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智力谋未来助推青岛高质量发展

11月6日,以“汇聚全球智力,助推青岛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国际人才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成功举办。围绕“融汇中西、广泛交流,精准对接、突出实效”的原则,设有专家建言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产学研项目洽谈会等活动板块,对接充分、效果突出、亮点纷呈。

“蓝洽会”作为青岛市委、市政府以“融合国际人才智力、促进蓝色经济发展”为目标搭建的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智力交流合作平台,始办于2001年,经过18年的培育、实践,已成为中国北方城市集聚海内外人才智力和技术交流合作的知名平台,是海内外人才关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了解青岛人才项目需求、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窗口。

引才品牌

集聚海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

人才盛会,群贤毕至。本届“蓝洽会”是青岛处在新时代、站在新起点,面向海内外举办的一场求贤聚智的盛会。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重要指示精神,抢抓上合组织地方经贸示范区和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双招双引”等15个攻势,青岛市充分发挥平台思维做乘法,整合重点招才引智活动资源,于今年9月起开展“青岛英才季”活动,通过密集开展招才引智活动,更好集聚各类信息、技术、人才、资源等要素,实现价值倍增,形成招才引智强大攻势。

经多轮筛选,本届“蓝洽会”最终邀请11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会,其中博士学历占总人数的71%。一批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美国宇航局航空研究院、加拿大皇家科学院、乌克兰科学院等世界知名院校、科研单位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有望引进到青岛,其中包括来自丹麦和新西兰的3名海外院士。

作为有特色、高层次、国际化、影响大的集聚海外高端人才的活动品牌,中国青岛“蓝洽会”生于青岛,成长于青岛,经过18年的精心培育、摸索实践,已成为中国北方集聚海内外人才智力和技术交流合作的知名平台。过去5年来,青岛市借助“蓝洽会”平台,共吸引3500多名海外留学人才报名参会,直接吸引800多名高层次人才“留下来”创新创业。

这些人才以先进的理念、全新的商业模式,积极投身创业的大潮,创办高科技企业300余家,涌现出尹学军、张大刚、马书根等一大批优秀创业者,成为青岛市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早年留学德国的尹学军说:“‘蓝洽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帮我圆了回国创业梦,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发展、民族富强紧密结合在一起,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尹学军在青岛成立了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带领科研团队,坚持科技创新,研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电力、轨道交通、建筑与桥梁领域,包括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重大工程中。他发明的钢弹簧浮置板技术,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等全国28个城市300多公里的线路运营,保护着地铁沿线学校、医院、科研机构以及千家万户居民免受地铁振动干扰,避免振动噪声扰民和改线拆迁损失900亿元以上。

通过“蓝洽会”引进的海外人才,又以团队带入、直接合作、推荐来青等多种形式,间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000余名。一大批处于国内乃至国际领先地位的先进技术、高端项目落户青岛,有效丰富了青岛的创新人才供给。

“本次活动,我们先后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驻日本青岛总商会等数十所海外知名高校、引才机构进行了深度对接。”青岛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充分借助人才节会、中介机构等平台的引才媒介作用,探索与全球顶尖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建立长效对接机制,为青岛市高质量发展吸引一批国际化高水平人才。”

市场化思维

项目对接精度深度双提升

英国牛津大学郭文伯博士的“摩尔斯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与安防系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吕歆博士的“漂浮式海浪发电装置水动力分析”,加拿大曼尼托托巴大学林维扬博士的“海洋生物提取高活性镇痛新药”项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张为博士的“智慧健康监测机器人”项目,技术领域涉及现代海洋、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及健康养老等多个产业领域……11月6日开幕的“蓝洽会”上,有80个“高精尖”重点项目签约落户青岛,总投资额达5.4亿元。

本次“蓝洽会”,青岛充分发挥市场化思维,对接各方资源,紧密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需求,面向全球开展项目征集和对接工作,共征集项目对接意向113个,其中,合作类58个、人才引进类35个、投资类20个。并通过线上平台,邀请青岛市单位与海外项目团队开展即时对接、长时跟踪问效,活动根据对接情况进行定向邀请,与此同时,通过设立了人才—项目洽谈会、重点项目路演等多种形式的对接活动板块,项目对接精度与深度实现双提升,项目签约率达到100%。

本次“蓝洽会”突出重点抓对接,促进项目早落地。在广泛联系的基础上,围绕海外人才报名的重点优质项目,加大洽谈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对接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加快项目落地的速度,确保引进来的项目能够签得了约、落得了地,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实现招才引智创新发展。

青岛市将继续优化“蓝洽会”项目—人才对接模式,创新载体,加强网上平台建设和创新,借助“青岛人才网”平台,着力推动“蓝洽会”服务平台进行改版升级,形成线上线下服务同心圆,使人才、科技项目供需双方实现即时对接,实现“蓝洽会”服务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青岛蓝洽会”服务平台。

专家建言

抢抓机遇谋未来

活动开幕式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堂军以“站到中国开放发展最前沿,青岛如何蓄势高飞”为题作主旨演讲,并就大变局时代全球热点问题进行经济学解读。

袁堂军教授表示,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当下,改革与摩擦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为解决当下国际重点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为青岛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如何转换新旧动能,如何创造合作机会,如何探索制度开放,如何吸引人才,如何优化营商环境?”袁堂军教授说,“我们的回答是,只要我们能够抓住现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分工趋势,准确地定位青岛所处位置和未来发展趋势,打造最好的营商环境。在‘知己知彼,开放视野’的总体方针下,强化智库建设,实施科学决策,同时克服痛点,强筋健体,做好‘客厅’,当好‘驿站’,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岛的蓄势腾飞指日可待。”

