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史:18世纪英国美术-风景肖像画家 庚斯博罗「67」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18、19世纪英国美术

18世纪英国著名的肖像画家和风景画家托马斯·庚斯博罗(Thomas Gainsborough,1727-1788年)出生于赛德贝利村的一个商人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个静物画家。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这使他画了不少风景速写和素描,后来到伦敦学画。庚斯博罗是和雷诺兹齐名的肖像画家,同时又是他的竞争者,个性上的差异造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庚斯博罗的肖像画具有罗可可艺术的特征,他的作品强调光和奔放轻灵的笔触,色彩绚烂精致、用笔潇洒流畅。他的风景画对以后英国风景画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庚斯博罗的代表作有《蓝衣少年》、《格兰汉姆夫人肖像》(1777)、《女演员西顿斯》、《夏洛特女王肖像》、风景画《日落》等。

庚斯博罗的肖像画多取材上层社会人物,他喜欢作全身肖像,同时喜欢将人物放在流动的风景前,注重表现人物的大胆目光 ,急剧转侧的身躯和未定的姿态。探求人物不拘形式的姿势和摆法,开启了英国式的洛可可肖像画的新风格形成。

《安德鲁夫妇像》是庚斯博罗早期的代表作,英国画史上称为最富英国味的肖像画之一。

庚斯博罗所作人物并不是自然主义地描绘对象,而是按贵族的审美理想和趣味进行提炼加工,画经过艺术处理的真实。他笔下的贵夫人是经过美化的,狭窄的肩、修长的脖子、有着粉红色的面孔和光滑细腻的皮肤,有着高傲冷漠的目光,稍带伤感文雅的样子,装出一副贵族气派。男子扮成时髦的猎手形象,画家着意以细腻的笔触色彩,描绘发光精致的绸缎衣裙,高贵而自然。这幅画背景画得自然真实,非对景写生很难创作出如此画境。据说,后来的风景画大师康斯太勃尔从他这幅背景风景里获得过启发。

西方艺术史:18世纪英国美术-风景肖像画家 庚斯博罗「67」

《安德鲁斯夫妇》1750年

《玛丽·豪子爵夫人》庚斯博罗以他擅长的风景画为背景,但此处的风景与他早期绘画中的真实田野风光迥然不同,是一种带有田园牧歌意味的朦胧风景。雾霭迷蒙,树木山岗既是实景,也是虚描。

西方艺术史:18世纪英国美术-风景肖像画家 庚斯博罗「67」

《玛丽·豪伯爵夫人》1760年

《玩猫的画家之女》是一幅尚未完成的油画作品,在玛丽的左边脸颊上我们还可看出明显的运笔方向,画中除了人物的头像外,其余部分均显得过于粗糙和不够精确,但这是画家庚斯博罗有意而为的。

西方艺术史:18世纪英国美术-风景肖像画家 庚斯博罗「67」

《画家的女儿和猫》1760年

西方艺术史:18世纪英国美术-风景肖像画家 庚斯博罗「67」

《约翰·希斯柯特大师》1770年

《蓝衣少年》是针对当时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雷诺兹的理论偏见而画成的。庚斯博罗33岁以后, 肖像画声誉已驰名国内外,伦敦的美术爱好者纷纷前来要求他画肖像。1768年升任院长的雷诺兹也是一位杰出的肖像画家。他看到庚斯博罗画肖像艺术的巨大成功,心生嫉妒,常常出言不逊。于是,住在伦敦的雷诺兹和坚守巴斯的庚斯博罗形成了"两雄并立"的对立的两派,他们彼此贬抑。一次,雷诺兹在给学生讲授绘画技巧时说:“蓝色不能在画面上占主要地位(冷的蓝色调不宜作主调),”。庚斯博罗得知后,表示蔑视这种"法规",遂用大量蓝色画了这幅举世闻名的《蓝衣少年》,借以否定并挖苦雷诺兹的绘画观点。

