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军需省为何成立很晚?它的目的达到了吗?

读野口悠纪雄的《战后日本经济史》,里面说到一件事。

他写到,1945年8月26日,麦克阿瑟降落在厚木机场4天前,在椎名悦三郎事务次官领导下,负责管理军需企业,对飞机等工业生产物资进行采购和管制的官僚们,以极高的效率,将军需省更名为商工省,还急速刻了块招牌,挂在门前。

他们为何这样做?

因为他们晓得,盟军一到,将对日本进行改造,挂着军需字样的单位,必是重点打击之列。

他们得逞了。

二战日本军需省为何成立很晚?它的目的达到了吗?

(二战日军)

野口悠纪雄写到,商工省近乎毫发无损地在占领期间得以继续存在,后更名为通产省,主要负责对民间企业发号施令。此次更名作战之所以能够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盟军对日本官僚机构无甚了解,对于政府各部门在战争期间的所作所为,更是一无所知。

其实不要说盟军了,就是多数日本人,也对此没有多少概念。

怎么说?

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中对成立军需省一事有记载,我们可以从中窥出端倪。

他写到:

一、为了动员国力,以求迅速加强军需生产,尤其是飞跃地扩充空军兵力,并以确保有计划地统一进行军需生产为目的,设置军需省,随之撤销企划院及商工省。

二、为了彻底简化重要军需生产的管理及军需订货的一元化,有关陆海军主要军需生产管理业务中的必要部分,移交军需省管理。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

加强军需生产,扩充空军兵力,有计划统一生产,简化管理,订货一元化。

所有这些命门,针对的都是陆海军不睦导致的资源重复配置,作战效率低下。

日本陆海军为何不睦?

历史真的比较久远,起码要扯到德川幕府末期。

很多人知道坂本龙马,是他和中冈慎太郎促成萨长同盟。

二战日本军需省为何成立很晚?它的目的达到了吗?

(坂本龙马)

萨为萨摩,长是长州,两藩在幕末因各种过节而互相看不过眼。如此一来,便不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倒幕。

尽管他们结成同盟,并作为政府军主力在戊辰战争中打败了幕府,但各大佬之间心结仍在。

明治维新后,他们分成几派,分别占据海陆军要津,互相竞争。

竞争本是好事,但他们是恶性竞争。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战。

此时的日本,只有海陆军,并无独立的空军。空中力量,以陆军航空队与海军航空队的形势存在。

陆战占领的油田,不愿给海军使用;

海军的运输船,也不愿给陆军使用。

甚至有人说,他们的武器上,螺丝钉的纹路,都是相反的。

我没考证过,不说对与错。

但1936年陆军几个尉官扯了1500名士兵搞二二六兵变,吼什么昭和维新时,海军舰艇是把炮口对准了东京,打算把陆军马鹿给轰了的。

二战日本军需省为何成立很晚?它的目的达到了吗?

(日本军舰)

在陆海军各自为政,难以合作之下,东条英机内阁,最终搞出了军需省进行统筹。

只是,几十年积弊如何一朝能解?

何况,在盟军已占尽优势之下,日军防线节节退缩之时,1943年11月才正式运作的部门,也就是聊尽人事而已。

它不可能使得混乱变得有序,连它自己都搞不懂到底要怎样干,更不要说盟军了。

让它逃过一劫,也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