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蘇轍的父親,是如何教育他們兄弟倆成為千古文章大家的?

中國歷史上,提起名垂後世的文學世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宋代的三蘇:蘇洵、蘇軾、蘇轍。

這父子三人,不僅詩詞成就巨大,而且每一個人都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在這三位父子中,蘇軾的文學成就和名氣最大;蘇轍的官做得最大,一度做到了副宰相;而蘇洵呢,雖然是這兩個人的父親,名氣沒有蘇軾大,官到去世的時候,才做到八品。

而且蘇洵成名特別晚,二十七歲才開始讀書,並且是“唐宋八大家”中唯一一位沒有中過進士的。

誒,你說,這蘇老頭不會是因為他沾了兩個兒子的光吧?

蘇軾、蘇轍的父親,是如何教育他們兄弟倆成為千古文章大家的?

三蘇祠


這可真不是。他兩個兒子之所以有如今我們看到的成就,雖然跟天生才華分不開,但也十分依賴“老蘇”的教導。不僅如此,他的文章還自成一家,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分庭抗禮。

現在有句話叫,只要你現在開始努力,一切都不算太晚。我們總感覺這是句雞湯,其實不然。

蘇洵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二十七歲才開始讀書,最終成為了一代文學大家。三字經裡有一句話“二十七,始發奮”,說的就是蘇洵。

但是,它能取得如此成就,也不想說的這麼簡單。主要歸功於他五方面的努力:

蘇軾、蘇轍的父親,是如何教育他們兄弟倆成為千古文章大家的?

三蘇祠雕塑:八娘伴母,左為程夫人


第一方面,浪子回頭,且有賢妻支持

蘇洵小的時候就不愛讀書,由於父親還在,沒有養家的責任,加上他有點俠氣,於是就像年輕的李白一樣,在外出遊,走了不少地方。

在他十八歲的時候,取了一個和他同歲的女子。這個蘇夫人很有名,後來在教育蘇家兩兄弟的方面也出了不少力。

蘇夫人原本是當地大戶家的女兒,帶了不少嫁妝。沒多久就被蘇洵揮霍完了,而蘇洵依然在不務正業。蘇夫人看在心裡沒有說。

直到有一天,蘇洵想通了,也實在不好意,就問蘇夫人:“我覺得,我現在要開始讀書,應該還能有所成績。可是我要專注讀書,家裡的負擔這麼重,可怎麼辦?”

蘇洵的話正中蘇夫人下懷,她就說:“我早就想說你,但是你要因為我的原因才開始讀書。不是自願的一定,也讀不出什麼東西。現在既然你自己發奮讀書了,那家裡,你就不用管了!”

蘇軾、蘇轍的父親,是如何教育他們兄弟倆成為千古文章大家的?

蘇洵


第二方面,及時轉型,朝著人生真正的目標努力

從那年開始,二十七歲的蘇洵開始發奮讀書。但是蘇洵的科考之路並沒那麼順利。在他三十七歲的時,又參加了一次制科考試。沒有考中。

這制科考試可不比科舉,可謂難上加難。在宋朝三百年間,科舉考試選了4萬多進士,而制科考試只有41人通過。

於是,他放蕩不羈的性格又再次展現出來了,哥們不陪你玩了,咱不考了!要做一個自由的學者和文章大家。

於是,他把自己科考間寫的數篇文章一把火燒了。這些文章,都是當時為了應付考試寫的文章,不能自由創作,而且結構散漫。

接下來,他就開始閉關讀書,這一閉關,就是幾十年的時間,只讀聖賢的經典。比如:孔子的書、孟子的書、韓愈的書。

漸漸地他揣摩出門道了,也就是研究出來文章的底層邏輯。

歐陽修後來在他的墓誌銘裡這樣說他的文章:

“乃大究六經、百家之說,以考質古今治亂成敗、聖賢窮達出處之際。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發。”——《老蘇先生墓誌銘》

