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好坊的千店之路:把“女子”做成一個“好”

“好”是謝慶好的人生關鍵詞。兒時被喚作“阿好”的他,創立了連鎖品牌“阿好坊”。“女子”組成一個”好“字,而謝慶好的事業恰好也是從女性飾品起步壯大。

“好”,是阿好坊的格調。謝慶好給阿好坊的品牌定位是“三好”——好時尚、好低價、好品質。作為香港時尚阿好坊國際集團董事長的謝慶好,認為時尚和低價不應成為對立面,而是融合統一起來,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做人的格調:誠信堅韌

​阿好坊的千店之路:把“女子”做成一個“好”

“我們溫州人天生是遊商,不是坐商。”1995年,不到18歲的謝慶好,離開家鄉,闖蕩北京,跟著哥哥姐姐學做生意。

沒料到,談成的第一單生意就被好朋友搶走了。迷茫傷心的同時,他也意識到,只追求短期利益的狡詐,不是他想要追求的生意經。

北漂的五年裡,謝慶好做過紀念品,賣過保暖內衣,都是小本買賣。沒有現金就先從批發商手裡賒貨,單打獨鬥的支撐著一兩家小店面,始終沒有做大規模。

“關店前,批發商對我還錢是不抱希望的,太多人欠錢跑路了,後來,我借錢還清了全部欠款,那個批發商還和我成了朋友,去年在北京我們還一起吃了飯。”在謝慶好眼裡,即便在最艱難的歲月裡,誠信也是無價的財富。

2000年春節前,兩手空空的謝慶好回到溫州老家,苦苦思索該從哪裡尋找機會。他從家鄉的菜市場看到商機,借了一萬塊錢,開了家廚房塑料用品店。短短一個春節就賺了幾萬塊錢,這也是謝慶好創業的第一桶金。

一個偶然的機會,謝慶好在電視上看到重慶街頭熙熙攘攘的畫面,產生了去重慶創業的靈感。他認為重慶作為新興的直轄市,經濟發展很有潛力,再加上重慶美女多又愛打扮,他決定去重慶開拓女性飾品市場。

2002年,謝慶好帶著十幾萬現金,坐上綠皮火車隻身來到重慶,以自己的名字“阿好”,在大學生最密集的沙坪壩步行街,開了第一家“阿好坊”飾品店。

​阿好坊的千店之路:把“女子”做成一個“好”

前期的創業總是艱苦的。為了省錢,謝慶好在飾品店閣樓上睡了整整一年。經過幾年的打拼,阿好坊的生意步入了正規,謝慶好也愛上了這座包容的城市,重慶人的熱情耿直、向心力強,都是阿好坊成功不可或缺的助力。

隨著生意的風生水起,謝慶好萌生了開連鎖店的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那時候溫州人還是以家族經營為主,不放心把生意交給外人打理,我姐姐說我心太大。”

對此,謝慶好用客觀的調查數據來說服。他一家一家不厭其煩地深入考察重慶的連鎖店市場,泡在店裡和員工交流取經,即便是遠在300公里外的萬州,他也會親自跑一趟。

為什麼人家可以做得到標準化的制度,成體系的管理?謝慶好借鑑了連鎖店的經營模式,搭建了科學嚴謹的組織架構,讓店長、副店長互相監督,片區經理定期巡視,用人性化的獎懲制度,替代了關係人情,大大提高了商業效率。

從此,謝慶好佈局的阿好坊連鎖版圖,像雨後春筍般開遍了全國,目前已經開設了1000多家專賣店,員工超過5000人。

經營的格調:精緻親民

分店開得這麼快,貨源跟不上怎麼辦?與體量同步壯大的,是阿好坊的品牌運營以及研發、設計等軟實力。

謝慶好發揮浙江人經商的天然優勢,直接去義烏工廠訂貨,不讓中間商吃差價,這樣一下就節省了35%的成本。他親自上陣做買手,用自己獨特的審美眼光,和廠家共同開發新款。

“一開始先做減法,比如,市場推出80個新款,我會先挑出30個,再根據前期市場做判斷,參考最新的時尚雜誌,分析流行趨勢,把握飾品和時裝的搭配,到最後挑8款出來,保持近90%的淘汰率。”

