率領的明軍的鎮壓之下,李自成幾乎被打到全軍覆沒,僅僅率領十多人逃到了商洛山中。而這個時候的劉宗敏保持了對於李自成的忠誠與堅守,他緊緊跟隨李自成,並且幫助李自成打造兵器,招募軍隊,重新積蓄力量,為李自成大軍的重整旗鼓、東山再起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此之後,李自成逐漸恢復了元氣,起義軍也開始不斷髮展壯大,實力與日俱增,重新開始了對於明朝軍隊的作戰。

崇禎十六年(1643年),起義軍攻破潼關,孫傳庭戰死,之後趁勢佔領西安,李自成在此正式建立大順政權,劉宗敏也被李自成封侯。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誓師,並率領著大順農民軍奔著北京殺來。一路上起義軍鬥志昂揚,而明軍則是鬥志全無,或是不戰而走,或是望風而降,大順農民軍一路上是如入無人之境,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從西安打到了北京城下,並將北京團團包圍。北京城破之時,萬念俱灰的崇禎皇帝選擇了在煤山自盡,至此正統明朝宣告滅亡。

此時的李自成和他的大順政權達到了鼎峰,與此同時,劉宗敏也迎來了自己人生的巔峰時刻,劉宗敏憑藉軍功和貢獻,以及他在起義軍中的地位,被李自成封為汝侯,負責節制文官,儼然成為了大順政權中的“二號人物”。

從一名小小的鐵匠,到封侯拜相、位極人臣的人生逆襲之路,劉宗敏的“逆襲”之路不可不謂之傳奇。


然而,進入北京的劉宗敏,卻成為了李自成徹頭徹尾的“豬隊友”,算是“坑”慘了李自成。

李自成佔領北京後,推翻大明王朝之後,他的首要目的就是維繫政權的穩定,之後便是向著統一全國的目標前進。

而此時,他要面對的卻是一個混亂不堪的全國政局。

吳三桂坐擁關寧軍的最後“遺產”,駐守在山海關;關外是對中原虎視眈眈的清朝;南方的明軍儘管現在是群龍無首,管理混亂,且軍閥林立。

於是,這個時候的李自成將吳三桂作為了他重點拉攏的目標,畢竟此時的吳三桂和他鎮守的山海關,距離李自成太近了,位置也太重要了。

為此李自成安排吳三桂的故友與曾經的同僚,帶著自己的親筆信和大批物資糧餉,打著“勞軍”的名義前往山海關。李自成給吳三桂的四萬部眾每人白銀一兩,又單獨給了吳三桂白銀萬兩,以示誠意。

也正是因為如此,吳三桂選擇了歸降李自成,且不說自己獨臥山海關孤城,軍需糧草難以危及,此時吳三桂的一家老小全在李自成手中當人質,這也讓吳三桂不得不有所忌憚。

然而就在李自成全力招撫吳三桂的時候,劉宗敏卻對吳三桂家進行殘酷的“拷掠”。

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被打斷了肋骨,遍體鱗傷,已經是奄奄一息,吳三桂的家人也被劉宗敏全部關了起來,家也被抄了。與此同時,由於覬覦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的美貌,劉宗敏更是直接霸佔了陳圓圓。

消息傳到了吳三桂處,已經行進至永平沙河驛的吳三桂是氣憤不已,直接怒斥“李賊自送頭來”,就此與李自成反目,帶著人馬殺了回去,並且趕跑了唐通,重新佔領了站海關。

得知吳三桂“降而復叛”的消息,李自成還在為爭取吳三桂做著努力,他將吳三桂的全家釋放,歸還了其財產,對吳襄進行安撫,同時令劉宗敏放回了陳圓圓給吳家,同時讓吳襄勸諫吳三桂希望其回心轉意。

可是面對李自成的勸降,吳三桂不為所動,甚至還書信一封,表明要同吳襄斷絕父子關係,由此可見,此時的吳三桂對於李自成已經是充滿了憤恨,李自成想要再招降吳三桂已然沒有任何可能。

