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父親李靖不是皇帝,為啥別人還叫其“三太子”呢?

葉宗琪


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 這裡的天王,指的是佛教中天王,哪吒即為天王的第三個兒子,自然是當之無愧的三太子。但封神演義中,哪吒卻是靈珠子轉世,投胎到了陳塘關總兵李靖的家中,李靖只是個地方官,既不是大王,也不是諸侯,但為什麼哪吒也被稱三太子呢?原因就和東海龍王有關了,為什麼這麼說?封神演義中,哪吒本是闡教鎮教之寶靈珠子,奉元始天尊之命,轉世到李靖家,在殷夫人腹中呆了三年零六個月,才堪堪出生。哪吒出生時,便自帶法寶金剛鐲和混天綾,並被太乙真人收於門下。 哪吒七歲那年,在九灣河洗澡時,打死夜叉李艮,和龍王三太子敖丙,被東海龍王告上天庭,為贖其罪,哪吒便一命還一命,去骨肉還於父母,便一命歸西了。為了使他重生,太乙真人分付哪吒魂魄,讓他託夢給殷夫人,幫其建一座行宮,行宮內,立哪吒神像,供百姓祭拜,受百姓香火行宮內的哪吒,時常顯靈,百姓們口口相傳,四面八方的人們,都知道哪吒這個靈驗的神仙。其時,就有陳塘關的百姓,他們看著眼前栩栩如生的哪吒神像,不禁就回想起,哪吒生前的事蹟來,為了表示對哪吒的尊敬,百姓不敢自然稱其姓名,於是便尊稱他為‘太子爺’,又因哪吒生前排行老三,故稱其為‘三太子’。 哪吒既然身死,便和前世,也就是李靖一家,再無牽掛,所謂一世姻緣一世人。可後來,李靖竟打砸其行宮,導致難以成體,更是結下難以釋懷的仇怨。封神演義原文中描述,太乙真人贈哪吒三杯酒、三枚火棗,哪吒食之後,變成三個頭、六隻臂膊的怪物。正是:瓊漿三盞透三關,火棗頻添壯士顏。八臂已成神妙術,三頭莫作等閒看。變成三頭八臂的哪吒,很是兇惡,欲入周營時,李靖都認不得他,當時哪吒說:父親,孩兒是三太子哪吒。 由此可見,哪吒私心,是想和李靖劃清界限的,所以便認下百姓送他的稱呼:三太子。所謂封神大劫,是為了幫昊天上帝的天庭班子,召集煉氣士,為三界眾生服務。但封神前,昊天手下,還是有一些神仙在職的。比如被哪吒打死的李艮和敖丙,一個是凌霄殿御筆點差的正神,一個是行雲布雨的正神。 現在,兩個昊天上帝的正神,竟然在東海龍王地盤上,被人給打死了,更可惡的是,自家兒子的筋竟被人抽了做成褲腰帶。這仇,這恨,東海龍王焉能忍下。於是,便糾齊四海龍王,告上天庭,要哪吒服罪。 所以,才有了哪吒削骨還父、削肉還母,死後立身行宮,被百姓頌讚為‘三太子’的由來。因此,哪吒之所以被稱為三太子,歸根結底,還是東海龍王造成的。


趙二爺559


太子就是皇帝的兒子,一般都是嫡長子,皇帝只要一死,別的皇子不鬧事,那麼太子就會成為下一任皇帝。

李靖不是皇帝,他只是陳塘關的總兵,而他的三兒子哪吒居然敢稱“三太子”,難道李靖活膩了不成?



要弄懂怎麼回事,就要先搞懂李靖是誰?

李靖就是托塔天王,他是《封神演義》中虛構的人物,但他是有歷史原型的,原型有兩個,一個是唐朝李靖,一個是毗沙門天王。

唐朝李靖是李世民手下著名大將,他為大唐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列居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八位。

毗沙門天王是印度佛教護法神,由唐玄奘引入中國,後來受到唐朝人供奉,名氣變得越來越大,毗沙門天王有個兒子叫哪吒。

《封神演義》將李靖和毗沙門天王中外合而為一之後,一個嶄新的人物—托塔天王就誕生了!



瞭解了托塔天王的原型,咱們再來說一說,哪吒為什麼能稱作“太子”?

太子,就是皇帝的嫡長子。但是,“皇帝”這個稱謂是自秦始皇嬴政才有的,秦始皇之前不叫“皇帝”,而是叫“王”,如西周的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等等。

西周實行的類似於現代的聯邦制度,由眾多諸侯國組成,周天子是名義上的“共主”,但其實並沒有多大的權力,諸侯國各管各的,他們有各自國家,各自的軍隊,各自的王宮,他們的繼承人也稱為“太子”。

李靖是由毗沙門天王衍化而成的,天王也是王,所以他的嫡長子稱為太子也是合理的。



然而,哪吒不是嫡長子,而是第三個兒子,這又如何解釋呢?

這就歸因於民間了,民間百姓可分不清誰是大兒子,誰是二兒子,誰是三兒子,他們將帝王的兒子一概稱為太子。

就像清朝皇帝的兒子都叫王爺一樣,事實上並不是每個兒子都被封王,但民間還是習慣稱他們叫作王爺。

再比如,就像公司的中下層職員都叫經理一樣,事實上並不是每個職員都有任命書,但大家習慣叫他們經理。


一半秋色


相信最近刷爆大家社交軟件的一定有一部動漫,那就是關於哪吒的動漫電影《哪吒·魔童降世》。筆者和大家一樣一路走來,見證過一代代哪吒的發展歷程,關於這一代哪吒到底如何,筆者在這兒就不多敘述了。今天我們探討的是另一個網友們非常關心的問題,是關於哪吒被稱為“三太子”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我們華夏素來被稱為“禮儀之邦”,在我國古代,“禮”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小到最普通的稱謂,大到國家的祭祀等,都有著各種各樣的講究。

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作為封建王朝中權力地位最高的人,皇帝所遵從的禮數更為嚴苛,在古代,皇帝所選定的皇位繼承人才有資格被稱為太子。而其他兒子只能被稱作皇子,更不用說王宮貴族和普通百姓了。

那麼李靖一個小小的陳塘關總兵,他的兒子哪吒為何敢稱作“三太子”呢?

筆者經過仔細查閱後發現,這應該還要先從他的父親李靖身上說起。

托塔天王李靖,是《封神演義》中虛構出來的人物,但是其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而是有歷史原型的。一個為唐朝的李靖,另一個為毗沙門天王。

在唐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君護法儀軌》中還記述說:

天寶元年(742年),安西城被蕃軍圍困,毗沙門天王於城北門樓上出現,大放光明。並有"金鼠"咬斷敵軍弓弦,三五百名神兵穿金甲擊鼓聲震三百里,地動山崩,蕃軍大潰,安西表奏,玄宗大悅,令諸道州府於城樓西北隅置天王像供養。一時毗沙門天王聲威大震,香火極盛。

所以在唐朝時,唐玄宗封毗沙門天王為戰神。而李靖,在《唐書》有傳,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列,官拜西本軍將奉祀,稱唐時名將第一,在歷代名將中能與韓信並提。

而且李靖生前戰功無數,特別以後期外戰尤為突出,長期鎮守唐王朝北門,他死後逐漸被軍中供奉成為戰神。

所以經過民間也一番加工藝術化之後,一代托塔天王李靖就此誕生。

哪吒作為毗沙門天王的三兒子,本來就是叫哪吒,在本土化之後就成為了李靖的兒子李哪吒了。

大家可能會問,就算他父親是天王,可天王又不是皇帝,他憑什麼稱為三太子?

