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让人厌烦的世界名著:是否应该把《尤利西斯》拉下神坛?

一部让人厌烦的世界名著:是否应该把《尤利西斯》拉下神坛?

《时代》封面的乔伊斯

久闻《尤利西斯》大名,早就想买来一睹庐山真面目。

今年总算完成这个“任务”。

看过后引发诸多思考。

《尤利西斯》是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作者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在乔伊斯之后,美国的福克纳成为另一位意识流小说大家,他的《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获得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福克纳的小说读得比较多,个人觉得福克纳的小说比乔伊斯的小说容易读懂。

一部让人厌烦的世界名著:是否应该把《尤利西斯》拉下神坛?

意识流小说大师,福克纳

《尤利西斯》分为3部,18个章节。1994年,由著名翻译家萧乾和文洁若翻译成汉语,中国读者才得窥全豹。翻译后的《尤利西斯》计有114万字,是真正的“大部头”。由于里面夹杂了大量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以及北欧多国语言,并且还时常出现希腊语、拉丁语、希伯来甚至印度梵文等古代文字,有些俚语早已失传,因此翻译起来格外费劲,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萧乾特意在每个章节后面添加了“注释”,注释往往多达200条,包括原文词汇的解释、俗语的出处、作者自己发明的词汇、人名的解释,等等。注释的页数几乎与一个章节的页数相当!由此可知这部作品是多么复杂,必须加上注释才能理清作者的思路!

一部让人厌烦的世界名著:是否应该把《尤利西斯》拉下神坛?

《尤利西斯》的中文翻译者,萧乾和文洁若

《尤利西斯》的描写“包罗万象”,具有各种各样的“行话”和知识。每个章节运用的写作手法也不相同:第七章用的是新闻体,仿佛新闻报道;第三章和第十四章谈论的是哲学,有很多艰深词汇;第十八章通篇都是布卢姆老婆的内心独白,42000多字没有一个标点符号;第十七章谈论的是音乐,有很多专业术语;第十五章采用的是戏剧形式;变化多姿的“形式”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它“意识流”的描写,思维从头至尾处于发散状态,如果不是全神贯注紧紧跟随作者的“思路”,只要稍微一分神,下面的情节就看不懂了,因此,这本100多万字的书要“啃”起来是多么地费劲!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我相信真正能把这本书读懂、读通、读得畅快淋漓、读得兴高采烈、读得手舞足蹈、经常不断拿出来重新阅读的人是很少的,大部分人“浏览”一遍后就会“束之高阁”,让之蒙尘,因为阅读《尤利西斯》实在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

一部让人厌烦的世界名著:是否应该把《尤利西斯》拉下神坛?

《尤利西斯》中文译本

《尤利西斯》出版后在世界上引起很大争议:一方面有人把它捧为“经典”,“不可超越”,一方面又有人把它贬地一钱不值。

美国批评家艾德门·威尔逊称赞《尤利西斯》写得好,“把小说提高到与诗歌和戏剧同等的地位,读了之后,我觉得其他的小说结构都太松散。乔伊斯在这部小说上的写作手法十分新奇,对未来小说家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是描绘现代生活上的一个重大胜利!”英国诗人威廉·燕普逊称赞是一部“登峰造极”的小说。

心理分析大师荣格也读过《尤利西斯》,有一次给乔伊斯写信道:“我花费了3年时间才读完它,我很感激你写了这么一部大书,但我永远不会说喜欢它,因为它太磨损神经,太晦暗,我不知道你写作时是否心情愉快。我不得不向全世界宣告,我对它感到厌烦。阅读的时候,我是多么地抱怨、诅咒,又佩服你!”“全书那最后没有标点的40页,我想只有魔鬼的祖母才会把一个女人的心理活动捉摸地那么透!”荣格的这个“调侃”可以说代表了大多数读者的心声!

一部让人厌烦的世界名著:是否应该把《尤利西斯》拉下神坛?

