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家庭的小朋友

三個家庭的小朋友

原計劃到深圳的第一站要先去海邊,落腳的時候這雨就下個不停,新聞裡還一直有颱風的黃色預警。於是帶孩子先去紅樹林裡轉轉,如果真的看不了海水,這個內海延伸的海灣也可算作一睹大海真容。

從紅樹林往返世界之窗和羅湖之間的地鐵上,二寶一直鬧著要喝冷飲,幾乎見了自動售賣機都會使勁兒往前湊,可能是在紅樹林就給孩子們開了先河。一路上熱情之至的侄女總要搶在前面付款,每經過一個停靠站二寶都要從滾動的機器裡掏出一瓶新開的冷飲。或許只是喜歡哪種滾動的感覺。

相反的是,侄女家小男孩像大人一樣理性,不會主動提出要求。即便看到旁邊兩個好朋友都拿著誘人的冷飲砸吧著嘴唇暢飲的時候,他也是以成年人的冷靜眼神觀望。一寶媽說給孩子也要一個吧,侄女回頭平靜的忘了孩子一眼,說小孩子不能喝冷飲,兒子是很懂道理的。

我才想起在紅樹林的時候,小男孩確實已經喝過好朋友遞給他的冷飲,那時流露過歡喜。

此刻他並沒有表現出任何情緒和反抗的意志,依然很平靜的看著周圍的好朋友和大人。於是我內心開始驚歎這樣控制力的小孩真是非常少見,反過來我開始覺得自家孩子顯得貪得無厭了。平時教育孩子出現這麼大的漏洞竟然也沒有覺察到。

二寶因為貪吃經常嗓子沙啞的說不出話來,於是對比之下的內心情緒得到了巨大反彈。用一種幾乎命令的口吻說,今天不能再喝冷飲了哦!看看小哥哥多懂事,人家都直到喝冷飲對身體不好,你們也不能多喝了。

表面上我是為了孩子的身體而勸誡他不要多喝冷飲,但好像也隱藏著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

第二天到了海邊,孩子們都是像小鳥一樣撲騰撲騰的奔向海邊。唯獨多多一個人穿著帥氣的泳衣在遠離海水很遠的地方玩沙子,沙灘上潮水的巨大轟鳴,人群的吶喊,朋友的呼喚都沒有引起他的注意。有了沙灘和母親的陪伴,喧鬧的海邊卻是他一個人的寂靜的城堡。

他手持塑料鏟,仍然是看小夥伴們喝冷飲哪種淡定表情,一鏟一鏟井然有序的鏟著沙子。

一寶和二寶都是抑制不住內心的狂喜,跟我跑到沙灘上感受海浪衝刷的愉悅。當海浪拍打到海邊的時候,跟著人群一起吶喊。當然,這些海浪確實是穿梭在深海區的遊艇劃過海邊蕩起來的。

如果明白了這個原理,可能狂歡的人群也沒有必要這樣激動。所謂的激動,更多是受到周圍人群情緒的感染。大人尚如此,卻有一個小孩這樣平靜的做著自己喜愛的事情。

臨走時,我準備帶多多去海邊沖洗身上的沙子。當他雙腳落水的時候,竟然是有一點退縮的。也不願意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在海水裡戲耍。而他的媽媽說,從前的多多也是很喜愛海水的。

向較於多多,我覺得悠悠的自控力太差。於是自然想到的是平時對孩子溺愛太多,應該對她更嚴格一點。當然,這個觀念沒有度過第二天的黃昏。

璐璐是哥哥的大千金,實際上人家才是真的千金大小姐。父母從小把她當掌上明珠看待,在家裡對孩子百依百順。只要是喜歡的東西,有什麼願望,總是創造條件滿足孩子。這從孩子純潔飽滿的眼神裡就可以看到。

在我們接觸的幾天裡,三個小夥伴玩的瘋瘋癲癲的。尤其是這位千金大小姐,玩什麼都比別人更來勁。孩子時間有任何糾紛和鬥口,家長從來不會職責孩子怎麼樣,都是儘量順著孩子的意願來形勢。

記得那天中午一起去吃魚,璐璐說這個酸菜魚真是好吃。哥哥很驚訝的說,哦!?璐璐,以前你不是不吃魚嗎,要是你喜歡,以後就多帶你來吃。我這才領悟到,這才是真的滿足孩子的願望,一切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而不是按照大人的選擇給孩子做決定。

相比之下,我自己內心就非常愧疚。從小到大做選擇,都要孩子按照我們的意願做選擇。要麼就是和孩子他條件,如果要去遊樂場,就要把作業做完。如果要出去玩,要先把飯吃飽。暑假要旅遊,前提是語文和數學都靠到100分。

到了遊樂場為了省時間,還要限定孩子玩哪些耗時比較少的項目。這真是在滿足孩子需求嗎,真的是為了孩子成長嗎?其實一切都是從自身的需求出發。

回來的路上還在想這三個不同的小朋友,有的父母給了孩子非常正確的價值觀,這對於孩子以後成長有非常明顯的引導作用。有的父母從來不給孩子所謂的價值觀影響,甚至對孩子百依百順,總是滿足孩子一些看似無理的離奇願望。而有的父母居於其中,在某些時候給孩子引導,有時候也會溺愛一點。

於是乎,我開始左右有擺起來,不知道那種方法是正確的。

三個家庭的小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