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句俗語諺語集錦: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差人見錢,貓鼠同眠】(諺)

差(犮犺ā犻)人:舊時在官衙當差的人。指差人收受了錢財賄賂,就會和犯人通同一氣,什麼枉法的事也能做出。《飛花詠》二回:“‘差人見錢,貓鼠同眠’。遂主張叫唱全湊出八兩銀子來,分封做兩包,每包外寫著五兩,籠在袖中出來。”

○也作〔差人見錢,不怕青天〕。《後水滸傳》一九回:“我是逗你耍。俗語講得好:‘差人見錢,不怕青天。’從今需要大家商量。”

【柴多入灶塞死火】(諺)

灶裡有柴才能燒火做飯,但如果灶膛裡塞入的柴太多,就會把火塞滅。比喻用人過濫,反會把事情辦糟。裡汗《新綠林傳》二五:“人馬少了成不得氣候,太多了又累贅。柴多入灶塞死火,藥量過重吃壞人,最怕的是走漏了風聲呀!”

【柴經不起百斧,人經不起百語】(諺)

木柴再硬,也經不住百斧砍斫,定會劈開;人再固執,也經不住百語勸說,定會回心轉意。指思想工作只要耐心,自會生效。劉彥林《春風得意》一三章:“你再多活動活動,多給人家說說好話,柴經不起百斧,人經不起百語嘛!”

【柴米夫妻,酒肉朋友】(諺)

有柴有米,夫妻間才能安然度日;有酒有肉,朋友間自可你來我往。指人際關係,必須有物質條件作基礎才能建立。蕭鳴《臨河的村莊》一四:“她以‘柴米夫妻,酒肉朋友’、‘銀是白的,眼是紅的’、‘錢多腰桿硬,力大嗓門粗’為經驗,向他們指明奮鬥的目的。”

○也作〔酒肉朋友,柴米夫妻〕。曹玉林《甦醒的原野》一二:“沒有油水的結果是:大人小孩的肚子全成了無底洞,月月糧食不夠吃。‘酒肉朋友,柴米夫妻’,這句中國的古語,誰也不能說它沒有一點道理。”

【柴無一根,米無一粒】(慣)

沒有一點兒柴草和糧食。形容生活貧困得柴米不繼。明·張四維《雙烈記》一三出:“只是眼下難過,你豈不知?我衣衫首飾都典賣盡了,今日柴無一根,米無一粒,如何是好!”

【豺狼戴僧帽——裝善人】(歇)見“白臉狼戴草帽——假充善人”。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諺)

豺:形體似狼而小,性兇猛。豺狼:比喻兇惡殘忍的人。安:表反問。指豺狼當道傷人,消滅豺狼是當務之急,何必管那偷吃雞的狐狸!比喻剷除惡人應當先除首惡。《東觀漢記》卷二〇:“侍御史張綱獨埋輪於雒陽都亭,曰:‘豺狼當道,安問狐狸。’遂奏冀。”

○也作①〔豺狼橫道,不宜復問狐狸〕。清·王士禛《池北偶談》卷一二:“漢張綱曰:‘豺狼當道,安問狐狸。’西漢侯文署東部督郵,對京兆尹孫寶曰:‘豺狼橫道,不宜復問狐狸。’語在綱前。”②〔虎狼當道,不治狐狸〕。《資治通鑑·魏明帝太和六年》:“凡非相吞之國,不侵叛之臣,不宜輕伐。伐而不能制,是驅使為賊也。故曰:‘虎狼當道,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

【豺群噬虎】(諺)

噬(狊犺ì):撕咬。指豺聚集成群,能把猛虎吃掉。宋·陸佃《埤雅·釋獸》:“豺虎以殺為性。俗雲‘豺群噬虎’,言其健猛且眾,可以窘虎也。”

【摻沙子】(慣)

比喻安插新人,以改變原來的人員組成。羅竹風《再論“雜家”》:“過去十年的出版工作也是重災區,體制被打亂了,編輯被百般迫害,所謂‘摻沙子’的結果,有的編輯部門幾乎變成了沙漠,荒蕪不堪,後繼乏人。”

