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1、铁行会馆:位于鹿泉区北京部队后勤部七分队汽车营院内,会馆创铸锺于雍正二年,即公元1724年,又在民国四年立牌坊悬锺,铁行商人在会馆的活动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约二百余年,实属罕见 。铁行会馆占地面积145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原为二进院落,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90米。座北朝南,大门外有照壁,外有石级,门为圆卷门,上有戏楼与门楼为一体二层建筑,进门后为第一进院落, 戏台两旁有钟、鼓二楼,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均为二层六角钻天式建筑,东边钟楼往北为悬钟牌坊。人们习惯的称为“东会馆”其实它是清代晋商在获鹿(今鹿泉区)设立的铁行商业会馆。在获鹿古城西三里处,还有一个商会会馆,人们习惯叫它“西会馆” 。也是晋商在获鹿旱码头创建杂货行的商业会馆。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铁行会馆

2、申后高家大院:鹿泉区民间一直流传着“永壁周家、新城马家、申后高家”三个大院的说法。其中新城马家和永壁周家大院于解放初和文革先后被拆除,现在只留下申后高家一处大院。由于其建筑规模宏大,装修风格独特,保存基本完整,1993年7月被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家大院”始建于1925年,到1927年竣工,它的兴建从设计到施工全是从山西五台山请来的工匠,所以整个建筑结构和具体装修都反映了山西建筑风格。“高家大院”是由前、中、后三进院落和左右跨院组成建筑群体,南北找80米,东西宽32米,占地面积2560平方米。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申后高家大院

3、白鹿泉神君祠:位于白鹿泉乡,白鹿泉,泉口直径1米,深3米,状如圆锥。四季泉涌,飞珠溅玉,东流成溪,清澈见底,惠泽一方。四周山环林茂,清凉宜人,有“鹿泉飞珠”之说,历代文人皆有诗赞颂。著名的“鹿泉大曲”、“鹿泉浓香”、“鹿泉液”等名酒因泉水而享誉一方。白鹿泉源之北,存祠庙三楹,民间称为“龙王堂”。但考稽文献,知其为“白鹿泉神君祠”,简称“泉神祠”,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古代自然崇拜遗迹。该祠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四年,由当时的恒州刺史韦济倡率修建。祠庙修成后,由韦济亲自撰文,著名书家裴抗书丹,立“有唐白鹿祠碑”在泉源西边不远处的石壁上仍保留着明代嘉靖年间布政使赵廷松书写的“白鹿泉”三个大字。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白鹿泉

4、韩庄龙泉寺经幢:位于龙池山龙泉寺,寺院始建于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坐落于当时的四平山上,金大定二年(1162年)寺院重修扩建,称作龙泉山院。公元1291年,住持僧净琛和尚申报朝廷请旨后,被赐名“龙泉院”,并依此正名为龙泉寺,四平山也因此更名为龙泉山。之后,元明清历代寺院都经过修整和续建。据碑文记载,寺院鼎盛时期,曾有僧众百余,山场20公顷,良田300多亩。战争年代寺院遭毁现原址复建大雄宝殿、龙王殿、天王殿等并以龙泉寺公园名义对外开放。龙泉寺经幢是金代墓·寿塔,共五座,经幢均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高2.7米。下面基座由八角八面石雕仰莲座和鼓形石墩构成,幢身分八棱石柱,上刻幢文,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龙泉寺经幢

5、高庄汉墓:位于高庄凤凰山下。高庄村砖厂一直在这里取土烧砖。1991年5月29日,砖场工人在取土过程中,发现了铜器和陶器,文物部门得知后,立即请当地驻军包围了现场。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历时三年的抢救性挖掘,出土了大量的金、银、铜、陶、铁、漆器、等器皿共计70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甲级文物多件,同时出土实用马车三辆,真马骨架14匹,经考证该墓葬为常山国国王刘舜之墓,葬于公元前114年,刘瞬在位20多年,从出土文物的上记载的年代看,死者生前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这也正是《史记》所记载的刘舜生前骄奢淫逸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高庄汉墓主墓室

6、金河寺大殿:位于永壁西街村,金河寺建于宋代时期,现有的碑文记载都是重修碑记,根据减柱法构造样式,属于宋代建筑风格。大雄宝殿建在长16.5米,宽11.2米,高0.4米的台基上。大雄宝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殿顶一脊四坡,为中国最高的庑殿顶结构。历代有修葺。金河寺遗址園的碑碣是近代修路修桥打捞出来的,当年被用作基石。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金河寺大殿