老蘇這個人啊,研究《六經》以及百家的學說,探究古今朝代興衰的原因,聖賢們的挫折、順利、出仕、退隱的原因。獲得了它們的精華,儲備豐富,但是先壓抑著他們不表達出來。

“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筆頃刻千言。其縱橫上下,出入馳騁,必造於深微而後止……故號老蘇以別之。 ”——《老蘇先生墓誌銘》

等到儲備夠了,才開始下筆。頃刻千言,文章縱橫馳騁,思路開闔自如。一時間,求學者都把他的文章當範文學習。人稱“老蘇”。

蘇軾、蘇轍的父親,是如何教育他們兄弟倆成為千古文章大家的?

蘇軾


第三方面,具有特色的育兒方式

老蘇對兒子們的教育,首先從他們的名字入手。他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名二子說》,裡面解釋了蘇氏兩兄弟名字的由來。

“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轍乎,吾知免矣。”——《名二子說》

就是,蘇軾雖然你有才華,但是你做人要低調小心;蘇轍希望你能不居功自傲。

其次,告訴孩子讀書千萬別讀死書。你要清楚你們讀書可以有兩個目的:如果你做得了官,就要治國安民;如果你做不了官,你就要著書立傳,把你的思想流傳後世。

蘇軾、蘇轍的父親,是如何教育他們兄弟倆成為千古文章大家的?

蘇轍


第四方面,蘇洵陪著孩子們一起讀書

這點很多現代人都很難做到,而且蘇洵不僅僅是坐在那看著蘇軾、蘇轍學習。

而是真正地參與到他們的閱讀之中,與他們融匯貫通一起討論。

有一次,他們讀宰相富弼的一篇文章。裡面是寫給遼國國主的一封信,大概是這樣說的:遼主啊,你沒事兒別老是發動戰爭,會損耗我們彼此的國力。為什麼你的臣子這麼熱衷地勸你來跟我們打仗呢?因為他們是有私心的,打仗,他們就能立功了。但是對你是有害的。

讀完,蘇洵一方面誇讚這篇文章寫得好,另一方面問兩個兒子,你們能不能想到古人們提出來的類似的觀點。

蘇軾的腦子比較活一點,於是就說漢武帝時候有個叫嚴安的大臣也這樣說過。但是他論證的過程沒有富弼那樣嚴密。

那個時候,蘇軾只有十幾歲,就如此博學。以至於在第一次科舉考試的時候,主考官歐陽修把他的試卷當成了自己的得意弟子曾鞏的了。

蘇軾、蘇轍的父親,是如何教育他們兄弟倆成為千古文章大家的?

三蘇祠·蘇東坡雕像


第五方面,讀萬卷書的同時行萬里路

在在家宅著讀書之餘,蘇洵也經常帶領兄弟二人,遊歷山河。

北宋嘉祐初年,也就是蘇洵47歲的時候,帶著兩個兒子,進京。拜訪了歐陽修等名人。歐陽修對他們三人的文章都極其賞識。

特別是針對蘇洵的文章,歐陽修認為可以與漢朝的賈誼媲美。

次年,蘇軾、蘇轍首次科舉同榜及第,蘇門三父子的名聲轟動京城。

縱觀蘇洵一生取得的成就。實在是中國文學史的一個獨特的個例。一方面,他是自學成才,達到了上可比肩賈誼,下可與韓愈、歐陽修分庭抗拒的水平;另一方面,他也開啟了一個時代,教育出了蘇軾、蘇洵這兩位也可謂桃李頗豐的文章大師。

最重要的一點,他給後世做出了一個榜樣,他證明了,一個人只要心有所向,並願意為之付出正確的努力,也能夠達到很高的水平。

1066年四月,蘇洵病逝於京師時,他的官職才升到八品幾年。但是他對文學的意義,卻無法估量。史稱“老蘇”。

參考文獻:《宋史·蘇洵傳》《宋史·蘇軾傳》《蘇東坡傳》《老蘇先生墓誌銘》《名二子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