【攙上八兩水,不信漲不出半斤分量來】(諺)

八兩:舊制秤一斤是十六兩,八兩正好是半斤。在面裡摻進半斤水,自然會增加半斤分量。比喻付出多少,就必定能收穫多少。華而實《悲歡五重奏·知音》:“我們鄉里有句俗話:‘攙上八兩水,不信漲不出半斤分量來。’老大的血本兒總算沒白下。”

【饞鬼搶生肉——貪多嚼不爛】(歇)

比喻片面追求數量,反而達不到目的,收不到好的效果。曲波《山呼海嘯》三五:“凌少輝繼續說道:‘打法:既不要饞鬼搶生肉——貪多嚼不爛,更不能大姑娘吃飯——小口小品的細嚼慢嚥!’”

【饞貓總得奔腥味兒】(諺)

指貪吃腥味的貓,一聞到腥味就會跑過去偷吃。比喻貪婪的人,總經不住物慾的誘惑。也比喻走邪的人習性難改。張國慶《仇親》一〇章:“俗話說:‘饞貓總得奔腥味兒。’賈大金牙看二破車能保媒拉縴兒,會撒情賣俏,就一頭紮在王大葫蘆門下。”

○也作〔饞貓改不了吃腥〕。陳昌本《“花腳王”開棺·不眠夜》:“唉,饞貓改不了吃腥,田鼠改不了打洞,不假!周全呀周全,有些同志正張羅著給你平反呢,你倒熊瞎子進村,自己跳出來送上門了。”

【纏麻頭,續麻尾】(慣)

麻:這裡指麻類植物的纖維,是紡織麻類織物的原料。比喻說話東拉西扯繞彎子,不直截了當。元·無名氏《神奴兒》一折:“〔正末雲〕兄弟,你恰才入門來,說你嫂嫂不曾還你的禮,如今可要分傢俬。〔唱〕你打破盆則論盆,休的要纏麻頭,續麻尾。”

【蟬翼為重,千鈞為輕】(慣)

鈞:古代重量單位,一鈞是三十斤。千鈞:形容極重。蟬翼極輕,卻把它看得很重;千鈞極重,卻把它看得很輕。比喻是非被顛倒。戰國·屈原《卜居》:“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清·蔣驥《山帶閣注楚辭》卷五:“蟬翼二語,言是非之不清。”

【產處不如聚處】(諺)見“出處不如聚處”。

【菖子開花——不見影】(歇)

菖子:即菖蒲,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初夏開花,呈黃色。舊時迷信認為見到菖蒲花會交好運,故花多被人摘取,以致難得看到。清·錢大昕《恆言錄》卷六:“‘菖蒲花,難見面’,施肩吾詩也。”連影子都不見。常指不知道人的下落或見不了面。劉澍德《賣梨》六:“每年過春節,老韓喜總到左家來拜年。今年,卻來個菖子開花不見影。老左可真生氣了。”

【娼不笑人娼,盜不罵人盜】(諺)

娼:妓女。比喻從事低賤行業的人,都忌諱向人提及所從事的職業。《冷眼觀》一二回:“你不知道,娼不笑人娼,盜不罵人盜。大凡世界上營業不正的人,最忌被人道破。”

【長安雖好,不是久戀之鄉】(諺)

長安:西安的前身,唐代為世界四大名城之一。指繁華熱鬧的地方雖好,也不宜長久留連。泛指不宜久戀某地。元·李壽卿《伍員吹簫》一折:“將軍既然打了費得雄,此人回去,見那父親說了,必然統兵擒拿我和你兩個。自古道:‘長安雖好,不是久戀之鄉。’我和你如今投奔那一國去好?”