7、膏梁桥:位于鹿泉区高迁北街、高迁西街、高迁东街三村交界地带,从S392西行看到古槐街北行大概200米左右会看到古槐一棵,古槐东侧约20米极为膏梁桥。膏梁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9年-1549年),桥面两侧栏板雕有唐僧取经、孔融让梨、苏武牧羊、白蛇传等栩栩如生的图案,石柱上雕刻有小狮子,膏梁桥跨越洨河,为石拱样式,三孔桥,桥中有吸水神兽。2008年10月20日膏梁桥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膏梁桥

8、抱犊山石窟及石刻:抱犊寨蛟龙洞内,开凿于唐开元年间,宋、明、清各代均有造像。石造像,石刻数量众多、洞内外共有218尊雕刻精美,佛像最高133厘米,最小仅3厘米。形态不一的佛雕像,题材丰富、变化显著,是我国佛教造像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与蛟龙洞相隔几米处还有两个洞:一个叫水帘洞,从崖上流下来的水形成小瀑布,像水帘一样挂在洞口,当地人称此洞为“水帘洞”。一个叫张三丰练功洞,是一处道观,里面供奉着一尊太上老君的泥塑雕像,洞下方,有尊释迦牟尼雕像。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抱犊山石窟及石刻

9、抱犊山玉皇庙遗址:抱犊山又称抱犊寨,旧名萆山。位于鹿泉区观景大街西侧。汉韩信破赵,曾在此设伏,获胜。北魏葛荣起义,不从者多抱犊上山,躲避兵乱,故名抱犊山。“抱犊晴岚”为“获鹿八景”之一,前人有“抱犊峰岚瑞霭凝”的诗句。这里山势峻拔,仅南北坡各有一条羊肠小路可通山巅。山顶有玉皇庙,座北向南,建于清顺治八年,因年久失修今已破损。山北侧有十八池,池水清洌可饮。西北峭壁间有仙人洞,山南侧有蛟龙洞、白云洞,山上有南北天门并有“抱犊福地”大字题刻,漫山可见人凿的石坑,据传是汉将韩信破赵时凿的旗杆眼。玉皇庙是道教全真教的道观,鹿泉区金阙宫分院,现存玉皇殿和历代碑刻20余通。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抱犊山玉皇庙遗址

10、抱犊山金阙宫:位于抱犊寨顶北部,与北门相毗邻。刨建年代已不可考。所存碑该为清顺治年间重建碑刻记。解放之初,山上设有南庙、北庙,南庙为僧人所居,北庙则是道教的金阙宫"文革"中南庙被毁,金阙宫虽得以幸存,但留下来的建筑已破陋不堪。金阙宫富丽堂皇规模气派均非昔日可比。正中为玉皇殿,金顶红墙,黄色琉璃瓦铺就的殿顶上镶有"天下太平"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左右分别有二圣堂、元辰殿、财神殿、三宫殿、三清殿和月老殿。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抱犊山金阙宫

11、十方院:又名金阙宫,太平河南岸,整个建筑座南朝北,南北长135米,东西宽32米,占地4500平方米。据获鹿县志记载,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旧时获鹿东门外另有一个道观“白衣观”,似建于明代,白衣观与金阙宫分别被称为东、西十方院,均是全真派培养道士的高级道观和重要场所。庭院内百年腊梅独树一帜,院内建有斗母殿、龙王殿、祖师堂、四圣殿、十方堂、药王殿、五老殿。(不仅仅是道教的圣像,夹杂民间的图腾、佛道合一)近来有关专家发现斗母殿后墙装饰檐瓦形制,认为是元代形式。如果事实,十方院的创建年代将更为久远。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十方院

12、威远门遗址:史书记载,隋开皇六年置鹿泉县。鹿泉城原为镇宁州治所设有三个城门,即迎恩门(东门)、和薰门(南门)、威远门(西门),新中国成立后,城墙及城门均被陆续拆除,从城基土中发现一菱花形铜镜,其形制为隋代铜镜的典型样式,因此可推断,鹿泉城在隋代曾大修城池,将铜镜作为镇物埋于城墙内。和史书记载的时间相吻合。故石邑城随代毁于战火,是否在那个时候始建的获鹿城有待于考证。(原来有瓮城,瓮城内有韩侯庙、韩信塑像等,现均无存)。威远门在原址复建用了一些老城砖。南侧的小亭里面是1983年修建的集资兴学纪念碑。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威远门遗址

13、土门关楼:土门关在鹿泉区东西土门村。中间以太平河为界,现存古关楼三座、古驿道和石板路百米,车辙痕迹犹在,尤其是中关门洞下车辙深镌、光滑可鉴。土门关原是赵国属地,韩信率兵入侵时,赵相李左车命大将陈余固守勿战,放韩信入口袋,而陈余大意不然。结果韩信设计引赵军出阵,背水一战,大败赵军,赵王被活捉,赵国亡。三座关楼有两座位于西土门村东口、西口,另一座位于东土门村。两村隔太平河相望,河两岸陡立如削,左海螺右抱犊,地势非常雄险。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土门关楼

