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大流行,我溜还不行?

读书 | 过敏大流行,我溜还不行?

文 | 贝小戎

当你听说某个朋友对什么东西过敏,是不是已经见怪不怪了?对有些人来说,过敏已经是他们的老朋友了。春天,有人对花粉过敏,还有各种皮肤过敏、食物过敏、药物过敏(乃至对治疗过敏的药物还过敏)。《双子杀手》中的史密斯,杀人如麻,但是小小的蜜蜂就能让他窒息;一位空姐微博上的自我介绍是“对人过敏”。我有时候会出现过敏性结膜炎,另外,对“老师”这个称呼有点过敏。

《默沙东诊疗手册》说,“过敏的预防措施包括在家中避免某种宠物,对于严重季节性过敏患者,可迁居到没有相应过敏原的地区。导致过敏的食物主要有某些坚果、花生、贝类、鱼、牛奶、蛋、小麦和大豆。”所以有人会因为过敏而无法养猫、不能吃鱼,如果是对乳胶过敏,“乳胶被用来制造橡胶制品,包括橡胶手套、避孕套,以及医疗设备如导管、呼吸管、灌肠器接头和牙科用橡皮布。”要避开什么自己要心中有数了。

读书 | 过敏大流行,我溜还不行?

图丨摄图网

《默沙东诊疗手册》说,美国大约三分之一的人有过敏现象。《过敏大流行》一书中说得更形象:“假设我走在纽约的百老汇街头,身边走过的每十个孩子就有一个患有哮喘,六分之一的孩子会有发痒皮疹,每五个路人就有一个患有花粉过敏。周围一半的人对尘螨、树花粉、花生以及其他基本无害的蛋白质过敏。美国每年有约100亿美元的费用被用在哮喘相关的药物和就医上。在中央公园的游乐场,每三百个嬉戏的儿童中就有一个戴着葡萄糖监视器。一些航空公司不再为乘客提供坚果。一些孩子必须随时携带一个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

读书 | 过敏大流行,我溜还不行?

过敏的定义是:“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其包括抗体、白细胞、肥大细胞、补体蛋白和其他物质——使身体防御外来物质(称作抗原)。然而,有些人在暴露于对多数人无害的环境化学物质(过敏原)、食物或药物时免疫系统反应过度。结果是过敏反应。”简单来说,你的免疫系统把无害的东西当作有害的来对付了,引起了你的不适。

通常,过敏导致眼水和眼痒、流涕、皮肤瘙痒、皮疹和打喷嚏。有些被称为超敏反应,可致死。过敏症状可能与普通感冒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差异。差异之一:季节性过敏,顾名思义每年那个时候都会出现类似症状,感冒则不会如约而至。

读书 | 过敏大流行,我溜还不行?

图 | 摄图网

我们的免疫系统为什么会错把无害的东西当作有害的东西?过敏为什么越来越流行?过敏是天生的吗?有什么有效的疗法?按照《过敏大流行》中的说法,过敏一度被认为是富贵病,我们把环境弄得更卫生了,赶走了许多微生物,但由于微生物跟我们的身体一起进化了许多年,一下子把它们都赶走了,我们的身体不太适应,免疫系统有点太清闲了,这并不是好事,它要么会自己找点事做,要么该干活的时候它已经变得不那么熟练了。如果有人对什么东西过敏,说明他的免疫系统在发挥作用,而用进废退。

书中一些说法有点惊世骇俗,比如有些人实在忍受不了自己的过敏症状,就去主动感染一些蠕虫,给免疫系统找点活。还有,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哈维·切科维对上海的纺织女工进行的研究发现,经常吸入棉尘,反而降低了患胰腺癌、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因为每一个棉尘颗粒都是一个住满了微生物的小小星球。

“在污水处理厂和乳牛场工作不会得肺癌。工人和奶牛相处的时间越久,得肺癌的可能性就越低。就算此人吸烟也是如此。任何与大量微生物有接触的工作,如农场、园艺、捕鱼及伐木,都能有效阻止癌症的发生。工人每天吸入含有大量微生物的颗粒对于抗肿瘤免疫系统来说,是一种持续的刺激,能够使之一直保持高度的警觉状态。”

过敏也不是天生的,但孕期和婴幼儿期确实很重要。“父母的花粉症和哮喘越严重,孩子的食物过敏情况就会越糟糕。通常过敏性疾病会在儿童生命早期,例如一两岁就出现。免疫系统误认为花粉、尘螨、花生等蛋白质是致命的入侵者,但过敏不是天生的。若在不到一岁时就有皮肤瘙痒症状,患者可能在15岁之前出现严重的花生过敏和哮喘。”

读书 | 过敏大流行,我溜还不行?

有些花生过敏是这么来的:用于缓解尿布疹、湿疹和皮肤干燥的常见婴儿乳霜中都含有花生油成分。给孩子涂这样的乳霜会让孩子发生花生过敏的概率提升7倍之多。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我们的免疫系统倾向于把上皮层接触到的真核细胞视为某种寄生虫,然后发生过敏反应。但是,通过进食接触到的蛋白质则会被放行。儿童会发生食物过敏,是因为他们首先通过皮肤接触到了这种食物的蛋白质。让儿童不再接触致敏食物很可能让该过敏越来越严重。

这本书也许写到的更多的是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介绍的一些研究和疗法比较前沿和边缘,但有些题外话也很有趣。这本书的副标题更加核心:微生物的消失与免疫系统的永恒之战。“有些鸟身上的颜色简直鲜艳到让人难以直视,许多动物夸张怪异的求偶行为,甚至包括电台播放的肉麻情歌,爱到令人发指的情诗,很可能都与寄生虫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雄鸟总是又唱又跳,还会长出艳丽夺目的羽毛,雄性哺乳动物长角,或者獠牙和鬃毛,这也是寄生虫的功劳。雄性孔雀光彩夺目的羽毛仿佛在宣告:‘你看这些虱子和蠕虫想吃了我,我能搞定!有水蛭想吸我的血,我的基因不怕!’”

有性繁殖经困扰了生物学家很久。因为跟无性繁殖相比,通过性行为来实现繁衍,效率实在太低了。在有性别区分的生物种群中,只要一半的个体,即雌性,能够进行生育活动。而无性别的生物种群,繁殖速度快了一倍。这种低效率的繁殖策略究竟意义何在呢?意义就在于,避开寄生虫。在新西兰淡水湖和河流中有一种螺旋形贝壳的小蜗牛,能够通过有性和无性两种方式繁殖。它为什么要用时用两种繁殖方式呢?在湖泊浅滩等吸虫类存在的地方,这种

蜗牛就会采取有性繁殖。在这种的环境中,寄生虫能快速在无性繁殖的蜗牛中蔓延。由于缺少基因多样性,它们更容易被寄生,同样的把戏能够把所有蜗牛都捉弄个遍。对有性繁殖的蜗牛,每一只蜗牛的基因都不一样,可以让它们免于被感染。在同一片湖里较深、几乎没有寄生虫的地方,就是无性繁殖蜗牛的天下了。

读书 | 过敏大流行,我溜还不行?

【陈寅恪:史心与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