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5年啟動的ATF先進戰術戰鬥機計劃中,如果美軍當時選了YF

曲蔚然普羅米維尼熊


理論上講,YF-23肯定要比F-22要厲害。

但是,YF-23之所以競爭失敗,就是因為性能指標“太厲害”了,包括隱身、超音速巡航等性能超過了預期,導致可靠性和經濟性大大下降。所以,YF-23才輸給了部分性能稍差,但技術可靠性更高的F-22。

假設F-23競爭上崗,那麼造價問題可能比F-22更嚴重,會嚴重製約美國四代機的裝備數量和服役進度。F-22才造了195架(8架試驗機和187架生產型),而且多次出現技術故障,YF-23肯定更加不如。

所以說,YF-23即使再厲害,裝備數量更少,運營更加不方便,對於實戰也沒有意義。


陶式防務評論


YF23確實在部分性能上比YF22更強,但是作為一個航空工業和空軍體系完整的超級大國而言,選擇任何一種作戰飛機都是基於全面考慮的,美國絕對不會選擇一種使自己更弱的戰機服役,可以說,選擇YF22作為ATF(戰術戰鬥機)計劃的獲勝者,美國是經過充分論證和考慮的。

圖為YF23戰鬥機的CG圖,他是一種在全球擁有巨大粉絲群體的戰機。

首先,YF22比YF23便宜。在技術測試階段,美國撥款給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各6000萬美元,作為驗證機的製造費用。洛馬用了2億美元製造了完成度很高的YF22驗證機,他的完成度有多高?在驗證機階段,YF22就已經基本達到了如今的F22A戰機差不多的技術狀態,甚至裝備了火控雷達,試射了AIM120和AIM9兩款美軍常用的空空導彈。

圖為比翼齊飛的YF22和YF23兩款美國ATF戰鬥機計劃驗證機,這兩款戰機一個代表了成熟和保守,一個代表了激進和風險。

但是YF23的技術狀態還不完整,他的彈倉使用串列彈倉,沒有側彈倉,但是兩個串列彈倉只在驗證機上體現出一個,第二個彈倉還沒有來得及完成設計製造,只是在演示畫面中有展示。同時,整個試飛階段,YF23都沒有進行過武器使用測試,其僅有的彈倉也只是一個樣子展示,而不具備實際使用能力。即便如此,YF23不完整狀態的價格都超過了YF22完整狀態價格,超出部分高達20%,按照美國空軍的理解,如果選擇YF23,光是完善技術性能就需要多花不少錢,戰機單價還會繼續增高。

YF23的截面積較小,非常的扁平,為此犧牲了很多設備的可靠性,設計過於激進。

其次,YF23的隱身能力確實超過了YF22,但是也造成了機動性欠缺。YF23非常照顧隱身能力,使用了比較極端的菱形主翼,這樣雖然對於飛機的隱身性能和高速飛行比較有利,在測試中,YF23也確實飛的比YF22更快,而且因為菱形機翼本身的簡單化,因此飛機的雷達截面更小,但是菱形機翼沒有三角翼給飛機貢獻的升力更大,也沒有三角翼更好控制,飛機的飛控系統高度複雜之下,YF23卻沒有YF22在中低空狀態下的良好機動性能,這一點非常致命。

圖為YF23驗證機,飛的快並不等於先進,必須要綜合性能強大才行。

另外,YF23沒有尾翼,只有大傾角的垂尾,以這對大面積、大傾角的垂尾來取代過去2對翼面的工作,這樣顯然可以有效降低飛機的重量,提高飛機的隱身能力,但是也造成了飛機在俯仰控制上的不足,整個測試階段,YF23都沒有進行過大仰角飛行展示,造成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號稱的YF23沒有攻角限制的說法成為空談,整個測試階段只展示了25度攻角。

圖為YF23戰機三視圖和實機,能夠從圖紙走向實機,YF23已經算是留名世界航空史了。

總的來看,YF23在測試階段並沒有表現出令人信服的優秀性能,除了他設計理念上的先進,以及發展潛力的巨大之外,並沒有比成熟可靠的YF22強出太多,處於對技術風險的控制考慮,以及美國對價格成本的要求,最終美軍選擇YF22可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外觀的前衛並不等於性能的先進,YF23如果服役,只會比YF22更糟糕。


海事先鋒


長期以來坊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YF-23之所以落選並不是因為不先進,而是因為太先進,以至於美軍將其作為技術儲備。這種觀點簡而言之就是說,YF-23的技術性能已經大大超越了同時代產物,包括在競標中勝出的YF-22。



但客觀而言,這種觀點實際上並沒有得到太多的數據支持,而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YF-23前衛氣動設計的迷惑,進而主觀的將“科幻”與“先進”畫上了等號。

關於YF-23競標失利的原因,美國軍方也是含糊其辭的一語帶過:研製風險較高。至於所謂較高的風險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五角大樓並沒有詳細解釋。



並且時至今日,當年有關YF-23原型機試飛的數據仍屬於高度機密,而這也成了外界用來抬高YF-23的重要“證據”。不過,綜合人們後續對這兩款原型機的研究分析來看,YF-23輸給YF-22實際上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比如飛機的機動性能,YF-23主要依靠低翼載、渦升力以及大推力三方面來實現。反觀YF-22對機動性和敏捷性的要求,不僅做了YF-23所做的,同時還做了YF-23沒做的:如推力矢量控制、飛機過時速機動等,後者幾乎沒有實質性成果。



另外,在兩種機型的模擬空戰測評中美軍曾得出這樣一份結論:即YF-23在超視距空戰中優勢突出,而YF-22在視距內空戰中更加強悍;如果讓這兩種機型各自對陣F-15,YF-22從頭到尾都具有壓倒性優勢,而YF-23的優勢只能階段性顯現。

總而言之,筆者並不認為YF-23的落選是技術層面的收斂,而是性能不全面、不完善的必然結果。考慮到時間和篇幅問題,筆者稍後會寫一篇力求詳盡分析YF-23失利原因的文章,敬請期待。

我是軍武最前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