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幾經顛沛困厄,在貶居黃州之後,為何能保持自然適意?

蘇軾幾經顛沛困厄,遷謫流離,在貶居黃州之後,仍能保持自然適意、隨遇而安的闊達情懷,面對人生中的不幸遭遇,毫無疲憊沮喪之感,卻處處表現出瀟灑自如的人生態度。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應該永遠保持著灑脫的襟懷和不屈的精神,即使面臨人生的憂患,也要保持自由的心靈和淡泊的意趣,面對困難不但要有浩然之氣,還要有清新雅意的情緒,以隨緣放曠、風流瀟灑的態度面對生活的磨難和憂患。

蘇軾幾經顛沛困厄,在貶居黃州之後,為何能保持自然適意?

蘇軾繪圖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出自蘇軾的《定風波》,這句詞給我們以隨遇而安、淡然處之之感,所謂隨遇而安,並不是消極悲觀,而是超然與曠達的人生態度,更是進退自如的人生境界。“莫聽穿林打葉聲”,就是告訴我們在面臨困境之時要勇敢地面對,決不可產生絲毫畏懼的心理,那樣將會使自己漸漸頹廢下去。“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告訴我們要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人生的挑戰,這樣就能使自己在種種困難面前始終保持著樂觀的情懷,從而以不羈的性格超越生活的困厄,實現人生的理想。

蘇軾幾經顛沛困厄,在貶居黃州之後,為何能保持自然適意?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在人的一生中,必定會遭遇悽風苦雨和驚濤駭浪,那麼你的態度是畏懼、退縮,還是以十足的勇氣迎接嚴峻的挑戰“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給我們的人生啟示是在困境中必須擁有藐視困難、迎難而上的勇氣,詞中一句“莫聽”以輕靈而瀟灑的筆觸表現出蘇軾面對人生困境時的寬廣胸襟和樂觀自信。在蘇軾眼中,任何風雨都無法使他停止前進的腳步,小小的困難不足以紫懷,詞人在雨中吟嘯徐行,這是何等的瀟灑與豪邁。須知寫這首詞時,蘇軾正慘遭貶謫,前程堪憂,但他所表現出的情懷卻是那麼瀟灑自如,毫無頹廢之感。

蘇軾幾經顛沛困厄,在貶居黃州之後,為何能保持自然適意?

驚濤駭浪

從這首《定風波》的詞序中即可讀出詞人的孤高與自信,“雨具先去,行皆狼狽,餘獨不覺”,這不僅是對事實的描述,更是心懷的寫照,在遭的艱難日子裡,詞人面臨風雨,毫無畏懼,他人已狼狽不堪,而詞人對險惡的環境卻“獨不覺”。鄭文焯對蘇軾的情懷有精微的體察,他深刻指出:“此足證是翁坦蕩之懷,任天而動。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筆直寫胸臆,倚聲能事盡之矣!”鄭文焯的評價是極為中肯的,因為蘇軾無與倫比的想象力,使他以輕盈之筆把眼前至為平常的景象予以精妙的提煉,變成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蘇軾幾經顛沛困厄,在貶居黃州之後,為何能保持自然適意?

餘獨不覺

​在人生之路上你必須經受無聊的壓迫和困苦的折磨,在你的生命中也許極少能享受林泉的清幽,屬於你的也許只有沼澤。那麼,你能否在人生的沼澤裡暢遊呢?這取決於在你的內心之中是否具有偉大力量的支撐,你必須經過艱苦的跋涉,在痛苦的煎熬中向人生的最高處不斷攀登,讓自己的生命呈現出勃勃生機。著名詩人兼思想家裡爾克在《給青年詩人的十封信》中曾經論述過人面對困境時應採取怎樣的態度,他寫道:“平素我們的眼睛看慣了的一切這時都忽然失去,再也沒有親近的事物,一切的遠方都是無窮的曠遠……。”

蘇軾幾經顛沛困厄,在貶居黃州之後,為何能保持自然適意?

里爾克

每個人一經出生,便踏上了不可返回的人生征途,你必須歷經風雨,為自己創造一片晴朗的天空,毫無疑問,這個過程將充滿艱險和困厄,在沮喪和絕望之時,沒有人撫慰你,你只能獨自咀嚼你的沮喪、孤獨和絕望。意志薄弱的人會因此而停下自己的腳步,或逃之夭夭,而意志堅定的人則會迎著風雨勇往直前,就像蘇軾所說的那樣,在悽風苦雨中“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 《定風波》

·《給青年詩人的十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