○也作①〔長安雖好,不是久戀之家〕。《西遊記》九六回:“常言道:‘長安雖好,不是久戀之家’。待我們有緣拜了佛祖,取得真經,那時迴轉大唐……”②〔長安雖好,不易久居〕。《大馬扁》三回:“一場費心,白捱了幾天來寫這道條陳,總沒好處。正是:長安雖好,不易久居。便買棹回返廣東。”③〔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梁園:漢梁孝王在開封為宴飲賓客遊樂而修建的一座名園。《水滸全傳》六回:“智深與史進看著,等了一會,四下火都著了。二人道:‘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俺二人只好撒開。’”④〔揚州雖好,不是久戀之鄉〕。《金瓶梅詞話》八〇回:“你還恁傻!常言道:‘揚州雖好,不是久戀之鄉。’不拘多少時,也少不的離他家門。”

【長不過五月,短不過十月】(諺)

長(犮犺á狀犵):此處指白晝天長。指農曆的五月,白晝天最長;農曆的十月,白晝天最短。亢君等《攻克汴京》三章:“俗話說:‘長不過五月,短不過十月。’農曆五月間,天亮得早。張平耀四點鐘起床,到將近七點半,水米還沒沾牙。”

○也作〔長五月,短十月〕。顧笑言《啞巴西施》一四:“從公安局出來,已經快四點鐘了。俗話說:‘長五月,短十月。’現在正是白天最短的時候,一輪紅日,已經西沉。”

【長蟲打架——繞脖子】(歇)

長蟲:蛇。本指打架時纏繞著對方的脖子,轉指說話、做事繞圈子。劉紹棠《蒲柳人家》一〇:“‘你真是長蟲打架繞脖子!’花鞋杜四嗄嘎笑道,‘咱們正話說捉拿周文彬,你怎麼又牛頭不對馬嘴,拐到了周檎那小哥兒身上。’”

【長蟲鑽竹筒——死不轉彎】(歇)

本指蛇鑽進竹筒後身體不能轉彎,轉以形容人固執,死不改變主意。孟千等《決戰》五:“班長也有點心煩了,天天和他磨嘴皮,好話勸了千千萬,可他還是長蟲鑽竹筒——死不轉彎。”

【長處掏,短處捏】(慣)

形容人貪婪吝嗇,處處佔便宜。《三俠五義》五回:“趙大這小子,長處掏,短處捏,那一種行為,連柴火錢都不想著還。他怎麼配發財呢?”

【長江後浪催前浪,一替新人換舊人】(諺)

一替:一代。就像長江的水後浪催促著前浪不斷向前一樣,一代一代的新人茁壯生長,接替著上一代人向前發展。指歷史就在這一代接一代的交替中向前推進。元·楊暹《西遊記》一本三出:“一住金山十數春,眼前景物逐時新。長江後浪催前浪,一替新人換舊人。”

○也作①〔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王少堂《武松》上一回:“俗語云:‘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從小老闆到跑堂的,都是些小夥,這個算得上一新了。”②〔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賀原《邪派高手》一〇回:“凌少俠,古人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這話一點不假,在你這兩位師妹身上也可以看到了。”③〔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馮育楠《金門大俠霍元甲》二二回:“元甲,你們老霍家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你看東閣小小年紀,竟能打一套散拳了。”

【長考出臭棋】(諺)

長考:過長時間的思考。指下棋時,棋手思考過度就會陷於猶豫不決,出現敗棋。也比喻做事思慮過多容易壞事。朱小明《棋壇旋風聶衛平》二七:“俗話說:‘長考出臭棋。’思考時間長了,棋手容易丟掉憑經驗建築起來的直感,而鑽入牛角尖。”

【長命債,長命還】(諺)

指長期拖欠下的借款,只能慢慢地分期歸還,不能立馬還清。陳殘雲《香飄四季》三章:“他就只好用盡自己的本領,給人家講好話,拖債和借債。俗話說:‘長命債,長命還。’”

【長木匠,短鐵匠】(諺)

指木匠下料,總要留長點,長了可以裁短;鐵匠打鐵,總要留短點,短了可以鍛長。比喻做事必須留有餘地,以便從容處理。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一八:“韓非子言:‘為土木耳鼻欲大,口目欲小。’蓋耳鼻大則可裁削,口目小則可開鑿。此為建事制度之法,可通於吾鄉俗語‘長木匠,短鐵匠’。”

