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鈣片補鈣,爭議越來越大

吃鈣片補鈣,爭議越來越大

(IC photo/圖)

近年來,對於普通人補充鈣片的質疑聲越來越大,還有一些大型研究發現,補充鈣片不但沒有好處,還可能有害。為什麼這麼常見的東西也有這麼大的爭議呢?

全世界每年有將近九百萬人因骨質疏鬆而骨折,每三秒鐘就有一個。50歲以上的女性中,每三個就有一個在一生中會因骨質疏鬆而骨折。

作為孩子,肯定都聽爸爸媽媽嘮叨過要喝牛奶,因為牛奶中的鈣對於孩子骨骼的成長非常重要。到了成年後,尤其是進入絕經期的中老年女性,也肯定聽說過要補鈣,預防骨質疏鬆。很多文章也說,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需要補充鈣片,同時服用維生素D則效果最佳。所以商店裡的鈣片銷量非常大。據統計,光美國這個食品補充劑大國,一年鈣片的市場就高達1.7億美元,成年人中大約有35%的人每天吃鈣片。

中老年人真的需要額外補鈣嗎?如果需要,又該怎麼補呢?

成骨與破骨

先說說我們身體為什麼需要鈣。

鈣是人體中含量最高的礦物質。鈣不僅僅是人人都知道的構建骨骼所需,我們的心臟收縮、血管收縮、骨骼肌收縮、神經信號的傳導,甚至皮膚破了出血後自發的凝血都需要鈣的參與。但這些生理機能所需要的鈣只佔到了身體內鈣總量的1%左右。其餘99%的鈣都儲存在骨骼和牙齒中。

鈣這麼重要,身體中有充足的鈣就非常重要。然而我們的身體不能合成鈣,只能來自於食物。而平時的生理活動又需要不停地消耗鈣,加上平日的出汗、排洩、掉頭髮等等,也會不停歇地通過各種途徑從身體失去鈣。所以從食物獲得足夠的鈣就非常重要。

如果生理活動需要的鈣不夠了,而從食物攝取的鈣的量又不足,那我們的身體就只好向骨頭借,將骨頭中的鈣拿來用。因為雖然我們的骨頭看起來非常堅硬死板,其實是一個活著的器官,是個動態平衡的存在。有兩個互動制約的機制,成骨和破骨。

成骨就是骨頭從血液中吸收鈣,存積到骨頭中,比如青少年時期,就需要大量的鈣來構建骨骼的成長,成骨大於破骨。所以青年期骨骼密度達到最高峰,骨頭最為結實。破骨正相反,骨頭釋放鈣到血液中保持需要的生理活動,比如中老年女性,破骨大於成骨。所以如果血液中的鈣不夠,骨頭就釋放出鈣到血液中,成為提供鈣的源頭。一回兩回不是問題,但如果長期如此,骨頭不停地釋放出鈣,慢慢地,骨頭自己的鈣就不夠了。

一旦鈣嚴重缺乏,骨頭就變得疏鬆起來,堅硬度下降,就形成了老人中常見的骨質疏鬆症。對老年女性尤其如此,因為雌激素對於成骨過程至關重要,絕經期女性雌激素分泌大幅度下降,導致骨質變得像蜂窩一樣,疏鬆易斷。在全世界範圍內,患骨質疏鬆症的人群中,80%是女性,其中50歲以上的大約佔1/10,70歲以上的佔1/5,而男性的這個比例大約是7%。

爭議如此之大

那到底是否應該通過鈣片補鈣呢?是否同時應該補充維生素D呢?

長久以來,很多科普宣傳,包括一些醫療機構,都鼓勵中老年人補鈣,認為一是能抵抗骨質疏鬆,降低骨折的風險,另外的好處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包括中風的風險。因為以往的研究有支持這一說法的。

比如2015年發表在《不列顛醫學雜誌》(BMJ)上的大數據分析文章,總結了26個隨機對照研究,結論是鈣片降低椎骨骨折風險,雖然對髖骨和手臂骨折風險沒有影響。但同年發表在同一雜誌上更大型的、分析了4.5萬人的研究則顯示,補充鈣片對於骨折與否沒有影響。

尤其是近年來,對於普通人補充鈣片的質疑聲越來越大,甚至反對的推薦也紛紛出臺。為什麼這麼常見這麼普及的東西也有這麼大的爭議呢?

