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取名有講究,蘇東坡如何給兒子取名

自古以來,作為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一生平順,因此大抵也都會給孩子取一個寓意吉祥的名字,祝福孩子在人生路上,多些順暢平坦,少些荊棘坎坷。作為一代文豪的蘇軾,為自己的孩子取名,自然也花了不少心思。蘇軾如何為孩子取名?名字裡又有什麼講究?


中國古人取名有講究,蘇東坡如何給兒子取名


蘇軾、蘇轍兄弟之名從車字旁,為父親蘇洵所取,蘇洵還寫過一篇《名二子說》解釋其寓意:“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雖然,車僕馬斃,而患不及轍,是轍者,善處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蘇洵這一輩名字從水字旁,如蘇澹、蘇渙。蘇軾、蘇轍諸兒名字則與行走有關,從辵字旁,蘇轍三子名蘇遲、蘇適、蘇遠。蘇軾、蘇轍孫輩名字從竹字頭,如蘇過兒子蘇籥、蘇籍、蘇節(節)。從蘇軾這一輩開始,蘇氏家族的取名方式已發生分化,如蘇軾大伯父蘇澹二子名蘇位、蘇修,二伯父蘇渙三子名蘇不欺、蘇不疑、蘇不危,皆不從車字旁。蘇軾四子之名,不僅每個從辵字都有寓意,合在一起更具有一種理性的深蘊,顯示出蘇軾對世事人生的參悟。在具體細說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蘇軾四子的人生之路。


長子蘇邁(1059—?),字伯達,為蘇軾髮妻王弗所生。元豐七年(1084),為饒州德興縣尉,赴任前與父親一同遊覽了石鐘山,蘇軾寫有《石鐘山記》,並送了一方硯臺給蘇邁作臨別之物。紹聖四年(1097),蘇東坡被貶海南儋州,臨行前自畫一幅舉扇障面的背面小像,題上“元祐罪人”四字,送給蘇邁作留念,並告誡他要“慎言語,節飲食,晏寢早起”,多做些體力活。正所謂“長兄如父”,蘇軾赴海南只帶著幼子蘇過與朝雲,其餘一家大小寄寓惠州白鶴峰下,由蘇邁照看。蘇邁文章政事,卓有父風,然詩文大多散佚,只留下些殘句,如“葉隨流水歸何處,牛載寒鴉過別村”。


中國古人取名有講究,蘇東坡如何給兒子取名


次子蘇迨(1070—1126),字仲豫,為蘇軾續絃王閏之所生,王閏之為王弗堂妹。蘇迨先天營養不良,頭骨奇特,蘇軾形容道“我有長頭兒,角頰峙犀玉”,4歲了還不會走路。蘇軾多方求治,甚至讓蘇迨拜杭州天竺寺辯才為師,剃度摩頂。在辯才法師的祝禱下,蘇迨終於能活蹦亂跳了,“起走趁奔鹿”(《贈上天竺辯才師》)。也許由於蘇迨體弱多病,蘇軾似乎更偏愛他,誇讚他“好學而剛”“知為楚辭,有世外奇志”。蘇迨16歲隨蘇軾去登州,途經淮口遇大風,寫了一首詩,蘇東坡極為高興,寫信給友人說:“某有三兒,其次者十六歲矣,頗知作詩,今日忽吟《淮口遇風》一篇,粗可觀,戲為和之。”可惜這首詩已失傳。


蘇門六君子之一陳師道說蘇迨“胸中歷歷著千年,筆下源源赴百川”。元祐初,蘇軾為蘇迨娶歐陽棐(歐陽修第三子)的六女為妻,此時歐陽修已逝,歐陽修夫人應允了這門親事。歐陽修是嘉祐二年科舉考試的主考官,蘇軾這一年中第,兩人結為親密的師生關係。歐陽修非常賞識蘇軾,讀了蘇軾的文章“不覺汗出,快哉快哉! 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欲令其執文壇之牛耳。歐陽棐的六女在元祐八年病逝,蘇迨又續娶了他的七女為繼室。蘇迨兒一直不願做官,直到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42 歲時,才去武昌當了個管庫官,後在靖康之亂中死去。


三子蘇過(1072—1123),字叔黨,王閏之在杭州所生。元祐五年參加禮部試,落第,七年以父蔭任右承務郎。蘇軾為蘇過兒娶同鄉範百嘉(範鎮三子)二女兒為妻。範鎮(1007—1088),字景仁,華陽人,曾參與修撰《新唐書》,嘉祐二年與歐陽修同知禮部貢舉,因此也是蘇軾的座師。紹聖二年(1095)八月,即蘇軾被貶惠州的第二年,忽起颶風,蘇過寫下《颶風賦》,形容颶風所過之處“吞泥沙於一卷,落崩崖於再觸;列萬馬而並騖,會千車而爭逐”。也許因為蘇軾特別喜歡此賦的緣故,《蘇軾文集》第一卷收錄了這篇作品,以至於後人錯以為是蘇軾所作。