○也作①〔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裁縫〕。鄭國良《工匠的哲學》:“俗話說:‘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裁縫。’木匠下料要留長,鐵匠鍛鐵要留短,這是為了留有餘地。但裁縫下剪卻要尺寸合適,不能長也不能短。”②〔長木匠,短鐵匠,沒新沒舊是石匠〕。洛康《笨木匠》:“他一急,突然想起了投師學藝時,老師傅經常給他講的一句老話:‘長木匠,短鐵匠,沒新沒舊是石匠。’”

【長衫有人穿,長話無人聽】(諺)

拖拖拉拉、沒完沒了的話,誰聽了都厭煩。指講話貴在乾脆利索,言簡意賅。丘峰等《空降團的女翻譯》七:“有些士兵邊走邊議論:李團長就是乾脆,他懂得人心,有話即長,無話即短嘛!長衫有人穿,長話無人聽。”

【長痛不如短痛】(諺)

本指長期受著慢性疾病的折磨,不如下決心忍受一時劇痛徹底除掉病根。比喻為了避免長期的不快或麻煩,不如痛下決心予以解決掉為好。清·唐甄《潛書·仁師》:“蜀人諺曰:‘長痛不如短痛。’久亂不定,長痛也;一戰之殺,一令之誅,短痛也。以短痛去長痛,是之謂殺以成仁。”謝覺哉《學習長談》:長痛不如短痛。自己向自己猛攻一下,割去瘡癤,遍體清涼。改過,丟掉包袱,也是一樣。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諺)

賈(犵ǔ):經商。指水袖長了,舞姿就顯得美妙;錢財多了,經商就週轉靈便。指資金雄厚是商業發展的基礎。也泛指財物豐裕,一切事情都好辦。《韓非子·五蠹》:“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故治強易為謀,弱亂難為計。”

○也作〔長袂善舞,多資善賈〕。袂(犿è犻):衣袖。《太平御覽》卷八二九引《韓子》:“鄙諺曰:‘長袂善舞,多資善賈。’此言多也。”

【腸裡出來腸裡熱】(諺)

從親孃肚裡生出的,親孃自然非常關切疼愛。指母親總對自己的親生子女格外關心。元·關漢卿《哭存孝》二折:“忽然二事在心上,義兒親子假和真。啞子終是親骨肉,我是四海與他人。腸裡出來腸裡熱,阿者親的原來總是親。”

【常抱的娃娃不會走】(諺)

比喻對年輕人不敢大膽任用,只會妨害他們的成長。牛大力《接班人》:“常言道:‘常抱的娃娃不會走。’對年輕一代,要積極培養,也要放手使用。怕出錯就不讓闖,那就會永遠沒出息。”

【常病無孝子】(諺)見“百日床前無孝子”。

【常常坐首席,漸漸入祠堂】(諺)

首席:宴席上的首位。祠堂:死後排列靈位的廟堂。指人年事已高,在宴席上常坐首位,就意味著死期快到了。清·程世爵《笑林廣記·避首席》:“諺雲:‘常常坐首席,漸漸入祠堂。’此言齒愈尊死愈速也。故首坐一席,人人讓之。”

【常打魚總有撈上王八的時候】(諺)

王八:鱉的俗稱。指經常打魚,總有一次會撈上鱉。比喻事情只要常常去做,總有好機會,好結果。吳越《括蒼山恩仇記》一〇回:“今天這口氣,我們是咽得下也得下,咽不下也得咽。氣憋在肚裡,仇記在心裡,‘常打魚總有撈上王八的時候’。”

【常調官好做,家常飯好吃】(諺)

常調官:經常調動的官員。指任職不久就又調動的官員,既看不出政績,也發現不了劣跡,這樣的官好當。這和家常飯容易吃是一個理。褚衍《雲淡風輕》二:“官員宜調動,但不宜頻頻調動;頻頻調動弊多利少。人說‘常調官好做,家常飯好吃’,這實際上是帶有嘲諷意味的。”