大家可不要忘了,《封神演義》的故事背景發生在商朝,在這個時期並沒有“皇帝”這個稱謂。在秦始皇以前,那時候的皇帝叫“天子”,天子的嫡長子做為儲君的人選,被稱為“太子”。

太,指大,年齡長者,“太子”即是嫡長子。諸侯和藩王的長子這時可以稱“太子”,也可以稱“世子”,並沒有明確的規定稱謂。這時“太子”又可以是嫡子的統稱,前面加序號以區分年齡大小,比如“大太子”、“二太子”等,依次類推。

到了漢朝,稱謂才有了準確區分,為了強調皇室的身份和尊貴,因此劃分出等級,與諸侯的嫡子區分開來。只有皇室繼承人才可以叫做“太子”,以顯其獨一無二的尊貴身份,其他諸侯和藩王的兒子只能叫“世子”,是比“太子”低一級的身份。如果諸侯的兒子叫“太子”,則是冒犯了皇家尊嚴,輕者治過失之罪,重者以謀反罪論處。

階級在漢朝正式分化,等級制度正式明確。而哪吒的老爹是李靖,是手握兵權的陳塘關總兵,是有實權的一方諸侯,在商朝時其嫡子自然可以稱“太子”,因為這時“太子”就是嫡子的代稱,並沒有劃分等級之說,要與皇室繼承人區分開來以顯皇室獨有的尊貴和尊嚴。

所以哪吒被稱為“三太子”是合情合理的。

而在神話故事中,陳塘關總兵李靖的殷夫人懷胎三年六個月後,生下一個肉球。忽然光芒四射,李靖大驚之下用寶劍劈砍,卻從中跳出一個男孩。李靖悶悶不樂,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長卻來賀喜,為孩兒取名哪吒,收為徒弟,當場贈他兩件寶物:乾坤圈和渾天綾。七年後的一天,七歲的哪吒來到東海遊玩,天旱地裂,東海龍王滴水不降,還命夜叉去海邊強搶童男童女 。

這時,哪吒見義勇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 ,又殺了前來增援的龍王之子敖丙。 龍王去天宮告狀,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於是,東海龍王請來三位兄弟 ,共商報復之計。第二天,四海龍王帶領水兵水將興風作浪,水淹陳塘關 ,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

哪吒想要反擊,遭到李靖的阻攔,並收去哪吒的兩件法寶。哪吒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憤自刎。事後, 太乙真人借蓮花與鮮藕為身軀,使哪吒還魂再世。復生後的哪吒手持火尖槍、腳踏風火輪,大鬧龍宮,戰敗龍王,為民除害。

而敖丙被稱為“龍宮三太子”,傳說太乙真人為哪吒塑身時曾把敖丙的靈魂加了進去,所以哪吒也被稱為“三太子”。

而且筆者在多方查閱後,《封神演義》中的哪吒也是非常複雜的。

他是由兩位人物的故事糅合而成的,一個就是本尊哪吒,我們熟悉的哪吒故事中,“托塔天王之子”的身世、東海殺龍、箭射石磯之子、割骨還父、蓮花化身的典故都處於這個版本的哪吒太子。

而另一個原型為《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太歲殷元帥”。“正名金哪吒,又名殷郊”——這位太歲殷元帥的大名,也叫哪吒!而生為肉球,被一劍劈開而降生、拜師真人、後助武王伐紂、拜為元帥等故事,卻是出自這位金哪吒的事蹟。

而這位金哪吒的父親,就是商紂王,其母即是正宮姜皇后,所以這位哪吒才是根正苗紅如假包換的“太子”啊。

一般認為,許仲琳在寫《封神演義》時有意將李哪吒與殷郊兩個人物進行了融合與再分割。而實際上,早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之前,這兩個形象就很可能已經融合過一輪了,一個李哪吒,一個金哪吒的重名,應該不是巧合。許仲琳有意地避免了以子伐父的劇情,而把殷郊大部分的故事情節都安給了李哪吒,把殷郊的人設拉出來重寫了一遍,而把武王帳下元帥改寫成了托塔天王李靖之子李哪吒——這也就是現在大部分群眾眼中的完整的“哪吒”形象。

至於毗沙門天王第三子的故事,究竟是如何和商紂王之子殷郊的形象攪合到一起去的,何時最開始融合的,恐怕已不可考。

從這個角度上,換一個思路,也許“哪吒太子”的稱號本就是因為——人家就是紂王之子,本來就是太子呢?

