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人經歷看國內自動化行業現狀

先說下本人經歷:

本人從畢業到現在從事自動化行業已經15年了,畢業時對所學專業知識比較自信,期望能進入大的平臺發展。然而事實殘酷,因為本人是專科,學校非名牌,找工作比想象中要難的多。中間應聘了一個銷售崗位幹了一天,想想還是想從事技術行業,最後應聘了一個不到10個人的小企業,和期望差距甚遠。進入後先到車間接櫃子,3個月後才讓你接觸設計,進入職場也別指望別人會教你,別人保守也是應該的,誰會把自己吃飯的技能教給別人呢。別人不教自己就摸索著學,後來才知道別人保守的技術都可以在書上找到。

在第一家單位8個月,做的是汽車行業的非標設備,玩的都是三菱PLC,都是梯形圖那套,自信都掌握了。後跳槽到上海一家企業,做流水線自動化的,都是純邏輯,沒覺的有多難。玩的是西門子300和西門子觸摸屏,第一次接觸到西門子的東西,感覺比三菱要高大上一點,仍然用梯形圖編程。

從個人經歷看國內自動化行業現狀

第二家單位幹了5個月,感覺在上海這座城市無法生根,於是裸辭回老家。回來一個月應聘了幾家,工資比上海低一節,而且基本乾的是電工,實在不甘心,後在機緣下進入了飼料行業,單位也是行業內數一數二的大型企業,進入後發現所在的電控部門是剛從一家合作單位分裂出來的,緣由不多說。剛成立的部門,技術掌握在那家合作單位挖過來的幾個人身上,三菱的下位和西亞特的上位。程序可以給你,但是沒人給你講,全靠自己。程序用梯形圖堆的,配料系統寫的十分複雜。用當時眼光看,有的地方確實寫的十分巧妙。現在看來,沒有體系沒有結構的程序雖然巧妙,但有可讀性差,修改難等缺點。用這套程序寫新工程,一般的工程也要1個月時間,複雜一點的時間更長。本人悲催,剛入職幾個月調了兩個小工程,由於工程多,人手少,上級給了一個超複雜的工程,結果連寫帶調3個月搞定,鬼知道怎麼過來的。從那時起就想著如何重新架構程序,使程序設計模塊化,設計簡單。但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嘗試幾次都沒成功。後來機緣巧合,有同事從國外帶回來一份老外的程序,是西門子的STL寫的,這份程序給我啟發很大,不得不佩服人家,那程序結構模塊化做的非常好。人家同樣用的西門子PLC,同樣的設計語言,但是人家寫出不一樣的效果。研究的時間越長,我越是覺得寫這個程序的老外應該是學計算機專業的,或者人家同時精通自動化和計算機專業。後來我又接觸了兩家國外公司的程序,無不感嘆原來自動化程序和計算機程序是相通的,計算機程序的理論在PLC程序中同樣適用。後來我就不用梯形圖編程了,換成了SCL,因為那樣寫效果更好。期間我用西門子PLC和wincc開發了一套系統,原來一個月的工作量可以縮減到一週就能完成,而且對人的編程水平要求不高。這套系統已經用了6年。

從個人經歷看國內自動化行業現狀

再後來,行業中出現了很多需求,如訂單,數據對接,追溯等功能,這些功能屬於MES層,PLC和組態軟件已經無法實現,這個時候出現了一種現象,就是公司有專門的計算機專業的同事,他們只負責做軟件這塊,對PLC半點興趣也沒有,搞PLC的同事雖然對軟件很好奇,但限於跨專業,也沒人真正去學習軟件知識。但是做系統開發時,雖然大家都知道需求,但是什麼功能做在上位,什麼功能做在下位,上下又如何銜接,沒人知道。沒有人上下都精通。結果設計出來的東西只能在“能用”這個層面,各種BUG層出不窮,完成工程就不錯了,沒人想拿來推廣到其它工程。我也是從5年前開始學習軟件技術,期間學了C語言,VB,C#,後來用python,會編程語言也不能寫出好的程序來,後來又學習軟件架構方面的知識,從面向對象編程,到領域驅動DDD,各種建模方式,各種第三方庫的使用。沒有人教,全在網上查,買書看。學的越多對程序的感悟就越多,再看當年寫的系統,覺得非常稚嫩。

現在我已經離開了這家大型企業,去了另外一個行業,進入該行業後才發現這個行業的自動化水平還很低,很多行業內的人還在使用10年前的編程技術,代碼仍然是一堆堆的,裡面的路徑設計超級複雜,幾千條的路徑全部用手碼上去的,不得不佩服這種毅力,這麼設計程序沒半年下不來,而且遇到現場修改工藝,那是要死人的,設計和修改非常困難。遇到一個同行在原來的工藝上加一個三通報價8萬,當時感覺是很震驚,但看了他的程序後感覺這報價一點不多。

這個行業在國家的倡導下要求做成智慧化,智能化。上面ERP層做的很高大上,但到了控制這一層嘎然而止,所有的訂單數據無法自動執行,完成的數據無法自動上傳,很多功能無法實現,系統分析,設備管理更談不上。

現在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的自動化行業好像沒跟的上時代的腳步(據我所熟知的行業),行業之間和專業之間一樣存在無形的壁壘,先進的經驗很難普及應用。關鍵因素還是在教育,我們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從大學開始,應該多教一些軟件工程上面的知識,如面向對象,數據結構等。這些理論指導自動化專業編程同樣適用,會什麼編程語言倒是其次。軟件思維從中學甚至小學都可以教授,沒有幾年的學習達不到那種層次,等用的時候再去學就有點晚了。

從個人經歷看國內自動化行業現狀

相比較而言我是幸運的也是悲哀的,幸運的是我的老東家給了我很多時間用於學習,讓我接觸到行業內頂尖的技術。悲哀的是讓我看到了國內自動化行業的現狀,我們的技術體系仍然在國外公司的技術框架下,如西門子,AB,GE,三菱。國內自動化幾乎沒有自己的技術,沒有人家我們將什麼都玩不轉。從理論到實踐無不在我們之上。從教育開始我們就落後於別人,更別提技術的積累,再到創新。希望國家能像重視互聯網那樣重視自動化行業,有錢可以買技術,但買不到人家背後的一套無形的體系,有了體系人家新技術層出不窮,而我們只能買買買,有時還買不到。

轉自工控網論壇,原作者:yahanzhao3


分享到:


相關文章: