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哥胤禔才是長子,康熙帝卻為何偏要立皇二子胤礽為太子呢?

_記憶中窺見


康熙皇帝為什麼沒有立長子胤禔為太子,而是立二子胤礽作為太子清朝最開始是典型的貴族政治,跟中原的魏晉南北朝時代一樣,皇帝只是最大的貴族而已,其他還有大大小小的貴族。所以,努爾哈赤培養的第一個繼承人褚英,威脅努爾哈赤的地位,褚英就被殺了,第二個準備培養的繼承人代善,也傳說跟努爾哈赤大福晉不清不楚,從而失去地位。

皇太極在兄弟們的支持下,取得汗位,等到打下地盤多了,在漢人的支持下,削弱了軍事貴族的經濟和後勤補給權力,登基稱帝。

皇太極死後,皇帝的成年兒子跟皇帝弟弟多爾袞競爭皇位,竟然失敗了,結果小兒子順治繼位,這個只有貴族政治時代才有可能。

順治做了七年傀儡,臨死前大臣輔助,年幼的皇帝又受輔政大臣的欺負。只是從入關後,皇子做八旗旗主,經濟上依耐漢人,從而八旗貴族的權力進一步削弱了,

康熙隨後就取消了議政王大臣,進入了官僚政治時代。其實到了這個時候,官僚政治成熟了,康熙是可以選擇宋明那樣的皇位繼承人制度的,但是,他偏偏選擇了司馬炎式的模式,也就是培養太子,讓外戚輔政作為太子的直系班底,用其他皇子制約太子,

這就需要一個強大的母族,而大阿哥母親出身並不高,而胤礽母親為皇后赫舍里氏,胤礽為嫡長子,且有強大的母族。

所以,最初的模式是,胤礽為太子,索額圖為他的嫡系保底,大阿哥制約太子,明珠為他的嫡系班底,他們相互制約,保證太子順利接班。感謝您的閱讀。點個贊再走吧!謝謝您!


中國通史視頻


古代帝王后宮佳麗眾多,自然而然的孩子也會很,但是在立太子的問題上,無一例外的都尊循“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則,嫡子之外的孩子再優秀,也只能跟皇位無緣,而所謂嫡子也就是皇后生的孩子,而皇后如果有多個兒子,立太子也會按長幼分下去。除了皇后生的孩子以外,妃嬪生的孩子都被稱為庶子!

唐高祖李淵,他的次子李世民雖然功勞很大,也是嫡子,但他卻是次子,結果李淵立了戰功很少的嫡長子李建成為太子。這讓李世民很氣憤,於是他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了李建成,奪得了大唐的皇位!



而清朝康熙年間,康熙帝的皇子眾多,而胤禔在眾皇子中排行老大,也就是皇長子。但是,由於他的生母惠妃那拉氏只是一位庶妃,而胤禔也就成為了庶子,所以他跟太子之位無緣,而皇二子胤礽的生母赫舍里氏,她身為皇后身份高貴,所以她的兒子胤礽就是嫡子,因此被康熙立為了皇太子!


但是,康熙這兩個兒子都非常不爭氣,胤禔因為覬覦太子之位搞出了個“魘咒事件”,詛咒當時的太子胤礽,被發現後被康熙永久囚禁了起來。而當上太子的胤礽也非常的不爭氣,他當了38年太子,先後被康熙廢立兩次,就在他被囚禁的情況下,康熙仍然對這個嫡子抱有希望,始終沒有再立太子,也因為他遲遲不立太子才有了後來的“九子奪嫡”事件!

“自古無情帝王家”,出生在帝王家是幸運的,能榮華富貴享受一生,但也是不幸的,皇位的爭奪使得“兄弟相殘”的事件也是比比皆是!


