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70年 從衣櫥看西安人的時尚變遷

服裝是一種記憶,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歷史畫卷。

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剛剛建國不久,物資匱乏。很多人工資一發,把全家的柴米油鹽買齊便所剩無幾。 那時候的家庭婦女也大多從工幫補家用,於是簡單樸素的工裝成為主流,"列寧裝"就是當時最時髦的女裝。

列寧裝帶著西式的大開領、雙排扣、兩側各有一個斜捅的口袋,基本上是黑 、藍 、灰三色。

儘管"列寧裝"非常中性,很多女性穿列寧裝時都會加上一條腰帶,以這個"小心機"突顯身材曲線,幹練利索、十分精神。 在舉國上下的婦女都是清一色工裝時,一種名為"布拉吉"連衣裙悄悄進入中國,打破了單調乏味的衣著潮流。

布拉吉來自蘇聯,款式非常簡單:泡泡短袖、簡單的圓領、褶皺的裙身,且多為碎花或格子。

在很多老西安人的記憶中,黑、灰、綠、藍是上世紀60、70年代最時尚的服裝流行色彩,放眼望去,統一的灰色中山裝和藍色解放裝,簡直一片"藍色的海洋"。

"綠藍黑灰"的帷幕落下後,一種被稱為"料子"的化纖紡織品"的確良"風靡全國。

的確良是一種合成纖維紡織物,源自英文dacron的音譯。面料光滑,不易起皺,多用來製作襯衫和連衣裙。 上世紀60年代中期,走到西安的大街上放眼一望,到處可見年輕人和孩子們身穿海魂衫。

海魂衫是水兵們的貼身衣著,為白藍相間的條紋衫,寓意為浩瀚的大海與藍天,水兵們穿海魂衫就顯得精神抖擻。 上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大門大開,西方和港臺文化傳入內地,人們的生活越發多姿多彩,服裝也轉變成了五彩繽紛。

西安"騾馬市服裝市場"成為西安時尚青年男女們的前沿陣地。

西安百姓開始追求美觀和時尚,也讓更多色彩一點點勾勒出這座城市的嶄新姿態。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人們物質生活不斷改善、思想逐漸開放,著裝觀念進一步多樣化、個性化,大家開始重視服裝的款式、顏色、面料及搭配。

年輕人穿衣開始追求個性,同時,受港臺娛樂文化影響,不僅服裝上有了更多選擇,染髮、燙髮、耳洞也開始興起。墊肩服更是成為標誌性的服裝。 90年代,時逢西方女裝流行寬肩,於是中國都市女性的大衣、套裝、毛衣,甚至襯衫、連衣裙都添加了海綿墊肩。

墊肩雖小,卻是服裝不可缺少的輔料之一,對服裝整體外觀影響很大,合理地選擇和應用墊肩能有效提高產品的整體質量,美化服裝的外觀且穿著舒適。 到了90年代後期,時裝就花樣翻新地抖出各種賣點:閃亮,斜肩,花卉以及荷葉邊。

那其中軟軟垂下的荷葉邊幾乎無處不在,似乎成了女人心愛之物。千禧年,時尚意識全面覺醒,人們不僅追求時尚,更崇尚個性與意境。

一批實力本土品牌佔盡先機,本土優秀設計品牌和設計師橫空出世,各地時裝週如雨後春筍般誕生。

更加發達的經濟讓人們擁有更多的消費選擇,更為分散的互聯網信息環境,也讓人們培養出更加獨立的審美旨趣。

在互相碰撞中,不再刻意模仿其他風潮,更多的是穿出自己的風格 。

從新中國成立至今70年裡,服裝的日漸生動彰顯著古城人對美的需求進階、眼界開闊。也契合著這座城市中,個性精神的覺醒與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