14、土门关长城:位于东西土门之间的土门关,土门关自古为东西必经之道,遗留到现在的三座阁楼上,仍保留有"三省通衢"、"晋陕通衢"、"土门关"等字样。是井陉关的一部分,300多米古驿道。从秦开始,土门关就已经筑有雄伟的关城。汉唐时为关隘,屯兵宿关,至明代任有武官驻守,居民多系军人后裔。清代以后,居民逐渐增加,遂以太平河为界,分为土门东牌、西牌。民国初年,分为两个行政村:太平河东西分别为东土门和西土门。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土门关长城

15、西土门韩信庙遗址:“鹿泉八大景”中有“残碑剥落遗韩庙”的诗句,并将韩信祠遗址前数以百计的历代文人墨客和官吏留下的,歌颂韩信的碑刻作为古代鹿泉的八大景之一。《获鹿县志》“古迹篇”记载,“韩信寨在县西七里,与莲花山相连。”“韩信庙坐落在西土门村西、西阁楼的南侧城西五里。”韩信寨与韩信庙并非同指一处。 韩信庙始建于唐宋。“县志”记录了历代县令重修韩信庙的年代,明成化八年知县刘浚生重修;隆庆辛末年间兵备道李幼滋重修;清乾隆元年知县韩国瓒重修;同治四年知县刘嘉祥重修,尚有民间人士自发维护修建,不再赘述。庙址有一亩大小,正殿三间,殿中塑韩信泥像,石柱上刻有正楷体楹联:上联为“汉庭有冤狱,泜水想英风。”下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上联中的“泜水”指“泜水河”,在我市城南张庄南面。下联中“生死一知己指汉相萧何,其月下追韩信成就汉代大业,后韩信被杀也与萧何有关, 即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生死两妇人”一是指韩信少年时遇漂母赊饭,救死复生,而后又被吕后妇人所杀,此联确系文人强手所撰,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韩信庙址今已夷为平地…尚有一些文物犹存。在西土门村中的井亭墙上镶有两块石碑,一是明代太原知府孙化龙歌颂韩信的《题淮阴侯十绝》诗碑,一是陈继祖的诗碑。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西土门韩信庙遗址

16、将台弯儿遗址:位于铜冶镇南任村,金河水在此拐了一个弯向东流去,在拐弯处有一块五十万平米的高地人称将台弯儿,出土了石斧、石圈、打磨过的兽骨等文物,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这里处于金河古河道二台地,近水源又地势较高,平整干燥,这里是新石器时代先祖居住过的地方。先后发现了许多陶片、铜剑、玉器先秦至汉代的文物。将台弯儿是目前在我市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居住地遗址。为市级文保单位。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南任村将台弯儿遗址

17、石邑故城遗址:位于铜冶镇南北故邑附近,封龙山北麓的山脚下,俗称窦王城,雏建于商周。春秋时已是晋国的著名城邑,战国时期属中山国,后被赵国攻占,汉代韩信背水破赵,石邑归汉。北朝时曾将石邑与井陉合并,隋朝时井陉石邑分治。《括地志》云:“石邑故城在恒州鹿泉县南三十五裡,六国时旧邑。”《元和郡县图志》:今镇州石邑县,本战国中山邑也,汉因置县。石邑附近铜矿丰富,冶金技术水准高且历史悠久。当时这里的冶铜铸造业已相当发达,是秦国钱币、兵器工场,秦宰相李斯曾在此监制。闻名中外的正定大铜佛是这里铸成的,铜冶之名由此而得。古城兴盛千年之久,后因战争迁至桥西区振头北侧万夏,再迁建于莲花山下。为市级文保单位。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石邑故城遗址

18、灵岩寺遗址:位于白鹿泉乡枣林,灵岩寺始建于隋朝,依山傍水,香火鼎盛,兴于唐朝,盛于宋、元、明、清,后经多次重修。现仅存大雄宝殿和钟楼遗址、五块石碑,二节石幢身、一块经幢华盖,为清代建筑。灵岩寺原为并排两座寺院,中间以腰墙分隔为前后两进院落,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后在遗址基础上进行恢复性扩建,形成灵山景区,主要建有极乐寺。唐朝开国大将秦叔宝曾为该寺题寺匾,足以见证其往昔辉煌,牌匾现存鹿泉市文保所。灵岩寺背靠海螺山,钟灵毓秀之地孕育了不平凡的历史,唐时玄奘法师就是在裕华区谛音寺参学后,途经这里前往长安。海螺山脚下是灵岩洞,杨睿诗句“灵岩隐洞自天成”说的就是这里。全长208米的灵岩洞是地球造山运动时形成的天然石灰岩洞穴。洞口上部山石陡峭、巨岩横卧,洞口隐于其中。金世宗大定(完颜雍)赐额“灵岩”刻石其上。明嘉靖二年进士、山西布政使赵廷松书其匾曰“连珠洞”。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灵岩寺遗址

