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多勞就能多得?錯了,做到這些,多勞多得不是夢

文章作者:求是求實— 體制內基層狗一枚,永不停止精進的步伐古

助教:Daisy


我家附近有家電子工廠,實行計件工資。工人們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每月收入大概3000元。為了多勞多得,工人們拼命加速生產,人均日產量從200件提升到350件。這時,公司下達新通知:因為上游原料漲價,終端產品市場下行,計件單價小幅下調。結果產量上去了,收入並未提高。

前一陣,隔壁公司的新人辭職了。原因是,上司和同事們整天各種“關照”,連取快遞、給客戶倒水這類的事都讓他做,還美名其曰“壓擔子”。一年下來,活越來越多,薪資卻不見漲。終於有一天,他實在焦頭爛額,只好辭職走人。

在職場裡,你是不是也會遇到類似這樣的情況?

每天的工作量大大超出正常負荷,加班熬夜成為家常便飯。可是我們並沒有因此得到想象中的成功,在職場裡依然是個普通的小人物,升職加薪遙遙無期,離追求的財務自由越來越遠,愉悅感和成就感更是無從談起。

如同芭芭拉在《我在底層的生活》所言:“最底層的勞動者完全陷入了這種貧困死循環中——今天的工作只能養活第二天的自己,而第二天也必須如此重複,完全沒有任何時間提升自己,完全沒有時間來做一些為擺脫底層而努力的工作。”

過去人們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多勞多得,不勞不得。可現實呢?為什麼有人如此努力,如此拼命,卻依然在生活的底層苦苦掙扎?

實際上,上天不會同情一個瞎忙、低水平重複性勞動的人,也不會虧待一個肯吃苦、懂得給勞動加上“槓桿”的人。

善用 “槓桿”,放大勞動價值

有人說過賺錢的層次是這樣排列的:

第一層:用體力賺錢。比如建築工人、快遞小哥、搬運工。從事這個行業的,整體學歷不高,隨著年齡的增長,人越來越不值錢。

第二層:用腦力賺錢。比如從事衣食住行的銷售行業,主要看產品定位與發展趨勢。

第三層:用資源賺錢。比如教育、培訓行業和資源壟斷行業。行業特點是成本低,收益高。

第四個層次:用錢賺錢。比如金融行業。用錢來賺錢,才是財富增值最快的方式。

由上可見,如果個人僅僅靠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即使滿負荷運轉,所得相對較少,成長空間也極其有限。那如何實現多勞多得呢?

阿基米德有句流傳久遠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這說的是槓桿原理。所以,我們要實現多得,必須在勞動的基礎上利用槓桿,放大勞動的價值,才能撬動更多的“蛋糕”。

那麼,我們可以利用哪些槓桿放大勞動的價值,實現多得?需要說明的是,我們這裡所提的“多得”,除了金錢外,還包括愉悅感和成就感。

掌握一技之長,譜寫職場新篇章

有人說,家有千金,不如一技傍身。沒有一技之長,一般都很難在職場上立足。

其實,做到一技傍身並不複雜。

秋葉大叔在《高效學習7堂課》裡提到“學習的階梯模型”。大部分技能的學習階梯如下:入門只需要100小時,熟練只需要1000個小時,精通只需要3000個小時,專業大概需要10000個小時。”

對很多人而言,平均每天額外花2個小時學一樣技能,成本也不高,是很有可能實現的:做到入門,只需要50天;做到熟練,只需要一年半;做到精通,只要4年多時間多一點。

所以,我們的當務之急,是選定自己感興趣的技能,儘快地入門、熟練、精通甚至專業。所學的技能越稀缺越好,因為稀缺本身就是價值。

如果我們從事行政工作,那就去學習office系列,秋葉大叔的Word、Excel都很強大,PPT更是強中之強。

如果我們想從事新媒體,那就參加寫作營、抖音營、聲音營、社群營。

如果我們想創業,可以學習創新創業課程。

我們也可以提升閱讀、溝通、演講、教育培訓、職業規劃、商業理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加長勞動的“槓桿”。

當我們擁有了社會需要的一技之長甚至多技之長,我們就有了行走天下的資本。

用好時間複利,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萬維鋼說:“時間是圍棋,你走一手,牛人也走一手,牛人獲勝並不是因為他走得比你多,而是他每一手都走在最有價值的地方。”

所以,在每天同等的24小時裡,我們如何對待時間,就成了牛人與普通人的分水嶺。

有些普通人每天都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手機上,刷微博、朋友圈、抖音,還有人特別喜歡在評論裡面和陌生的網友爭執、吵架甚至互飈髒話。時間在這裡毫無價值,普通人仍是普通人。

而有些普通人,每天也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手機上。完整的時間不夠用,就用碎片化的時間,如早起的時間、通勤的時間、休息的時間、晚睡前的時間,他們會找準一到兩個目標,堅持數年甚至十數年,持之以恆地學習、精進。

結果堅持1000天小樹林計劃的張萌,進化成了時間效率管理專家;研究乾貨知識分享的蕭秋水,進化成了知識管理專家;主張讓學習和生活更簡單的劉豔,進化成了思維導圖專家。他們都充分利用並享受了時間的複利,成為所研究領域的牛人,活出了不一樣的人生。

如果你是普通人, 你最終想成為哪種人?

發揮資源優勢,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都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可老吳身無分文卻靠借錢買了兩套房。

老吳是這樣操作的:借兩套首付的資金,買兩套,等房價漲了賣掉一套,正好把所借的首付一次性還清,相當於一分錢不花白得一套房。

為什麼老吳能借那麼多錢?

原來,老吳平時為人特別仗義,朋友有困難總是雪中送炭。當然,錦上添花的事他也沒少幹。而且,老吳借錢也有規矩:

1.和被借錢的人至少有10年左右的交情;

2.每人最多借2萬;

3.堅持打借條,給利息。

老吳就這樣藉助他的人設和人脈資源槓桿,實現了多勞多得。

什麼是資源?

那些我們擁有的有形和無形的東西就是資源。比如所有花過錢、花過時間的地方,能鏈接到的人和圈子,所擁有的資料、信息、工具都是資源。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我們不妨細細盤點一下自己真正的資源,時刻珍惜、維護好這些資源,發揮資源槓桿的威力,從而實現雙贏甚至多贏。

所有的逆襲,都是精心準備的結果;所有的幸運,都是努力埋下的伏筆。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能得到多少,最重要的是你值得多少!

當我們不斷精進,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把自己也變成資源的時候,多勞多得就不是夢想。

我們眼下要做的是,給勞動加上“槓桿”,讓自己變成一個更有價值的人。

更多幹貨內容,請關注公眾號【這屆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