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汽车自诞生以来,从一台只有单缸0.9匹马力的三轮车,发展出了性能炸裂的炫酷超跑,极致省油的混合动力。人们对汽车先进技术的追求,似乎永无止境。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但并非所有“先进技术”都名副其实,并值得我们慷慨解囊为之买单。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被夸大其词、华而不实的,不值得我们掏钱买单的先进技术。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闭缸技术

为了应对日益严格的油耗和排放法规,在三缸机、48V轻混、油混之外,闭缸技术作为一种新方案,被通用、福特旗下的多款车型搭载。所谓闭缸,就是在高速且低负载的工况下,关闭一个或两个气缸。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以凯迪拉克XT4上搭载的2.0T发动机为例,在发动机转速超过3000转,且低负载的情况下,发动机的第2、3缸会关闭。保留1和4,变成2缸发动机。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那关了两个缸,能省一半的油吗?答案是很令人失望的,XT4官方宣称关闭两个缸最多只能节油15%。这是因为闭缸只是停止了喷油和点火,但活塞和曲轴并没有断开连接。活塞还需要跟随曲轴的转动而运动。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也就是说闭缸技术,其实是让发动机的热效率下降了。2个缸承担了4个缸的摩擦和损耗。就像一个双人自行车,并不会因为一个人偷懒,只让另一个人骑,就更省力一样。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其实闭缸技术并不新,早在八九十年代就已经有了。之所以没有被广泛使用,一是因为成本高、故障率高。还因为更加廉价、可靠的方式,也能轻松实现同样、甚至更好的节油效果。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而且,闭缸技术激活需要高速和低负载工况,而XT4还需要转速3000转以上。高速巡航转速一般都在3000转以下。也就是说,只有在高速超过3000转超车完成,收油的时候才能同时满足以上条件,来激活闭缸。这样的闭缸技术,完全是噱头大于效用。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可变压缩比发动机

可变压缩比,一直是工程师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低负荷时,高压缩比可以提高效率,高负荷时,低压缩比加强动力输出,可以实现更好的油耗和动力的平衡。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但因为结构复杂,成本高,加工和后期维护难度大,可变压缩比发动机一直没有被量产。不过,日产最先攻克了这个技术。在英菲尼迪QX50和日产天籁的2.0T车型上,率先搭载了可变压缩比引擎。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但以天籁为例,2.0T车型价格是上去了,在油耗和动力上,却并没有什么明显提升。在汽车之家的网友口碑里,2.0T车型平均油耗是8.4L/百公里。这个油耗在同级里,只能算中规中矩吧,算不上多优秀。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动力上,天籁2.0T发动机252匹的动力,在同级中也只能算中等偏上。毕竟,君威的2.0T发动机可以有261匹,A4L上的高功EA888同样也是252匹。所以,不管油耗还是动力上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并不比普通发动机有明显优势。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但更复杂的工艺和成本却是不可避免的。从销量上看,2.0T的新天籁,虽然有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加持,但走量的依然是2.0L自吸版,值不值得为之掏腰包,大多数消费者已经给出了答案。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OTA升级

汽车的互联网化正在越来越深入,车联网确实能让汽车更智能。但凡事过犹不及,蔚来ES8、秦pro等,大力宣传的OTA,就是一个很方便但问题也很多的功能。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OTA就是over the air,即空中下载技术,这个功能在手机上已经很普遍,放到汽车上好处也显而易见,停在自家车库,就可以实现系统升级。去年广东台风时,特斯拉就给受灾地区的车主,免费进行OTA升级,提高了续航。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但由此带来的问题也很多,首先如果车辆可以被远程控制,那会不会被黑客劫持控制车辆呢?还有,捣鼓手机的都知道,升级万一不成功,手机就可能变砖。万一汽车刷新的软件包里有bug,会不会出现行驶中变砖的情况呢?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还有,整车可以OTA升级软件,厂家出了问题甚至都不用进行召回,远程升级一下就解决了,那会不会降低厂家对汽车质量的把控呢?事实上,确实有车企在汽车未完成的情况下,就匆忙推向市场。事后,再通过OTA来升级、修补bug。而厂家还无耻的把OTA当做了卖点。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而且,OTA其实也并非多先进的技术,装不装车只取决于厂家愿意开放多大的权限。有些厂家出于安全的考虑,再加上OTA只能升级软件,并不能解决硬件问题,所以才没有开放OTA权限。范儿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OTA,而不是把它当做一个先进的卖点。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全铝车身

不知从何时起全铝车身、全铝发动机,越来越成为厂家的卖点。很多消费者也觉得,铝的就要比钢的好,但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全铝车身最大的好处就是降低车重、减少油耗。而且铝合金的可塑性更强,能让设计师们更随意的挥洒线条。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但全铝车身的成本,要比普通钢材贵上很多。不但买车更贵,一旦发生事故,车身变形,那维修费用简直可以换一辆车了。而且,全铝车身的安全性,也一直被质疑。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至于全铝车身通过减重省出了多少油耗,又是一个无法说清的问题。因为影响油耗的还有很多因素。但应用全铝车身最多的捷豹和路虎,在同级车中,却是出了名的高油耗。而且,全铝车身省出的油钱,能否超过其比钢材车身贵出的钱,也是一个问题。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全铝发动机也是一样,也是为了减重降低油耗。但缺点也一样明显,不但价格贵,而且强度低,易腐蚀,维修成本高。而铸铁发动机,除了更重,剩下的都是优点,耐高温、耐高压、价格便宜、质量稳定。所以,全铝车身、全铝发动机,有好处,也有缺点。是否买单,还要看自己的消费倾向。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空气悬挂

空气悬挂大家都不陌生,让悬挂可以实现软硬、高低的可调。既能提高舒适性,还能适应不同路况。简直就是真香的存在。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但空气悬挂的缺点也同样明显,首先成本高昂,选装一个空气悬挂通常要多花几万块,奥迪Q7、沃尔沃XC90等,价格更是在7-10万之间。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其次,空气悬挂还非常金贵,最常见的故障就是漏气,一旦漏气维修起来又贵的离谱。所以,曾经有V12的迈巴赫,为了防止沉重的V12引擎把空气悬挂压漏气。只要停下来,就要给车底下垫上砖,来减轻悬挂的压力。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还有多车主在空气悬挂坏掉后,直接将其拆掉,改成传统钢制弹簧,这样既省钱又省下了将来的麻烦。所以,空气悬挂虽然用起来体验很完美,但其昂贵和娇气,却又让人爱不起来。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而且空气悬挂功能虽然完美,但使用场景也确实不多,很少有人会因为路况的不同,来不断调节车身高度吧。所以,如果你要买的车,已经标配了空气悬挂,那你就享受好了,但确实没有必要单独为其买单。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当然,范儿并不是说这些技术不好,相反,这些都是好的技术。只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技术目标,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包括成本、故障率、维修便利性等等。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这就像我们电脑的CPU,顶级的CPU可能比次顶级CPU,提高了10%的性能。但要付出的是贵上一倍的价格,以及更大的耗电、更多的发热,更差的可靠性等。技术是好技术,但对消费者来说,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对车主来说,汽车技术并不是越先进越好。技术是否先进,并不应该成为左右我们购车的一个根本因素。


汽车上这些坑人的“先进技术”不要也罢


我们更应该注重这款车在日常使用中的整体表现如何。范儿友们觉得,还有哪些对车主来说,不划算的先进技术,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