本次“蓝洽会”坚持定位高端,邀请国内外蓝色经济与尖端科技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共聚岛城。邀请海外高层次人才代表、国(境)外引智机构负责人参加“汇聚全球人才智力,助推青岛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国际大都市建设”为主题的专家建言会。专家学者围绕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引领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城建设等重要议题进行深度交流,并针对青岛市新形势下海外人才智力合作交流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青岛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建言会,认真听取了引才机构及用人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建议。会议认为,海外引才引智必将助力青岛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拥有宽阔的国际视野、丰富的国际经验和广泛的海外人际关系,是沟通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是推动青岛走向国际化的宝贵财富,他们的到来,将为青岛发展带来新技术、新经济和新活力。海外引才引智离不开引才引智机构的积极作为和广泛参与,青岛市始终鼓励支持中介机构和个人以各种方式开展引才工作,分别在2016年和2018年又大幅提高了引才奖励的力度,希望各引才机构能充分发挥海外人脉资源优势,向海外人才广泛宣传青岛市的创新创业环境、人才发展环境和海外人才政策措施,发出青岛市引才“好声音”。青岛市也将进一步提升政策供给能力,借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东风,抓紧研究制定和落实好各项人才政策,抓好各项人才政策的落地见效,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全面优化青岛市引才环境与人才发展生态。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建立遍布全球的引才网络,面向全球延揽人才,是青岛加快开放发展、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引才引智机构,作为市场化引才的主体,具有更加前沿、更加直接、更加灵活的引才优势,对人才的引进更专业,更有发言权。要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青岛这座城,离不开大量高端人才智力的聚集。近年来,青岛市不断拓宽引才渠道、延展引才半径。拓展境外引才引智渠道,首次在香港、澳门设立境外招才引智工作站,建立面向亚洲、辐射全球的人才信息发布“基站”。在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设立境内引才工作站7家,推动境内毕业生“来青”“回青”。今年青岛计划设立一批海外人才智力联络站点,以世界的眼光和国际的视野,着力引进更多高端人才。

平台思维

人才智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青岛近年来国际影响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这也为岛城提供了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重大机遇。”上海锐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兼首席科学家、青岛锐翌精准医学检验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秦楠表示,“岛城优越的自然环境、良好的人才成长生态,也是我最终决定来到青岛创业发展的原因。落地青岛,融入青岛,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企业。我们将以青岛西海岸为中心,服务青岛,服务山东,走向全国。”

青岛市人社局聚焦青岛市委、市政府全面发起的15个攻势行动,以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创新搭建政策、渠道、载体、服务等新平台,打响“招才引智”攻坚战,不断优化人才创业生态,给高层次人才施展抱负搭建广阔舞台,为青岛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搭建人才招引平台,拓展多元引才引智渠道。青岛市人社局坚持“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两条主线,搭平台、拓渠道,持续推进“百万人才集聚行动”。搭建引才引智发布对接平台,精准对接青岛市15个攻势和“956”产业体系。面向全球发布“青岛英才季”活动公告,征集77家单位5300余个高层次人才岗位。

密集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开展“青岛招才引智名校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19场引才活动,精心组织中国海洋大学、中车四方等70余家重点用人单位,现场发布5000多个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收取简历9887份,其中博士1241份,硕士7083份。创新举办首届“全球博士青岛研修营”活动,累计接待1085人次博士进行研修和对接,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08人。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放大引才集聚效应。青岛市人社局以平台思维打造“全链条”人才集聚平台,在人才集聚的“质”“量”上求突破。搭建顶尖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支持国际院士港创新发展,支持举办“第三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活动,院士项目科研和产业化实现新突破。

完善博士后创新平台体系。启用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获批成为山东省首家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基地。举办首届中国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实现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一键加速”。升级博士创业园,新引进创业项目87个,在孵企业累计达到229家。

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地。做大做强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产业园新入驻企业14家,累计入驻知名人力资源企业64家,实现营收18亿元。推动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转型发展,累计引进海内外的创新创业企业145家。

搭建人才服务平台,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发起人才生态优化“攻坚战”,组建人才创新创业生态联盟,全口径整合市场和政府各类要素、资源,打造“线下”+“线上”双轮驱动服务模式,为各类人才在青岛创新创业赋能、助力。成立青岛市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协调小组,编制《青岛市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涵盖出入境与居留、户籍、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37个服务事项,并以青岛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为载体,为在青高层次人才提供个性化服务。

据统计,今年以来,青岛市集聚各类人才17.5万人,人才总量已突破205万,其中,156名院士、587名“泰山学者”专家等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组成的高层次人才方阵,已然成为助推“双招双引”攻势、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智慧大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上合组织地方经贸示范区和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期,青岛正全力推进实施人才强市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切实提升“青岛英才季”成效,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和智力,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为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站在发展新风口的青岛,真诚欢迎海内外人才共享蓝色经济发展机遇,共同携手为这座青春之岛谱写共享、共创、共赢的华章!

①项目现场签约

②蓝洽会

③蓝洽会现场

④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产学研项目洽谈

⑤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产学研项目洽谈会上,留学澳大利亚的郝金龙展示科研项目

⑥2019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获奖项目展示

⑦创新举办首届“全球博士青岛研修营”活动

⑧中国(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