為了重新奪回戰略要地山海關,李自成準備討伐吳三桂。

而他希望這次能由劉宗敏帶兵出征。誰知劉宗敏果斷拒絕了李自成的命令,並且暗諷李自成是讓他前往戰場拼殺受苦,自己卻躲在北京城裡享清福。儘管劉宗敏的態度讓李自成大失所望,但是既已決定出徵,就在沒有迴旋的可能,況且重奪山海關迫在眉睫,李自成也沒有時間再做計較。

可以說,李自成是在萬般無奈之下,帶著極不願意出征的心情,以及同樣不願意繼續戰鬥的士兵前往了山海關,在這樣的情況下,最終的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山海關之戰”打響後,李自成仗著自己兵力的優勢,逐漸取得了戰局的上風,但是吳三桂的關寧軍戰鬥力彪悍,也讓李自成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就在李自成和吳三桂打得兩敗俱傷的時候,吳三桂在陣前投降了清朝,並且引清兵入關,李自成大敗虧輸。

山海關戰敗後的李自成,迅速帶兵撤回北京,草草舉行了登基大典後的第二天,便率領大軍撤出了北京。而清朝這面卻沒有給李自成等人任何的喘息之機,對於李自成的大軍是奮起直追,李自成大順農民軍的失敗已經不可逆轉。

清順治二年(1645年)年初的潼關之戰,大順軍損失慘重,五月,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被當地豪強武裝所殺。此後劉宗敏繼續率兵與清軍周旋。最終在當年九月,也是在九宮山地區,劉宗敏為清軍所俘獲,最終被處死。


如果就此將李自成失敗的責任安在劉宗敏的頭上,那就太大看劉宗敏了,而且這口“黑鍋”劉宗敏也背不起。

一直以來,有不少朋友有著這樣的觀點。

如果劉宗敏沒有對吳家進行“拷掠”,沒有對吳三桂的家人進行迫害,沒有霸佔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那就不會有吳三桂的“降而復叛”;如果吳三桂沒有投降清朝,而是幫著李自成去對抗清朝,甚至將來幫助李自成打下南方半壁,說不定李自成就能建立一個統一的政權。所以,劉宗敏才是導致李自成大順政權覆亡的“罪臣”。

這種觀點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僅僅侷限在歷史事件的表面,或者說更多的僅僅是一廂情願的看法,並沒有觸及到李自成失敗的底層原因。

其實,吳三桂對於李自成的“降而復叛”絕非偶然,而是歷史的必然。

李自成攻佔北京後,對於百姓和前明官員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他安定一邊百姓,另一邊則是組織對官員和富戶們的“拷掠”。只是到最後場面直接失控,不少普通百姓也被拉去“拷掠”。

李自成之所以如此,歸根結底還是由其農民階級的本質所決定的。

他要團結底層人民以獲取支持與兵員補充,於是他就不能向百姓下手,甚至要用“均田免糧”來提高自身在底層民眾心中的地位。可是他一路走來沒有根據地,沒有財政收入,所有的軍需補給全部要靠“打劫”明朝的皇族、宗室、官員和富商,這些劫掠的財富幾乎就是李自成的所有財政的來源,而這也成為了他“拷掠”前明官員和富商的原因所在。

在此之前,這些人對李自成的到來是夾道歡迎,出錢出人出力,也在極力討好李自成,誰知李自成在北京城剛剛站穩腳跟,馬上反過來進行清算劫掠,這正是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根深蒂固的矛盾的體現。

而吳三桂出身于軍旅世家,代表的就是明朝官僚士大夫和地主階級的利益,且不說自己的家人遭受劫難,就是看到前明官員的下場,吳三桂必然也會對李自成敬而遠之。畢竟,今天想著利用吳三桂就好言好語的招降,那麼明天當吳三桂沒有價值或者不再具有威脅的時候,會不會想對待前明官員一樣,在對吳三桂進行迫害,到那個時候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吳三桂是全然沒有還手的餘地。於是這才有了吳三桂對於李自成的“降而復叛”。

只不過,劉宗敏對於吳家的迫害以及搶奪其愛妾陳圓圓,加速了這一進程,也更加堅定了吳三桂與李自成反目對抗的決心,畢竟雙方所處的階級不同,代表的利益不同,最終也必然難以相互接受。

