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區:推進“四級居家”,打造“銀齡新家”

石峰區是國家“一五”、“二五”期間重點投資建設的老工業基地,是株洲市的工業“心臟”,創造出新中國工業史上200多項第一。順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石峰區現在“騰籠換鳥”,清水塘新城建設揚帆起航。曾經大中型企業雲集,在企業搬遷後,生活區居住著為共和國奉獻青春、不辱使命的幾代離退休職工,60週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達到4.92萬,佔全區常住人口的18.86%,老年服務需求迫切。石峰區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注重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按照“1+5+N+X”立體網絡模式,推進區級養老示範機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小區養老驛站“四級居家”和社區養老設施建設,打造家門口的老年幸福家園。

一、推進老工業基地“為老設施”改造,銀齡老人又有了新的家園。石峰區盤活株冶、株化等企業三供一業移交、搬遷改造收儲、老舊小區改造等閒置公共資源,增加財政投入公建或無償低償交付社會機構民建,開展老年服務。原市選礦藥劑廠子弟小學資產移交區政府後一直用於區教育局辦公,石峰區於2019年7月清理、騰退該辦公用房,引入民營資本500多萬元建設響石嶺街道養老服務中心,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並於9月16日正式運營服務,現在日接待老年人就餐、健康養生、文體特長等服務300多人次,送餐、助潔等上門服務200多人次;原市空壓機廠停產閒置廠房改造成“緣善居”護理中心和田心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原市北部經濟開發公司停產閒置廠房改造成“長者照護之家”和日間照料中心,株冶、株化移交的三供一業用房改造成沈家灣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等。目前,全區共利用各類老工業基地閒置公共資源改造“四級服務”設施66個,打造了“15分鐘養老服務圈”,實現了養老服務網絡全覆蓋。

二、推進區域性社會化建設運營,銀齡老人又有了新的家人。石峰區注重做好養老服務“後半篇文章”,以推進區域性社會化建設運營檢驗主題教育成效。堅持“專業事由專業人做”的理念,依據各街道養老服務資源清單和養老服務需求清單,以街道為單位整體打包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項目,公開向社會引進品牌化、規模化、連鎖化養老服務建設運營機構。響石嶺街道9月份引進了江蘇東方惠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建設運營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及杉木塘、楊古老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設置了呼叫平臺指揮中心、時間銀行管理中心、智慧養老體驗中心、文化體育健身中心、老年配餐中心、健康養生中心等10餘個功能區,提供日常照護、就餐送餐、助潔助行等十幾類近百項個性化定製基礎養老服務。清水塘街道和銅塘灣街道相繼引入了湖南湘雅夕樂苑健康養老管理有限公司和湖南海福祥健康養老產業有限公司,專業開展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護理等居家服務和日間照料、老年康養文體活動、“喘息”微養等社區養老服務。社會化專業人員逐漸成為了老年人貼心的家人。

三、推進智能養老服務平臺建設,銀齡老人又有了新的幫手。按“一庫一平臺一熱線一中心”總體架構,搭建智能養老服務平臺。發揮網格化管理優勢,由網格員“地毯式”入戶採集老年人信息,形成了最真實、最全面的老年人養老服務基礎數據庫;建立“安心”養老服務監管與服務信息平臺,實現精準掌握養老服務情況、監管養老服務質量、合理整合養老服務資源、均衡分配養老服務補貼資金的多贏局面。石峰區於9月16日推動12349養老服務熱線升級運營,通過開展“重陽孝老·幸福株洲”居家養老服務體驗日活動,發放政府購買養老服務體驗券10000多張,有力確保了熱線知曉率,促進老人學會熱線操作辦法,老年人在家中即可享受到健康醫療、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智慧居家養老服務,構建了“一鍵在手,養老無憂”的新局面;成立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引進雲感科技有限公司基於壓電薄膜傳感器的物聯網技術,應用到養老院無人和夜間監護;養老服務中心開展智能養老產品體驗等服務,為全區養老服務插上了智能化翅膀,打造了真正意義上的“沒有圍牆的養老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