唐古看今


有嫡長立嫡長。

無嫡立長。

胤礽是皇后赫舍裡所生。

立為太子。

符合禮法。

清皇室看似中華皇朝。

但對立太子之事。

幾乎都背禮法。

沒有一位嫡長子繼承皇位。

自雍正後。

繼任皇帝均由先皇的密詔來確認。

大多數的皇子,為謀皇位,求得皇帝的欣賞。

都變得維維諾諾,缺少主見。

奉迎有餘,能力不足。

以致於乾隆帝后,接位的清帝,一個不如一個。

故,清庭的垮臺與其繼續人的選擇有著某種關聯。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大阿哥胤褆確是皇長子,但不是嫡子,更不是嫡長子,與八阿哥一樣,康熙曾經說過,老八母親出身低賤,不可能立他為太子。

縱觀中國歷史,歷來都是母憑子貴,兒子的貴賤,為什麼是由母親的身份來決定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紅樓夢裡的賈寶玉及其弟弟賈環,看了名字,高低已分,賈寶玉是寶玉,賈環只是個環,當然只是說笑。賈寶玉母親王夫人,是賈寶玉父親賈政的正妻,出自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王家是個有軍功的世家,王夫人的哥哥,更是擔任九門提督一職,位高權重,身份顯赫,王家的大小姐,與同是軍功出身的賈家公子賈政,當然是門當戶對。再來看看賈環的母親趙姨娘,只是賈政的一個小妾,憑著容貌進入賈府,出身社會最底層,賈環的舅舅,更是常上門找這個妹妹借錢的破落戶,無論家庭與出身,趙家都不能與王家相提並論。王夫人是正妻,賈寶玉就是嫡子,趙姨娘是小妾,賈環就是庶子,每個家庭的爵位,都是由嫡子繼承,而不是庶子。

當然滿人非漢人,並不太講究這個,太子兩度被廢,後來康熙立的是四子雍正,也不是嫡子。但太子胤礽的生母,是康熙的第一個皇后,是朝中大臣索尼的孫女,看來滿清皇家,也是講究門當戶對的,這樣一來,胤礽妥妥的嫡長子。

再來說說大阿哥胤褆,有年齡優勢,也有軍功,康熙早年也是比較喜歡他的,但後來,大阿哥政治失誤不斷,徹底失去了爭儲的機會。

首先是“帳殿夜警”事件,康熙四十七年,康熙至木蘭圍場狩獵,大阿哥擔任近身侍衛,負責皇帝安全,期間太子與康熙發生矛盾,康熙嚴厲斥責太子,太子竟頂撞康熙,後又半夜至康熙營帳窺視動靜,被負責安全的大阿哥發現,立刻向康熙奏報,康熙感覺安全受到威脅,他認為自己人的威脅最防不勝防,沒等回京,便揮淚廢了太子。

“帳殿夜警”事件 ,康熙並非親眼所見,都是大阿哥隨時稟報,不排除大阿哥想搬倒太子而添油加醋誣告的可能。但太子被廢后,大阿哥在立儲上就有了明顯優勢。

為了防止太子東山再起,大阿哥向康熙稟報:“胤礽所行,卑汙失人心……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父皇之手”。大阿哥要殺自己的親弟弟,康熙震驚,但不動聲色,暗中派人保護廢太子,此外,康熙對外宣佈:朕命直郡王胤褆善護朕躬,並無欲立胤褆為皇太子之意。胤褆秉性燥急頑愚,豈可立為太子。康熙對大阿哥做出如此評價,基本宣告其與太子之位絕緣。

此時 ,皇三子胤祉突然跳出來揭發早年大阿哥請蒙古喇嘛做法鎮魘太子,經盤查證據確鑿,康熙大怒,下令將大阿哥革除爵位,永遠圈禁,從此與政治無緣。


政史新君


歷史上皇位傳承有立嫡立長的傳統,滿清雖是外族,但是“清承明制”,他們的制度大部分仍然沿襲明朝。那麼康熙要立太子,只會選擇嫡長子胤礽,而不會選庶出的大阿哥了。

還有一個原因,在於立太子的時機。清朝入關取得天下以後,順治並沒有立太子,看來滿清並沒有把立太子當做一個必備的“程序”。順治後來意外得了天花去世,而繼位的康熙是孝莊太后指定,康熙這個皇帝雄才大略,從這裡可以看出來,不立太子也可以擇得賢君。