【常讀口裡順,常寫手不笨】(諺)

經常讀,嘴巴順溜;經常寫,筆下利索。指學習要勤讀勤寫,自然就學識淵博,文章練達。於進《傳統學習法》:“不怕無知,就怕不學。常讀口裡順,常寫手不笨。一日讀書一日功,十日不讀一場空。”

【常賭無贏客】(諺)

經常賭博的人,沒有一個是贏錢的。指凡賭博,最後都是以輸錢為下場。樹棻《太湖傳奇》九章:“常言說得好:‘常賭無贏客。’胡山保才只高興了兩三天,手氣就轉壞了,而且越賭越倒黴。”

○也作〔久賭無勝家〕。《三俠五義》九四回:“俗語說的好:‘久賭無勝家。’大哥勸你的好話,你還不聽,拿話堵他;所以他才著急,說出那絕情的話來。”

【常將冷眼看螃蟹——看你橫行得幾時】(歇)

冷眼:冷淡、鄙視的眼光。橫行:本指螃蟹橫著爬行,轉指行為蠻橫,胡作非為。對橫行不法的人,從旁冷眼看,總看得到他到頭的日子。指人末日將到,橫行不了幾時。元·楊顯之《瀟湘雨》四折:“〔正旦雲〕爹爹,他在秦川為理,若差人拿他,也出不的孩兒這口氣,須是我領著祗從人,親自拿他走一遭去。正是:常將冷眼看螃蟹,看你橫行得幾時?”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諺)

有:富有。無:指貧窮。指注意節約要在平日富有之時。戒人過日子要作長遠打算,不可揮霍浪費。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卷七:“務使歲入之數常多於所出,以漸復祖宗之舊,庶國用可裕,而民力亦賴以少寬也。鄙諺曰:‘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此言雖小,可以喻大。”

○也作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鏡花緣》一二回:“毋得奢華,備留餘地,所謂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②〔寧當有日籌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歧路燈》八五回:“鄉里人常有兩句俗話:‘寧當有日籌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人肚內有了這兩句俗語,便不怕了。”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諺)

比喻經常處在某種環境中,難免會受到影響或某種麻煩。王厚選《古城青史》上九回:“死個把人,小意思。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

○也作①〔常在河邊走,早晚要溼腳〕。早晚:或遲或早。司空文《走南闖北》:“人常說的:‘常在河邊走,早晚要溼腳。’長時間出門在外,偶爾上當受騙也難免。今後多個心眼,不就得了?”②〔久在江邊站,沒有不溼的鞋〕。管建勳《雲燕》二六章:“俗話說‘久在江邊站,沒有不溼的鞋’呀,雲燕再叫真,可也經不起來回的圈套圈嘛。”

【場中莫論文】(諺)見“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

【唱白臉】(慣)

白臉:中國傳統戲曲中奸臣的臉譜,象徵奸詐,泛指反面人物。比喻在矛盾和爭鬥中充當強硬、蠻橫的角色。李準《黃河東流去》三七章五:“就是這個‘聖人門徒’,把他倒在碾盤上的一點穀子也掃走了,而且他自己不露面,叫兩個當兵的來唱白臉耍賴。”梁斌《烽煙圖》二〇:“那傢伙,他是個唱白臉的,剛愎自用,擰著鼻子抖威風。”

【唱獨角戲】(慣)

獨角戲:只有一個角色的戲。比喻一個人獨自去做通常不是一個人做的事。劉紹棠《水邊人的哀樂故事》三四:“正是為了節省外匯開銷,金秧才一個人唱獨角戲……他是這支人馬吃喝拉撒睡的大總管。”老舍《四世同堂》八四:“那時候……凡是與我主張不同的,我便把他們看成仇敵。那時候,我是唱獨角戲。”

○也作〔唱獨腳戲〕。張恨水《春明外史》八二回:“史科蓮道:‘看醫院外面,很大一個門面,倒不料裡面就是一個大夫唱獨腳戲。’”