謝慶好認為,“一個好的買手,要有獨立的品味,還要懂設計風格。不光是商品的設計,還有店面、陳列、營銷的策劃。”他痴迷上時尚設計,走著坐著都捧著時尚雜誌研究,還會前往米蘭、巴黎、首爾看秀。

他升級了產業結構,追求多品牌發展,在中國香港、上海、首爾、東京、米蘭等時尚之都設有研發機構,憑著潮流趨勢的敏銳觸覺創新求異,打造了中高端的國際原創設計師品牌BPH。

​阿好坊的千店之路:把“女子”做成一個“好”

2017年,謝慶好成立了“百品彙”的家居品牌。“我們把百品彙定位為城市‘小宜家’,它側重高品質的家居生活小用品,開在城市大型購物中心,走線上線下結合的路線。”謝慶好說。

但是,謝慶好不贊同品質好、時尚的品牌就應該走高價路線。他信奉的商業理念是高品質、低價格。從原料選擇、運輸成本、包裝材質、人員配置以及供應服務商的選擇,阿好坊處處實現最優整合,通過科學的管理方式在各個環節中控制成本。

“現在是走量的時代,走親民路線,讓利給客戶,才能抓住90後和00後,這才是未來的市場。薄利多銷已經成為歐美市場的主流,這也是中國市場要改變的地方,找準需求點和性價比,不要幻想暴利,我們要把價格做透明,扁平化。”

未來,謝慶好看好重慶在“一帶一路”中蘊藏的巨大商機,他的夢想是以全球視野整合產業資源,讓企業帶著“三個好”,走出國門,走向全球。

企業的格調:互助分享

​阿好坊的千店之路:把“女子”做成一個“好”

作為連續多年的“十大新銳渝商”,謝慶好並不願意多提個人榮譽,他的辦公室裡看不到任何的獎盃和牌匾。“我不覺得這個企業就是我的,是大家選擇了我,員工對我的信任成就了阿好坊。這個企業是大家創造的。”

在企業內,謝慶好倡導一種“家文化”的凝聚力,以“愛”和“傳、幫、帶”精神互幫互助。“幫,不但幫工作,更要幫思想,管理者首先以身作則,對團隊成員有愛心。愛就要嚴格要求他,才能幫他成才,鬆懈就是害他。”

“我管理企業的很多想法,都是從我母親那裡體悟到的。”謝慶好生長在一個不富裕但是很溫暖的大家庭,兄弟姐妹之間很抱團,互相幫襯,尤其是母親教養有方。兒時他經常跟著媽媽在村裡幫助貧苦老人。他從母親身上,學會了互助與分享。

“小時候,我沒寫作業就跑出去玩,被一向溫柔的母親狠狠地批評了。她說你要分清什麼是緊急重要,為什麼不能先寫完作業,再好好玩呢?”他從母親身上,學會了做事要分清輕重緩急。

如今,事業有成的謝慶好每次回老家探望,母親首先會勸他注意身體,同時也會委婉地提醒他要踏實。他從母親身上,學會了戒驕戒躁。

​阿好坊的千店之路:把“女子”做成一個“好”

“我只是領頭羊,領頭羊的使命是奮力奔跑。”謝慶好不斷用更高的標準激勵自己,這體現在現實中的行動就是,一有閒暇,就忙著出國考察,到清華讀EMBA,訓練自己的商業嗅覺。“你一停下來,就會被別人超越,企業很容易倒閉掉。”謝慶好說。

在謝慶好眼中,做企業的成就感,在於為社會培養出一批人才。“我們有自己的商學院,這些年下來,培養出幾千名店長。很多基層銷售一畢業就來了,年紀小對社會認識很模糊,經過打磨逐步成熟,有的成長為優秀的管理者。即便他後來離開了阿好坊,我也很有成就感,這也是我為社會做的一點貢獻”。

在一次基層調研中,一名剛剛晉升店長的小夥子對謝慶好說,“這幾年在阿好坊的鍛鍊,爸爸媽媽覺得我長大了,現在家裡的大事都和我商量”。

謝慶好說,這是他最自豪的時刻。

圖/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