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悲歌,疆域遼闊卻統治不到百年的大元王朝

這是中國歷史上曇花一現下疆域最遼闊的王朝,曾一度橫跨歐亞大陸;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並統治的封建政權;這是一個種族差異性下階級矛盾嚴重的國家。它開創了中國歷史地域之最的局面,但為何不到一個世紀的它,就走向了衰敗與滅亡的征程?是什麼一步步緊逼將這個王朝推向崩潰的邊緣?

帝國悲歌,疆域遼闊卻統治不到百年的大元王朝

元朝的疆域版圖

大元,這個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帶領下的王朝,曾經盛極一時。卻在不知不覺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是什麼讓這個國家衰亡的如此迅速,從此走向了覆滅的命運?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1162年,在漠北出生了一個男嬰,他的姓名叫做"孛兒只斤·鐵木真"。誰也沒想到,正是這個男嬰,卻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成人後的他,於開禧二年建立一個統一國家——大蒙古國,其也被尊稱為"成吉思汗"。隨後其多次發動對西部的戰爭,使得蒙古人的鐵騎征服了歐亞這塊大陸。

帝國悲歌,疆域遼闊卻統治不到百年的大元王朝

成吉思汗

但不幸的的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最終沒能抵過病魔的侵擾,在征伐的路途中去世了。他將攻打的亞歐的江山就留給了其子孫後代,而繼承中國這塊疆域版圖的則是成吉思汗的嫡孫忽必烈。

但從忽必烈到元朝滅亡這一個世紀不到的時間,大元上演了哪些"傳奇"故事最終為元朝的滅亡隱藏了哪些暗疾?

四等人制,民族歧視

元朝建立之後,除了和其他王朝一樣有著殘酷的階級壓迫,其民族矛盾在其實行等級制度後也日漸尖銳。在忽必烈時期,元朝就實行等級制度制度。其按照帝國內的居民具體分為四等,但實際上是按照民族的差異和征服的先後時間來確定的。

元朝將帝國的居民分為四等,而作為元朝的統治者,蒙古人自然就成為了第一等人,他們享受各種政治社會特權;而元朝對西北、西域以及歐洲來華各族人的色目人判定為第二等級;第三等級就是漢人,它並不指我們所理解的漢人,而是蒙古原先統治下的漢人,主要包括中國北方漢人,女真人,契丹人以及西南片區的四川雲南的居民;而最後一等就是南宋統治下的漢人。

帝國悲歌,疆域遼闊卻統治不到百年的大元王朝

四等級關係圖

而元朝的這種等級制度劃分實際上暗藏禍心,將蒙古人劃分為一等級就是為了保證自身民族的優越性,其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佔有絕對優勢;而將色目人劃分為第二等級,目的就是為了拉攏色目人維護自身統治;而最後將漢人劃分為兩個不同等級,就是希望能夠藉此分化和瓦解漢人,從而製造漢人之間的矛盾,使之內部衝突,最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但雖然四等人制度維護了蒙古人的獨特利益與地位,但是這種特權又能夠維持多久呢?四等人制度的存在沒有達到蒙古人想要的效果,卻給大元的滅亡留下一道暗疾。

頻繁換帝,奢靡腐敗

公元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逝世。直到元朝滅亡,在元朝經歷這短短40年的時間內,竟然頻繁更換了9位皇帝,平均每位皇帝的執政時期竟然不達5年。如此頻繁的皇位變更,給日漸飄渺的大元王朝的未來蒙上了一層輕紗。

而自忽必烈開始,後面的皇帝日漸開始沉醉於這地域遼闊,地大物博的元朝醉夢之中,他們大部分人都開始過上整日鶯歌燕舞,醉生夢死的生活。而諸位大臣在朝廷之中開始爭權奪利,以至於墮落腐敗之風愈演愈烈。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元武宗,其統治時期政府財政收入為280萬錠,出人意料的是其在位一年就用掉了820萬錠,差距如此之大的財政赤字的原因竟然是元武宗將大量錢財用在了敬神、修廟等祭祀活動之中。

