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柑歷史著名產區:梅江、東甲、天馬、茶坑,是傳說還是?

新會柑歷史著名產區

新會是新會陳皮的發源地,也被稱為中國陳皮之鄉,其實從地圖可以看出核心城區並沒有多大的地方,但是歷史上新會的核心城區——會城,卻誕生了幾大著名新會柑產區(自然村落),包括梅江、東甲、天馬、茶坑,接下來跟小編一起看看。

新會柑歷史著名產區:梅江、東甲、天馬、茶坑,是傳說還是?

馳名省港澳,聞名海外:梅江村

梅江村地處會城城區南面,為沖積平原。由於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傳統以種柑、蒲葵、甘蔗、香蕉為主,歷史上一度種柑佔70%之多。村民靠種植已生活富裕,素有“柑之鄉”之稱。

馳名的“新會大紅柑”以此地出產為代表,“梅樹營大紅柑”的標誌一直聞名海內外,港澳有包裝印“塞口大紅柑”則是出自梅江塞口圍。

但是從衛星地圖可以看到,目前梅江已經是工業區了,周邊也被萬達、美吉特、碧桂園等大型商圈及高級住宅包圍,可種植用地越來越少。但是梅江村佔地比較大,所以即使已經失去了眾多耕地,還是有一些農戶在城市的包圍下繼續種柑,就是所謂的“路邊柑園”。按目前的進展看來,接下來還有更多的高級住宅選址在梅江村,之後的種植用地應該會越來越少。

新會柑歷史著名產區:梅江、東甲、天馬、茶坑,是傳說還是?

傳說中最純正的新會柑誕生地:東甲村

東甲村為沖積平原,作為新會大紅柑的傳統產區,長時間以來大力打造品牌,一度“東甲柑”“東甲苗”就是純種好柑的代名詞,發動村民種植新會柑,主要是以圈枝柑種植為主。

圈枝柑就是純種的新會茶枝柑(大紅柑),傳聞它誕生在東甲村。在現代,新會柑的種植分圈枝種植(無性繁殖,基因保持與母體一致,是為純種)和駁枝種植(嫁接其他植物),圈枝是最古老的新會柑泛指方式,目前十分少見。圈枝陳皮價格也非常高,更具收藏價值。

通過衛星雲圖可以看到,東甲現在幾乎沒有柑地了,城市化進程已經完成得差不多,東甲工業區也是會城一個比較有名的工業區。自從江門大道開通,加上比鄰的西甲村旁邊建成了輕軌站以後,城市化便一步進一步地吞噬這個曾經的新會柑種植名地,城市化進程幾乎不可逆轉。

新會柑歷史著名產區:梅江、東甲、天馬、茶坑,是傳說還是?

小鳥的天堂,生態的樂園:天馬村

天馬是一塊風水寶地,不僅是“小鳥生活的天堂”,更是“大眾養生的殿堂”。天馬村是近400年保持完好的古村落。2006年獲得“自然生態類最美鄉村旅遊示範區/點”稱號,是“廣東最美的鄉村”之一。

天馬村老人能健康長壽,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結果。中央電視臺《人與生物圈》欄目組的專家學者在這裡拍攝外景時,推測天馬村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倡導環保的地方。

天馬村土地十分肥沃,地勢開闊平坦,河涌縱橫交錯,是新會柑代表性的產區。在城市化進程中,受到的影響暫時較少。雖然附近慢慢也在蓋高樓,但政府還是倡導保護小鳥天堂,所以天馬村還是比較原生態的,感謝鳥兒,託你們的福,天馬村的新會柑種植地暫時還不至於被城市吞沒。

新會柑歷史著名產區:梅江、東甲、天馬、茶坑,是傳說還是?

人傑地靈:茶坑村

茶坑村依偎著鳳山而建,陳皮界傳說中的泥子塔(也稱凌雲塔)就在鳳山山頂,“在能望見泥子塔的地方種出來柑(新會柑),就是好柑”。雖然似乎沒有什麼科學根據,但從水文條件看來,茶坑村的下游是潭江、西江、海水三水交匯處,腐殖層沖積,土壤營養充足,以泥子塔作為一箇中心畫圓,方圓20公里左右的土地,都受水文的影響,好水好土種出好柑,也是自然。

讓茶坑更能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文人梁啟超的故居,就是因為有才人,所以,茶坑村被人認可為文昌聚氣之地。

由於茶坑村依託著鳳山而建,土地也比較少,加上田園不多,山地多,各種樓盤、商圈也不會在這裡選址。城市化除了帶來一些生活汙染以外,其他影響還不算很大。

新會柑歷史著名產區:梅江、東甲、天馬、茶坑,是傳說還是?

幾條名村都是歷史的傳說

以上四個自然村就是當今陳皮界比較有名的產區,甚至遭到了很多不良商家冒用村名。還有很多陳皮愛好者會對比幾條村的柑果質量、口感、收藏價值的異同。

其實會城核心區域本就是彈丸之地,幾條村都是鄰近的,差不多的地理位置、水文條件、種植條件,加上現代化的種植方式,現在是21世紀了,幾個村落的新會柑並沒有傳聞中差異那麼大,要相信科學。

為什麼幾個相鄰這麼近的村落,在新會陳皮的行業裡會被分得如此細緻?被放到如此高位?更多是歷史原因,在上世紀,梅江和東甲的名氣都比較大,因為它們更靠近市中心和河岸,內外的來往貿易都要在這裡進行,讓這裡名聲大漲,流傳至今。

如果就因著這些傳說傳聞,而不是基於水土是否無汙染和種植方式是否科學,就去判斷柑的質量高低,細想想,是否恰當?

新會柑歷史著名產區:梅江、東甲、天馬、茶坑,是傳說還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