康熙最初也沒有立太子的想法,豈料到了康熙十三年,皇后赫舍裡難產,最終生下了嫡子胤礽,但是皇后卻性命不保。當時正是吳三桂三藩造反,大清的未來懸而未決,康熙在他們的步步緊逼之下,對清朝的國運充滿了焦慮。正是在這個特殊時期,康熙適時立下太子儲君,既安定了人心,表明清朝皇位延綿不絕,也算告慰了皇后的在天之靈。

至於沒立大阿哥,全因他不是嫡子,如果立他就名不正言不順。後來大阿哥飛揚跋扈、殘暴不仁,不立大阿哥也是正確的。可惜康熙鍾愛的嫡子胤礽也不是可造之材,多次讓康熙失望,最終他們哥倆都沒有得到清朝的皇位。


華聲1818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皇長子不等於嫡長子,太子胤礽乃是康熙皇帝第一任皇后赫舍裡所生的兒子,也,就是嫡長子,滿清皇室雖是少數民族,但入住中原以後,也以中華正統自居,當然也要遵守中華傳統的宗法制度,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都遵循一個嫡長子制度,何謂嫡長子?在我們古代中國,正妻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就叫嫡長子,皇家來說,皇后才是正妻,其他妃子都是妾都不是正妻,因此,康熙立胤礽為皇太子是名正言順的事


見血一針


胤礽的母親是和舍利皇后,是康熙的正妻,赫舍裡皇后一共生了兩個兒子,長子早夭折,赫舍裡在生次子胤礽的時候難產去世,古代講究,傳位嫡長子,或者是嫡子,康熙立胤礽名正言順。

胤禔雖然比胤礽年齡大,但是他母親是惠妃,所以這麼說來,他只是一個庶長子而已,立他為太子名不正言不順,康熙的第一個正妻赫舍裡皇后,是老臣索尼的孫女,索額圖的女兒,一開始康熙年幼。無法應對這些惡勢力,所以就由孝莊太后做主,將索尼的孫女嫁給康熙,目的就是為了藉助索尼家的勢力來壓制這些惡勢力。



赫舍裡皇后十一二歲就嫁給康熙,她出身高貴和康熙的年歲也相當,她們在一起完全是政治婚姻,但是,他們本著先結婚後戀愛的宗旨,慢慢的培養出了感情,而且赫舍裡皇后在婚後還給康熙生了兩個兒子,赫舍裡皇后是康熙的正牌妻子,所以立胤礽為太子,怎麼也說得過去。


無奈胤礽不太爭氣,曾經兩次被廢,他可以說是一個把一副好牌打的稀巴爛的人,能把一副爛牌打好的人需要本事,能把一副好牌打爛的人也得需要本事,胤礽屬於後者,正因為胤礽不爭氣,才讓別人有了可乘之機,才會出現後來的“九子奪嫡”事件,庸者下,能者上,適應於任何時候任何事情。

總結:胤禔雖然是康熙的長子,但是他只是庶長子,如果胤礽一點毛病沒有,痛痛快快的當太子的話,作為庶長子的胤禔是沒有任何機會的,滿人庶嫡觀念,也多頓少少受了漢人的影響比較重的。


佳寧姐姐說歷史


公元1661年,順治帝駕崩,8歲的玄燁即位,皇帝年幼,由異姓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輔政,鰲拜日漸專橫,權傾朝野,為籠絡索尼父子,冊立其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后,那年康熙11歲。雖是一場政治婚姻,但少年結髮,互相扶持,公元1669年康熙親政。康熙與赫舍裡既有夫妻之情,又有匡扶之義。赫舍裡生下胤礽便難產而死,胤礽是她留下的唯一血脈。愛屋及烏,康熙對於唯一的嫡子胤礽甚至喜愛,自小便帶在身邊,親自教導。

幫助扳倒鰲拜的索尼父子逐步成為康熙倚重的人,赫舍里氏慢慢崛起,勢力不斷壯大,二皇子胤礽有強有力的支持,另外康熙早有意削藩,國內形勢動盪,立有母族勢力的二皇子胤礽更能穩住局面。

