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事流芳(70)東莞太平手袋廠:在改革開放的序曲裡奏響春天的節拍

“莞事流芳”70個東莞故事

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

莞事流芳(70)東莞太平手袋廠:在改革開放的序曲裡奏響春天的節拍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和人民政協成立70週年之際,由東莞市政協指導,東莞公共外交協會與東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莞事流芳”70個東莞故事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宣傳活動,以此謳歌先烈先賢,禮讚志士能人,傳頌為祖國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們,同時增強廣大人民的自強意識和愛國情懷。

——編者

導讀

1978年9月15日,中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加工廠——東莞太平手袋廠正式開工,其前身即由原來的虎門太平竹器社改辦而成。



莞事流芳(70)東莞太平手袋廠:在改革開放的序曲裡奏響春天的節拍

太平手袋廠(騰訊視頻)


東莞太平手袋廠:在改革開放

的序曲裡奏響春天的節拍

莞事流芳(70)東莞太平手袋廠:在改革開放的序曲裡奏響春天的節拍

作為位於改革開放前沿地的東莞,改革開放初期,“三來一補”政策讓東莞迅速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農業小縣,一躍成為一個全國知名的工業化城市,堪稱“東莞奇蹟”。

許多年輕人會問“三來一補”是指什麼?三來一補指的是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是我國大陸在改革開放初期嘗試性地創立的一種企業貿易形式,它最早出現於1978年的東莞。從1978年開始至1988年底,東莞“三來一補”企業達2500多家,遍佈全市80%的鄉村;至1991年,引入外資17億美元。自此“東莞模式”被全國各地廣泛採用,吸引外資發展經濟成為全國潮流。

說到“三來一補”,就必須提起一個人。1978年7月29日上午,一位中年人在經過了一道道嚴格的檢查之後,跨過羅湖橋,踏上了深圳的土地,成為了在特殊歷史時期剛結束後為數不多的從香港過來的人。稍稍舒了一口氣,他便開始找人打聽長途汽車站的位置。一橋之隔的兩個地方當時雖然有著極大的制度、文化差異,但畢竟語言相通。在許多好奇而警惕的目光的注視下,這位中年人來到了汽車站,買下了一張到東莞太平鎮的長途汽車票。

他叫張子彌,是香港信孚手袋製品公司的老闆。而他要去的太平鎮,就是現在的東莞市虎門鎮。為什麼一位港商會選擇在這個時候跑到東莞呢?這就要從張子彌經營的生意說起了。

莞事流芳(70)東莞太平手袋廠:在改革開放的序曲裡奏響春天的節拍

莞事流芳(70)東莞太平手袋廠:在改革開放的序曲裡奏響春天的節拍

莞事流芳(70)東莞太平手袋廠:在改革開放的序曲裡奏響春天的節拍

張子彌

張子彌在香港經營的信孚手袋製品公司是一家集設計、生產、海外銷售於一體的時尚手袋製造公司,這是一門不錯的生意,生產出來的產品也很受國外人士歡迎,這讓公司賺了不少錢。然而由於香港的人力成本不斷升高,自20世紀70年代起,信孚手袋製品公司的產品逐漸失去了價格優勢,公司經營狀況每況愈下,這種情況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公司隨時面臨倒閉的風險。

怎麼辦?就在張子彌苦思冥想如何破局的時候,報紙上的一則消息讓他看到一絲希望的曙光。也就是在1978年7月,國務院頒發了《開展對外加工裝配業務施行辦法》,規定廣東、福建可以施行來料加工試點。如果這條路能行得通,依靠祖國大陸豐富的人力資源,這盤棋何愁不活?


莞事流芳(70)東莞太平手袋廠:在改革開放的序曲裡奏響春天的節拍


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張子彌果斷行動。一邊通過各種渠道確認消息的真實性,一邊托熟人、找關係物色工廠,同時積極地與廣東省的企業管理部門進行接洽。通過多方努力,廣東省輕工局給出了確定的回覆!不僅如此,廣東省輕工局還直接向他推薦了合作單位——位於東莞虎門的東莞縣太平製衣廠。這才有了張子彌先生的這趟虎門之行。

搭乘從深圳出發的大巴,又輾轉了幾個小時之後,張子彌終於在當天下午四點來到了太平製衣廠。跟時任太平製衣廠廠長的劉艮稍稍寒暄幾句之後,他就從自己的挎包裡拿出一個皮革的女士手袋,還有幾塊坯料。請大家不要誤會,這可不是要用來送禮的,而是給太平製衣廠的一張考卷。為了考驗工廠的加工水平和工作效率,張子彌希望他們能夠按照皮革手袋的樣式,生產出一個跟樣品一樣的女士手袋。