與此同時,也還應該看到的是,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政權,甚至不能稱其為政權,他們更適合被稱為“流寇”。

前文中也說到了,李自成一路走來,並沒有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沒有很好經營、管理自己佔領的土地,於是李自成經過的地方,並不是一番所謂的農民當家做主的樂土,而是一片“無組織”、“無法律”、“無管理”的“三無”混亂之地。

基於此弊病,李自成始終沒有能夠獲得穩定有效的財政收入獲取途徑,也沒有穩定的後方提供戰略補給和戰略縱深,這也直接導致了李自成兵敗之後的快速覆亡。

除此之外,李自成的失敗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便是沒有建立行政官僚體系。

李自成的管理體系與其說是兄弟化、軍事化的管理,不如說就是一種影響力的管理,沒有體制、沒有體系,更不成系統,自然沒有辦法形成有效的管控。

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一方面是因為李自成缺乏對於人才隊伍建設的認知,另一方面則是起義軍管理層內部的矛盾與利益爭奪。這一點在李巖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李巖可以說是李自成手下難得的文武全才,可是卻一直遭到排擠,沒有得到絕對的支持和重用,最後還被陷害致死。

而在佔領北京後,從李自成開始,起義軍上下迅速墮落,李自成的影響力和管控力也逐漸弱化,起義軍內部的矛盾更加凸顯,最終走上的失敗的道路。

<strong>

由此可見,李自成的失敗與最終的覆亡,問題出在政權的頂層設計上,這與李自成的戰略眼光與執政能力相關,同時也與大順政權的農民起義軍的落後性本質密切相關,而劉宗敏的一系列行為,只是讓政權的本質劣勢更加彰顯,卻不能夠成為李自成以及整個大順農民軍政權失敗覆亡的主要原因。


雍親王府


說李自成失敗的原因在於劉宗敏,無非就是說劉宗敏把吳三桂愛妾陳圓圓霸佔,使得本來要投降李自成的吳三桂直接投靠多爾袞,引清軍入關。意思就是說,吳三桂反叛是偶然事件,劉宗敏是觸發這次偶然事件的人。其實,吳三桂反叛根本不是什麼偶然,恰恰是必然事件。

李自成失敗,最主要的原因不在劉宗敏了。在於其小農階級的侷限性和對山海關局勢的誤判。

不要用衝冠一怒為紅顏為吳三桂洗白,吳三桂就是一個投機主義者

吳三桂投降清朝是蓄謀已久,而不是因為劉宗敏霸佔了吳三桂的愛妾,才讓吳三桂反叛李自成的。 在崇禎16年正月,也就是公元1643年。吳三桂就寫信給已經投降清朝的舅舅祖大壽。這張信中的內容已然不可知,但祖大壽將這封信交給皇太極。皇太極這樣回信:爾遣使遺爾舅祖總兵書,朕已洞悉。將軍之心,猶豫未決。朕恐將軍失次機會,殊可惜耳。

從這裡就可以斷定,吳三桂確實有動搖之心,在面對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時,至少在崇禎帝沒有死之前,就已經有了投降清朝的想法為自己留後路。 而劉宗敏霸佔吳三桂愛妾陳媛媛,讓本來想投降李自成的吳三桂,瞬間改變想法,投降清朝,與多爾袞合兵大敗李自成。這種說法也不可信,當初李自成、劉宗敏等人率軍攻破北京時,李自成曾下令,不許擾民,違令者斬。(李自成影視形象)


這種政策是北京城內的百姓相當欣喜,甚至有兩位兵士,搶劫綢緞鋪,李自成當即下令,將其活剮於街道上。但是,小農階級是有相對的侷限性,而這種侷限性完全體現在劉宗敏身上。劉宗敏製作5000具夾棍,為了籌集糧餉。對在京城的百官進行抄家,對官員及其家屬使用慘無人道的刑法。而吳三桂家人34口都在劉宗敏手中。使官僚階級死傷慘重,使北京城內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

(劉宗敏)

