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開發自身“潛力”轉化為專長能力,讓我的工作受益匪淺(下)

上一篇,我們講到了做好“能力規劃”的第一步是找到自身的“價值定位”,具體點擊這裡查看→上篇: :

2

做好“能力規劃”的第二步:開發我們“潛力”並構建我們的職業專長能力

1)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潛力”的使用誤區:

1】"潛力"是不是能力?"潛力不是能力。我們的潛力需要通過用正確的方式不斷刻意練習來轉化而成。是可以遷移,真實有效且實用的能力。比如你擁有繪畫潛力但不等於擁有繪畫能力。

例如說:音樂家莫扎特,他在14歲那年,有一次在教堂聽了一首歌。這首歌大約有兩分鐘,而且有好幾個聲部,但是他聽了一遍就完全記住了。這是天生的嗎?不全是,實際上莫扎特在6歲前,就已經在他身為宮廷樂師父親的教導下,完成了將近3500個小時的小提琴練習。

而如果讓我們來練習即使也花上同樣多的時間,我們也很難達到莫扎特天才般的程度。所以說這種“潛力”是天生自帶的特性,讓使用它的人在同樣的起點下,比其他人能更快的成長。

例如:小芳姐,雖然有銷售方面的潛力但也是通過上班後不斷的學習和練習,把這項“潛力”轉化為銷售方面的能力,這樣才能很好的發揮它的價值。

做好開發自身“潛力”轉化為專長能力,讓我的工作受益匪淺(下)

2】每個人都有“潛力”嗎?每個人都有“潛力”。

從“意願潛力”來說,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觀、性格特質、動機是獨特的,“意願潛力”自然也是獨特的。從“能力潛力”來說也是如此,因為我們每個人在不同的領域類潛力是不同的,我們或許沒有像莫扎特(音樂),牛頓(物理),查理·芒格(思維)那樣很厲害的潛力,但是我們可以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身上,我們自身的潛力是相對的,也就是自己的跟自己比。

例如:小芳姐的口語表達“潛力”和溝通“潛力”就比她的化學物理、動手方面的潛力要強。所以小芳姐選擇她最優潛力相關性的工作,另她事半功倍。

做好開發自身“潛力”轉化為專長能力,讓我的工作受益匪淺(下)

3】“潛力”用在不同的地方,效果一樣嗎?效果不一樣。

因為我們自身的潛力有高也有低差異之分的,我們要需把它運用在正確的地方才能更好的發揮它的作用。

例如:在同等情況下,小芳姐的溝通“潛力”比較好,如果讓她去工廠上班,她需要使用溝通"潛力”的部分差異就不明顯,因為工廠裡大家主要是動手操作,不需要多麼好的溝通。

如果小芳姐的溝通“潛力”用在銷售或者客戶交流上,那差異就明顯了。別人如果想要趕上她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練習,甚至都未必能達到她的那種“潛力”帶來的效果。這裡也表明,我們需要把自己的潛力運用在合適的職業崗位中,才能更能好的發揮它的價值優勢。

做好開發自身“潛力”轉化為專長能力,讓我的工作受益匪淺(下)

4】多練習就能把“潛力”轉化為能力嗎?不能。

我們需要正確方法來做刻意練習。同時,我們還需要足夠的熱情來堅持做這件事。缺乏熱情,半途而廢的事情是常有的。其中的一部分熱情,來自於“意願潛力”本身,例如興趣愛好,動機。

另外一部分,我們可以用美國心理學家德西和瑞安提出“自我決定理論”來說明,其中包括自主感、勝任感、歸屬感。

自主感:我們自己創業,或者轉變思維把給別人工作思維變成給自己工作思維,或者我們對我們的工作任務有一定的自主權;

勝任感和歸屬感:我們能做好一件事情,並且做這個事情的環境能讓我們擁有歸屬感,這些自然會讓我們有更大的熱情。

Ps:

我們的工作環境對我們的潛力的使用也有著一定的影響。

我們每天都處理著內容單一重複的工作,在非常規範和標準化的流程裡工作,這些都會讓我們思考力下降,失去挑戰和克服困難的精神,其他與工作無關的能力就會減弱。

我們的世俗偏見對我們的潛力使用也有著一定的影響。

比如:我們喜歡跟風,看別人開店賺錢我們就去開店,看別人去考公務員我們也會跟著考。或者覺得搞藝術,做設計師,創業做老闆等很高大上,就盲目去做,而沒有認真思考這些看似光鮮的職業是否適合我們,倘若我們不具備這樣的“潛力”而走上這樣的職業崗位,競爭力比有“潛力”的人弱,即使最終僥倖成功,但可能會風險很高,行動艱難。

做好開發自身“潛力”轉化為專長能力,讓我的工作受益匪淺(下)

2)我們的潛力是隱性的,不自覺的下意識的反應,我們常常意識不到它的存在。那麼我們如何快速找到我們的潛力優勢呢?