接到任務的廠長劉艮,連夜組織太平製衣廠的技術骨幹研究生產手袋的技術。這對於他們來說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當時製衣廠生產的產品一般都是一些背心、襯衣、褲子,而且款式單一。手袋這東西,別說前所未見,對於好多人來說是聞所未聞。但是經過一夜研究,劉艮和技術員們終於明白,手袋雖然款式和平時人們常用的軍綠色提包、書包有些區別,可車縫原理基本一樣,甚至還不如一些外套來的複雜。

第二天上午,當張子彌再次來到太平製衣廠的時候,一個跟原版一模一樣的精美女士手袋放到了他面前。張子彌喜出望外:“好,太好了,不僅手工好,而且效率這麼高,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好,我跟你們合作。”

誰知這回,竟然輪到劉艮犯難了。劉艮犯難的原因很簡單,只因為站在她面前的張子彌是一位港商。跟他合作就是跟資本主義合作,雖說國務院剛剛出臺了“三來一補”政策,但是之前從來沒人這麼幹過,毫無經驗可循,而且萬一政策有變,犯下的可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這樣的政治錯誤呀。但另一方面,張子彌給出的合作條件確實非常誘人,升級設備的幾百萬元資金由他來墊付,原材料由他來提供,產品也由他來負責外銷,同時還付給太平製衣廠相當可觀的加工費。這些費用不僅能夠幫助工廠發展壯大,還能提高工人的收入,更重要的是還可以解決虎門年輕人的就業問題。接下來的幾天,兩種矛盾的想法在劉艮的頭腦裡反覆碰撞糾纏,怎麼樣都作不出最終決定。



莞事流芳(70)東莞太平手袋廠:在改革開放的序曲裡奏響春天的節拍



兩天後,省輕工局的領導也來了,劉艮想聽聽省裡部門領導的意見,沒想到他們也和劉艮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幾個人坐了下來,一起反覆權衡利弊,最終還是咬了咬牙,幹!犯了錯誤大家一起承擔!

就這樣,第一家由港資參與的企業,在忐忑和探索中出現了。一個半月後,這家企業獲得國家工商總局頒發的全國第一個“三來一補”企業牌照,企業名稱則變更為太平手袋廠。

合作比想象中來得順利,張子彌按照當時的承諾,開始重新裝修廠房,15瓦的小燈泡變成了一排排日光燈管、家庭式縫紉機變成了一臺臺進口的電動縫紉機;關鍵是職工的工資一下子從原來的人民幣十幾二十元增加到了一百多元,這可比當時國內工程師的工資還要高呀。一時間,虎門的青年爭先恐後地要求進入太平手袋廠工作。


莞事流芳(70)東莞太平手袋廠:在改革開放的序曲裡奏響春天的節拍



莞事流芳(70)東莞太平手袋廠:在改革開放的序曲裡奏響春天的節拍

太平手袋廠的成功開辦,同樣也引起了港澳商家的注意。本來還在猶豫的港澳商家,在看到太平手袋廠的平穩運營之後,漸漸消除了疑慮,紛紛開始前來投資,給原本低迷的東莞經濟打了一劑強有力的強心針,東莞的經濟逐漸有了起色。

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太平手袋廠開辦四個多月後,舉世矚目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央確立了改革開放的全新決策。沉寂多年的東方古國再一次向世界敞開了大門,從此春潮湧動,萬紫千紅,中華大地處處迸發出蓬勃生機。劉艮一行人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了。

莞事流芳(70)東莞太平手袋廠:在改革開放的序曲裡奏響春天的節拍


如今回首往事,許多人感嘆說,從東莞太平手袋廠的誕生故事裡,我們聽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序曲裡奏響春天的節拍。


莞事流芳(70)東莞太平手袋廠:在改革開放的序曲裡奏響春天的節拍


莞事流芳(70)東莞太平手袋廠:在改革開放的序曲裡奏響春天的節拍

- END -

“莞事流芳”70個東莞故事

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

指導單位:東莞市政協

主辦單位:東莞公共外交協會、東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協辦單位:東莞市作家協會、東莞市朗誦藝術家協會

聲明:本文旨在傳頌為祖國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們,屬於社會公益傳播行為。部分選用的圖片或引述的文字來源於互聯網,僅作為相應內容的鏈接和印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一併向為本文作出貢獻的人士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