或許是在之後人物形象的不斷演化、變遷中,這個“太子”名號才轉落到了同名哪吒的托塔天王三子身上呢?

這也僅僅為筆者的一種猜測。

最後筆者看來,這可能是戲曲、小說、演義創作中的一種寫法。縱觀我國文學史,這種手法也是層出不窮,如《三國演義》中關羽的義子關平(住:史料記載中為親生兒子)也被稱太子;泰山神的兒子泰山三郎,代入小說《封神演義》裡是黃天化的封號,炳靈公,也叫炳靈太子;清末戲劇大家也稱呼二郎神為金花太子。

此外太子很可能是隻是一種稱謂,泛指年輕的仙二代。

還有就是老百姓對神仙樸素的敬畏崇拜之情,認為男神仙厲害的就是“大帝”,女神仙厲害的就是“娘娘”,年輕的神仙厲害的就是“太子”,小孩子厲害的就是“童子”,之所以這樣稱呼,可能是因為古代百姓認為神仙非常厲害,所以就用凡人中最厲害的稱呼來叫神仙了吧。

綜合上述的歷史因素和小說特有的寫作手法,我們不難推斷出哪吒被稱作為三太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歷來現實


在古代正史之中,即便是皇帝的兒子也不能都稱為太子。唯有被明確可以繼承皇位的那一個兒子,即嗣子,才可以被稱為太子。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的大兒子李承乾曾被立為太子。其他兒子只是皇子,封王后可以稱為某王,比如魏王,晉王等。

在魏晉以前,王的兒子中擁有繼承權的,也能被稱為太子。比如說曹操封魏王后,曹丕就成了魏國太子。曹植、曹彰等人只是普通王子。

不過,魏晉以後,便只有皇帝之嗣子才能稱太子,諸侯王以下,包括公爵、侯爵等,其嗣子都只能稱為世子。

在古代小說中,規矩就不甚嚴謹。經常是王的兒子都叫做太子,並且還冒出了大太子,二太子,三太子等等說法。

比如《西遊記》中,白龍馬就被成為“西海龍王三太子”,西海龍王不是皇帝吧,人家是四海龍王之一。小白龍還有個大哥魔昂,他也被稱為西海龍王大太子。

至於哪吒,在《封神演義》中,其父李靖為商朝八百鎮諸侯之一,官拜陳塘關總兵,他是李總兵第三個兒子,因此,在《封神演義》中哪吒出場時,是被稱為“三公子”!

且看原文:且說三公子哪吒見天氣炎熱,心下煩躁,來見母親。

在《西遊記》中,哪吒確實被稱為“三太子”,那是因為從西遊記一開篇,其父李靖就已經是托塔天王、玉帝敕封之降魔大元帥。

也就是說,哪吒的父親李靖已經是王爵,是帝君級別。哪吒自然可以被稱為三太子。

其實,在《西遊記》中,四海龍王之子都可以稱為太子,南天門看大門的都是什麼帝君,李靖、哪吒的身份地位不知道比他們高多少,稱呼個太子算什麼呢?


葉之秋


哪吒三太子的稱呼由來追根溯源是因為哪吒是“舶來神”佛教那吒基礎上,經過與中國本土神話的結合後形成的。

至於三太子的稱呼,自然是因為那吒是佛教多聞天王毗沙門的第三個兒子。

那哪吒是如何誕生的呢?又如何成為李靖的兒子呢?

首先得了解一下中國人特有的人造神運動

中國眾多神明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人造神。比如老子成為太上老君,關羽、包拯、秦瓊等等。

人造神運動讓許多生前名聲響亮的人死後被百姓建祠紀念,甚至被國家政權認可紀念,久而久之逐漸神話,被佛道儒三家吸收成為神明。

李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逐漸成神。

李靖的托塔天王之路:與毗沙門天王重合

談到歷史中的李靖,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唐朝名將李靖。李靖一生東征西討,北破胡虜,西定青海。