方法1:使用自我效能理論(由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班杜拉提出)

指我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行為的主觀判斷,它與“自我能力感”的意思相同。簡單的說就是我們對自己在某項行為或者工作上能夠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一般來說,成功經驗會增強自我效能,反覆的失敗會降低自我效能。

拿小芳姐的例子來說:小芳姐在口語表達、人際關係上學的快,能輕鬆做到得心應手,所以在處理這類相關的事情就比較自信也經常會主動積極去完成(自我效能強的表現)。小芳姐在手工操作,化學物理上就學的比較吃力,而且總是做不好。在處理這類相關事情時經常會消極拖延,不願意主動去完成(自我效能弱的表現)。

如何找到自我效能?我們可以反問自己:我們可以教別人什麼?我們最拿手的技能是什麼?做哪些事情比較自信能完成?我們在做完哪件事情後被別人讚美的多?等

做好開發自身“潛力”轉化為專長能力,讓我的工作受益匪淺(下)

方法2:思考做某事的本能反應:

當我們面對某件事的時候,還沒開始做就迫不及待去想要開始。對做某件自情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和熱情,會專注,甚至廢寢忘食,特別能堅持。

當做完這件事情之後,雖然睏乏勞累,但是特別有滿足感,即使很累也會堅持做完、做好。

拿小芳姐的例子來說:每次學校舉行校際辯論賽,小芳姐都躍躍欲試。小芳姐對“口語交際辯論”有著很大的興趣,利用空閒時間積極堅持練習且樂此不彼。每次練習或者比賽雖然付出了不小的辛苦,但每次所取得的進步令她特別有成就感。

如何發現做某事的本能反應呢?我們可以反問自己:做什麼事情時,積極主動不拖延?如果不上班即使放棄休息時間,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事?有什麼事情能讓我們沉浸其中,甚至廢寢忘食?在做什麼事情的時,不容易感到疲倦和厭煩?

做好開發自身“潛力”轉化為專長能力,讓我的工作受益匪淺(下)

方法3:詢問他人:

我們的潛力隱性的、不自覺和下意識的,很多時候我們很難自己辨別出來。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請教、詢問身邊的親朋好友,讓他們指出我們特別的地方。

怎麼問別人?可以讓他們回答我們這些問題:我身上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哪個方面?我身上有哪些優點,或者不同於別人的優點?做過很厲害的事有哪些?或者讓你印像深刻的事是什麼?你最欣賞和佩服我哪個方面?等。這樣問過之後,我們會驚奇的發現別人眼中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會大不一樣。

拿小芳姐的例子來說:小芳姐在銷售工作中表現很優秀,在工作幾年後,領導提拔她做上了主管。但是在成為主管前,小芳姐不覺得自己能勝任這個崗位且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而這得益於她的領導,領導看到小芳姐表現出的綜合素質已經達到主管的要求,而小芳姐自己卻沒有完全意識到。

做好開發自身“潛力”轉化為專長能力,讓我的工作受益匪淺(下)

3)找到我們的優勢潛力之後,接下來就需要通過正確的刻意練習方法和足夠的熱情,把我們的“潛力”轉化成能力。

(關於刻意練習方面,親們可自行搜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這裡只作簡單說明)

正確的刻意練習的方法有四個特點:

【1】有目的的練習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2】打破思維慣性,專注且大量重複的練習。【3】通過練習中的錯誤等問題來獲得持續有效的反饋。【4】走出舒適區,從易到難,選擇合理的區域練習。

比如:小芳姐在人際溝通和口語表達上雖有很好的“潛力”,但是如果沒有在後來的工作中不斷的刻意練習,那麼也就不會擁有現在這般好的銷售能力更不要說做出好的成績。

全篇總結:

破除職業方向上的迷茫,儘快找到我們自身的職業“領地”,讓自己快速成長起來。首先第一步需要通過“冰山模型”找到我們的“價值定位”。有了“價值定位”,我們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內心認同的職業目標。

做好第一步後接著我們需要做好第二步:通過開發自身的“潛力”(開發是一個過程,它的意思是:從認知“潛力”到發現“潛力”,再到通過結合相關的深度能力【基礎能力、知識,技能】,並加以正確的刻意練習,使它轉化成與“潛力”相關的能力, 在職業上表現為某項職業能力),高效(既快又好)的構建出自身職業專長上的能力。並使得這項專長能力成為超越同行其他人的核心競爭力。

之後第三步,我們還可以通過不斷學習,同時建立自己的職業能力體系(職業專長能力+職業通用輔助能力)(小芳姐學的職業通用能力:演講、演示、項目管理、時間管理、領導力等),做好這些可以完善我們的職業綜合能力,在職場上形成優勢競爭力,讓我們把工作做的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