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倘若真的那麼重情重義。那麼多親人,34口人在李自成手中,此時他就應該投降,來保住家人性命。 而吳三桂的投機主義選擇又體現出來了,李自成招降吳三桂,吳三桂也再三猶豫,奈何家人在在李自成手上。只得假意投降李自成,但是又怕李自成有詐,以黃河南北分治為條件向多爾袞求助。多次的猶豫不決,讓李自成失去了耐心,李自成決定用武力逼迫吳三桂投降,親率6萬大軍前往山海關與吳三桂談判。

李自成親率大軍,讓吳三桂處於李自成和多爾袞之間。吳三桂左右逢源,求助多爾袞,而多爾袞則故意按兵不動。讓吳三桂陷入更加危急的局面,使其放棄聯清抗李的政策,轉為徹底投降清軍。在李自成隨軍中有前明太子朱慈烺和吳三桂父親吳襄等人。面對父親和前明太子的招降吳三桂也不為所動,鐵了心的要投降清朝。

(多爾袞)

吳三桂假意投降,拖延時間,等待多爾袞的大軍到達。吳三桂的軍隊與李自成的軍隊,多次交戰,李自成的軍隊疲憊不堪,等到多爾袞的大軍到達時,多爾袞的大軍等於以逸待勞,趁著吳三桂與李自成休戰談判之時,突然向李自成部隊發起進攻,李自成大順軍潰敗,劉宗敏重傷。李自成氣不過將吳三桂父親吳襄陣前斬首,且李自成回到京城之後,又殺了吳家老少34口。

所以,李自成對山海關局勢的誤判是失敗的根本原因,沒有想到帶著太子和吳三桂的父親前來招降吳三桂,以為穩操勝券,只帶了六萬大軍,沒有想到吳三桂早就聯絡好了清軍,結果多爾袞與吳三桂合兵,大順軍全面潰敗。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倘若衝冠一怒為紅顏是真的,為了一個愛情就能反叛李自成,投降清朝這是不成立的。父親與親人老少都在李自成手中依然投降清朝,間接害死自己父親與親人,這就說明吳三桂。投降清朝,蓄謀已久,並不是因為劉宗敏霸佔了她的愛妾。

李自成疑心太重,不得民心

前者說過,就算李自成六萬軍隊在山海關被多爾袞與吳三桂大敗,逃到北京時,身邊還有三萬餘軍隊,實力已然弱小,居然還在北京稱帝。前者李自成在北京時,屠殺百官及其家屬,已然鬧得北京城人心惶惶,已然不得民心。

面對清軍的強大攻勢,只有逃跑,居然在逃跑前,縱火焚燬皇都,此舉實在是叛逆至極。在亂世之中率先稱帝和焚燬皇都,這兩件都犯了天下大忌,結果被視為叛逆。

再加上自己疑心太重,冤殺了李巖等將領,使得諸位將領離心離德。在清軍的強大攻勢下和南明朝廷的建立,使得原來投降李自成的將領紛紛投降清朝或者南明。這使得被視為叛逆的李自成被南明與清軍的夾擊下,迅速滅亡。在攻佔北京後不到一年的時間,李自成就在九宮山被當地農民誤殺。

浮人語

李自成的滅亡的主要原因絕對不是劉宗敏霸佔陳圓圓導致吳三桂這麼簡單,而是吳三桂實實在在是一個投機主義者,從而導致李自成對山海關局勢的錯誤判斷,實在沒有想到吳三桂早就聯繫清軍會來插一手,導致自己主力被殲滅。而南明朝廷的建立更是使李自成雪上加霜,崇禎帝之死,李自成確實是元兇之一,南明與清軍對其的夾擊使其迅速滅亡。


海浮人


這個李自成是千古第一罪人。 歷史上農民起義數不勝數。但最可恨的恐怕就是這個李自成。大明朝內憂外患,他屬於內憂。最後終於聯合清軍,把大明朝給弄亡國了,再說的準確一些,是他把漢人的天下給弄沒了。




為什麼說李自成是千古第一罪人?

