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农村故事:严务乡姜屯村

村庄概况

庆云农村故事:严务乡姜屯村

姜屯村,位于县城东北方向30公里处,严务乡东北部,东北接无棣县大屯村,西北邻后庄科,南邻单屯,北邻崔口镇小屯村。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700米,占地6平方公里。

1949年,全村178户,661人;

1959年,全村280户,881人;

1969年,全村261户,1086人;

1977年,全村314户,1260人;

2013年,全村455户,1403人,共有姜、胡、李、托、童、戴6个姓氏,皆为汉族。全村耕地3300亩,人均2.3亩。

村庄流变

庆云农村故事:严务乡姜屯村

据《姜氏族谱》记载,明洪武二年,姜氏兄弟三人由莱州府高密县迁居,途中三兄弟分手,大哥落户于河北省海兴县姜庄,三弟落户于沾化县姜庄,二哥落户于此,取村名为“姜家庄”,后因此地为屯军之地,故又名“姜家屯”,简称“姜屯”。

该村原属无棣县,1946年划归庆云县;

1953年属任家区单屯乡;

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属严务人民公社周辛管理区;

1965年庆云县由河北省划归山东省,仍属严务公社;

1984年社改乡,属严务乡至今;

2009年与单屯村合并为彩云社区。

村庄往事

庆云农村故事:严务乡姜屯村

1939年农历正月初八,庆云县城的日本鬼子会合各个据点的鬼子向北“扫荡”,在前庄科炮击姜屯,当时正是吃早饭的时候,全村老少听到炮响齐向东面奔逃,第一炮打到小庄,炸死李堂的哥哥,第二炮打到村民姜方臣的房上,第三炮打在姜耀海的房角北面的院口,姜方勋的母亲和他弟弟小皋、妹妹小杏,还有前庄科杨三太家三口以及姜介宾,顿时被炸得粉碎,尸骨无存。日本鬼子在村里住了一天一夜,将村中衣服被褥粮食抢劫一空,用大车拉走的财物不计其数。

1942年,村里成立了村政府(当时是秘密的),组织了破路队,专门破坏县城通往各据点的公路,破路队以姜耀海为骨干,全村青壮劳物去漠城力参加,每天晚上到公路上挖沟,喜把公路截断,敌人发现后,就命令人们填好,到晚上破路队又挖开挖了填,填了挖,搞得敌人焦头烂额。

1945年以后,村里的姜立海、姜云一、戴玉峰、托振阁等都先后负责破路工作。

社会文化

庆云农村故事:严务乡姜屯村

2013年,集资建立了“新风基金”,用于组织开展孝德评选、道德模范及致富带头人等评比表彰,努力营造尊老爱幼、崇文尚德、互敬互爱的村风、民风。

基层组织

庆云农村故事:严务乡姜屯村

1946年,姜树龙、姜树阁、托保和、胡寿印、胡凤亭、姜振岭、姜振明入党;

1948年姜树申、姜金然、姜金和、姜方正、姜耀明、刘玉英、姜元亭入党;

1949年胡凤林、胡炳林入党。

历任村支部书记为:姜树荣、胡国华、姜云光、姜建清、姜建民等,现任支书姜炳强。

革命烈士

李风山、姜洪建

村庄人物

庆云农村故事:严务乡姜屯村庆云农村故事:严务乡姜屯村

通背劈挂拳

庆云农村故事:严务乡姜屯村

本村尚武之风甚盛,武师众多,其中姜方成、姜芳睿、姜芳俊、姜金墀、姜凤章、姜雁崔、姜金章、姜云岐、姜华岐均为通背劈挂拳第七代传人,受业于通背劈挂大师萧麟标先生。

姜金章(1911-1988):字焕文,通背劈挂拳第七代传人,十五岁拜河北通背劈挂大师萧麟标为师,二十一岁授徒,后在冀鲁各地传授武功,1984年,应邀赴青岛参加全国挖掘传统武艺大会,贡献通背劈挂门派资料。1985年,任庆云县武协名誉主席。曾多次在省、地、县武术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弟子众多,本村弟子有:姜丛森、姜炳伟、李凤桐、姜玉森、姜立才、代秀风、姜玉静等。

姜凤章:通背劈挂拳第七代传人,受业于河北通背劈挂大师萧麟标。本村弟子有:姜金成、姜振华、托建林等。

姜丛森:姜金章先生之子,通背劈挂拳第八代传人,自幼随父练功。弟子众多,本村弟子主要有姜猛、姜洪周、姜桂山、姜杏梅、姜迎春、姜淑祯、姜玉红等。

庆云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

总监制:王洪亮

监制:高红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