蘇過與父親在儋州貶所,生活條件極為艱苦,“煙雨朦晦,瘴癘交攻,蛇鼠出沒”,更兼“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海南黎族人不擅種植水稻,主要以薯芋為食。一如蘇軾在黃州改進了豬肉的燒法而發明“東坡肉”,蘇過也遺傳了父親的細胞,改進了薯芋的吃法,把山芋與飯粒一起燉成羹。蘇軾嘗後非常滿意,將其命名為“玉糝羹”,並作詩一首雲:“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將北海金齏膾,輕比東坡玉糝羹。”蘇軾在儋州著書授徒,完成了《易傳》《書傳》《論語說》的寫作,蘇過則從旁協助父親。蘇過喜歡抄寫史書以增進學問,蘇軾欣喜地向友人寫信道:“兒子到此抄得《唐書》一部,又借得《前漢》欲抄。若了此二書,便是窮兒暴富也。”蘇軾赦還後,蘇過遂在潁昌安家,自號斜川居士。明代文徵明稱蘇過“詩語字畫,妙有家法,昔人謂能亂真乃翁”。


中國古人取名有講究,蘇東坡如何給兒子取名

▲蘇東坡


四子蘇遯,小名乾兒,朝雲元豐六年生於黃州,不滿一年即夭折於金陵。在蘇遯滿月洗身時,蘇軾曾作《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軾四子名字的寓意,依次解說如下:


蘇邁,字伯達。蘇軾希望蘇邁勇往邁進,實現人生通達的境界。邁,《說文解字》:“遠行也。”《尚書·大禹謨》蔡沈集傳:“邁,勇往力行之意。”《禮記·禮器》“君子之人達。”孔穎達疏:“達,謂通達。”《論語·顏淵》“何如斯可謂之達。”皇侃疏:“達,謂身命通達也。”伯,長兄,古代兄弟按“伯仲叔季”排列。


蘇迨,字仲豫。也許因為蘇迨身體不好,蘇軾要求不高,只希望他的人生能夠“及得上”,不必去超越別人,活得安豫就很幸福。《詩經·召南·摽有梅》鄭玄箋:“迨,及也。”《爾雅·言》:“迨,及也。”《爾雅·釋詁下》:“豫,安也”,“怡也。”


蘇過,字叔黨。古人先取名,後取字,“男子二十冠而字”。蘇軾為三子取名“過”時,應是寄寓吉善,含有渡、至、越的意思。取了“黨”字後,名與字關聯,“過”才是過甚、過失之意。《論語·里仁》說人的過失各分黨類,觀人過失處也可知其是否仁厚。蘇軾用這一典故,希望蘇過能為君子之過,勿為小人之過。《說文解字》:“過,度也。”《廣雅·釋詁二》:“過,渡也。”《玉篇·辵部》:“度,越也。”《論語·里仁》:“人之過也,各於其黨。”朱熹集註:“黨,類也。”《論語·雍也》劉寶楠正義:“過者,謂或過中或不及中也。”《周易·乾》:“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王弼注:“上則過亢”,孔穎達疏:“過,謂過甚。”


遯,尚未取字。此兒出生不滿一年即夭。若此名是剛出生時所取,那真可謂“兇讖”;很可能是去世之後所取,蘇軾以此名為紀念。《周易·序卦》:“遯者,退也。”《周易·遯》陸德明文:“遯,隱退也。”《說文解字》:“遯,逃也。”


中國古人取名有講究,蘇東坡如何給兒子取名

▲ 《蘇軾月夜訪友圖》


如果將邁、迨、過、遯融貫起來,就會發現其中含有變化、往復的思想,即老子所謂“反者道之動”。四字寄寓了蘇軾對人生的理解,也蘊含著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我們可以根據《周易·乾卦》予以詮釋,先將該卦六爻爻辭列出: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邁——行。可對應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至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文言》:“庸言之信,庸行之謹。”《文言》:“‘終日乾乾’,行事也。”“與時偕也。”此二爻強調人要有所作為,奮進不已。


迨——及。可對應九四“或躍在淵,無咎”。《象》:“進無咎也。”《文言》:“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自試也。”《文言》所載孔子之語中也用了“及”字,與“迨”字同義。此爻可上可下,君子及時進德修業,則無災禍。


過——過。可對應上九“亢龍有悔”。《象》:“盈不可久。”《文言》:“窮之災也。”“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此爻強調戒慎,勿貪虛貴,若不知反省自躬,則將窮途末路。


遯——藏。可對應初九“潛龍勿用。”《象》:“陽在下也。”《文言》:“陽氣潛藏。”“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又《周易·遯卦》孔穎達疏:“小人方用,君子道消。君子當此之時,若不隱遯避世,即受其害。”此爻強調人在不遇之際的自我修養,“遯世無悶”即在隱居潛藏、韜光養晦之時仍要樂觀自適。


《周易·乾卦》爻辭沒有體現在蘇軾諸兒名字中的,是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此爻被古人視為“九五之尊”,九五是君王的象徵,《文言》說:“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是極陽、極盛、極善的。然而物極必反,若自身不處其位而妄得此爻,反而容易招致災禍。所以避開此爻,是一種謙遜謹慎的自知之明。


◎本文原載於《古典文學知識》(作者韓立平),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