說的好聽點李自成曾經帶領農民起義。說的難聽點,他就是為了一己私利屢次造反。

在他的領導之下“迎闖王,盼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成為一紙空談;他還逼反了有可能會投降漢人政權的吳三桂;他還將漢人政權中唯一一隻可戰的10萬精銳,毀於一旦;間接的造成了中華民族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落後了300年。

所以這個李自成就是千古第一罪人。



1.當太監曹化淳打開了北京城的城門,李自成推翻了大明朝後,他已經成了中華民族的罪人。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改朝換代,雖然說伴隨著血腥,但從來不會傷筋動骨。畢竟2000年前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都說的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劉邦率領著義軍戰勝了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但是他基本上繼承了秦朝的制度,所以秦漢是一體的;

朱元璋率領了紅巾軍,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建立大明。基本上繼承的是宋朝的制度。所以宋明是一體的;

唐朝的黃巢起義,也是在現有結構內的改朝換代。

所以中國的農民起義,雖說推翻了上一任王朝,但基本繼承了文化,政治,經濟體制,但依然保持了中華民族在世界史上的先進性。

只有這個李自成,他的起義或者說造反有點生不逢時。他推翻了明朝的統治,但最後的結果並沒有延續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先進地位。

時間線放的長一點的話,他就是中華民族的罪人。



2.李自成進了北京之後,徹底喪失了農民階層,士紳階層對他的支持。

回到文章開頭的那一段話:闖王來了,不納糧。沒有後勤補給,沒有百姓的稅賦,作為一個新生政權,拿什麼養兵?

如果說這個口號在李自成創業時期能夠快速的集聚人心的話,那到李自成進了北京,就應該順應實際情況的變化而改變這個口號。可他依然沒有這麼做。

這龐大的軍費支出從哪來?李自成的軍隊,保留了原先當土匪流寇時的優良傳統,從北京城的士紳階層中榨取錢財。

短短一個月之內,積攢7000多萬兩白銀。也喪失了大絕大部分官員士子的人心。(在此回想起原先崇禎帝為了徵集軍餉,寧願自己省吃儉用,也不願意從官員士紳手裡剝奪。這形成了一個極大的諷刺)

那些高官士子們被破家滅門,其中就包括吳三桂家。



3.劉宗敏霸佔了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但李自成還要靠劉宗敏打仗,所以也就默許了這種淫人妻女的行為。

新建立的政權,第一件事就是穩定人心。李自成應該知道。農民軍打進了北京城,大明朝已經覆滅了。本來李自成可以有另外一番作為,建立一個新的王朝。

可他縱容了自己手下的胡作非為(也可能是他無能為力),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種情況就像當時劉備剛入益州,劉備的心腹法正在成都有冤報冤有仇報仇,胡作非為一樣。最終喪失的是所有人的人心。

我們不能說吳三桂,就是因為自己的小妾被劉宗敏霸佔了而投降了的清軍,那麼我們完全可以說這件事對吳三桂的也是有很大影響的。



4.李自成的軍隊,用現在一句話講:戰鬥力就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

李自成不缺乏與清軍對戰的勇氣,但他卻缺乏與清軍對戰的實力。他認為打清軍就跟打明軍一樣手到擒來。

所以當他浩浩蕩蕩的拉著自己的10萬久經戰陣的步兵精銳,來到山海關,與以騎兵為主的清軍對陣的時候。他才知道自己有多慫。(在這要補充一點:李自成是先與吳三桂的關寧軍打了一天,然後清軍參戰,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5.並不是說李自成爭奪天下不對。但他確實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人打了一場錯誤的仗。就算當時他獨立成個王。讓大明軍擋住清軍,然後李自成在與大明爭奪天下。那他建立的這個大順朝來路還正一些。

我是少校的柳下惠,看問題的觀點有點非主流,請大家多多包涵。


少校柳下惠


李自成失敗,劉宗敏只能說是表象。

一個農民起義的領導者,首先不可否認李自成的能力,因為能帶領那麼多人,最後能攻佔明朝首都,逼死崇禎皇帝,其實他已經離成功只差最後一步。縱觀李的人生,也是不折不撓的人生、戰鬥的人生,雖敗猶榮。

