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例區塊鏈存證刑事案判決

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

近日,紹興上虞區人民法院藉助區塊鏈加密技術,對一起區塊鏈存證的刑事案件進行宣判,被告人王某某依法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2個月,並處罰金4000元。

這也是全國首例審結的區塊鏈存證刑事案件。

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13日,王某某虛構“找不到老鄉、錢包丟失”等理由,在江蘇、浙江、江西等地以“借款”方式騙取他人財物176起,共計騙得人民幣9993元。

根據公安部門前期偵查,此類案件具有明顯的網絡犯罪特點,被害人眾多且分散於全國各地,單筆犯罪數額小、數量多。

“如果將相關證據通過傳統的光盤形式記錄並在公檢法之間流轉,將可能發生光盤毀損、數據丟失或光盤內數據被篡改等情況。”上虞區人民檢察院有關負責人說,對電子證據進行有效的加密存儲,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

為此,在案件辦理過程中,上虞區司法機關聯合某區塊鏈團隊,以區塊鏈技術對數據進行加密,並通過後期hash值比對,確保證據的真實性。


全國首例區塊鏈存證刑事案判決


值得一提的是,本案證據的流轉和比對貫穿於偵查、公訴、審判全過程,也得到了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的一致認可。

“利用區塊鏈進行加密存證,早在2018年就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確認,並已有了民商事案件的判決運用,但在刑事案件上運用,尚屬全國首例。”上虞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相關負責人說,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司法領域,可有效解決電子數據易遭篡改的問題,保證電子數據的真實性,實現“電子數據向電子證據”轉變。

這起案件成功審結,對於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電子數據存證和審查具有重要意義。下階段,紹興各級法院還將與某區塊鏈團隊繼續探索“IOT+區塊鏈”技術,打造可信數據採集設備,將設備計算的數據實時上鍊,保障存儲、傳輸環節的真實、安全、可靠,推動電子數據真實性向源頭延伸。

鏈接:區塊鏈是什麼?

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佈式賬本。

這樣解釋,可能很多人還不明白。

舉例說明一下。每年秋天,學校開運動會,各班級輪流上場表演團體操。每班四五十人,每個人站在哪個位置,班主任都記著,誰想搗亂或想作弊,班主任就會把你揪出來。但是到了全市運動會的時候,場面非常大,幾所學校在一起表演幾百人的團體操。這個時候,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記下所有人的位置。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是由每一個人記住自己前後左右周圍一圈人的位置,以此來找到自己的位置。你記住了別人,反過來說明周圍的人也記住了你。所以一旦你想溜或者想要搗亂,周圍的人馬上就會發現你站錯了位置。也就是說,你與前後左右同學之間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無法篡改的區塊。同樣的,你的前面、你的後面,也都是一個個區塊,每個區塊之間都首尾相連、互相驗證。這樣一來,幾百人的大場面就不會出錯了。

用區塊鏈概念來解釋,校級運動會里,各班班主任記住各班所有人的位置,這叫中心式記賬;市級運動會里,一群人之間互相記住位置,這叫分佈式記賬。區塊鏈就是這樣一種新技術,這種新技術把一堆人之間互相記小賬的工作,分配給了全世界各地的電腦,於是所有的信息就被鎖住了,就很難被篡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