唐玄宗把時期,李靖被引入武成王廟享受供奉,成為其神話的資本。再加上唐傳奇的演繹,李靖逐漸被神奇化,到了晚唐時期,李靖在民間被神話。

毗沙門天王原形象為右手託寶塔,左手持三叉戟。

天寶年間,據說曾幫助唐玄宗退蕃兵,於是大唐軍中開始供奉毗沙門天王,唐朝軍隊之中,也都以多聞天王形象繪製旗幟,號曰“天王旗”,以保佑武運昌隆。

李靖的常勝軍神形象與毗沙門天王的形象不斷重合。

也許是毗沙門天王外族的形象不符合中國人審美,在元代時期,毗沙門天王與李靖逐漸重合。

比如《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平話後集》:“獨孤角獨戰四將,五匹馬混戰,如黑殺神真武賢聖鬥毗沙門託塔李天王。”

毗沙門天王從此變成了託塔李天王,而那吒順便成為了李靖的兒子。

哪吒的誕生

在神話中,李靖有三個兒子金吒、木吒、哪吒,為什麼哪吒不按五行命名呢?原因就是上面說的,哪吒是舶來神的本土化。

在佛經中,那吒是一位兇惡的夜叉神,他三頭六臂降伏惡魔、安寧三界,曾經殺死那伽(多頭與劇毒的蛇,在中國傳播時,佛經中翻譯為龍)。

如此一看哪吒的神通與故事與那吒非常像。

在儒道佛三教的交流以及民間傳說中,那吒的形象被道教本土化,也許原本兇惡的形象不為中國人所喜,所以就選定了一個兒童形象作為真身,道教神明哪吒誕生。

在經歷如此漫長的時間與演繹後,哪吒大約在宋代又加入了剔肉還母,剔骨還父的故事,最終在明朝《西遊記》與《封神演義》中固定成經典的神明形象,託塔李天王與三太子哪吒。


妖鬼雜談錄


1哪吒是梵文Nalakuvara的音譯,相傳是佛教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之子,是佛教護法神之一,按排行也是老三。所以,你看他兩個哥哥,金吒木吒,那按照五行金木水火土的順序來說,哪吒該叫水吒才是,可偏偏叫哪吒。對應來說,哪吒鬧海,殺龍王三太子,本當天生克水,所以,按五行相生相剋,土克水,哪吒叫土吒更合適,嗯,離土得掉渣就不遠了,實在太難聽。所以說,哪吒其實是有人物原型的,作者為了尊重人物原型(天王之子),獨尊其為三太子。

2創作者尊重民間叫法習慣。不管是《西遊記》還是《封神演義》,其創作基礎多是源於民間傳說或戲曲改編。而在中國民間很少有關於王子的傳說,很少有王子的提法,動轍便是“太子”。原因很簡單,中國一直以來的皇權繼承是以“太子”為尊,即嫡長子制度。太子是正當的繼承人,沒有宣傳非太子的王子的事蹟的必要,相反,如果宣傳王子的光輝事蹟,就會影響“太子”的地位和形象。所以,中國的傳統小說或民間評書藝人,大多把王子也直接叫作太子,在叫法上,多有大太子,二太子,三太子的叫法。正史中也沒有叫王子的,有叫公子,世子,貝勒,就是沒有王子。叫王子的,多是翻譯過來的西方小說的稱謂。

所以說,《西遊記》中的“三太子”稱謂應該是參考了當時民間傳說的叫法。


蔡員外1979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前兩天去看了最新的哪吒動畫片,重溫了一次童年,也為國產動畫片的進步點贊!

看完動畫片後,一個埋藏了很多年的問題再次浮現,為什麼要叫哪吒為“三太子”呢?

於是帶著這個問題,查閱了很多資料,最終都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 有人認為李靖鎮守陳塘關,是一方諸侯,所以他的兒子可以稱為“太子”;

  • 有人認為神話故事裡李靖是天王,王的兒子也可以稱為“太子”,就像龍王的兒子都可以叫太子;

這些理由似乎很合理,但在歷史上卻查不到相關的支撐資料,而且我們可以在史料上找到一些類似的情況:

  • 《岳飛傳》裡,金兀朮為什麼被稱為“四太子”,粘罕也可以被稱為“大太子”?