李自成失敗,一敗於滿清,事實來講,當時的滿清,在多爾袞的統領下,實力肯定強於大順政權,最終李自成北伐不成,反而被清軍擊敗,趕出北京,最終趕到湖北被殺。

另外,李自成沒有聚攏好人心。當初攻佔京城,一開始就搞清算,富人拿錢買平安,其實歷代以來,不可否認,官、富都可以說不是等閒之輩,對這個階層,你根基未穩之時,肯定是拉攏對象,使其為新政權出力,穩固統治。大順政權最終卻將這些人推到自己的對立面,所以吳三桂等明朝的邊關守將,最終卻被清軍聯合了,成為剿滅大順政權的先鋒。

每個新政權的領導者,沒有超高的政治智慧,還真不能定國安邦!


未央先生


李自成的失敗是很正常的,跟劉宗敏有什麼關係呢?

李自成跟崇禎一樣,都是窮死的。明末的民謠”吃他娘,喝他娘,打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都不納糧,李自成的大軍吃啥喝啥?

進入北京城後,李自成面對的問題跟崇禎一樣,發愁供養大軍的錢糧從哪裡來了。崇禎的皇宮窮的叮噹響,李自成只能把眼光盯上那些王公大臣,簡單粗暴的”追贓“開始,短短數月就撈到了一筆鉅額的財富。如果一切順利,李自成憑這筆財富,涿鹿天下是有很大可能成功的。唯一的變數就是統一了長城以北的滿清。每次長城以北出現統一的時候都會給長城以南的中原王朝造成威脅,這次也不例外。

人都說是因為吳三桂打開了山海關,滿清才能進關。真的是太抬舉吳三桂了。有沒有吳三桂,滿清入關的步伐也是必然的。


清廷這次出兵同崇禎年間三次入口大不一樣,戰略目的已由掠奪財物子女變為進取中原。因此,多爾袞接受范文程、洪承疇的建議,嚴格約束軍紀,規定“有抗拒者必加誅戮,不屠人民,不焚廬舍,不掠財物,……軍民秋毫無犯”進軍路線則採納了洪承疇的意見,準備由薊州、密雲破邊牆而入,避免頓兵山海關堅城之下。(引於李治亭《吳三桂大大傳》)


況流寇初起時,遇弱則戰,遇強則遁。今得京城,財足志驕已無固志,聞我軍至,必焚其宮殿府庫,遁而西行。賊之……及我兵抵京,賊已遠去。財物悉空,逆惡不得除,士卒無所獲,亦大可惜也。今天宜計道里,限時日,輜重在後、精兵在前,出其不意,從薊州、密雲近京外,疾行而前。引自李治亭《吳三桂大傳》


在李自成打下北京城的時候,長城外的滿清已經在謀劃入關涿鹿中原了,連李自成在京城打劫的財富都算計到了。吳三桂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而李自成對此一無所知,大批軍隊還分散在各地防禦大明的殘餘勢力。


在進攻山海關前,李自成在北京地區集結的軍隊不足以抵禦清軍大規模的進犯。大批主力部隊分佈在西北、湖廣襄陽等四府、河南等地;進佔山西、畿輔、山東以後,兵力進一步分散。這種部署對於穩定大順政權統治區的局勢雖然有積極作用,但是分兵駐防的結果勢必造成在京師和京東地區缺乏足夠的兵力。(見顧誠《南明史》)


在大明殘餘勢力與滿清的雙重攻擊下,李自成的失敗是註定可見的結果了!


