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夫妻用双手“按”出一条创业路

“只要心里有光,世界就不会黑暗;只要心里充满希望,人生梦想就会实现。”这是韩存英经常说的一句话。她先天视力低下,家庭条件不好,勉强支撑着读完初中;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凭着坚强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信念,苦学按摩技艺,和同是盲人的丈夫李海亮,共同经营会泽康聚源盲人推拿足疗保健院,用双手“按”出一条创业路,为5名盲人伙伴带来新希望。

盲人夫妻用双手“按”出一条创业路

1984年,韩存英出生在会泽县宝云街道马武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韩存英就去昆明打工,一个偶然的机会,听人提起盲人推拿按摩这个职业,随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4年,会泽县残联免费送她到云南省华夏中专学校参加为期两个月的盲人初级保健按摩培训,培训期间她刻苦学习推拿足疗保健按摩知识,苦练按摩技艺。2005年在昆明盲人按摩店打工,认识了丈夫李海亮。李海亮是红河人,先天性青光眼,病变后导致双目失明,两个命运相同的年轻人因按摩喜结良缘。2006年7月,新婚不久的小夫妻到会泽开起了只有80多平方米的盲人按摩店,就此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为了练出过硬的技术,韩存英先后参加中级盲人保健按摩培训、高级按摩师培训,不断给自己充电。对待学习,她是认真的,每次学成归来,都要整理笔记,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按摩手法。自己熟悉后,她又无私地把新技能传授给店内和店外的其他盲人朋友。韩存英始终坚守“手法为先、客户满意”的初衷,凭借过硬的推拿技术和良好的声誉,很快赢得了顾客和市场。韩存英凭着刻苦钻研、好学的韧劲,多次参加省内按摩技能比赛,先后获得3次一等奖,2次二等奖。

2015年10月,韩存英夫妇扩大经营规模,在县城中心地段开办了康聚源盲人推拿足疗保健院。按摩技师由最初的4人发展到7人,服务项目也由最初的按摩、泡脚,扩展到现在的推拿、足疗、头疗、十二经络推油、刮痧、拔罐、淋巴排毒、女性保养等,家庭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经过不懈努力,2018年7月,她经营的保健院成功申报为省级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

盲人夫妻用双手“按”出一条创业路

记者在韩存英的按摩店里看到,她面带微笑,引导客人躺下后,拿出按摩巾平整地搭到顾客背上,开始为其舒经活络,动作干净利落。“生意还行,按摩这行得靠技术和口碑吃饭,有很多人慕名而来。”韩存英说。记者还发现,韩存英在给顾客按摩时不会多问,但每次都能按到“点”上。“不用顾客开口,我手一摸就知道哪里不舒服。”按摩是件苦差事,经常伴随着手指、肩肘酸痛,但韩存英却把它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

每次按摩,夫妇俩都与顾客倾心交流,时刻关心着对方的疼痛程度,调整自己的按摩手法。渐渐地,技术越来越精,顾客也越来越多,娴熟的技艺得到了顾客的赞许。今年70岁的省体委退休工人马永明见到记者就侃侃而谈,他1968年当兵,在部队做过扁桃体摘除手术,后来失眠,经过多方中西医治疗,睡眠都没有改善,退休以后来到老厂乡定居,在会泽找了很多按摩店,最后找到了韩存英的丈夫李海亮,觉得他的按摩手法很好。“在这里按摩八年了,效果比较好,我现在每天晚上可以睡三四个小时,在他这里按摩不但是种享受还是身心的一种治疗,很感激‘小李’,想送他一块牌匾。”马永明高兴地说。

韩存英还会给一些生活困难的老人免费按摩,针对腰背痛、腿脚痛,颈椎病等老毛病制定个性化服务,让她们的疼痛得到缓解或者治愈。“给老人按摩,让他们身体舒服一点,我自己实现了自我价值,也回报了社会。”韩存英说,每年都利用助残日,组织店内按摩师到公园开展免费按摩体验活动。

作为成功创业的特殊家庭,韩存英夫妇深知盲人就业创业的艰辛。她对待按摩店内就业的盲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工作上指导他们,用一颗宽容的心,让他们感到温暖。五星乡尹绍伞双目失明,重度一级残疾,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韩存英,听说口碑相当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这里上班,结果一干就是5年多。“在这里顾客比较稳定,每个月可以领到2500元左右的工资,‘韩姐’对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在这里工作很愉快。”尹绍伞说。

用韩存英的话说:一人一家富不算富,带动更多的盲人同伴富了才叫富。于是,她和丈夫商定,下步将进一步扩大按摩店经营规模,发挥其丈夫李海亮的专业特长,免费招收几期小儿推拿按摩培训,帮助更多的盲人朋友解决就业问题。“让他们跟我一样吃得饱穿得暖,树立信心,好好发展,以后也可以养家糊口,娶妻生子。”韩存英信心十足地说。

曲靖日报特约记者 尹永权 夏粉娥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