19、白草寺遗址:位于封龙山,传说为南阳公主出家之所,其父知其出家,便派人放火烧寺,多名僧人被烧死,当时南阳公主因救一虎,正在养伤,便跨虎登往苍岩山。寺院有古槐一株腰围6.6米,高20多米,枝叶茂盛,系华北地带较大的一株。传说尉迟敬德挂钟于此树,钟于1958年大炼钢时被毁,但钟钮至今仍嵌于树中。寺内还有洞宾双井,内为矿泉水。白草寺夏季气温比山下要低11.3摄氏度,系避暑胜地。此处还有老君洞、万仙堂、玉皇殿等多处景点。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白草寺遗址

20、北胡庄先商遗址:位于鹿泉区北胡庄发掘出大面积的先商遗址,(先商是指商部族在成汤灭夏之前孕育、发展所经历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也是石家庄面积最大、出土最多的先商遗址。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印证了商祖先起源于石家庄区域。目前挖掘面积已达近1000平方米,每个方坑内的结构各不相同,最浅处距地面约1米左右,最深处距地面有4米左右,文化堆积很厚,跨度时间近4000年。其中三个方坑内存有遗骸属于商代的平民墓,发掘出来的既有先商的文物,也有商代和战国的文物。有“铲”这样的农具,也有“盆”这样的生活用具,还有狩猎用的“箭”和动物鹿角等。根据地层年代和出土文物特征判断,这里是先商部落的聚集区,居住的主要是土房,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居住则是半地穴和地上两种方式。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北胡庄先商遗址

21、华北军政大学旧址:位于鹿泉区南新城,1948年6月11日,这所源于抗大二分校,由晋察冀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两大军校合并组成的华北军政大学正式成立。7月1日下午,华北军政大学隆重举行庆祝“七一”暨开学典礼。朱德总司令、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及华北、华东、中原等地区的人民解放军部队代表出席了大会。朱德、叶剑英等乘坐吉普车,检阅了步兵方队和坦克车队。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22、中央外事学校旧址:位于鹿泉区南海山,1948年6月,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成立中央外事学校,浦化人任校长,学校归叶剑英直接领导。学校校址就设在南海山村。南海山村北面有河、南面有路、西面有山、东面是平原,是适合人们居住的地方。村内有十多条千百年来被往来车辆碾轧、雨水冲蚀形成的大沟,沟沟壑壑两边长满了酸枣树和灌木,便于人们隐藏其中,形成了天然的防卫屏障。在遇到国民党军队偷袭时,村民们就顺着弯弯曲曲的大沟,分散躲藏到村庄的四周。南海山的天然屏障使它有着十分优越的防御功能,成为中央外事学校办学的首选之地。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23、宝泉寺遗址:位于鹿泉区上寨乡梁家庄五峰山,五峰山(封龙山西北)自隋唐以来就是佛教、道教的集中地,在山腰处宽平数亩,这就是宝泉寺的所在。宝泉寺始建于隋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沧桑深浮的逸事与传说。据现存明代重修碑文所述“汉唐迄今以来,经兵燹,遗荒凉”。这里曾是"大定年宝泉禅林之院,及黄龙 禅化之场",是佛教的集极地。寺院正殿遗址四周有汉白玉围栏和台阶石,配殿遗有数尊汉白玉、青石佛像和砖砖瓦,部分石刻,院中有一青石香炉。山门前有一对石狮,西侧两通明代石碑。寺院“栋宇嶙峋,金碧灿烂”、“暮鼓晨钟”,香火极盛。寺内和尚有150多名,藏有经书12卷和乐器等宝物。直到清代末年,香火不断。民国初期,晋奉军阀在五峰山一带交战,名刹毁于战火。寺院北20米的山岩下,有一口一米见方、清澈见底、四季常涌,夏喝清凉爽口、冬饮绵绵胃的宝泉。

石家庄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及古迹遗址------鹿泉区

附:《获鹿八景诗》是明朝举人杨睿所著,八句七言律诗写尽了鹿泉的美景和历史典故。杨睿,古代获鹿人,明代戊午科举人,累官寺丞。

《获鹿八景诗》

灵岩隐洞自天成,抱犊峰岚瑞蔼凝。

雨过海山石柏现,云开横岭翠屏生。

残碑剥落遗韩庙,烟树苍茫锁赵陵。

更有龙池施夜雨,鹿泉水涌若珠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