  • 周武王姬發為什麼要自稱“太子發”?

看完這些大家是不是更懵了?金兀朮是完顏阿骨打的四兒子,論皇位繼承也輪不到他,卻以太子相稱;粘罕就更說不過去了,只是臣子的兒子,也被稱為太子?

還有周武王姬發,他並非長子,上面還有個哥哥叫伯邑考,但他自稱太子,這是要告訴大家周朝要他來做主嗎?

古代太子的含義

對於上面一連串的疑問,我來總結一下我的觀點。

太子一詞普遍被認為是對儲君的稱呼,只有認定為下一任的皇帝才可以稱之為太子。但我認為,太子應該還有其他含義,那就是對王侯將相家裡兒子的稱呼,有公子之意。

  • 比如姬發,他自稱太子發的時候還沒有建立周朝,只是一個諸侯王,所以他稱自己為太子發,表示他是諸侯王家中的兒子,有“公子發”的意思;

  • 再說粘罕,他的父親是金朝國相,他是侯相之子,因此稱他為大太子,也就是“大公子”的意思。

這樣理解就明白為什麼哪吒要稱為三太子了,因為李靖鎮守陳塘關,也是商朝時期的一門將相,哪吒是他家的第三個兒子,自然也可以稱為“三太子”了。

這就是我對哪吒三太子稱呼的理解,大家覺得怎樣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水煮汗青


託塔李天王一生中有三個兒子,大兒子與二兒子實力一般,但小兒子卻在助紂伐周的路上立下了汗馬功勞,其原因還是由於小時候的一件事,與自己被封三太子脫不了干係。




哪吒被稱三太子的兩中說法

第一種:哪吒自身原因

哪吒的母親懷了他三年六個月,出生便會一些簡單的法術,由於自己的機緣巧合很早的時候就獲得了兩件神兵混天綾和乾坤圈。當時李靖是打不過哪吒的,但由於其是哪吒的父親,所以哪吒處處忍讓。一次李靖在外打獵遇到了哪吒後來的時候,送個了他一件能夠制服哪吒的寶物,也就是玲瓏寶塔。

此後哪吒只要在城塘關內打傷人,就會被關到塔裡面受苦,但其母親殷三娘看不過去,便讓哪吒去海邊玩耍,心想找個沒人的地方或許不會惹事吧!誰能想到哪吒直接將龍王殿翻了個天。並且殺死了龍王的三太子,這是龍王最喜歡的兒子,龍王大怒。



城塘關就被一群蝦兵蟹將團團圍住,龍王在天空中怒吼不交出李哪吒我三日後必將水淹城塘關。哪吒衝上去與龍王打鬥,就連龍王都不是其的對手,所以龍王假裝認慫了,並且告訴李靖自己以後再也不會犯城塘關。

不久後其捲土重來,直接放水,哪吒苦於與一群蝦兵打鬥,無心分心與龍王。只能與割肉還母、剔骨還父,就連魂魄還是太乙真人也就是哪吒的師傅,看到後才攔截去,不讓其去投胎,自己也願意為其塑造肉身,不過塑造的時候龍王三太子的魂魄混入蓮藕身中,自此哪吒有了三太子之稱。

上訴為第一種說法,另一種為

哪吒能夠稱為三太子還有一點與自己的父親有著莫大的關係,李靖幫助周朝打敗商朝時,被姜子牙封為託塔李天王,要知道古代不一定是皇帝的兒子才能稱為太子。

在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時期很多人的繼承人都被稱為太子,或是名字中帶有太子兩個字,燕國的太子丹就是一個例子,所以哪吒第二種被稱太子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自己的父親,這也就是今天的第二種說法。

總結:哪吒能夠被稱三太子與自己強大的實力肯定是一方面,但還有一方面是自己被封王的父親,所以才會被人稱為三太子,沒有人說三道四,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意互動。


摯潷畫畫紅塵


題主的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但牽扯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先吐槽一句,哪吒是正統的中國道教神仙,不是舶來品。最開始李靖是李靖,哪吒是哪吒,沒有任何關係,但最後哪吒成了李靖的兒子,這是佛教的功勞。為了解釋這個問題我需要講一個比較長的佛與道的故事,看完了大家就知道了哪吒怎麼成了李哪吒,李靖怎麼成了道門和佛門的神。