【唱對臺戲】(慣)

對臺戲:為了競爭,兩個戲班同時演出同樣的戲。比喻發表對立的言論或採取對抗的行動,以反對或壓倒對方。老舍《鼓書藝人》八:“只要他能緊緊地抓住小劉,他就再也不用擔心唐家會來跟他唱對臺戲了。”茅盾《鍛鍊》二二:“我的主張早已發表過許多次了,現在不想再跟你們唱對臺戲。”程樹榛《鋼鐵巨人》一:“亂彈琴!事先也不打個招呼,闖進會場就跟我唱對臺戲,又揭榜,又打擂,這下該多被動!”

【唱反調】(慣)

比喻發表相反的意見或採取相反的行動。李劼人《大波》四部四章三:“姚弼憲認得那人是陳希曾,在諮議局中便愛唱反調,也常被蒲殿俊批評得啞口無言。”

【唱高調】(慣)

比喻說不切實際、實現不了或根本不打算去實踐的漂亮話。《續孽海花》三九回:“唐卿道:‘……聽說濟寧對於老師的力持正論,以為唱高調。敬王雖然是欽佩老師的,然老師的主見,老王爺也有點認為是局外人的空言呢!’”巴金《雨》二章:“今年到日本,明年到法國,後年又到比國,這樣跑來跑去把一個人的青春跑完了,就回到中國來。回來做什麼?唱高調!”歐陽山《三家巷》一二:“光鬧意氣不行,得看實際效果。唱唱國民會議的高調,中聽倒還中聽,只怕一百年也開不成。”

○也作〔發高調〕。張恨水《京塵幻影錄》一六回:“臺下的人,有認得胡佩書的,都說糟了。這東西是個激烈分子,是喜歡發高調。”

【唱紅臉】(慣)

比喻扮演或充當好人。常與“唱白臉”連用。劉紹棠《魚菱風景》二:“他唱完了紅臉又唱白臉兒,裝神弄鬼又到地主家通風報信,把工作隊的一些芝麻綠豆大的機密,羼糠拌水,真真假假,透露給地主家一星半點。”

【唱空城計】(慣)

空城計: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故事:蜀將馬謖失守街亭,魏將司馬懿率軍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戰,故意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鎮定自若地彈琴;司馬懿懷疑有詐,怕中埋伏,遂引兵退去。後用來指掩飾自己一方力量空虛以騙過對方的計策。①指用“空城計”。老舍《火葬》六:“悲觀的李四以為我們的軍隊調走,是因為別處的兵力太弱;那麼,假若軍隊都調了走,而敵人向文城攻打,豈不是得唱空城計?”②指全部或大部分人不在。白危《墾荒曲》二部二七:“大隊人馬都給你們土改隊拉走了,場裡在唱空城計,哪像你坐在舉人老爺家裡愜意。”③形容沒有實力。黃日強《奪糧記》二一回:“‘根據地委的指示,我們本著先人後己的精神,先把運來的糧支持了兄弟城市。最近追加的外調糧,是支持解放軍剿匪的,又是刻不容緩的任務,所以,我們就沒法留庫存了。’‘那你不是在唱空城計嗎?’”

○也作〔演空城計〕。魯迅《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我後來看出了敵軍在演空城計。”

【唱雙簧】(慣)

雙簧:曲藝的一種,一人在前表演動作,另一人躲在他後面說唱。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一人公開出面,一人幕後指揮。“他們暗藏在抗日陣線內部,也在和汪精衛裡應外合地演出,有些唱雙簧,有些裝紅白臉。”金庸《鹿鼎記》三四回:“卻不知盡是出於施琅的策劃,這位都統大人只不過在臺前依樣葫蘆,唱一出雙簧而已。”

【唱戲的不瞞打鑼的】(諺)見“變戲法的瞞不過打鑼的”。

【唱戲的吹鬍子——假生氣】(歇)