清入關不過二三十年,統治基礎不甚牢固,漢化有意仿前朝,立嫡。康熙選擇立嫡子胤礽為太子。



歷史中國


嫡出和庶出的區別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次子叫胤礽,那我們分別來介紹這兩個人,就能明白為什麼康熙帝會立次子,而不立長子為太子了。

胤禔生於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他的生母是惠妃那拉氏,《康熙王朝》和一些書說惠妃是納蘭明珠的妹妹,但這個是不對的,因為惠妃的父是索爾和,惠妃的祖父是德樂格爾,惠妃的曾祖父是金臺石。

而明珠的父親是尼雅哈,明珠的祖父是金臺石,也就是說惠妃的祖父德爾格爾與明珠的父親是尼雅哈是親兄弟,都是金臺石的兒子,也就是說明珠是惠妃的堂叔,這個金臺石是皇太極的舅舅,納蘭明珠還有一個很著名的兒子叫納蘭性德,也叫納蘭容若。

惠妃是康熙二十年被冊封的,是當時四妃之首,另外三位分別是宜妃,德妃,榮妃,其中宜妃是皇九子的生母,德妃是皇四子與皇十四子的生母,榮妃是皇三子的生母。

胤礽生於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比胤禔小兩歲,他的生母是仁孝皇后赫舍里氏,《康熙王朝》說赫舍里氏是索尼的孫女,索額圖的女兒。

其中索尼的孫女是對的,但是赫舍裡不是索額圖的女兒,而是索尼長子赫舍裡噶布喇的女兒,而索額圖是索尼的三子,也就是赫舍裡的三叔。

赫舍裡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任皇后,而索尼又是順治帝留給康熙帝的四位輔政大臣之首,而且康熙帝是在索額圖的幫助下智擒鰲拜的,康熙帝對索尼一家是充滿感激之情的,而赫舍裡生胤礽的時候難產而死,所以胤礽滿週歲的時候就被立為皇太子。

由此可見,胤礽之所以被立為太子,完全是因為他的生母赫舍裡一家的關係。另外值得一說的,大清皇帝的繼承製並不是嫡長子繼承製,但是胤礽又符合了嫡長子繼承製。





成武暢通


康熙為什麼立次子為太子, 不立長子為太子?

因為康熙的長子是庶出,次子是嫡出,次子名為愛新覺羅胤礽,是康熙皇帝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的兒子。赫舍里氏因為陪伴康熙皇帝面對權臣鰲拜凌駕時的無奈困頓期,算是同過患難,這份情意是後宮其她女人望城莫及的。當然赫舍里氏本身性格好,溫柔大方,賢惠得禮,除了康熙愛重她,連孝莊皇太后對她也很滿意。而胤礽出生的那一年,赫舍里氏難纏而死,康熙放不下這個最愛的女人,終其一生對胤礽都有一種獨特的感情牽絆。

再說說康熙本人,他是順治的庶出皇子,因順治英年早逝,靠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全力扶持,才能繼位為帝。他的童年在皇帝當中算是艱難的,父親因為寵愛董鄂妃,全然顧不上後宮其他妃嬪的孩子,自然不會有更多的寵愛傾向於自己。所以,他也怕失去母親的胤礽在後宮舉步維艱,於是私心裡更加偏愛他。

即便日後胤礽觸犯國法,難以在做太子,康熙對他的處置依然是顧念舊情的。幾番思量,數載光陰又恢復胤礽的太子之位,後來二度被廢,與其說是康熙對他的失望,倒不如說是康熙對自己的處罰。

任何時候,任何帝王,都受不了一個儲君像扶不起來的阿斗。至於大兒子胤禔,無論是他的母親,還是其他,在康熙心裡都是不如胤礽的,甚至一開始康熙只把他當做歷練胤礽的磨刀石而已。清朝皇帝有好幾個都不是嫡出,不是胤褆做不了太子,而是康熙根本就無意於他,他也沒有赫舍里氏這樣讓康熙念念不忘的母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