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魔鬼三角區的水域,省級保護文物,江西省九江老爺廟

老爺廟,舊為龍王廟,位於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多寶鄉,據舊縣誌記載,清康熙二十二年,嘉慶十五年和光緒辛巳年,對此廟進行過三次維修和擴建。光緒辛巳年改稱"定江王廟",群眾把王爺稱老爺,故後人一直稱此廟為老爺廟。民國27(1938年)年遭日寇炸燬,民國35年(1946年)由僧人在來往船商捐助下,按光緒時模樣重修。1983年縣政府又進行了修繕。為省級保護文物。

被稱為魔鬼三角區的水域,省級保護文物,江西省九江老爺廟


該廟基以花崗石條堆砌7米高,右側有階梯曲折而上,廟群總面積為600多平方米,分主廟、龍王殿、同仁堂、大小客廳、廚房6部分,附屬建築分佈主廟兩側。主廟面積為300多平方米,高9米,面寬14.2米,進深26.8米,系穿鬥與架樑式混合結構,共52個立柱。

被稱為魔鬼三角區的水域,省級保護文物,江西省九江老爺廟


廟內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部為正殿,中部為遊樓,下部為萬年臺.廟內門窗梁坊雕刻花紋並塗以丹漆。殿內有“定江王”塑像。廟的兩側牆壁嵌有石碑2塊,右為“鼎建左蠡元將軍廟記”,左為“加封顯應元將軍廟記”。正殿前有方形花崗岩石立柱,上陰刻對聯,上聯是“數百年廟貌重修偏頌吾王功德”,下聯為“九萬里威靈丕顯頓平蠡水風波”。廟門平臺兩側有石獅1對。廟後有朱元璋“點將臺”和“插劍池”遺址。廟左巖上有“水面天心”摩岩石刻,相傳為明太祖朱元璋題。

被稱為魔鬼三角區的水域,省級保護文物,江西省九江老爺廟


百慕大危魔鬼域;解開老爺廟水域沉船之謎最終還得靠科學。有關科技部門和一些科技人員,對這一地區的水文、氣象、地理、地質先後作了一些較長時間的觀察、探測和研究,謎團逐步解開。

是水生動物興風作浪;老爺廟水域方圓100多平方公里無形之中成了湖中動物的天然保護區,帆船行至老爺廟水域,艄公燃放爆竹,其聲音即為信號,把雞鴨等供品拋入水中,湖中的動物前來爭搶食物。當地漁民有時也可看到魚群爭相吞食死人體的情景,任何一條大魚或江豚(俗稱江豬)掀翻帆船都有可能。縣型砂礦有名職工一次乘坐"井崗2號"客輪去九江,在老爺廟北的5公里處水域,看見一條約150斤重的大魚追趕客輪,被螺旋槳擊碎頭部,客輪也劇烈地搖擺不停。

是水流亂形成漩渦;老爺廟水域的水文情況相當複雜。吉山松門山兩島橫立於鄱陽湖中,把老爺廟水域與南湖大湖體隔開,贛江北支修河從吉山西面流入老爺廟水域,而贛江中支、南支的撫河、曉河、信江匯入鄱陽湖南湖後,從松門山東面注入老爺廟水域,幾股強大的水流在老爺廟水域交匯。鄱陽湖南湖,湖面開闊,落差不大,流水緩慢,除主槽外,流速均為0.3米/秒以下。到了老爺廟水域後驟然狹窄,同樣造成水流的狹管作用,使流速逐步增大到1.54-200米/秒,且在主槽帶還產生渦流,這就更增加了該水域的危險性。

是地下電磁場誘發雷電;老爺廟到湖口一帶地下均為石灰岩,其巖性鈣質多、易溶,有形成地下大型溶洞群及地下暗河的自然條件,而每個溶洞每條暗河的正上方都有自己形成的奇變電磁場。1998年洪水期間,韓禮賢工程師用電磁技術測試老爺廟南邊5公里處,結果是奇變的電磁場雜亂無章,這種狀況能影響人們的大腦思維,而且會誘發陰電陽電接觸產生雷電。這使沿湖一帶多次發生遭雷擊事件而船沉人亡。

是狹管形成大風和龍捲風;這裡的大風是怎樣形成的呢?科研考察證明風景秀麗的廬山充當了大風的"罪魁禍首"。

老爺廟水域最寬處為15公里,最窄處只有3公里。而這3公里的水面就位於老爺廟附近。在這條全長24公里水域的西北面,傲然聳立著"奇秀甲天下"的廬山。當氣流自北南下時,即刮北風時,廬山的東南面峰巒使氣流受到壓縮。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氣流的加速由此開始,當流向僅寬3公里的老爺廟處時,風速加快,狂風怒吼著撲來。風大浪大,波浪的衝擊力是強大的。波浪高2米,而此時每平方米的船體將遭到6噸衝壓力的衝擊,一艘載重量20噸的船舶,波浪的衝擊力則達到120噸,超出船重量的5倍。據調查顯示,船舶沉沒時,大多數是風起浪激作用的結果。

1985年江西省政府鄱陽湖考察辦公室經過近兩年的考察,發現每年該水域便出現一次破壞力很強的龍捲風,如1985年8月3日6時,出現一次水龍捲風把一條帆船捲起10多米高,摔成碎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