吹鬍子:戲曲中演員表演角色生氣時的動作。指假裝生氣的樣子。楊書案《九月菊》一五:“左右侍衛開始只當黃巢是唱戲的吹鬍子——假生氣,現在見他動了真怒,哪裡還敢怠慢,立即上前,先下了黃欽身上的劍,然後將他雙手反剪,捆縛起來。”

【唱戲的蹓腿兒——走個過場】(歇)

蹓腿兒:戲曲演員上場後,在舞臺上蹓了一趟後下場。本指戲曲演員上場後,從一側穿過舞臺到另一側,然後下場;轉喻做事敷衍了事,應付場面。劉紹棠《豆棚瓜架雨如絲》八:“咱們這趟進山,不過是唱戲的蹓腿兒,走個過場。”

【唱戲的三天不唱嘴生,打鐵的三天不打手生】(諺)

指技藝功夫貴在天天堅持練習,一旦中斷,就會生疏。吳德永《海的女兒》二五章:“唱戲的三天不唱嘴生,打鐵的三天不打手生。學到中間不出海,真把姑娘們憋得難受。”

【唱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諺)

演員在臺上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假戲實做,活像個瘋子;觀眾在臺下忽兒怒,忽兒罵,感情投入,活像個傻子。指舞臺表演真實感人。晉善《藝術的魅力》:“你看那戲臺下邊的觀眾,臺上哭他哭,臺上笑他笑;臺上演到熱鬧處,他便手舞足蹈。俗話說‘唱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一點不假。”

【唱戲的腿,說書的嘴】(諺)

指舞臺演員憑的是腿功,說書藝人憑的是嘴功。泛指各個行業的把式,都以本行業的特技見長。張少英《書呆子經商》:“唱戲的腿,說書的嘴。一根菸的工夫,程世南便來到縣食品店的大門口。”

【抄化子不見柺棒兒——受狗的氣】(歇)

抄化子:叫化子。柺棒兒:叫化子討飯時手中拿的打狗用的棍子。指受壞人或小人的氣。《金瓶梅》六〇回:“西門慶笑罵道:‘你這賊謅斷腸子的,天殺的,誰家一個手去逗狗來?一口不被那狗咬了!’伯嚼道:‘誰教他不拿個棍兒來?我如今抄化子不見了柺棒兒,受狗的氣了。’”

○也作〔叫化子丟柺棍——受狗氣〕。李英儒《還我河山》三章三:“喬蘭弟這才接她的話板說:‘你當司令太太的,怎麼開口就罵人?我人窮被你們使喚著罷咧,還能受你們汙辱?叫化子丟柺棍——受狗氣哩!’”

【抄手問賊誰肯應】(諺)

抄手:袖手,即不動手。袖著手審問賊,賊是不會招認的。舊指審問盜案一要動刑,二要擺出證據。《施公案》一四四回:“俗言說‘抄手問賊誰肯應’呢?舅老爺想想,他要不是施不全,他就立刻跪下叩頭懇求舅老爺呢!”

○也作〔抄手問賊賊不招〕。晉陽生《衙門口》:“老爺啊,您問賊也不是這問法。從來道:‘抄手問賊賊不招。’不動刑具,誰肯輕易把賊皮往自己身上拉!”

【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慣)

三界:佛教用語,指眾生輪迴的欲界、色界、無色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代稱構成各種物質的五種元素。原指超然於塵世之外,得道成仙;後指出家修行的人不問世俗之事,脫離世俗羈絆;現在多指人超脫於社會生活之外。《西遊記》三回:“我老孫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已不伏他管轄,怎麼朦朧又敢來勾我?”《封神演義》二六回:“妹妹既系出家,原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豈得以世俗男女分別而論。”

○也作①〔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寶太監西洋記》四三回:“你既是一個出家人,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倒不如在山中修心煉性,反去管人間甚麼閒事。”②〔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劉紹棠《水邊人的哀樂故事》三五:“每月的稿費收入超過了百分之四十工資,他就打報告提前退休,坐到家裡當專業作家。閒雲野鶴,孤芳自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③〔跳出三教外,不在五行中〕。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李英儒《還我河山》一五章:“她是跳出三教外,不在五行中的人,對於當前軍政界的大事,向來是一言不發的。”

