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東坡赤壁

黃州東坡赤壁

這還得從"烏臺詩案"說起。元豐二年(1079),蘇軾被調為湖州知州。上任後,他即給神宗皇帝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是例行公事,但蘇軾是詩人,筆端上常帶有情感,寫官樣文章,也不忘加點個人色彩,有些話就被新黨利用,說他愚弄朝廷,對皇帝不忠,上任才三個月就被御史臺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史稱"烏臺詩案"。多虧後來蒙神宗皇帝惜才恩賜,被判流放黃州,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有人說,相當於民間自衛隊副隊長,也有人認為,從八品,相當於中校副團,反正是個閒職,沒有實權。

黃州東坡赤壁

元豐三年(1080)二月,蘇軾大難不死到達黃州,暫借住定慧寺,有一首卜算子能反映出他當時的心情,"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世態炎涼,歷來如此。等家眷跟著過來,才遷居到長江邊的臨皋亭。再後來,他的老友專程來看,見他窮苦的生活,不由找自己的同窗黃州太守撥給他城東一塊荒地耕種。

黃州東坡赤壁

蘇軾很是高興,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還建了幾間房屋,因是冬天落成,蘇軾就在牆壁上畫了一些雪景,表明自己志趣高潔,叫"雪堂"。之後,聯想到唐代詩人白居易有關許多東坡的詩句,如《東坡種花》,這裡也是東坡,自己又種地,十分相像,便自號"東坡居士"。這也是他號的來歷,而且後來比他的名叫得還響。

黃州東坡赤壁

"文章憎命達","詩窮而後工",苦難對於詩人、文學家來說,也是一筆財富。就在誰也不理他的時候,大災大難後的蘇軾,倒有了休閒恬淡的歲月。他在一封信中說道:"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

黃州東坡赤壁

也就是在這時,蘇軾與朋友逍遙自在地划著小船到赤壁去遊覽,賞"新""閱"月,談古論今,喝酒作樂,與百姓打成一片,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接地氣,深入生活,先後寫下了《前赤壁賦》、《後赤壁賦》,不僅描述了赤壁景色在秋夜的寧靜、美好,還表現出蘇軾的曠達樂觀、精神世界,以及反映出蘇軾政治上失意,精神上反倒解脫,文學上反倒昇華,生活上更是追求自由自在的嚮往。

黃州東坡赤壁

也就是在這個期間,蘇軾還寫下了千古名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抒發了自己的理想抱負和感嘆,以及政治失意而產生的牢騷和憤慨。美好的自然風光,英姿的英雄人物,自己的人生追求,構成了有機的結合,產生了豪放的風格,名垂千古,永世不衰。

黃州東坡赤壁

蘇軾三詠赤壁,還有"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詩帖》:"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都彰顯出,黃州是蘇軾的磨礪地,無論是從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蘇軾都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話,無論是從學術思想,還是文學書法,都創造了奇蹟。這裡是蘇軾人生中的一個重要階段,蘇軾成就了黃州東坡赤壁,黃州東坡赤壁也成就了蘇軾這位舉世無雙的奇才。他自己也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就是他人生中的三大轉折點。

黃州東坡赤壁

現在的東坡赤壁位於黃州西北邊,龍王山腳下,因這裡的"赤鼻磯"突兀像一堵牆似的,呈赭紅色,也稱赤壁。蘇軾就誤以為這裡是"赤壁之戰"的赤壁,盡情遊覽,談古抒懷,歪打正寫,從此,造就了黃州赤壁。

黃州東坡赤壁

其實,三國"赤壁之戰"的赤壁並不在這裡,而是在湖北南部的赤壁市,這裡只因蘇軾寫了前、後《赤壁賦》,才聞名遐邇,到了清康熙末年方更名為"東坡赤壁",又稱文赤壁。

黃州東坡赤壁

只可惜,現如今的"東坡赤壁"遠離長江,沒有了當年的壯麗景觀,只留下許多遺蹟。"二賦堂",這三個字,系晚清名臣李鴻章題寫。堂內還嵌有民國大總統徐世昌書寫的"二賦"石刻,以及對聯:"古今往事千帆去,風月秋懷一篴知"。參觀之餘,浮想聯翩,我也寫了一詩:"

孟德失策造周郎,赤壁流芳萬古揚。兩賦更添憑弔色,何分文武祭長江。"搞了一個折中,文赤壁也好,武赤壁也好,都是在歌頌赤壁。

黃州東坡赤壁

"酹江亭",原是"御書亭",亭內牆上嵌有清康熙皇帝臨寫的元趙孟頫書寫的《前赤壁賦》。民國初期改為"酹江亭",取自《念奴嬌·赤壁懷古》"一尊還酹江月",現在的匾額系前國防部長張愛萍書寫。

黃州東坡赤壁

"坡仙亭",南宋詩人戴復古曾有"赤壁"詩云,"------白鳥滄波上,黃州池壁邊。長江酹明月,更憶老坡仙",故而得名,這榮譽可不低呀!稱仙了。亭內還嵌有蘇軾草書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以及告別黃州時創作的《滿庭芳》,"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在岷峨。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坐見黃州再閏------"序言寫到"餘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里二三君子",看來感情深深,患難見真情,結下了深厚友誼。

黃州東坡赤壁

還有"碑閣",蘇軾不僅是詩人、文學家,也是大書法家,"蘇黃米蔡",宋四家之首。"我書造意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這與他的坎坷經歷,豁達性格有關,他傳世的作品《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等126塊石刻都分別嵌在四周,故而得名。這也是我愛欣賞的地方,我喜歡寫詩,也喜歡寫字,特別是蘇軾開一代文人新風的字,"宋尚意"也就是如此吧!我不反對臨帖,學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這是應該的,也是走捷徑的,但不認可整天禁錮自己臨帖,每一筆都有出處,那麼哪一筆是你自己呢?一笑。

黃州東坡赤壁

出了東坡赤壁,我們沿著龍王山麓往東走去,歪打正著,我們經過了快哉亭,再往前走就是雪亭,這就是"東坡"吧?這就是蘇軾當年種地的地方,苦難也是磨礪劍,現在,已成了龍王山公園,既可俯瞰東坡赤壁,又可漫步山林之間。

九口2019-1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