精神分析大师,荣格

这就引出一个思考:

一部让大多数人“看不懂”的小说,它的价值真的是“难以估量”吗?是否应该重新审视以《尤利西斯》为代表的这类“反传统小说”?

一部让人厌烦的世界名著:是否应该把《尤利西斯》拉下神坛?

《尤利西斯》英文版插图

1

物极必反,文学在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样式

意识流小说的出现并非偶然。从普遍意义上来说,它与欧洲精神分析学说的出现有一定关系,正是因为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才导致了“意识流小说”的产生!尤其是弗洛伊德和荣格,被称之为“意识流”小说的理论奠基人!詹姆斯·乔伊斯,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才以精神分析为理论基础,大大扩展了文学的心理描写空间,让人的意识成为文学的主要表现方式!

在《尤利西斯》之前,欧洲文学已经有了长时间的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的发展,待至近代,对古典与现实的不满催生了各种新的描写手法,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就是新的表现方式。新兴哲学理论和科学的出现,又不断为文学注入新鲜血液!文学的繁荣又反过来催生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自从近现代以来,欧洲出现了一个文化和科学大繁荣的缘故,意识流小说的出现正此其时!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文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一部让人厌烦的世界名著:是否应该把《尤利西斯》拉下神坛?

乔伊斯在都柏林

2

意识流小说开拓了人类的思维边疆,是文学无限多的样式之一种

在上一世纪80年代,法兰西斯·福山抛出了“历史终结论”。紧随其后又有人抛出“文学已经死亡”的论调,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文学会变得消亡,因为文学探索的领域已经“穷尽”。

文学当然不会死亡。文学的样式也不会穷尽。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旧有的文学样式会不断被“扬弃”,新的文学样式会出现!只要人的思维和想象力不枯竭,文学的样式也不会穷尽:汉朝人认为赋就是文学的最高样式,但唐朝出现了律诗;唐朝认为律诗是最高的文学样式,但宋朝出现了词;宋朝认为词是最高的文学样式了,但元朝出现了曲;明清又出现了小说!

意识流小说的出现也是如此。它重在开掘人类的心理世界。是对心理世界的深入挖掘!人类的心理世界是很复杂的,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包括什么意识和潜意识,以及前意识等等不同的领域,精神分析的理论很深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意识流小说是对精神分析理论的“形象化”!因此在这一意义上,意识流小说具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和意义!是无限多文学样式中的一种!

一部让人厌烦的世界名著:是否应该把《尤利西斯》拉下神坛?

《尤利西斯》英文版插图

3

意识流小说的艰涩难懂,注定了它成为绝响,没有为读者广泛接受的可能

但是,应该承认,意识流小说的思维由于太过发散、飞扬、思接千载,因此注定它的晦涩难懂。以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为例,汤普生一家的人性格都很古怪,有人是傻瓜,有人是精神病患者,这就注定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完全异于正常人的!开篇第一个章节就是傻瓜吉姆的意识流,傻瓜是怎么想的呢?不言而喻,这些稀奇古怪的思维,和跳跃性的想法,是正常人的思维节奏所跟不上的;再看吉媞的一段内心独白,与乔伊斯一样,也是长达数页没有标点符号,表现出吉媞那种癫狂的心理状态!奇怪的语句,不通顺的对话,重复的言辞,甚至利用戏剧和诗歌散文的形式,总而言之,一切的文学手段都可以运用到意识流小说里来,目的只有一个:表现人物的意识!这也就注定了,意识流小说巨大的“实验性质”,是对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叛逆和颠覆。正如乔伊斯对他的传记作者佛兰克·勃真所说:

“我在这本书里设置了这么多迷津,它将迫使几个世纪的教授学者们争论我的愿意。这就是确保不朽的唯一途径!”这也就是说,作者是有意识把这部小说写得离奇古怪、晦涩难懂、扑朔迷离的。

一部让人厌烦的世界名著:是否应该把《尤利西斯》拉下神坛?