自漢朝時釋迦教就從印度傳到了中國,當時雖然中國有自己的神話傳說,但是沒有形成自己的宗教體系,相反這一方面釋迦教比較全面。釋迦教一來就大力弘揚釋迦法門,但是釋迦教的神名對於我們來說非常奇怪,就是異族的名字,所以釋迦教的初期的推廣並不好。

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釋迦教裡面的能人就實行本土化的計劃,將一個個的釋迦傳說中的人物改成符合中國審美的名字。而他們還有另一項本事,就是將本土的神,吸收到自己的體系中。釋迦教最開始的神本身就是吸收的印度婆羅門的神,比如天龍八部眾,比如二十四諸天等等,都是吸收了婆羅門的神話改進而來。



釋迦教的到來刺激了中國的道門人物,這種宗教神話體系給了道門的靈感,於是道門開始將中國的神話故事總結,形成自己的一個體系,首先確定的第一個至高神就是我們熟悉的太上老君,然後沿著盤古創世到三皇五帝,編寫系統的神話傳說,為了壓制釋迦,將老子西出函谷關的故事編成了老子化胡為佛的故事。

確切的說,佛是中國人發明的,由於當時中國人對地理認知的不足,認為中國的西方都是胡人,胡與佛的音比較近,給弄混了,最初的佛教是音譯的釋迦,佛教是我們對他們的稱呼,但是道教的做法成為了釋迦教一個契機,於是釋迦教將所有的神都給翻譯成了佛,為了更接地氣,也出現了很多護法天王,佛門四大護法天王的名頭就是這麼來的。



道與佛一路爭鬥,互相成長,但佛教比道教更具有侵略性,道教佔本土優勢,但佛教更擅長宣傳,到了唐朝年間,李靖軍神的名頭威震四方,而佛教自己的軍神是四大天王中的多聞天王,早在佛教在西域傳教時,就吸收了西域軍神毗沙門天王,將其和多聞天王合二為一,因此這次他們依樣畫葫蘆,將李靖吸收進了佛教體系,成為了佛門的護法天王之一。佛教為了將多聞天王本土化,多聞天王編成了一手託塔、一手持戟、身穿中式軍鎧的形象,由於李靖託塔的形象聲入人心,民間開始稱其為託塔李天王。

一開始道教始終堅持將民間的傳說人物吸收進自己的系統,不好意思將世俗的中的人列有神名,於是佛教的佛越來越多,道教的神越來越少,難以在民間戰勝佛教,於是道門痛定思痛,開始將本土的佛搶回來變成道教的神。託塔李天王就是在道門的操作下成為了天庭的元帥,而道門閉口不談多聞天王的名頭,以至於時間久了,民間以為這是兩個神。

在發掘本土傳說上,道門更具有優勢,而此時民間有了一個哪吒鬧海的傳說。相傳東海有一條龍與一個小孩子在海上爭鬥,被這個小孩斬殺,道門迅速的將這個小孩吸收進了自己的神話中,給這個小孩封了一個三壇海會大神的名頭,又因為小孩搏殺龍的時候喜歡叫喊,而盤古大神曾以一聲“吒”音的叫喊滅萬千神魔,於是給這個不知道哪裡來的小孩取名叫哪吒,由於民間在供奉哪吒的時候很多人不認識這兩個人,習慣性的叫名為哪吒的小孩子為三罈子,叫著叫著就叫成了三太子,而能夠被殺的龍肯定不強大,這個龍也就成為了龍太子,隨著歲月的變遷,也被叫成了龍王三太子。



