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行到流传,《红楼梦》也曾是当红“网文”

从流行到流传,《红楼梦》也曾是当红“网文”


1


“我真是不爱读《红楼梦》!”不是开玩笑,这的确是很多年轻读者的心声。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自然是各种必读书目推荐的常客,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梗概家喻户晓,但说起读原著,只能说是件令人“爱恨交加”之事。


喜欢的,时不时重读,常读常新,总有新发现;不喜欢的,咬文嚼字,再努力,看几行还是觉得沉闷难读。


曾有出版机构举办过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高居榜首的就是《红楼梦》,陪榜的还有我们四大名著中的另外三部和《百年孤独》《尤利西斯》等国外名著。


的确,《红楼梦》原著不太好读。且不论语言的时代隔阂,只凭故事的风格基调,它就足以让一部分读者望而生畏了。预告故事走向的“千红一窟”谐音“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是指“万艳同悲”,愁云惨雾从故事一开始就悄然布下,让人读不酣畅。


从流行到流传,《红楼梦》也曾是当红“网文”


读得不痛快,这是现代读者不能迅速接受古典故事的一大原因。毕竟,在有限的休闲时间,求轻松是人的本能需求,且求取轻松的选项着实太丰盛。


但是,易得之物难长久,轻松畅快同时也意味着来得快,去得更快,若轻松愉悦的阅读所占比重过大,最终的沉淀和收获,比例便会缩小。把短暂的畅快放在一个时间段回看,就会发现,付出的时间成本和最终的收获不成比例。


所以,阅读大部头的名著,阅读一些艰深的文本,在探究中有所得,收获成就感,其实也是人不可或缺的心理需求,无论阅读还是其他事,皆是如此。


有意思的是,那个死活读不下去的榜单上,排名靠前的都是举世公认的名著。其实,换个角度想,绝对是因为这些名著分量足,被推荐的次数够多,所以覆盖面越来越广,影响的读者越来越多,才会出现吐槽也变得广泛的情形。


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有人吐槽,反而越说明值得一读。


从流行到流传,《红楼梦》也曾是当红“网文”


2


虽然《红楼梦》原著放在今天的语境下,读起来难免有些门槛,但在它成书的时代,也算是当红故事,绝对的大IP。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清人有不少类似的说法。即便后来一度成为禁书,也没能阻止它暗自流传,终成经典。


不少西方名著也曾有过从禁书到经典的命运转折,比如同样被中国读者送上不好读榜单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同样是禁书,《红楼梦》被读者们热捧,冒险暗中流传,《尤利西斯》却因意识流的写法太过晦涩,而被誉为“天书”。即便同样位列经典名著,它们面向读者的门槛,也大有不同。


可以说,和《尤利西斯》这类门槛较高的经典相比,包括《红楼梦》在内的许多中国古典名著,都堪称将当红小说的流行要素,与经典著作的深度完美融合,这样的写作特色,非常值得学习和研究。


从流行到流传,《红楼梦》也曾是当红“网文”


从当红的角度讲,《红楼梦》今天读起来不痛快,这既是故事情节决定,也是时代特点影响的。


现在的年轻读者,很多喜欢读网络文学作品,故事节奏快、风格爽,语言符合时代潮流,类型丰富多样,无论你想体会催泪还是搞笑、励志还是酸爽,都能从基数庞大的作品库中找到能满足需求的产品。


但是,网络文学再繁荣,能出版成书,或改编成影视剧的,也只是一少部分,而且,一定会删节或修改掉许多经不起推敲的情节,才能经得起再次传播。


那些必须取掉的部分,要么太夸张,要么太恶俗,总之,一放到更正式的台面上,就会衬托出许多露怯之处,经不住审视。


是否耐读,能否经得起解读,这也是一个评价作品的标尺。而且,这个标尺不是评论家的专有工具,也是读者自然而然的选择。


哪怕让人读起来不爽快,有难度,但总有些时候,还想再去读,这是从流行迈向流传,所必须有的本事。


从流行到流传,《红楼梦》也曾是当红“网文”


3


如何流行?自然要能符合或引领当下的风潮,所以,流行的故事,尤其在网络时代,要写得格外快、格外顺,才能迅速煽动起读者的热情。


“无巧不成书”是一个现代故事必备的快速创作技能。


要让角色倒霉,就让他怕什么来什么,想什么偏不来什么;要让角色升级或逆袭,就给他各种助力,忠诚的助手,所有人都“爱我”的群策群力……


在现代故事里,类似的套路化技巧有很多。套路是流水线产出速度的保证,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流行故事,都有模式化的倾向。


很多故事看一遍很痛快,无论哭与笑,都能让人获得痛快的情绪宣泄。但是你不会精心收藏,不断重读。尤其一些热门IP改编的当红剧目,也许你会反复重看这些影视作品,但绝不会以这样的频率去重温原著。因为,原著和改编作品一比,就太经不起细看了。


从流行到流传,《红楼梦》也曾是当红“网文”


其实,《红楼梦》现在看,不是现代流行故事的套路,但在它成书的年代,也是令人耳目一新,才能广泛吸引人心的。


明明是众口一词的繁华盛世,曹公偏要冒险写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大厦将倾,繁华湮灭,一个钟鸣鼎食的贵族之家的没落,远比像甄士隐这样的小富之家经历毁灭,更牵动读者的八卦之心。


再加上曹雪芹的家庭出身,让人很难不去揣测,《红楼梦》中的故事,到底影射了什么人、什么层面,而里面的人物,到底是哪个当朝贵族乃至宫廷秘闻的缩影。


比如秦可卿这个人物,明明只是宁国府的儿媳,出身普通到只是一个抱养的孤女,她为何能嫁入宁国府,还得贾家那般好评和看重?秦可卿作为贾府小辈,一场葬礼的超常规排场,就足够激发无数探秘之心了。


无论以什么心态读,一旦读进去,入了心,就很难再拂去。迈过了流行的关,想要进入流传之列,就要靠曹公出色的写作功力,让作品经得起推敲。


耐读,更经得起解读,解读空间很大,红学就是这样发展壮大的,无论专家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投身其中,乐此不疲,共同成就经典名著的牢固地位。


从流行到流传,《红楼梦》也曾是当红“网文”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