手機用戶76884995676


劉宗敏是誰?他是李自成手下第一號猛將,原

是一個鍛工(打鐵的),跟隨李自成起義,作戰尤為勇猛。後來攻進北京,逼死了崇禎皇帝,追餉之時對那些皇親國戚和當朝官員用之酷刑。之後劉宗敏搶了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又一說是李自成自己看上了陳圓圓),吳三桂衝冠一怒降清,引清兵入關。可以說劉宗敏是義軍失敗的一位重要“人物”

可是大順朝經過了十六七年的鬥爭,佔領了廣闊的遼域,它的失敗僅僅是因為一個女人還是一個妓女嗎?那個朝代的妾都是可以互贈的,但是吳三桂的父母家人三十幾口都還在京城,而吳三貴與陳圓圓在寧遠。難道他不為父母家人性命著想嗎?(陳圓圓不願背這鍋)

所以啊,當時內憂外患領導者的判斷力還有決策力至關重要。認清戰略大局,正確判斷主要對手,這是採取正確戰略的前提。



鼎鼎九公主


摘要:主要原因是農民階級的侷限性,與劉宗敏曾強佔吳三桂愛妾陳圓圓,一怒為紅顏算是失敗的催化劑。

《鹿樵紀聞》記載劉宗敏曾強佔吳三桂愛妾陳圓圓,暴怒的吳三桂只好引清兵入關。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圓圓曲》寫道“痛哭三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致使吳三桂降而復叛。但是這不是李自成失敗的根本原因,算是失敗的一個催化劑,劉宗敏害群之馬罷了。




總體評價

  李自成是明末農民革命史中一位偉大的大人物。他從陝北發動農民起義,把抗糧均田為號召,轉戰十多年,終於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統治。但是,他們容易為勝利所陶醉,忽略了關外的大敵,終於被滿洲人所乘,遭到了失敗。所以,李自成有中國農民典型的吃苦耐勞,以及有創造力等優點,也有農民意識,小富即安,目光短淺的缺點。前者導致他成功,後者導致他成功之後迅速敗亡。

農民階級的侷限性

例如清朝初期官吏,歷史學家谷應泰評價:“彼自成者,非有殊才絕力,不過狡黠善騎射耳。而謀主牛金星、顧君恩輩,則井窺之智也。”說明農民起義缺乏正確的指揮。

“孽黨劉宗敏、白旺等,則瘈犬之猛也。奈何千丈之堤,潰於蟻穴;天府之險,踣於困獸哉!以予論之,假令貨賄屏絕,則將必盡材;文法便宜,則權不中制。”沒有相關法令規制屬下



未得民心

晚清民國學者蔡東藩評價:“李闖為亂十餘年,忽盛忽衰,終不得一尺寸土,迨用牛金星、李巖等言,稍稍免殺,而從賊者遂日眾。可見豪傑舉事,總以得民心為要領,兇狡如李闖,且以稍行仁義,莫之能御,況其上焉者乎?”

毛澤東說:我是不學李自成的,你們要學劉宗敏,我勸你們不要學。大概是其有勇無謀之故吧!


心語之窗666


也不全是,應該說劉宗敏的行為是一個導火索。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劉宗敏強搶陳圓圓,導致了己經來北京投降李自成在半路上的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放清軍入關,投降了清朝。致使李自成慘敗。

劉宗敏為非作歹,自然罪責難逃,但總結李自成失敗,還有以下原因:

1、出身草莽,自身沒有定國之韜略。

2、下無保國之能臣,只有李巖能幫他成就事業,他還聽不進李巖的忠言,錯斬李巖。

3、軍隊無組織,無紀律,軍紀散漫。

4、將官狗膽包天,為非作歹,給江山帶來危機,埋下禍患。





說史歸真


劉宗敏是李自成的一員大將,從軍前是個殺豬的,沒什麼文化。進京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就是李自成部隊的一個縮影,也從側面反應闖王部隊的軍紀煥散,目光短淺,不得人心。李自成建立的大順失敗的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民階級的侷限性和大多數農民政權一樣,取得一點成績後,開始驕奢淫逸,貪圖享樂,毫無大局觀可言,不能真正坐擁天下。