《蓝衣少年》是洛可可风格,描绘了一个衣饰华丽的贵族少年形象。模特儿原型只是一个富有的工场主的儿子,庚斯博罗让他穿上蓝色华服,扮成王子模样。庚斯博罗用奔放的笔触,轻灵流畅地把少年那种倜傥风度表达得淋漓尽致,充分发挥了宝石蓝的光色作用。这新颖别致的蓝色调不但没有任何不适之感,反而使人感到出奇制胜;这活泼、跳跃的蓝色绸缎,这变幻莫测的衣纹、高光;这不落俗套的蓝色调与含蓄、变换丰富的黄灰、蓝灰、绿灰、红灰的背景形成了奇妙的和谐对比。这里最成功地方是,画家用准确的色块再现了少年身上的蓝缎子织物的质感和薄软感。整幅画的风格清新流利,色彩富有节奏感,抑扬有度,从而使此画作成为十八世纪最杰出的肖像画之一,在世界美术史上占了重要的一页。正如当时一位评论家所形容的,他把肖像绘成与歌剧一般富有韵致, 这是一个“经过人工处理的真实”。

西方艺术史:18世纪英国美术-风景肖像画家 庚斯博罗「67」

《蓝衣少年》1770

《蓝衣女子》又是以蓝色为主画,是庚斯博罗一次极为成功的突破。画家运用奔放而流畅的笔触和含蓝色的头发衣饰,令人耳目一新。

西方艺术史:18世纪英国美术-风景肖像画家 庚斯博罗「67」

《一位蓝衣女士的肖像》1779年

西方艺术史:18世纪英国美术-风景肖像画家 庚斯博罗「67」

《乔安娜·巴切利》1782年

庚斯博罗的《萨拉·西登斯夫人像/女演员西顿斯》,是在雷诺兹的《扮成悲剧女神的萨拉·西登斯》完成一年后画的。他心里必定怀着一比高下的的念头。他选择了与雷诺兹不同的、更随意更自在的构图,萨拉·西登斯侧转着身子,坐在一个轻巧的椅子里,她没装成什么女神,平视的角度,使她就像置身在我们中间,显得新切自然。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穿戴入时的年轻美貌的女人。她的黑褐色眼睛、红唇、纤手、白皙皮肤、漂亮装束,再加上她的聪慧目光、温柔神情、从容姿态、富于特点的直勾勾大鼻子,都是画家着意要我们注意的。他的目的是让我们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生命,一位光彩照人的女演员,他实现了这个目的。自然,这离不开他轻松的笔法和美妙的色彩,他的笔触不像雷诺兹那么拘谨,细细的笔触,随形赋彩,点染出一个冷暖交错、丰富和谐的色彩天地。在这方面,他似乎更接近华托等法国画家。

在这场与雷诺兹的竞赛中,胜利者应为庚斯博罗,他的洋溢着生命气息的女人,要比雷诺兹高高在上的女神更有魅力。

西方艺术史:18世纪英国美术-风景肖像画家 庚斯博罗「67」

《萨拉·西登斯夫人像》1784年

西方艺术史:18世纪英国美术-风景肖像画家 庚斯博罗「67」

《夏洛特王后》

西方艺术史:18世纪英国美术-风景肖像画家 庚斯博罗「67」

《Mrs. 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 》1785年

《晨间漫步:威廉·哈莱特夫妇》:在这幅早晨散步的青年夫妇肖像中,画家就是有意将他们描绘得高尚而优雅、华丽而带韵致,似乎这些人物就是上流社会中的精华。画家虽然精心地描绘他们,但内心却蔑视他们,画中人总爱侧转身姿,目光向外,这正是画家的暗示:贵族男女对爱情是永远不会专一的。

西方艺术史:18世纪英国美术-风景肖像画家 庚斯博罗「67」

《晨间漫步:威廉·哈利特和他的妻子伊丽莎白》 1785年

西方艺术史:18世纪英国美术-风景肖像画家 庚斯博罗「67」

《崔斯坦和福克斯》1770年

庚斯博罗的其他风景画作品有:《市场购物车》、《小屋之门》、《有桥的风景》。

西方艺术史:18世纪英国美术-风景肖像画家 庚斯博罗「67」

《落日》1760年

西方艺术史:18世纪英国美术-风景肖像画家 庚斯博罗「67」

《收获季节》1767年

西方艺术史:18世纪英国美术-风景肖像画家 庚斯博罗「67」

《小屋之门》1778年

西方艺术史:18世纪英国美术-风景肖像画家 庚斯博罗「67」

《林间的市场车》1786年

艺术宝库带您进入艺术的神圣殿堂,领略艺术的美,生活的美!艺术宝库是美术爱好者的福地,古今中外艺术的集大成者,美术资料丰富全面,供艺术家们学习研究的交流平台。有需要请联系微信

glail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