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下留人!為何儈子手一聽到這4個字就立馬停手?換你也會停手

作為人類社會的準繩,法律是任何一個文明形態都存在的部分。無論是最原始的習慣法還是後來的成文法,法律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法律對犯罪行為進行懲罰,最嚴重的當屬死刑了。在我國古代,死刑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斬立決、腰斬、五馬分屍等等。在許多影視作品中,也經常能夠看到處決犯人的橋段。在這種橋段中,最扣人心絃的莫過於劊子手落刀之前,遠處傳來一聲“刀下留人”。每當這時,儈子手都會立馬停手。

刀下留人!為何儈子手一聽到這4個字就立馬停手?換你也會停手

這樣的劇情看多了之後,也不禁讓人質疑:如果聽到了“刀下留人”這句話,儈子手非要砍下去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就要搞清楚古代死刑的相關知識。我國的古代法系區別於世界其他文明法系的一點,就是在死刑的判定上需要地方層層審核上報中央,最後由皇帝決定是否處決,這被稱為“死刑複核”制度。和普遍印象中,封建統治者視人命如草芥不同,判處死刑和執行死刑之前,需要兩次奏請皇帝裁決。

刀下留人!為何儈子手一聽到這4個字就立馬停手?換你也會停手

這是皇權“生殺奪予”的一種提現,所以影視劇中行刑前傳來聖旨,要求“刀下留人”是有依據的。著名刑法史專家寧漢林教授指出,我國古代皇帝親掌死刑的終審權,代表著天子“替天刑罰”。在唐代時,死刑的終審權掌握在三司、九卿等中央機構手中,在帝國司法體系中位高權重。宋初時,基於特定的社會背景,死刑的終審權被地方州級最高長官掌握,直到北宋中期才被收歸中央。

刀下留人!為何儈子手一聽到這4個字就立馬停手?換你也會停手

南宋時也大致沿用了北宋的體系,只有特殊情況才會暫時將終審權下放地方。所以宋朝是古代死刑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其“凡死囚臨刑叫冤者,再勘問陳奏”的制度,也被後世沿用。正因如此,古代的一些死刑犯好多次都殺不成。即便是公堂上招供畫押了,到了刑場上,只要人頭還沒落地,犯人大喊一聲“冤枉”,這個案子就要重審,直到犯人在刑場上不再喊冤。

刀下留人!為何儈子手一聽到這4個字就立馬停手?換你也會停手

明清兩代,死刑大致分為兩類四種:“斬立決”、“絞立決”、“斬監候”以及“絞監候”。兩種“立決”就是立即執行的死刑,這是針對大逆不道、罪大惡極之人的,只不過行刑方式有區別而已。兩種“監候”則是先收監一段時間再處決,因為行刑“每歲霜降後”進行,所以也稱為“秋後處斬”。在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統治階級們也秉持著“不錯殺一個好人,也不放過一個壞人”的信條。畢竟“人命關天”,一旦錯殺就沒有了後悔的餘地。

刀下留人!為何儈子手一聽到這4個字就立馬停手?換你也會停手

儈子手作為死刑流程的最後一個環節,執行的是來自皇帝的意志,自然容不得失手。讓他行刑就必須動手,讓他停手更加不能強行砍下去。不管是犯人喊冤還是其他人喊“刀下留人”,儈子手都會立刻收手,畢竟他們不願意拿自己的“職業生涯”開玩笑。如果還停手而沒停手,儈子手甚至會落一個“意外殺人”的罪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