2.李自成作為隊伍領導者,無全局統籌能力,無與之匹配的智慧,無與時俱進的悟性,無大的志向。

3.李自成用人不當,用人不重品行只種戰力,只有一幫土匪出身的勇夫,沒有與知識分子結合。

4.過於殘暴不得人心,該殺的也殺,不該殺的也殺。






淺聊明史


李自成能在明末清初時混得風生水起,被後人所銘記,跟其一干優秀的部下是有所關聯的。若是給他手下的將領排一個名次,劉宗敏絕對當列首位。

劉宗敏的童年過得十分悽慘,出生時家中便貧窮無比,父親更是被官府逼迫而選擇自殺,留下孤兒寡母。在古代女子本身地位就低,找不到什麼體面的工作,劉母便只能帶著劉宗敏四處流浪,討要到吃的後自己還捨不得吃,多半給了劉宗敏。就這樣,劉宗敏日子雖然過得差些,但也逐漸長大,而其母卻因為長時間的飢寒交迫最終病逝,所幸其舅父不忍,收養了他,否則劉宗敏必然也會隨其雙親而去。父母雙亡一事也對劉宗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無比痛恨明朝的昏庸,厭惡地主階級的剝削,這也是他日後會選擇加入起義軍的最主要原因。

劉宗敏十二歲左右,便去鐵匠店成為了一名學徒,經過千百次的錘鍊,他的鍛造手藝愈加高超,也算是有了安定的生活。但閒下來時,劉宗敏依舊會感受到自己內心燃燒的憤怒之火,那是對官僚的憎恨。

所以等李自成大軍來到陝西后,等待已久的劉宗敏第一時間就加入了他的軍隊。一開始,劉宗敏在無數新兵中並不顯眼,但隨著時間的遷移,李自成也注意到了這個打仗時英勇無畏的新兵,開始各種提拔他。後來高迎祥戰死,李自成含淚繼任為新一任闖王,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劉宗敏便成為了李自成的最主要親信。

公元1638年時,明朝政府派孫傳庭以及洪承疇等一干大將率領精兵圍剿起義軍。起義軍畢竟只是一群農民,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軍事訓練,戰鬥力低下,遠不如明軍,所以最終大敗,不少人趁機逃跑。李自成跟自己的妻女也走散了,手下僅有十八騎死忠跟隨,劉宗敏便是其中一位。

後來李自成因為兵敗顯得十分鬱悶,劉宗敏則是全力以赴去找到被打散的部隊,將他們彙總起來,並尋找藏身之地,期間安排的井然有序。可以說,沒有劉宗敏此刻的付出,或許李自成的起義之路便在此宣告終結。

公元1640年時,明軍抽出身來,再次圍剿李自成部,劉宗敏率軍血戰,最終成功突圍。但好景不長,不久後他們被再度圍困,所處之地還十分尷尬,乃是荒山野嶺,雖說隱蔽性很好,但吃喝卻成了最大的問題。此時的劉宗敏狠下心來,當眾人面前殺死了自己的兩位妻子,並宣誓與部隊共存亡,頗有昔日項羽破釜沉舟的感覺。也或許正是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激勵了李自成部的鬥氣,最終他們浴血廝殺,成功逃脫,並戰略性撤退到了河南。

河南可謂是李自成的發家地,當時河南正鬧饑荒,因此許多人早就對農民軍翹首以待了。李自成來到後,不費吹灰之力就招募了數萬士兵,之後攻破洛陽,殺死了福王朱常洵,並將其王府內的錢財拿來救濟災民,進一步拉攏人心。

公元1643年,李自成自稱新順王,封劉宗敏為權將軍。次年,李自成進一步建立大順政權,並將劉宗敏封侯。之後劉宗敏跟隨李自成攻破北京,推翻了明朝正統,之後雖有南明政權依舊頑抗,但史學家一般認為明朝就是李自成推翻的。

值得一提的是,據明末《綏寇紀略》記載當時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正是劉宗敏引起的,因為劉宗敏看上了陳圓圓,便將其強佔,抓到自己府中,企圖享魚水之歡。如果《綏寇紀略》記載屬實的話劉宗敏此舉自然激怒了吳三桂,所以吳三桂起兵謀反,可謂成也劉宗敏,敗也劉宗敏。

之後雙方展開了山海關大戰,慘遭大敗,隨後大順政權內部更是紛爭不已,兵敗如山倒。劉宗敏後來在和清軍的交戰中戰死在了沙場之上,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所以起義軍失敗跟劉宗敏有很大關係!他是李自成帳下得力干將,擄走陳圓圓逼反吳三桂的罪魁禍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