帝國悲歌,疆域遼闊卻統治不到百年的大元王朝

統治者過著奢靡的腐敗生活

高級統治階層日趨腐化,各級官員趁機魚肉百姓,貪汙受賄。長期的社會黑暗統治讓廣大人民在生存的邊界線上垂死掙扎,最終壓死百姓的最後一根草將苟延殘喘的大元王朝徹底壓垮。

天災驚現,人禍四起

大元王朝統治之下,1345年、1346年、1348年,黃河三次決堤,河水漫蓋,淹沒了房屋與種植的糧食。最終導致黃河兩岸人民饑民遍野,流民無數。這就為元末的農民起義準備了大量的軍人士兵。當時社會上廣為流傳一首《醉太平》的小令,其暗諷了當時當權統治者的腐敗黑暗和社會人民過著"食人"的水深火熱的社會局面。

帝國悲歌,疆域遼闊卻統治不到百年的大元王朝

百姓顛沛流離的生活

同時政府為了轉嫁財政危機,大量印刷紙幣,這導致了社會通貨膨脹的情況,最後以至於人與人之間只能通過物物交換保障自身的利益。大量印刷紙幣的後果也隨之而來,元朝的經濟貨幣體系因此而崩潰,成為大元王朝滅亡的重要因素。

石人一出,紅巾軍起

風雨飄渺,天下昏暗,大元王朝在中原的統治下搖搖欲墜。誰又能成為壓垮大元的最後一根稻草?誰又能主宰這一片天地的沉浮?

在元朝統治期間,黃河屢次決堤,於是元順帝決定派賈魯治水。雖然最終的結局是賈魯治水成功,但是長期的治水徭役了大量百姓,使得民聲沸騰。而百姓中就出現了一個人,他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大元的命運。

他就是韓山童,其不滿元朝對百姓的魚肉統治。因此他繼承祖業在民間秘密傳播白蓮教,暗地裡組織農民謀反,其將"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謠言四處傳播,鬧得人人皆知。隨後由秘密製作獨眼石人埋在即將挖掘的河道之中,等到獨眼石人被挖出來後,河工們驚訝不已。消息一傳出,震驚大江南北。

帝國悲歌,疆域遼闊卻統治不到百年的大元王朝

韓山童帶領百姓起義

見到輿論效果已出,韓山童與劉福通決定在穎州起義。不料內部背叛,消息走漏了風聲,官兵前來鎮壓,韓山童被捕犧牲。但雖然他死了,但劉福通衝出重圍後再次起兵,一舉攻下穎州,而由於這些起義軍頭裹紅巾,因此被稱為"紅巾軍",這標誌著元末的農民大起義正式爆發。

農民起義,誰主沉浮

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作戰勇猛,屢次大敗元軍,這極大的打擊了元朝的氣焰。為了進一步鞏固自身的勢力,在1355年,劉福通打著"滅元興宋"的旗號奉韓山童之子韓林兒在亳州稱帝。同時南方也興起另一支紅旗軍,其建都蘄水,建立"天完"政權,意思是完全壓倒"大元"政權。

隨後抗元勢力紛紛起兵反抗,很快就結成了燎原之勢,這沉重打擊了大元的統治,但最終還是被元軍逐個擊破。而南方的紅巾軍勢力也發生了極大變化,陳友諒篡奪了天完政權,改國號為"大漢";朱元璋也代替郭子興,佔領南京,網羅劉基、宋濂等賢人,割據一方;除此之外,還有佔據蘇州的張士誠以及偏安江南的方國珍。

帝國悲歌,疆域遼闊卻統治不到百年的大元王朝

當時東南勢力的分割局面

最終朱元璋在賢良的策略之下,揮師進攻,最終一統東南的半壁江山。此刻,朱元璋率軍北伐,將北方的元朝重新趕回到了草原的遊牧地帶。

元朝的毀滅究其根本還是自取滅亡,長期對百姓的奴役統治使得民聲沸騰,加上四等級制度對漢人造成了精神的傷害,最終在腐敗的催化下加上了自然災害這根稻草,讓苟延殘喘的大元最終走向覆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