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網約車平臺發佈整改成績單,專家:安全防範需社會各方努力

網約車的安全問題正在被各家平臺越來越重視,去年開始,各家平臺開始進行安全專項整改升級工作,一年過去了,網約車安全運營的相關措施落實到位了嗎?用戶對網約車安全運營能打多少分?未來網約車運營過程中,對於司乘人員的安全保障如何更加到位、更加人性化呢?這些都是網民非常關心的問題。

日前,人民網和多家網約車平臺相繼發佈了網約車安全整改報告,對以上問題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解答。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絕大部分乘客已經對網約車平臺的安全功能較為熟悉,相比一年之前,對安全問題的擔心程度明顯下降。也有小部分乘客建議,隨著冬季的臨近,希望網約車平臺能進一步加強夜間行車安全的管理。

確保網約車安全出行已成行業共識

10月30日,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發佈了《安全與效率:網約車出行的新錨點》的報告,報告認為,目前,網約車行業基本達成“行程前合規-行程中守護-行程後處置”安全標準鏈條,各企業紛紛針對新監管形勢,推進線上線下安全工作,完善平臺的各項安全功能。其中,緊急聯繫人、一鍵報警、行程分享等功能已成為標配。

各網約車平臺發佈整改成績單,專家:安全防範需社會各方努力

目前,整個網約車的行業生態已發生鉅變,企業工作的重心調整將促進網約車行業迎來陣痛後的良性發展。同時,從滴滴等網約車平臺的安全功能來看,在乘客端均設置有緊急聯繫人、一鍵報警、行程分享、行程錄音、乘客評價、司機背景審查等功能,說明上述安全保護功能已基本成為行業通識。且滴滴在安全功能方面持續保持研究與更新。

在輿論層面,目前,社會輿論已達成“安全出行是底線”的高度共識。同時,自去年網約車安全爆發後,網民態度已趨於理性平和,訴求更為多元,立場也更為客觀中立,未來,網民希望出行能夠既安全又便利。

在人民網發佈報告的同時,滴滴出行也在近日表示,自去年9月4日啟動安全自查、整改以來,在主管部門指導幫助下,滴滴持續努力完善安全管理體系,紮實推進各項整改工作,目前限時整改項已經全部完成。

滴滴出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安全工作永無止境,合規推進更須常抓不懈,滴滴將不斷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將安全理念融入血液中,盡最大努力與社會各界攜手,共治、共建、共享安全文明出行。

各網約車平臺發佈整改成績單,專家:安全防範需社會各方努力

乘客認可滴滴安全整改措施

一年來,滴滴在網約車安全方面的整改是否得到了網民的認可呢?日前,記者隨機採訪了數十位經常乘坐滴滴網約車的網民,其中大部分乘客對於網約車的安全問題已經不太敏感,只是對於滴滴網約車在安全管理的一些細節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

各網約車平臺發佈整改成績單,專家:安全防範需社會各方努力

對於司機端的安全管理,滴滴方面的安全措施已讓乘客感到非常安心,何女士表示,自己在叫車的時候,都能看到界面上提示出車司機已完成安全培訓和人臉認證,她瞭解到,現在滴滴車主只有手持《網絡出租車駕駛員證》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的雙證才能上線運營,這樣實際上提高了司機從業門檻,考證意味著對司機會有更全面的審核,也能更利於平臺的管理。

同時,部分乘客表示,隨著冬季的到來,他們對於夜間的乘車安全非常關心,一是在夜間較為偏遠的地段應答車輛很少,等待時間過長對於乘客反而不是很安全,是不是可以加強車輛調度問題。

此外,臨近春節,酗酒乘客的比例將增加,經常拼車的乘客劉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有一次就和一個酗酒的拼車乘客在路上,期間該乘客的一些行為嚴重威脅了司乘安全,因此他希望滴滴能夠出臺強制措施,對酗酒乘客進行有效管理,防止危險發生。

各網約車平臺發佈整改成績單,專家:安全防範需社會各方努力

專家建議:網約車安全運營需要全社會合力

記者在採訪相關專家時,他們認為,經過一年的整改,網約車整體在安全上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從長遠來看,網約車的安全運營商仍然需要全社會的協同和參與。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劉遠舉研究員表示:“在這一年中,滴滴平臺的自我監管確實提升了很多。期間採取了很多措施,在技術層面,上線錄音功能、人臉識別、在線報警等,及時和公眾溝通,吸取公眾意見,推出《七嘴八舌吐滴滴》自黑式監管脫口秀節目等體現出了滴滴在安全措施方面的努力。”

各網約車平臺發佈整改成績單,專家:安全防範需社會各方努力

同時,劉遠舉還強調:“平臺自我監管是維護公眾安全的重要一環,絕不是唯一一環,安全是公共產品。除了平臺的自我監管外,還需要社會各界多方的努力。個人需要加強安全防範意識。同樣,有關部門應該提供更嚴密的防範保障,在政府部門、公安部門一同協助下規範網約車發展。”

對於網約車的安全運營,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網約車是依託技術而興起的一種新業態。這種新業態帶來的一些問題,其解決手段還必須依賴技術。從網約車安全來看,技術依然是最為重要的環節。依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信息技術,對技術進行全面升級,仍將是實現網約車更安全運行的重要手段。

各網約車平臺發佈整改成績單,專家:安全防範需社會各方努力

同時,在技術應用方面,也需要政府部門與平臺企業的全面合作。例如人臉識別技術對司機身份進行確認;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對影響安全的因素進行分析,並建立運行安全預警系統。只有真正依賴技術,才能解決網約車安全、效率、發展、監管等諸多方面所存在的一些矛盾或衝突,實現既確保安全,又促進行業發展。

因此,網約車安全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同時針對網約車的一些特定場景,例如,深夜、醉酒、未成年人等風險場景,更需要有社會各界的參與,才能更好地實現網約車安全運營,讓廣大網民徹底消除安全疑慮。

各網約車平臺發佈整改成績單,專家:安全防範需社會各方努力

滴滴公佈安全整改數據

去年安全事件發生後,滴滴成立了集團和各事業部各級安全委員會,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不斷迭代安全功能和升級安全策略,如升級乘客端APP25次;加強警企合作,優化警方調證流程,提升客服處置效率,並持續增強線上、線下司乘安全教育。

各網約車平臺發佈整改成績單,專家:安全防範需社會各方努力

對於疑似安全進線,滴滴可在10分鐘內升級流轉至安全響應團隊,並在約130分鐘內開使處理。

涉性案件方面,今年上半年滴滴網約車涉性類犯罪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七成。警企合作方面,98%的調取證據工單都在10分鐘內完成,平臺上的案件破案率保持100%,協助警方破獲“黑產”案件12宗,抓獲嫌疑人179名。

同時,司機端行程錄音功能已覆蓋所有訂單,錄像功能覆蓋約40%訂單,錄音錄像數據可用率約為85%,全程加密。無差評行程的錄音錄像數據,將會在7天內刪除。

合規方面,滴滴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和地方實施細則等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合規化推進方案並全力落實,合規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對比整改前,平臺證數量實現“翻一番”,目前在144個城市取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同時,持續清退平臺上不符合《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要求的司機和車輛,實施了派單合規性引導,逐步減少了對不合規人員和車輛派單。

華商報記者 楊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