自佛門發現三太子哪吒的供奉後,就想辦法把哪吒吸收進自己的神話中,而多聞天王正好有一個叫那羅鳩婆的兒子(也有說是孫子,反正神話都是編的,不用在意這一點),就這樣哪吒成為了多聞天王的兒子,然而哪吒的三太子的名頭已經很響了,對於中國人來說,既然人家有爹了,那前面應該還有兩個兒子了,於是佛教就又發明了金吒和木吒兩個神。由於李靖的托塔天王的形象遠超多聞天王,哪吒就這樣變成了李哪吒。道教對哪吒和李靖扯上關係樂見其成,但一直死死的護住哪吒的形象,這也是為何在中國,哪吒一直是個道童的打扮的原因。


很多人說是先有的那羅鳩婆,再有的哪吒,哪吒是西方演變而來,這是不對的,首先只有中國才有打妖怪的小孩子,其次哪吒自出現就是小道童的模樣,最後就是“吒”是道門獨有的字,其他的什麼拜火教以及佛教不過是牽強附會硬拉關係罷了。據我推測,民間之所以會有這個故事,隱射的朝廷,龍代表皇族,殺龍的故事是民間對朝廷的反抗,弄一個神通廣大的小孩子出來殺龍不至於引人入目,再者鬧海鬧龍宮這種事情,是中國民間獨有的,這符合中國人的習慣。其他的關於哪吒的來歷都不符合中國民間傳說的習性。哪吒第一次出現的傳說就是哪吒鬧海,抽筋扒皮,削骨還父、削肉還母,整個故事都充滿了中國人的思維,且故事中沒有任何佛教和摩尼教的理念在,因此哪吒絕對的是正統的中國神仙。



達達說歷史


今天晚上剛剛看了電影《哪吒——魔童降世》就看到這題,很是應景。

哪吒,看名字也知道不是本土人士,而是舶來品。

哪吒之名是隨著佛教的傳播廣為人知,是由佛教護法軍神“那吒”演變而成。最初見於唐朝不空法師(唐朝開元年間高僧)翻譯的梵經《毗沙門儀軌》之中。

佛教傳說中,哪吒是毗沙門天王 ( 四大天王之多聞天王 )之子,母親是吉祥天女,師傅是釋迦牟尼。

那麼後來哪吒怎麼成了托塔天王李靖的兒子,成了道教天庭的先鋒官呢?

佛教到了中原,可是傳播不力,後來借鑑了道家儒家一些理念,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禪宗,這才在華夏九州蓬勃發展。反過來,佛教興盛以後,道教又參考了佛教一些觀點。因此佛道兩家有很多共同的神祗,像關羽、慈航(觀音)、閻王、托塔天王、哪吒等等。

李靖是唐初名將,戰神一樣的存在,因戰功顯赫,死後封為“衛國公”,被百姓供奉為神。

毗沙門又叫北方多聞天王,既是財神,又負責保護北方,是西域佛教國家于闐國的保護神。

唐朝時期,吐蕃稱于闐國為李國,古藏文《于闐國授記》說:“于闐王Sa-nu十九歲時建立李國(即于闐),他即位為李國(Li-yul)第一代王時,佛涅盤已二百三十四年。”藏語Sa-nu意為“地乳”,來源於于闐國建國神話,吐蕃認為于闐國國王是從毗沙門神像的腦門裂出來的。

因此,吐蕃傳說、佛教多聞天王和神化的李靖在中原地區相遇並摻雜在了一起,形成了我們熟悉的托塔天王形象,多聞天王的兒子哪吒也就成了李靖的兒子。

李靖雖然不是皇帝,但是在民間他是天王,不管是多聞天王還是托塔天王都是神仙,比人的地位包括皇帝都要高,加上藏地傳說他還是于闐王國王,稱呼哪吒為太子就不足為奇了。

有一點要指出的是,此處的“太子”和繼承皇位的“太子”含義不同。

哪吒的“太”指的是身份更高,例如太夫人、太保等。繼承皇位的“太”更多的指的是嫡長制下的大。古代“太”、“大”通用,《廣雅》中記載:“太,大也。”

順便為國產動畫電影《哪吒》吹一下,這部電影真的太好看了,值得幾刷。雖然說的是我們熟知的神話故事,但劇情走向非常出人意料,人物特點也非常鮮明,對於古文化知識表現非常到位,畫面細節也真的是良心之作,推薦指數五顆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