因為食品補充劑,像維生素、鈣片這樣的東西,沒法像藥物一樣進行嚴格的雙盲對照實驗,只能是觀察性的研究,也就是說追蹤吃這些補充劑的人,然後推斷出是否有益或者有害的結論。觀察性研究的最大弊端是沒法排除其他影響因素。比如一個人的健康狀況,或者是否鍛鍊、別的飲食習慣等等影響因素,所以很難得出可靠可信的結論。可能你觀察的人群吃這個有益,他觀察的人群卻有害。

所以補充鈣片一直有很大的爭議。

可以下結論了

2018年4月,美國非常權威、常被業內視為指南標杆的美國預防服務任務專家組USPSTF發佈的新的食品補充劑指南就很讓人吃驚。指南說:“沒有證據顯示補充維生素D,或者同時補鈣,有降低骨折風險的益處。”

指南還說,對於普通的生活自理的絕經期女性,反對為了預防骨折而補充每日1000毫克以下的鈣片和/或者400國際單位以下的維生素D。因為證據顯示沒有益處。而補充1000毫克以上的鈣片,或者同時服用400單位以上的維生素D是否有益,目前沒有證據提示到底是有益還是有害。對於絕經期前的女性或者男性是否有益,證據也不足。

針對中國人做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比如2017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來自中國的研究,整理分析了一共35個以往相關的研究,對象是中國居住在城市的50歲以上生活能自理的中老年人,時間跨度11年。結論是補充鈣片或者維生素D與骨折風險之間沒有明確的關聯。補充鈣片並不能降低骨質疏鬆的幾率,也不能降低骨折的風險。

2013年美國《內科年鑑》雜誌發表編輯文章,在分析了近幾十年來的相關研究後,編輯說:可以下結論了,別在維生素和其他食品添加劑上浪費錢了,沒有用的。

可能還有害

不僅如此,近年來有一些更大型的研究發現,補充鈣片不但沒有好處,還可能有害。

比如有研究發現,長期補充鈣片可能提高大腸息肉的風險,提高腎結石的幾率。2016年一個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發現,長期補充鈣片會提高心臟瓣膜鈣化,甚至導致患上心臟瓣膜病的風險。他們追蹤約3000箇中老年人近10年。排除掉收入、教育、鍛鍊強度等等干擾因素之後,發現補充鈣片的人的心臟瓣膜鈣化斑大幅度提高。但同樣是補鈣,如果鈣的來源是食物,那這個心臟瓣膜鈣化的風險則明顯降低。

所以補充鈣片和維生素D是否能減低心臟病或者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爭議也很大。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2013年發表在JAMA上的研究指出,比起不吃鈣片的同年齡的男人,每天服用超過1000毫克鈣片的男人因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風險提高了20%。女性則沒有明顯的差異。2011年新西蘭的另一個大型研究則說,每天吃超過1000毫克鈣片的女性的心血管病風險提高了。

基於這些研究結論,美國預防心臟病協會和骨質疏鬆協會在2016年發佈的指導意見說,補充鈣片,同時補充維生素D或者光吃鈣片,對於普通成人的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全因死亡率都沒有明顯影響,既沒有發現有益,也沒有發現有害。

有關補充鈣片的爭議還會持續下去,說有益的研究也是有的,但提出反對意見的研究則越來越多。

普通人怎麼辦

可是普通人體內維持充足的鈣非常重要,如果不能補充鈣片,該怎麼辦呢?

先談談我們的身體每天需要多少鈣。

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大約每天需要攝入1000毫克的鈣。50歲以後的女性,因為流失加快,需要大約1200毫克的鈣。鈣不能自己合成,就必須從食物中獲取。所以多吃含鈣高的食物尤其重要。

哪些食物鈣的含量高呢?

奶製品,比如牛奶、酸奶、奶酪,是非常好的、也是非常容易吸收的鈣的來源。在很多有吃奶製品習慣的國家,奶製品是民眾獲取鈣的最大來源。比如200克的酸奶就含有大約400毫克的鈣,200克的無脂牛奶含有大約300毫克的鈣,豆奶也差不多。另外一些綠葉蔬菜,比如捲心菜、西蘭花等等,也含有很大量的鈣。

在一些西方國家,比如美國,麵包和小麥製品是主食,所以在這些食物裡也都強化添加了鈣的成分,加上每天吃的小麥量比其他食物都多,所以強化小麥製品也是很好的鈣質來源。另外,亞洲國家吃的比較多的豆腐也是很好的鈣的來源。

另外,為了預防骨質疏鬆,負重鍛鍊也非常重要。如果不能負重鍛鍊,只是每日規律的戶外活動,對於預防骨質疏鬆也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因為某些現實原因,實在無法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鈣,比如亞洲人常見的腸道乳糖不耐受,喝了牛奶就拉肚子,或者有身體疾病,無法正常進食,那就不要因噎廢食,適當地補充鈣片還是很有必要的。當然,最理想的是與醫生商量後再決定補不補、怎麼補,因人而異,量身定做最好。對於已經出現骨質疏鬆症狀的,則尤其需要去看醫生,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單純的補鈣可能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

南方週末特約撰稿 呂洛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