莅患眼疾的乔伊斯

这其实从一个侧面也说明,教授学者们都读不通的小说,让普通读者接受起来就更困难了!换言之,意识流小说不具备让读者广泛接受的可能性!它所谓的传世名作们,注定最后都成了绝响!

一部让人厌烦的世界名著:是否应该把《尤利西斯》拉下神坛?

据说,玛丽莲·梦露喜欢阅读《尤利西斯》

4

从意识流以及西方“反传统”小说,看它们给文学带来的“副作用”

应该看到,意识流小说对世界文坛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欧洲到美洲,从美洲到非洲,从非洲到亚洲,作家们都纷纷模仿,开始了“反传统”小说的创作!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也是强烈的。

在上一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门的打开让更多西方“现代派”文学作品进入中国。一时之间,“反传统”和“现代派”成了文坛的一股泥石流。“先锋文学”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一派的代表作家有余华、苏童、孙甘露、残雪、莫言、刘索拉、马原等人。其中最为“先锋”的是马原、刘索拉和孙甘露。当时杂志上发表的很多“现代派”文学作品,也有很多是“意识流”的,正像原《十月》编辑周昌义所说,那时候很多不分段落,甚至没有标点符号的意识流小说作品,让人看着很过瘾,很痛快,但像路遥这样传统的文学作品,就是过时了!

意识流小说给文坛带来了很多“副作用”!不仅仅中国文坛受到了此类影响,在其他国家而是如此!事实证明,后来出现的很多所谓的“意识流”作品,完全都没有超过乔伊斯和福克纳的水平,照猫画虎反类犬,成了不伦不类的东西!法国作家克劳德·西蒙的《弗兰德公路》也是意识流作品,在文学界名气颇响,可阅读后感觉如坠五里云雾,让人不明不白,脑袋嗡嗡的,体验很差,立马扔下了,此作品实在言过其实!再以中国文坛为例,现在还有谁热衷于阅读马原和孙甘露呢?大浪淘沙,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决者,将毫不留情地扫荡那些跟风者和哗众取宠者!

一部让人厌烦的世界名著:是否应该把《尤利西斯》拉下神坛?

《尤利西斯》改编成舞台剧

5

明白畅达的文风,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文学的样式不会穷尽!一种旧有文学样式走向衰落,就会有新的文学样式来接续,因此不用担心文学会死亡!在任何时代,文学都是人类所需要的,因为人类的心灵世界不会枯竭!但不管哪种样式,有一点无可否认:

清楚明白永远比晦涩难懂更容易让读者接受!清楚不是“清浅”,而是纯粹、简洁、清澈,用晓畅的笔触表达深度的思想情感。我们看苏轼的文章就有这种感觉:文字明白畅达,干净简练。但传达出来的境界却意蕴悠长,犹如一坛醇酒,饮之令人沉醉,久久回味,虽隔了千载的历史,仍然给我们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就是明白畅达的力量!

一部让人厌烦的世界名著:是否应该把《尤利西斯》拉下神坛?

乔伊斯是都柏林的象征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过去一些西方文学作品愈发看得明白,不像刚接触的时候那样佩服地五体投地,外国人说好我们就认为是好的,外国人说不好我们就认为是不好的,没有自己的观点,或者说就算有疑惑,我们也首先怀疑自己的欣赏能力!现在不同了,中国人已经增强了文化自信心,具备了判断力,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你说它价值千金我并不认可,因为你们这一套我也可以玩,等我玩过之后才知道它很廉价!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西方一些所谓的“高科技”,被中国人掌握后,就立即“白菜化”的原因!膜拜西方文化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意识流小说作为文学史上一个“样本”,已经在文学百花园里具有一席之地,因此它是轻易否定不了的!但在未来,我相信不会有极端形式的意识流小说出现,因为读者已经厌烦,不买账了!因此,我们对乔伊斯精心制作、故弄玄虚的这本“世界名著”,也有必要从神坛上拉下来,重估一下它的

负面价值了!

一部让人厌烦的世界名著:是否应该把《尤利西斯》拉下神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