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發佈會:消防救援隊伍轉制後面對新任務主要做了五方面工作

國新辦發佈會:消防救援隊伍轉制後面對新任務主要做了五方面工作

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長瓊色

2019年11月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請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長瓊色,消防救援局副局長兼教育訓練司司長張福生,森林消防局副司令員閆鵬,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申展利介紹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組建一週年建設發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瓊色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消防救援隊伍轉制後,成為了我國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職責大幅拓展,任務大量增加。在原有防火滅火和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應急救援任務基礎上,水災、旱災、颱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和交通、危化品等事故的救援,都成為了救援的主責主業。面對“全災種、大應急”任務需要,我們加快轉型,完善機制,錘鍊隊伍,提升本領,主要做了五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應急救援機制。制定部級應急預案和分災種響應手冊,制修訂應急響應、專家智庫、通信保障、物資調派等制度機制,組織開展高層建築、地下工程、城市綜合體、石油化工等8個重大滅火救援課題攻關,分類制定地震、颱風、堰塞湖等10餘種災害事故救援預案,編制各類災害處置規程,強化戰勤物資儲備,推動60個後勤保障編組建設,初步形成了扁平化的應急救援指揮體系。

二是加強專業隊伍建設。加快構建“全災種、大應急”的救援力量體系,在全國布點組建了27支地震(地質)、山嶽、水域等專業隊和2個搜救犬培訓救援基地,在全國31個消防救援總隊均組建了100至300人的省級抗洪搶險救援隊。剛才展利同志已經介紹了,我們依託北京消防救援總隊組建了一支200人的中國救援隊,今年首次出訪莫桑比克參與了國際救援行動,今年10月成功通過聯合國國際重型救援隊能力測評,成為我國第二支具備跨國救援能力的隊伍。

三是推動救援裝備升級。開展高層建築、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滅火救援專業裝備技術攻關,推廣應用裝備革新成果,一年來新增消防救援車3400餘輛、防火和滅火搶險救援器材230多萬件套。建強各級應急通信保障隊,配齊關鍵通信裝備,狠抓實戰指揮平臺等重點建設,初步構建了覆蓋全國、貫通各級、響應迅速的應急通信保障體系。

四是提升綜合救援能力。在全隊伍組織開展全員崗位練兵和比武競賽,練體能技能、練戰術指揮、練協同保障。分專題開展核生化、危化品、高層滅火和車輛事故救援、潛水救援、繩索救援等高難度的技術培訓,並在歷次重大救援行動後及時召開戰評會,總結地震、洪澇、堰塞湖等典型戰例,提升專業施救能力。

五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我們注重學習借鑑相關國家地區的經驗,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先後承辦東盟地區論壇城市應急救援研討班及消防運動會,組隊赴俄羅斯參加了第十五屆世界消防救援錦標賽,近日我們還在浙江舉辦國際消防救援技術交流競賽,與世界各國同仁深入交流、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