【朝裡無人莫做官】(諺)

舊指朝廷裡如果沒有後臺作依靠,就不要去做官。《檮杌閒評》三〇回:“俗語說得好:‘朝裡無人莫做官。’你到京師,舉目無親,沒人照應。我想這裡的崔呈秀老爺,現在京做官,你去求他一封家書去,請他照看一二。”

○也作〔朝內無人難升官〕。吳因易《天寶狂飆》四章:“到頭來,‘朝內無人難升官’!人家楊國忠在朝內不僅有人,而且那人還是當今皇帝心目中的第一人!”

【朝裡有人好做官】(諺)

舊指有朝中權勢者作後臺與靠山,做官就穩當,升官也容易。《醒世姻緣傳》九四回:“常說‘朝裡無人莫做官。’又說:‘朝裡有人好做官。’大凡做官的人,若沒有個倚靠,居在當道之中,與你彌縫其短,揄揚其長,寅緣於升,出書討薦,憑你是龔遂黃霸這等的循良,也沒處顯你的善政。”

○也作〔朝裡有人好做官,背靠大樹能乘涼〕。辛大明《鴉片戰爭演義》二二回:“常言說:‘朝裡有人好做官,背靠大樹能乘涼。’琦大人是皇族,是內閣大學士,又是當今皇上的欽差大臣。”

【朝臉上抹灰】(慣)見“往臉上抹黑”。

【朝內無奸,干戈不動】(諺)

奸:奸佞。干戈:古代兵器,代指戰爭。朝廷內部沒有奸黨,就不會引起事端,發生戰爭。指奸賊是禍亂之根。《八竅珠》六三回:“一則為的令妹丈出離虎穴,二則清理朝政,削奸除佞,本是為弟的職務。俗語說‘朝內無奸,干戈不動’,何樂而不為也。”

【朝山的不是全為了敬神】(諺)

朝山:到山上去朝拜神仙。指朝山的人,目的不一定都是去敬神。泛指同做一件事的人,目的並不都相同。柳青《創業史》二部八章:“你簡單,事情可不簡單哪!這個革命,可和土改有不同。‘朝山的不是全為了敬神’!”

【朝士爭榮,宮人妒寵】(諺)

朝士:朝裡的群臣。宮人:宮裡的嬪妃宮女。朝裡官員們爭的是名位官爵,妃嬪宮女們爭的是皇帝寵幸。指在權勢寵幸集中的環境裡,爭奪與妒忌是必然的。明·周王誠齋《苦海回頭》三折:“你道是,九重邊有誰唧噥,苦口難諧,甘言易哄。自古道:‘朝士爭榮,宮人妒寵。’”

【朝天辣椒獨頭蒜,黃毛丫頭最難辦】(諺)

黃毛丫頭:未成年的少女。角兒朝天的辣椒和不分瓣的蒜頭,味道最辛辣,就好比不太懂事的黃毛丫頭一樣,最難對付。武盡法《神兵·野妹子》:“常人都說‘朝天辣椒獨頭蒜,黃毛丫頭最難辦’,沒想到你這黑毛丫頭更難辦。”

【朝廷不差餓兵】(諺)

差(犮犺ā犻):差遣,派遣。朝廷也不差遣餓著肚子的士兵。指派人辦事,首先要解決好他的吃飯與生活問題。《蕩寇志》八七回:“祝防禦,你是曉事的!你說是苦差,偏我這著是甜的?自古道:‘天無白使人’,‘朝廷不差餓兵’。既要我替你出力,卻又這般扣算?”

○也作①〔天子不差餓兵〕。《三寶太監西洋記》一七回:“釘這等一個大茶甌兒,有何難處!只是一件,天子不差餓兵,老爺要小人釘這個甌,須則是飲小人以酒,飽小人以肉,又飽小人以饅首。”②〔皇帝不差餓兵〕。《官場現形記》三一回:“俗語說的好:‘皇帝不差餓兵。’怎麼叫他們餓著肚皮打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