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領漲,卻比不過機場,為何?

這些天指數雖然大體還在縮量盤整,但是北向資金卻在不斷的買買買,近一個月流入超400億。從北向資金風格來講,耳熟能詳的大白馬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重心點。

今天我們要聊一聊民航,三大航週一漲幅不少,東方航空漲4.73%,中國國航7.17%,南方航空漲7.99%,且都是放量狀態。是啟動狀態還是北向資金的短期行為,需要時間來跟蹤,這裡我們不討論。需要對比的是,三大航股價走勢遠遠比不上上海機場、白雲機場等這些一走就是好多年牛途的機場,他們共同點和不同點在於哪些?

民航領漲,卻比不過機場,為何?

從大方向上看,客運/貨運航空仍然是朝陽行業,估計還有一大半國民沒有做過飛機,2018民航旅客運輸量是6.1億人次,相當於2-3億人,這其中還包括經常出差,外籍人士等等,去年旅客運輸量增速是11.4%,按照這個發展來說,未來的空間潛力巨大,畢竟國民收入不斷提高,對於出行工具的速度也在提升,從這個層面上來講,三大航和機場都是前景光明的行業。

不同之處在於他們的財務報表。以南方航空和上海機場2018年財報舉例,南航營收超1400億,扣非淨利潤23億多,上海機場營收僅僅93億,淨利潤卻多達42億,盈利質量不能比。其原因有個:

第一、議價能力。民航有較大的競爭,機場微乎其微。民航出行選擇的航空公司有很多,飛機種類也很多,價格也可以選擇,機場卻不不存在。例如北京民用機場僅僅只有兩個,包括剛運行的大興機場。

民航領漲,卻比不過機場,為何?

第二、營收種類。民航客運絕大部分靠票價收入,那麼淡旺季、石油、匯率波動影響其收入。而機場航空性收入(飛機起降、旅客以及貨郵)和非航空性收入(租金、廣告、餐飲等)平分秋色。機場的面積資源有限,廣告商位、商鋪搶手。飛機的機長風光靚麗,有的收入可能還不如機場的店長。

第三、經營風險。飛機買來就是折價的(很多是租的),還要花錢培養飛行員,導致民航負債率很高,年年還利息也會不少。機場建成後,商鋪租金堪比學區房,有的有價無市。所以三大民航的收益率遠遠比不上機場,一旦客源增速放緩,融資環境發生變化,那麼經營風險也就來了。

民航領漲,卻比不過機場,為何?

當然也不能說盈利方面機場和民航沒有關係,現在500-700公里的中距離出行,正在受到高鐵的挑戰,在總時長差不多的情況下,高鐵的準時、平穩、價格、方便性是飛機不能比的,所以機場的盈利是對應民航的發展增速,一旦遇到增速放緩,機場的盈利能力也將隨之下降,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風險提示: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